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626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docx

粤教八年上册地理要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学习提纲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1、中国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有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背陆面海的地理位置,既有利于同陆上邻国和海外各国的交往;又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每年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的降水,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

※3、中国的领土面积:

我国疆域辽阔,面积广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与整个欧洲差不多,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4、中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约为53°N;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纬度约为4°N;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交汇处,经度约为135°E;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经度约73°E。

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东西经度差约60°,相距5000千米。

※5、中国的陆上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有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尼、不丹,南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6、中国的临海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海岸线长1.8万千米(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东有韩国和日本,东南菲律宾,南有马、文和印尼。

※7、中国的行政区划和省级行政区:

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三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民族自治的地方。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

8、中国的人口数量: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还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

※9、中国的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的人口增长较快.每年新增人口约1500万。

人口数量过大,必然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学生的负担,限制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10、中国的人口政策: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基本要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主要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1、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12、中国的人口密度:

平均为每平方千米139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13、中国的人口地理界线: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界线东部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西藏不到1人每平方千米);东部面积约占全国的43%,人口却占全国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但人口还不到全国6%。

14、中国的民族构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

※15、中国的民族分布: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16、中国的民族政策: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各民族有保持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行使自治权。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17、全球华侨和华人约3000多万人,广东、福建是著名的侨乡。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中国地势的的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中国三级阶梯界线: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界;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为界。

※3、中国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都在4000千米以上,主要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大部分海拔在1000—2000千米左右,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等,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4、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③对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5、中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中国的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阿尔泰山;巴颜喀拉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山脉:

横断山脉;贺兰山。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7、中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8、中国的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9、中国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内部较平坦,沙漠广布,最大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

海拔较低,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

10、中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11、中国五种主要地形比例:

山地:

33%;高原:

26%;丘陵:

10%;平原:

12%;盆地:

19%。

(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合称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12、中国的主要河流:

外流河(指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注入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雅鲁藏布江等;注入北冰洋的只有新疆的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指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13、我国主要的湖泊:

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淡水湖泊群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咸水湖泊群。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4340km2,内陆湖、咸水湖),“五大淡水湖”是鄱阳湖(2933km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14、黄河和长江

(1)源头:

黄河的源头是黄河巴颜喀拉山(雅拉达泽峰),呈“几”字形;长江的源头是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2)注入的海洋:

黄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

(3)长度和流域面积:

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万km2,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约180万km2,是我国第一大河。

(4)流经省区:

黄河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长江流经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5)流经主要地形区: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6)上、中、下游的划分:

黄河:

上游(源头-内蒙古河口),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口-河南旧孟津),泥沙含量最高;下游(旧孟津-黄河口),水流缓慢,形成“地上河”

长江:

上游(源头-湖北宜昌),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水流变缓,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易泛滥成灾,且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下游(湖口-长江口),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便于通航。

(7)主要支流:

黄河:

渭河、汾河

长江: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长江最大支流)、乌江、湘江、赣江等

(8)水能及开发利用:

黄河的水能主要集中于上游,实施梯级开发,已建成刘家峡、龙门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长江的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最丰富的河段是从源头到宜宾,其次是三峡;在干支流已建和正在修建多座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如二滩、龚嘴、葛洲坝、三峡等水电站和水利工程。

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9)主要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大河。

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带走大量泥沙,到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致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措施是:

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进行黄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异常严重(长江洪灾形成的原因: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治理措施是: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15、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的通州,南至杭州的钱塘江,纵贯京津两市和冀、苏、浙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运河。

具有灌溉、防洪、通航等综合作用。

※16、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1月份):

南北温差很大。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原因:

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

夏季(7月份):

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

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①原因:

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②类型(北→南):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加一个高原气候区。

(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是吐鲁番,最低的是青藏高原;冬季气温最高的是曾母暗沙,最低的是漠河。

※18、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的大片地区的年降水量不中立足50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夏秋多,冬春少。

中国降水最多的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是新疆吐鲁番的托克逊。

19、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

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20、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主要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云南、台湾的南部及海南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较大,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东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新疆等)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

高原高山气候

青藏高原

※21、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是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

这种雨热同期的特点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因为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正好是农作物生长是旺盛的时期,雨热同期可以充分满足农作物对水热条件的需求,促进农作物很好地生长。

※22、影响我国的主要季风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西北风(陆地→海洋)

寒冷干燥

我国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的热带海面

东南风(海洋→陆地)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西南风(海洋→陆地)

我国西南华南地区

23、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

※24、中国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5、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比较普遍的气象灾害有寒潮、台风和早涝。

寒潮带来了严寒、大风和霜冻,对越冬作物和牲畜威胁很大,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也受到影响。

台风来来临时,出现狂风暴雨,摧毁树木、房屋、农作物和各种设施,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使人们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在季风区,早涝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各地需要兴修水利,才能抗早防洪,发展农业生产。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就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2。

4.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及构成:

耕地14%,草地27%,林地24%,建设交通用地3%,园地1%,水域4%,未利用土地27%。

※5.我国的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矮的丘陵地带,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及东南部的山地。

6.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①人均土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少。

②耕地、林地比重小,山区面积广大,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

③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工业建设、城市发展占用了不少耕地;开发过度,土地沙化、盐碱化日趋严重。

对策:

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7.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其中最方便利用的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人们通常用河流多年的平均径流量作为淡水资源多少的指标。

(地球水的主体是海洋水,约97%,淡水资源只占2.5%;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0.3%)

※8.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

夏秋季节,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并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

(夏秋水资源丰富与夏季高温的配合,对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但这种时间上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春旱和夏涝的主要原因)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

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华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主要原因在于,此地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左右;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消费量大,加之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9.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办法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利工程或水库(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

水污染

治理水污染

水浪费

节约用水

“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中国水周”

10.按《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所属的海域,包括内海、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约300万km2,约为我国陆地面积的1/3。

11.我国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资源等。

12.我国的海底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近海大陆架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等;先后发现了渤海、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和莺歌海等油气田。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分布着深海锰结核。

13.舟山渔场是我国近海最大的渔场(长江入海口、寒暖流交汇处,大量浮游生物聚集,鱼类饵料丰富)。

14.渤海湾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15.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蓝色国土。

(海洋综合管理三大示范区:

海南省清澜湾、广东省海陵湾、广西防城港)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各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主要部门。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物质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东西部以400㎜等降水量线为界):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与三河牛;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滩羊;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农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棉花

北方

两年三熟(华北)一年一熟(东北)

旱地

小麦

花生

(黄河中下游)

甜菜

(东北平原)

三大棉区:

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秦岭—淮河

南方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田

水稻

油菜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

甘蔗

(南部沿海)

4.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

※5.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6.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的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严峻挑战。

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业。

因此,防止滥伐、滥垦、超载放牧;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种草等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7.工业是指采掘自然资源、对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工具、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为人民提供日用品的产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部门按产品类型可分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电子工业等;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和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

※8.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沿线、沿江、沿河、沿海

沿铁路线分布;京哈、京广、京沪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沿江沿河分布;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

沿海分布;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9.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北方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三角——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0.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

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11.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类产业为支柱;其布局一般依托于沿海发达地区或内陆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征。

北京、上海成为我国高新技术核心地区。

12.我国工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少、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和工业配置不合理)和东南沿海地区(支柱力量雄厚、市场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矿产资源缺乏)互补;沿海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内地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边境地带发展以边境贸易为主的产业。

13.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4.现代交通运输五种基本方式: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从运输价格上看,空运最高,陆运其次,水运最低;从速度来看,飞机最快,火车汽车次之,船舶最慢;从运量来看,火车,轮船最大,汽车次之,飞机最小。

※15.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重要的铁路线:

五纵三横(“纵”:

京哈-京广、京沪、京九、焦柳、宝成-成昆;“横”:

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青藏线、大秦线、南昆线等。

重要的铁路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