嘉应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学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x
《嘉应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学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应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学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嘉应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学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嘉应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学科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
BA学术、学问B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
CA文学课B理论课C基础课D应用课
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女耳自B本刃末C武信从D江河娶
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D
A知智益溢B早蚤昏婚C莫暮反返D信伸畔叛
5、“责毕收乎?
”中的“责”用的是“责”的:
A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比喻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
D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天论》)C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
知度》)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
周南?
汉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
C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
A
A《尔雅》B《玉篇》C《正字通》D《康熙字典》
9、“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A对文B异文C衍文D互文
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
B
A结构助词“的”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
二、填空题
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
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7、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属于,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则属于今文字。
8、“布”、“甫”等字的声符是。
9、“此小大之辩也”之“辩”与构成通假字。
二、形符、隶书、说文解字、仓颉造字说、周礼邑、古文字、父、辨、表达色彩(感情色彩)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ⅹ10)
1、树木而塗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2、士生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7、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8、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树木而塗之。
9、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10、无德而望其福者约。
1、种植、栽种
2、偏远的乡村
3、鼓励、勉励或受到鼓励
4、去、到
5、兵器、武器
6、急切貌,拼命追求的样子
7、不以其妻和儿女为奴隶
8、涂上泥
9、钱财、财物
10、穷,困迫。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语法现象。
(1ⅹ5)1.姜氏何厌之有?
2.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徴。
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4.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5.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1、“之”复指宾语,宾语前置。
2、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宾语前置。
3、“甘”、“美”、“安”、“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判断句
5、明,使动用法。
(或省略宾语“之”)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ⅹ5)1.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2.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
3.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
1、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连词,表目的。
3、表委婉语气的语气副词。
4、且,连词,表递进关系。
5、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四、名词解释(2×5)
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
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
指出“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可得2分。
2、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前四种是“四体”,反映了汉字的四大结构类型。
指出“象形……”等六种类型即可得2分。
3、词的本义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
“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最初的意义”缺一项或两项都扣1分。
4、《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二者缺一项扣1分。
5、同源词:
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
“同一语源”、“音义相通”缺一项扣1分。
五、简答题(5×4)
1、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
答:
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汉字的图画性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1分)。
一方面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完成了汉字的线条化过程(2分)。
另一方面,许多篆文的两笔在隶书中归并成了一笔,或把篆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合并起来,或直接省去篆文的某一部分等等,完成了汉字的符号化过程(2分)。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变迁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
一般把词义的变迁分为三种情况:
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无论扩大、缩小还是转移,都是针对古义而言。
此外还包括感情色彩的转移、词义轻重的变化等等。
(2分说出前三个即可)①词义的扩大。
如:
中国,最早指“国都里”,词义扩大后,指“以周的国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再扩大,指除去边疆以外的所有地方。
最后扩大到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领域。
②词义缩小。
如:
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后来仅指不好的气味。
③词义转移。
如:
坟,本指大的土堆或河堤,后来指墓上的土堆,再后来就指坟墓了。
④感情色彩转移。
如:
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和利齿,是中性词,后引申为“卫士、得力助手”的含义,变为了褒义词,后来又专指坏人的帮凶,成了贬义词。
⑤词义轻重的变化。
如:
诛,本义为“用言语责备”,后来指“杀戮”,词义加重。
3、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
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
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2分)如“縣”和“懸”。
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分)。
如“辨”和“辩”。
例子1分。
4、古今词汇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
词汇由少到多。
(2分)
(2)表达思想的功能从粗疏趋向精密。
(1分)(3)构词方式由以单音词为主变为以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为主,可以简称为双音化趋势(2分)。
六、标点翻译。
1.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答: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
“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错1处扣0.5分
2、翻译下面的文章。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
“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者。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1]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2]代乐毅。
注:
[1]即墨,齐邑名。
[2]骑劫,燕将。
答:
不久,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惠王)和乐毅不和。
田单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在燕国实行反间计,扬言说:
“齐国国王已经死去,没有攻下城池的原因有两个。
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返回来,名义上是攻伐齐国,实际是想联合齐国人在齐国称王。
齐人没有依附(他),所以暂且延缓进攻即墨城,等待时机(或齐人归附)。
齐人所担心的是,别的将领来,(这样)即墨城就被攻破了。
”燕王信以为真(或认为确实这样),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
每翻译错1处扣1分,整句句意完全不对扣2分。
第二篇: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A、目甘伐哀B、又受劣都C、鱼牧末戒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A、州——洲B、襍——雜C、罢——疲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A、暱——昵B、昏——婚C、赴——讣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b是以远至迩安。
c之二虫又何知?
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C)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b象有齿以焚其身。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
b何以知其然也?
c姜氏何厌之有?
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c狼速去!
不然,将杖杀汝。
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3、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
反切法的原理是叠韵。
4、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跑。
5、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烧。
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解释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
意义所在”。
7、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指替人宣扬,称扬。
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8、“宫”的古义是房屋,居室,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9、《三国志•华佗传》: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
扩大,意思是鸟兽的总称。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于“而”。
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于”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
三、释词题(共3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1、颍考叔,纯孝也。
纯:
敦厚
2、射其左,越于车下。
越:
坠落
3、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
险阻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遗:
赠给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擐:
穿起
6、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決:
迅疾
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卒:
聚集
8、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穰:
分收
9、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爨:
烧饭
10、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懿:
深
(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
或问乎曾西曰:
“吾子与子路孰贤?
”与:
:
连词和同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于:
:
被助动词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之:
连词赦之,以劝事君者。
劝:
鼓励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焉:
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
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
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五、古文今译题(共2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
臊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而汤、武征伐。
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
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
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受不了禽兽的侵袭,有位圣人起来,有位圣人起来,在树木上构架起鸟巢一样的住处,来避免群兽的伤害。
2、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那么现在学习尧、舜、汤、武、禹的的人,一定会被现在的圣人嘲笑。
3、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守成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只兔子奔跑是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
于是他便放下了农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得到兔子,
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第三篇:
古代汉语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东汉许慎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形义分析的巨著《说文解字》,在书中他列出了“六书”的细目,其中被后人称之为“造字法”的是指事,会意象形和形声;被称为“用字法”的是转注和假借。
2.作为代词、语气词的“焉”在六书中属于假借;作为动词的“牧”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7.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怪:
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衣冠:
穿上衣服戴好冠帽,名词词组用如动词。
四、说明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类宾语前置,并作语法分析。
(古)之人〔不〕余欺也。
定主状宾谓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被强调的宾语前置寡人是问2.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3.“共”和“供”属于古今字字;“迺”和“乃”属于异体字字。
用“是”复指的宾语前置.岂不谷是为
4.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与通假字不同,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5.古用今废词是指的词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古今通用词是以基本词汇为基干,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词,它一直流传至今,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
6.联绵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双音单纯词,它在结构上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
7.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使动用法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而意动用法需要用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8.“读若”和“读如”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注音的,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二、名词简释(每释5分,共20分)
1.古今字:
就是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作“今字”。
2.本义和引申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它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有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直接引申出来的词义叫直接引申,也叫近引申;间接引申出来的叫间接引申,也叫远引申。
3.词义扩大:
从原义发展为新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有所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有狭窄变宽泛,使原义包括在新义中,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4.骈文:
骈文是在辞赋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
从不用韵的角度说,它不属于韵文而似散文;从使用对仗和平仄来说,它又不是散文,所以称它是一种特殊文体。
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说明属于哪种活用。
(每词2分,指出活用词1分,说明活用1分,共20分)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
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
认为„„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宾客:
把„„当作宾客,名词词组的意动用法。
3.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
把„„当作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友:
把„„当作朋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表:
做标记,名词用如动词。
5.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鱼肉:
把„„当作鱼肉,名词词组的意动用法。
6.尔欲吴王我乎。
吴王:
使„„成为吴王,名词词组的使动用法。
用“是”复指的宾语前置先君之好是继3.梁客辛垣衍安在?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梁客辛垣衍安在4.唯陈言之务去。
用代词“之”复指的宾语前置唯陈言之〔务〕去
五、标出平仄(共10分)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五、古文翻译(20分,每句1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
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等到庄公做了国君,替公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
庄公说:
“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别的城邑惟命是从。
”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让他居住在那里,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
“都邑的城墙超过三百丈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都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都邑不得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城不合乎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君将要承受不了的。
”庄公说:
“姜氏想要这样,哪里能够躲避祸害?
”祭仲回答说:
“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他滋生蔓延。
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君王的尊宠的弟弟呢?
”庄公说:
“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待着他的下场吧!
”
一、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四体二用
"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针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的新的看法,他认为只有指事、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用字的方法。
2、韵摄等韵学中把若干韵系合并成更大的类,叫韵摄。
同韵摄内各韵系有相近的韵腹和相同的韵尾。
3、同形字同形字是指形结构相同而表示的却不是一个词邮局就是为不同的词造出的形体结构相
同的字。
4、钟鼎文钟鼎文是金文的别称。
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
5、同源词同源词是指古汉语中一些在读音有着密切的联系,意义又都包含有所标示事物的共同特征,有共同的语源的词。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为什么说隶书是古文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
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簿,符号
5、反:
(句)返回。
(今)相反。
返回的意义写作"返"。
6、近臣谏,远臣谤。
(《国语·楚语》)
6、谤:
(句)议论批评过失。
(今)诽谤。
词义加重
五、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说明判断的依据(8分)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史记·屈原列传》)
1、祖:
祖(屈原)依据:
两个名词相连构成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既不是联合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那么这两个名词中的一个一定活用为动词。
2、以其子妻之。
(《论语·公冶长》)
2、妻:
依据:
名词位于代性加强。
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
词前,活用为动词。
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所以说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2、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
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
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一些美术字体,这些美术字体有两个特点:
一是故意将笔划拉长,甚或作曲宛转之势。
这种曲折宛转不是按物体的形态"随体诘诎",增强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态。
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东方和南方的国家。
3、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言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
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p]、[-t]、[-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m]变成了[-n]。
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明朝时入声字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4、什么是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
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又称作原始文字。
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
图画文字与有声语言的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文字画是通过画面表达画者的思想意图的,没有跟语言发生直接的对应关系,它没有固定的读音,看画的人可以用各自所操的语言去解读,有不同经历的人,对画面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5、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1)"主语+谓语+也"。
(2)"主语+者+谓语+也"。
(3)"主语+者+谓语"。
(4)"主语+谓语"。
(5)"主语+副词+谓语+(也)"。
(6)"主语+为+宾语"(7)"主语+是+宾语"。
6、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类型?
区别字表示的意义有三种类型:
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用汉语拼音注出下列《广韵》反切的被切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博怪切bài之芮切zhuī苦到切kào五劳切áo
四、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12分)
1、终日不获一禽。
(《孟子·滕文公下》)
1、禽:
(句)飞禽和走兽总名。
(今)主要指飞禽。
缩小
2、耕、渔与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