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6660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docx

影视艺术史课件资料

1、电影诞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

2、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特点:

(1)影片类型有新闻片、喜剧片、旅行片、追逐片等;

(2)影片真实、自然地“抓住了生活实景”,记录了人类所生存的富有魅力的自然空间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状态,表现当时的社会风情,具有文献价值;

(3)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表现方法只是纯粹的平铺直叙;

(4)发挥了电影的照相功能,客观记录外界的人与事物,拒绝拍摄虚构的东西,没有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载体。

3、梅里埃的贡献:

(1)较早从艺术角度探索电影的先驱者;

(2)梅里埃极为努力地再现着事件的真实(虽然是经过搬演的现实),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倾注了作者对事件的立场和态度。

其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开创了电影“再现历史”的先河;

(3)对电影表现力进行卓有成效的试验,发现了许多电影技巧如停机再拍,多次曝光等;

(4)将戏剧传统引入电影,使用舞台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手段。

(5)梅里埃为观众创造了充满魅力与幻想的世界。

其电影作品的意义并非简单的“电影特技”,而是在于为此后百年的电影提供了呈现奇观的基点。

4、鲍特的影片:

《火车大劫案》1903美埃德温.鲍特

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运用多镜头平行剪辑手法,将一个场景分成几个镜头,完成了画面的时空转化和交叉,实现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支配,展示了电影画面表现的独特性;影片包含了西部片的所有重要元素:

奔马、追捕、铁路、舞厅、原野等,开创西部片先河;片长10分钟,共14个镜头,讲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场面编排简洁充实;影片持续上演十年,受到观众欢迎。

创新表现

(1)平行、交叉叙事

强盗抢劫分三组同时行动;强盗逃跑与女儿救父不同时空同时进行;逃跑的强盗与追击的民团同时行动

(2)机位和视角的变化,场面激烈,充满悬念

俯拍、仰拍、摇拍手法

(3)前后方向的角色调度

运用不同机位表现运动变化中的空间场景,利用纵深镜头在视觉上现实空间的多层次

(4)景别变化在叙事中的作用

结束时的强盗向观众开枪的近景镜头具有特殊意义。

近距离拍摄会产生强烈的的视觉冲击;开枪的近景镜头被放在结尾,为故事留下悬念,因此故事在结构上是开放的;鲍特已经意识到镜头安排在叙事中的作用,此镜头可看做是电影叙事方式的独立宣言.

贡献与局限

情节之间的来回切换,形成了时空的跳跃和转换,创造性的发展了电影叙事的省略和时空结构的独特连贯性

鲍特的局限性在于影片虽然分镜头实景拍摄,但每个镜头表现的依然是完整的全景场面段落,还没有将同一场面段落划分多个镜头进行表现的意识。

5、从《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阐述格尔菲斯影片特征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美格里菲斯

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及随后的南方重建为背景,描写北方的废奴主义者斯通曼与南方的庄园主卡梅伦两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友谊--敌对--和解”及“爱情--决裂--结合”的过程。

影片以爱情为主线,以混血儿暴徒的蛮横、歹毒作为政治上的隐喻,表现了一个在战争灰烬中诞生的新民族,象征国家在血雨腥风中诞生的艰难历程。

影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类命运、前途等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

影片由著名作曲家约瑟夫卡尔布莱尔作曲,管弦乐队同步演奏的曲子包括格里格、瓦格纳、柴可夫斯基、贝多芬、李斯特、罗西尼、威尔第等的名曲,以及著名的南方乡村歌曲《狄克西》、《走过佐治亚》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影片投资巨大,花费11万美元,成为当时美国成本最高的电影,完成片共13本,1554个镜头。

开创性贡献:

(1)二元对立为基本线索的叙事结构:

情节线上的(白人与白人的冲突,白人与黑人的冲突)

情节板块上的(内战前与内战后)

主题内涵上的(历史全景与个人命运)

场面关系上的(远与近、动与静、多与少的对比关系组接)

(2)平行叙事--平行蒙太奇直至构成高潮:

“最后一分钟营救”

(3)现实主义的感染力:

不仅沿用历史人物乃至实名,而且复制历史场景

失败与成功:

(1)影片暴露了自幼生长在美国南方的格里菲斯所具有的思想感情的局限和种族主义的社会偏见。

格里菲斯从种族主义的眼光出发,把黑人描写成为一群盲目的奴隶和缺乏理智的罪犯

(2)对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种族恐怖组织三K党的成立和行为表示同情,歪曲了共和党人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3)影片上映后,受到历史学家、影评家、社会公众的广泛批评,在三K党发源地引发骚乱,遭到禁映

(4)对影片的批评和争论使其在商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在一年之内盈利就达100万美元,创造了电影史上闻所未闻的票房记录。

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电影企业在经营、发行方面的改革,为好莱坞从此摄制大规模豪华故事片开辟了道路

对电影艺术形成的意义

(1)《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格里菲斯建立了电影叙事的成功典范,是电影可以讲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

(2)格里菲斯实现了真正的剪辑,将不同长度和角度的镜头按照叙事章法组接在一起,形成电影特有的节奏和情节的连续性。

“最后一分钟营救”、“平行剪辑”等叙事手法,成为经典叙事模式

(3)格里菲斯改变了电影的最小构成单位,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电影具有了自己特殊的表达“语言”,突破了戏剧场景的羁绊,摄影机可以灵活运动、具有各种方位、角度、距离的变化,电影表现更为自由

格里菲斯的创作和特点

(1)平行剪辑

平行交叉剪辑造就了影片高潮处理的“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

(2)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用于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与其它景别画面相组接,成为强调一个特定含义的叙事要素

(3)景别变化

不同景别及运动镜头的结合使用,将环境与人物、人物与人物的对立和冲突在更为复杂的背景中展开,具有更多的变化和内涵

(4)圈入圈出、淡入淡出、闪回等技巧

格里菲斯的意义在于他将这些技巧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连贯有力的讲故事方式

《党同伐异》1916年

线性因果关系”的叙事法则,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喜形成一个封闭完整的叙事体。

“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结构模式,四个故事中的三个采用

成熟的平行剪辑手法扩展为整部影片的平行叙事。

四个故事交叉在一起,齐头并进

“我的四部分故事是交替着出现的。

在开始时,它们象四道分开的、流得很慢很平静的流水,以后渐渐接近,愈流愈快,最后则汇合而成为一支情感奔腾的急流。

《党同伐异》的艺术成就:

景别系统的成形与剪辑的成熟。

从特写到远景的都有纯熟运用,初步的连续性剪辑、令人惊叹的交叉剪辑,插入镜头及闪回的运用

节奏的把握,随着剧情的推进以及高潮的到来,剪辑节奏明显提升;摇动摇篮的镜头也起到了改变节奏的作用

运动镜头的运用极富冲击力,如巴比伦场景中的升降镜头以及在汽车上正面跟拍行进中的队伍的镜头,以及摇、推等镜头的运用。

运用画面和剪辑表达思想和意义是格氏探索的方向。

以主题思想为主导的剪辑强调的是联想,而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要求则减弱了。

《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艺术达到最高峰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电影艺术达到最高点的标志。

在阐述中突出叙事、剪辑

6、纪录影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美)1922《北方的纳努克》

影片展现了爱斯基摩人在冰天雪地中生活的场景。

弗拉哈迪并不是机械地记录生活,而是运用电影手法使生活得以艺术化再现。

创作指导思想:

把非虚构的生活场景同自己的想象与诗意完美地结合起来。

(传统生活展现)

7、电影眼睛:

维尔托夫苏联《带摄影机的人》

1925年维尔托夫发表“电影宣言”,声称,电影摄影机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他否定故事片,推崇新闻片,认为电影的作用在于如实的记录现实。

他与哈伊尔.考夫曼,伊丽莎白.思维洛娃组成“电影眼睛学派”。

其记录观念不局限于简单地记录生活,而是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接,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

倡导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或称为抓拍,即把摄影机影藏起来进行拍摄

8、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不是统一的电影运动,没有宣言和声明,是30年代法国电影创作所表现出的总体倾向与审美取。

特点包括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充满机智与魅力。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是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让.维果《尼斯景象》《操行零分》

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

9、先锋派电影

20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欧洲特别是德、意、法等国的一种电影创作倾向,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一种电影创新运动。

旨在对已成传统惯例的电影表现模式提出挑战,提出一类新的美学范例。

对电影表现形式和手法进行革新,通过画面影像的变形或独特处理,寻找和发现新的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

不以商业和营利,而主要是对默片的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试验和探索先锋电影的出现是先锋艺术向电影领域蔓延的结果。

具有非理性,反叙事,抽象性的美学特征。

先锋电影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成为一场完整的现代艺术运动,深刻地改变并影响了哲学、美学、艺术、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

主要流派有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法国印象派电影、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电影、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受到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1910年始于慕尼黑。

先在绘画中,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一场文艺运动

表现派绘画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性、装饰性美,色彩浓重奇特失真,过分渲染;明暗对比强烈,构图不合比,夸张失实、扭曲变形、

表现主义以现实场景作为表现素材,但表现的是一个纯精神世界。

表现主义所提供的视觉形象,是主观观察到的世界,是人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里博士》1919年(表现主义特征体现在?

1.高度舞台化,摒弃实景拍摄,全部使用绘画布景和黑色布景。

以舞台剧的形式设置场景,绘制的布景构成非自然、扭曲的空间关系。

房屋墙体、烟囱和天空都在变异的、V字形的锐角中相互对峙。

街道和建筑的关系是不合比例的

2.幽灵般的人物。

人物化妆都浓重变形,穿着服装奇形怪状,行动像僵尸一样在游动,面无表情,紧绷的脸

3.光线明暗对比强烈、明暗形成极度的反差,画面气氛阴沉恐怖

法国印象派电影:

时间: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从1917一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也被人们称为是“第一个先锋派”

特点:

印象派电影导演将艺术看作是艺术家个人视野的表现形式。

认为艺术是创造经验、引发情感,引发情感的方式不是通过直接陈述,而是以诱导或暗示的方式达成

印象派电影不注重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

以简单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

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的重要表现内容,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新颖的拍摄角度

印象派电影为避免戏剧化,倡导电影表演的本真和自然,同时也提倡实景拍摄

印象派不否认电影的叙事功能,仍和现实生活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大部分印象派电影还是通过叙事性的剧情片来探索电影媒介的特性

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倾向的电影艺术家,受到塞尚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否定电影的叙事性,主张“无主题”的影片创作,迷恋于电影技术和手段的研究,甚至把电影企业当做电影艺术的替身而加以反抗,宣告与商业电影决裂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是极富有个性化的实验影片,大都仅供少数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员进行观赏

超现实电影美学的实验中心在法国,在20年代的德国、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电影工作者中间曾产生了共鸣。

超现实主义的各种流派以不同的形式对电影默片的视觉表现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代表作:

刘易士·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年)

苏联蒙太奇学派:

20世纪20至30年代初期活跃于前苏联影坛,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代表人物、理论主张、代表作品)

(1)库里肖夫与“库里肖夫效应”

a)“库里肖夫效应”实验:

演员莫兹尤辛的特写镜头与三个其它镜头组接产生了不同意义

左轮手枪的镜头与笑脸和恐惧的脸按不同顺序组接,产生不同含义

不同时间地点的拍摄的男女青年相会镜头组接造成同一时空的幻觉

b)库里肖夫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电影艺术并不始于演员的表演和各个不同场面的拍摄,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

c)库里肖夫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

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2)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学派”

维尔托夫曾是一位未来主义的音乐家,1916年创立了“听觉实验室”,将录制下来的声响加以剪辑,创造出一种无乐谱的“具体音乐”

1918年,维尔托夫开始转向电影创作后,仍在进行着先锋主义的实验和探索,他曾为苏联早期新闻、纪录片作编辑师。

1922年,维尔托夫又创办了不定期发行的电影杂志《电影真理报》,“电影眼睛派”的理论也从中产生

维尔托夫提出:

电影机应该像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

为此,他始终拒绝拍摄故事片,他反对传统叙事的方式,反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等

维尔托夫在新闻片、纪录片的拍摄中,又井非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电影摄影。

他崇尚技术、迷信机械运动,他更感兴趣的是改变运动速度和找出奇特的拍摄角度

(3)爱森斯坦和蒙太奇冲突理论

从20年代初开始,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电影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将蒙太奇从一般艺术手法上升到思维方式和电影美学的高度,将蒙太奇与辩证思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形成较为完整的蒙太奇理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爱森斯坦认为:

蒙太奇,就是镜头间的冲突,是由两个并列的镜头间的冲突所产生的某一概念而造成的有目的的主题效果

他提出蒙太奇就是“将描绘性的、含义单一的、内容中性的各个镜头组合成思想的前后联系的系列”

“杂耍蒙太奇”(吸引力蒙太奇):

爱森斯坦认为,电影可以通过富于感染力的镜头对列,直接把思想传达给观众,他认为不必先有完整的文学剧本作为基础,也否定专业演员的表演

比如: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奥德萨阶梯”的经典段落

“理性蒙太奇”(“理性电影”):

是爱森斯坦在2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

他主张在电影中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识

《战舰波将金号》的三个石狮子,象征着人民的觉醒和反抗

“敖德萨阶梯”--蒙太奇的经典段落

“敖德萨阶梯”是《战舰波将金号》中沙皇军队屠杀平民的经典段落,也是影片中运用蒙太奇结构最杰出的段落,充分显示出年轻的苏联电影导演的精湛技艺

爱森斯坦将老百姓的奔跑、沙皇军队的逼近、婴儿车的滑动和那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迎沙皇军队而去等等一系列动作镜头分解、错位进行节奏性的剪辑,形成了这个段落中几点突出的特征:

其一,以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题,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的冲击力。

其二,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

其三,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4)普多夫金与蒙太奇叙事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观念比较折中、温和,既吸收格里菲斯与库里肖夫的镜头间蒙太奇与段落间蒙太奇的方法,也注重爱森斯坦的理性与冲突蒙太奇方法,对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和美国情节剧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普多夫金也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

他从一般意义上为蒙太奇所下的定义是:

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辨证思维的过程。

普多夫金的“分镜头”目的是为了突出细节的重要性,是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和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断的连续,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

.普多夫金强调叙事性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

“整个电影剧本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分成若干段落,每个段落又分成若干场面,最后,每个场面则由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构成。

普多夫金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就明确地规定了影片的蒙太奇的结构形式。

这一结构形式是严格地按照故事情节加以思考和组织的。

.普多夫金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他的影片一般都依靠杰出的演员来扮演剧中人物

普多夫金还从蒙太奇理论立场出发提出了“电影演员工作的非连续性”和“蒙太奇形象”的理论,他在电影创作中依靠演员的表演,强调在电影中保留演员表现的性质.

10、中国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戏曲舞台纪录片《定军山》,这是中国最早的影片;

1913年,由张石川、郑正秋合导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影片。

影戏观念:

中国最早成型的电影观念,特别强调电影与戏剧艺术的联系和共同点。

电影不是简单地还原外部世界,更不是纯粹个人化的形式游戏,而是以社会功能为核心,即以影片内容是否纯正作为标准建立起的电影观念。

在创作中大量借鉴戏剧经验,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电影语言体系。

剧作上:

强调戏剧冲突,情节设置;形式上:

以戏剧场面作为基本叙事单位。

11、经典电影时期(1927--1946年)

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歌舞片《爵士歌王》(1927年)中对白出现

电影制片厂体制:

麦克赛特纳是建立制片厂制度的先驱,使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初步工业化,是后来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雏形;20年代初,美国电影业出现兼并风潮,2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以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和哥伦比亚等所谓的好莱坞八大公司。

八大公司垄断了美国国内市场,使美国迅速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电影业的霸主。

它们决定着美国电影的制作方式,艺术风格,也操纵着美国乃至全球观众的趣味和时尚。

特征:

1.精细的组织分工;2.制片人制度;3.明星制度。

(从三方面阐述电影制片厂体制)

精细的组织分工:

准备阶段(前期制作):

由编剧部门按照制片人所选择的故事写出文学剧本,导演们写分镜头本,送制片部门审查

拍摄阶段:

制片人的监督下由导演执行制作。

组合阶段(后期制作):

由剪辑师去完成,导演不得参与

好莱坞的集成体系在三、四十年代的分工变得更加精细,制片厂设有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洗印、录音和剪辑等,各类部门和各种专业人员,他们相互制约,各司其职。

在各部门的分工中甚至还有具体地划分,比如:

编剧,有分管情节的、分管噱头的、分管对话的等等。

精细分工的目的就是要使一个完美的故事在摄影机前面竖立起来

制片人制度:

制片人是分工精细的各工种的总管家

制片人把制作影片的所有权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从题材的选择、摄制人员的确定,以至于拍摄的角度和剪辑的取舍等,整个生产程序全部控制起来

好莱坞的制片人是制片厂政策的执行人员,是组织和监督影片生产的管理人员,他对上向公司负责,对下控制着一切,他决定着影片的摄制人员的命运

制片人可以发现和启用明星,可以为自己的明星作广告宣传,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崇拜的偶象,但他同时也可以毁掉明星,使明星一夜之间坠落下来。

吹捧明星其实是制片人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使公司赚得票房、获得盈利

明星制度:

明星制度最早是由环球公司的老板卡尔·莱默尔发明的

各电影公司发现观众对某一明星的喜爱可以创造更高的票房价值,便相互挖墙角,争夺明星,明星的身价越来越高,明星制度也由此产生

影片的制作也开始一切围绕着明星转,编剧为明星写剧本;导演以类型化人物树立明星;摄影、灯光服从和塑造明星;制片人以各种宣传手段捧红明星、制造明星。

最终,观众到影院为的是去看明星。

在明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影迷群,明星决定了影片的价值,决定了票房价值

对演员的类型化、明星化也意味着艺术创作的僵化

类型片:

“由熟悉的、单一面相的演员在一个熟悉的场景中演出一个可以预期的故事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拍片方式,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

特征:

重复性和可预见性;三个基本元素:

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七个类型:

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灾难片等

西部片:

以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为主要故事背景,以西部的荒野、小镇、牛仔和奔马作为主要视觉场景,以反映文明与蛮荒、个人与社会、本民族与异域文明等基本矛盾为主题范畴的影片。

12、苏联社会主义:

《夏伯阳》(1934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里程碑之作

《夏伯阳》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影片,在苏联十月革命的第十七个纪念日时上映,引起了极大轰动,影片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夏伯阳》的成功,标志着苏联电影创作以及文艺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阶段

影片中抛弃原作(富尔曼诺夫于1923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中的史诗性、诗歌般的风格,重新组织了情节,增添了一些人物,并加强了人物刻画,着重揭示人物内在的性格冲突

影片明显地区别于蒙太奇学派大师们的前作,从具有史诗般的、富于激情的表现,转向了具体的、细腻的人物刻画,使影片具有了现实意义

《夏伯阳》的人物形象塑造

夏伯阳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影片中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军事天才,一个英勇善战钠指挥官,一个勇于克服缺点的人,最终成长为一个忠于革命事业的自觉的红军将领。

富尔曼诺夫的政委形象,则从一个具有冷静的思考、果敢的判断、坚强的性格和高度原则性的一面,突出了党的工作者的形象

夏伯阳与政委两个人物形象在影片特定的环境中,经过多次的作战成败、思想交锋、性格冲突等,栩栩如生展示出来。

白匪保罗兹金上校不是一个漫画式“敌人”,他看上去和蔼可亲,一副有教养、讲仁慈的知识分子面孔。

影片还塑造了一些象女机枪手、卫兵、通讯员等红军战士的形象,以及农民、白军军官等人物形象,同样各具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真实的社会状况。

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处理

《夏伯阳》中情节的表现,往往是进行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处理,而不一定去顾及情节的严谨性和完整性

如表现夏伯阳用土豆布置作战方案的段落,人们在看到那些土豆被挪来挪去时,似乎谁也不会去追究夏伯阳和他的部下以及观众是否弄清夏伯阳在讲什么,而是令人更多地去享受着夏伯阳的那种指挥官的风度和富有魅力的人物性格

夏伯阳骑着白色的战马从土丘后面冲杀过来,黑色的披篷在摄影机前如同飞翼一闪而过,银幕造型赋于夏伯阳以超人的气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意义

当时苏联人民称《夏伯阳》是民族的、俄罗斯的影片。

他们认为:

影片中有俄罗斯的勇敢,讥讽、痛苦、安宁、理想和热情。

《夏伯阳》的成功,成为“苏联电影史两个时期的重大分界线,它既是最初十五年即苏联革命形成时期的总结和顶峰,同时又为新的时期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艺术的确立和繁荣时期奠定了基础”

13、英国记录电影运动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领导者:

约翰格里尔逊;代表作:

《漂网渔船》(1929)

约翰格里尔逊反对以虚构的故事和人工的布景演出电影,认为这是对电影这一最有群众影响力的艺术媒介的误用。

特点:

创作思想上受苏联电影影响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广泛吸收德国纪录片导演瓦尔特鲁特曼的“交响乐式”蒙太奇手法、法国先锋派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和美国的弗拉哈迪的经验;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认为电影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同时又十分重视再现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创造性地处理真实生

14、中国电影

30年代初复兴国片:

20年代末,日益加剧的商业竞争使得中国电影陷入困顿,开始重新考虑如何以质量求生存,探索新的经营方式,罗明佑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以全新面目登上影坛

联华公司宗旨:

“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联华公司方针:

“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

主要作品:

孙瑜导演、阮玲玉、金焰主演的《野草闲花》,批判封建门第观念、提倡自由恋爱(1930),摆脱了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