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6250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docx

明代诗文散曲戏剧

•第三章明代诗文

•流派众多,观点各异,地域色彩浓厚

•一、高启、宋濂、刘基

(一)高启

•元明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高启大部分文学活动是在元末,许多诗作体现了元末的文学精神。

•《青丘子歌》

•“居闲厌寂寞,从仕愁羁”《晓起春望》

•“行忧釜见夺,谒恐冠遭溺”《答衍师见赠》

•《孤鹤篇》:

•《新蝉》:

“隔叶栖身稳,移柯忽意惊。

•《月林清影》:

“流藻舞波寒,惊虬翔壑冷。

•《次韵内弟周思敬秋夜同饮白莲寺池上》:

“竹动鸟惊梦,草凉虫语悲。

•《雨中客僧舍》:

“客梦方暂适,竹间风雨惊。

•《宴顾使君东亭隔帘观竹下舞妓》:

“玉钩正荡月,罗袖忽惊风。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江上见逃民家》

•《倦寻芳·晓鸡》(词)

•《宫女图》

•《步至东皋》:

(二)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浙江金华人。

•宋濂是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

•“文以明道”

•“非专指辞翰之文”《文原》

•“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

•“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

•“世不复有文”《徐教授文集序》

•《王冕传》:

《秦士录》、《李疑传》、《杜环小传》

•(三)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卖柑者言》

•《郁离子》

•《买马词》、《畦桑词》、《筑城词》

•《感怀》:

•二、台阁体和茶陵派

(一)台阁体

•台阁体指以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1、密切结合官方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故表现的思想情感“雅正平和”,有浓厚的道学气;

•2、反映着上层官僚的生活内容,故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

•3、与当时(特别是永乐之后)政治平静、人事结构稳定的状况相对应,表现出陶然悠然的满足心态。

(二)茶陵派

•成化到弘治年间,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是茶陵诗派。

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1、强调宗法杜甫

•2、重视诗歌语言的艺术。

•《怀麓堂诗话》

•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

•三、前七子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以李、何为最著名。

•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

•不满

(一)李梦阳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

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有《空同集》。

•1、诗论

•1)对宋人抨击

•宋“无诗”,“古之文废”

•“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

又作诗话教人,人不复知诗矣。

”(《缶音序》)

•2)真诗在民间

•3)尺寸古法

•格:

是对文学的总体上的美学特征的追求。

•诗歌方面,主张古体以汉魏为楷模,近体以盛唐为榜样;在散文方面,则最推崇秦汉

•调:

诗歌音调的和谐完美

•法:

讲究写作技巧与方法

•《四库全书提要》:

  “学者翕然从之,文体一变。

•2、诗文创作:

•1)诗歌

•《士兵行》、《石将军战场歌》、《玄明宫行》

•《博浪沙》:

“赤松子,在何许?

君不见朝烹狗,暮缚虎。

•《自从行》:

“若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

•《秋望》诗:

•《结肠篇》:

“言乖意违时反唇,妾匪无许君多嗔。

中肠诘曲难为辞,生既难明死讵知?

•2)散文创作

•《梅山先生墓志铭》:

构思巧妙

•感情真挚,风格清新

•语言劲练、句法紧凑

(二)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与李梦阳等人一同倡言文学复古,成为“前七子”的主脑人物之一。

有《大复集》。

•《杂言十首》:

“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

•“舍筏登岸”(《与李空同论诗书》)

•《东门赋》:

《罗女曲》:

四、吴中四才子

•组成:

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

•主要观点:

反宋儒理学、要求人性解放、重视“古文辞”自身的价值

•影响不大:

•1)政治地位不高;2)没有鲜明的文学主张;3)创作取径宽泛。

•一、唐寅

•1、生平:

(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

•2、创作

•1)早期的代表作《金粉福地赋》

•2)后期的诗歌

•《一年歌》、《桃花庵歌》、《把酒对月歌》、《醉时歌》

•《桃花庵歌》:

二、祝允明

•1、生平:

(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

•“贯通百家,纵横群籍”(刘凤《续吴先贤赞·祝允明传》)

•“傲睨冠绅”,“玩世自放,惮近礼法之儒”(《国宝新编·祝允明传》)

•2、创作特点:

强烈的自我觉醒的意识和向外拓张的要求。

•《丁未年生日序》,《短长行》:

•五、唐宋派和归有光

•一、唐宋派

•1、所谓“唐宋派”是指对嘉靖间文坛颇有影响的、以反拨李、何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

该派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

•2、代表人物: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

•3、理论观点:

崇道绌文

•文学本身是有害于道

•“文与道非二也”(唐顺之《答廖东雩提学》)

•“枝叶无用之词”(《寄黄士南》)

•“消磨剥裂于风云月露、虫鱼草木之间”(《与蔡白石郎中》)

•“日课一诗,不如日玩一爻一卦”(《寄黄士南》)

•二、归有光

•1、生平: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

•2、文学观点:

•1)反对复古、模拟

•2)恢复传统儒家之道

•3)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

”(《沈次谷先生诗序》)

•《项脊轩志》:

•感情深沉

•语言简练,注意剪裁

•六、后七子

•一、后七子

•1、组成:

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

•“后五子”、“广五子”、“末五子”

•2、文学主张

•完全继承了李、何的复古理论

•1)“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明史·李攀龙传》)

•2)“古法”

•3、后七子的评价:

•1)对于反击“唐宋派”的文学倒退的动向、维护文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文学的艺术特征起了极大的作用

•2)文学复古运动固有的弊病更加突出。

•二、李攀龙

•1、生平:

(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

有《沧溟集》。

•2、文学观:

复古

•1)词汇、语法

•2)注意语言推敲

•2、诗歌: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侬来星始集,侬去月将夕。

不是地上霜,无人见侬迹。

(《夜度娘》

•二、王世贞

•1、生平:

(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

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2、诗歌

•《击鹿行》:

重视艺术形式:

•讲究修辞

•注重音律

•结构严谨

•3、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四、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

•擅长于诗,并专攻近体,主张向唐李白、杜甫等十四家学习;对于“古法”不像李、王那么偏执;对音律、辞采和章法都很讲究。

•《塞上曲》:

百战多枯骨,秋高白草深。

飞雕盘大漠,嘶马振长林。

柔远君王德,封侯壮士心。

华夷自有限,边徼莫相侵。

•七、徐渭和李贽

(一)徐渭

•1、生平: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思想深刻而敏感

•王阳明心学和禅宗思想

•把情感和个性的不受束缚的表现,放在首要地位。

•2、徐渭的诗文创作,富于创造。

《龛山凯歌》: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少年》:

  

(二)李贽

•1、生平: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

•嘉靖、万历间,作为卓越的思想家,反对文学上的拟古主义,并对晚明文学的较大影响的是李贽。

•2、李贽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叛逆性和顽强的战斗性。

•根本上否定封建统治的等级制度,以及维护封建的特权思想和宿命论思想。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异端”

•3、与传统思想不同的文学观

•1)童心说

•《童心说》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2)反对复古和模拟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3)重视通俗文学

•《西厢记》、《水浒传》——“至文”

•《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琵琶记》、《幽闺记》

•八、公安派

•1、成员:

•1)三袁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

•2)其他成员

•2、理论核心是“独抒性灵”

•袁宏道《叙小修诗》称其弟之作:

•1)出于李贽的“童心说”,它和“理”,和“闻见知识”——即社会既存的行为准则、思维习惯处于对立的地位。

•2)明确肯定了人的生活欲望的流露与表现。

•3)独特的个性表现

•3、袁宏道

•《东阿道中晚望》,《灵隐路上》,《江南子》,《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九、竟陵派

•1、组成:

•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

有《隐秀轩集》。

•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

•《诗归》(单行称《古诗归》、《唐诗归》)

•2、理论观点

•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从各方面加以修正。

•1)反对步趋人后,主张标异立新。

•2)“深幽孤峭”

•3)向古人学习:

“厚”

•3、创作:

•《观裂帛湖》:

•十、明代后期诗文

•1、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崇祯十年(1637)进士。

•《秋夕沈雨偕燕友让木集杨姬馆中……》二首、《小车行》

•《秋日杂感》:

吴伟业:

“高华雄浑,睥睨一世”(《梅村诗话》)

•2、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华亭人。

《毘陵遇辕文》:

散文:

《大哀赋》、《狱中上母书》

•3、女诗人

•朱无瑕、徐媛、陆卿子

•柳如是《金明池·寒柳》:

十一、晚明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特点

•来源:

“小品”原是佛家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略本,明后期才用来指一般文章。

•内容:

明人所谓“小品”,并不专指某一特定的文体,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等均可包容在内。

•特点:

体制短小;文字轻灵隽永;多表现活泼新鲜的生活感受;思想机智;真情流露;讲究情绪、韵致、诙谐

(二)小品文兴起的原因

•1、形式的自由性

•2、内容的鲜活性

•(三)晚明小品文名家

•公安派、徐渭、李贽等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袁宏道《徐文长传》(节选):

•袁宏道(尺牍)《丘长孺》(节选):

袁宏道给张幼于的信(节选):

•《答蕺园论诗书》:

•袁宏道《与徐汉明》

•袁宏道《西湖》(节选)

•袁宏道《寿大姊五十序》(节选):

•袁中道《游居柿录》一则:

•钟惺

•陆云龙:

至其为文,类曰:

“宁选而后作,无作而后选。

”则其锤炼、刳剔、推敲,皆备良工之苦心者。

故其苦于锻局,若九嶷、三湘之潆回曲折,妙有天造地设之奇;苦于运笔,若湘水、巫云之飘乎飞流,极有轻扬灵活之致;苦于修辞词,若乌林、梦泽之烟萦风织,曲具菁葱纹縠之观。

宁简无繁,宁新无袭,宁厚无佻,宁灵无痴。

工苦之后,还于自然。

故出为品题,则真品题;出为经济,则真经济:

巧与法并,无如先生。

•《家传》、《与陈眉公》

•《浣花溪记》、《夏梅说》

•谭元春

•刘侗《帝京景物略》

•王思任(1574—1646)也是一位具有特异语言风格的小品作家。

•字季重,号谑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王思任《世说新语序》:

“本一俗语,经之即文;本一浅语,经之即蓄;本一嫩语,经之即辣,盖其牙室利灵,笔颠老秀。

•《游庐山记》:

“又不知何岭下看百丈,有八九十峰,皆肥箨参起白云底。

鸟语细碎,忽数群白鹭跳来,逾时,是泉也”

•《小洋》中“山俱老瓜皮色。

又有七八片碎剪鹅毛霞,俱黄金锦荔,堆出两朵云,居然晶透葡萄紫也”

•《天姥》:

•冯梦龙《笑府序》:

张岱(1597—1697),字宗子,一字石公,别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嫏嬛文集》

•少为绔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

•《自题小像》、《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西湖七月半》:

•《湖心亭看雪》:

  第四章明代散曲和明代民歌

(一)明代初期的散曲创作

•刘东生、谷子敬、贾仲明、汤式(朱权《太和正音谱》)

•朱有燉《诚斋乐府》

•1)语言风格豪放

•2)内容富贵闲适

•3)辞意端谨

•有时婉折有致

(二)弘治、正德年间的散曲创作

•北方:

康海、王九思

•南方:

王磐、陈铎、唐寅

•1、康海和王九思

•康海《沜东乐府》,王九思《碧山乐府》

•内容:

士大夫人生价值的失落

•1)对现实政治表示不满

•2)对自身的遭遇感到愤慨

•3)闲居生活的安适

•风格:

豪放

•康海《水仙子·酌酒》:

王九思《沉醉东风·赠隐者》:

2、王磐、陈铎、唐寅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一生未仕。

有《王西楼乐府》

•王骥德《曲律》:

北曲之冠

•内容:

•1)闲适的生活情趣

•2)社会生活

•《沉醉东风·携酒过石亭会友》:

《朝天子·咏喇叭》:

•陈铎(1469以前—1507)字大声,号秋碧,邳州(今江苏邳县)人

•1)《秋碧乐府》、《梨云寄傲》:

内容以写男女风情最多,文辞流丽

•《曲律》评为“颇著才情,然多俗意陈语”。

•2)《滑稽余韵》用当时以城市为主的各种社会职业为题,写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态,是散曲中别开生面之作。

•祝允明、唐寅

•多写男女风情

•(三)嘉靖前后的散曲创作

•兴盛期

•沈仕、杨慎、金銮、冯惟敏、梁辰鱼

•1、沈仕(1488—1565)字懋学,号青门山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著名的画家,散曲也很有名,有《唾窗绒》。

•内容:

专写艳情,描写刻露而生动,称为“青门体”

•(琐南枝·咏所见):

•2、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

•散曲有《陶情乐府》,其妻黄娥亦善词曲,近人合编两人之作为《杨升庵夫妇散曲》

•内容多写心中的不满与愁怨,注重意境。

•《黄莺儿·春夕》:

•3、金銮(约1495—约1584)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

有《萧爽斋乐府》。

•以格律精工著称,善于熔口语与丽辞为一体,既婉转又畅达,兼有诙谐之趣。

•《胡十八·风情嘲戏》:

《新水令·送吴怀梅还歙》:

•4、冯惟敏(1511-1580),明代杰出的散曲作家。

字汝行,号海浮山人,青州临朐(今山东临朐县)人。

其成就可与元代名家相比。

•《海浮山堂词稿》内容广泛。

•散曲内容:

•1)农民的困苦生活

•《胡十八·刈麦有感》、《胡十八·刈谷有感》、《玉芙蓉·苦雨》、《玉江引·农家苦》

•2)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

•套数《般涉调耍孩儿·骷髅诉冤》

•3)对传统价值观的嘲讽

•套数《正宫端正好·吕纯阳三界一览》

•4)世情百态

•《朝天子·赠田桂芳》八首

•《仙子步蟾宫·十劣》

•《南锁南枝·盹妓》:

•语言纯朴,风格自然

•《玉江引·阅世》:

•5、梁辰鱼(约1521~约1594),明代戏剧家。

字伯龙﹐号少白﹐一号仇池外史。

昆山(今属江苏)人。

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苎》

•1)用昆山腔作传奇而名震一时

•2)声律精整而文辞工丽

•3)善于化用诗词中的名句

•4)口语成分少

•《仙吕入双调夜行船序·拟金陵怀古》套数

•《玉抱肚·嘱鱼》

•“曲中之圣”(张楚叔选辑《吴骚合编》)

•“不惟曲家一种本色语抹尽无余,即人间一种真情话,埋没不露已”(凌濛初《谭曲杂札》)

•6、施绍莘(1588—约1630)字子野,号峰泖浪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有《秋水庵花影集》

•1)内容广泛

•2)情感深沉

•《南商调二郎神·惜花》中一曲《三段子》:

•十三、明代民歌

(一)明代民歌的保存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了民间俗曲在明代各时期流行的情况。

•1、成化年间金台鲁氏所刊《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新编太平时赛赛驻云飞》、《新编寡妇烈女诗曲》四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小曲,以第一种最为重要。

•2、正德刊本的《盛世新声》、嘉靖刊本的《词林摘艳》和《雍熙乐府》

•《泥捏人》:

•3、万历时期。

黄文华编辑的《词林一枝》、熊稔寰编辑的《徽池雅调》、龚天我编辑的《摘锦奇音》均收录了民歌。

•(《罗江怨》)(《劈破玉》)

•4、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又名《童痴一弄》)和《山歌》(又名《童痴二弄》),反映了晚明文学的精神及文人文学与俗文学的结合。

•1)所收作品年代基本上都是万历中期至天启、崇祯年间的;

•2)许多经过文人加工或改编;

•3)具有明确的反抗封建道德的目的;

•4)对于“欲”的肯定,表现着大胆的反抗意识。

•《挂枝儿》《做梦》《送别》《山歌》《模拟》:

•第五章明代戏剧

•一、明代杂剧

(一)明代杂剧的发展:

•1、发展期:

明初至嘉靖

•1)明初至成化年间

•身份:

有名氏的作家少,与宫廷、藩府有联系

•内容:

重说教,主要用于宴庆娱乐

•语言:

华丽雅致

•2)弘治至嘉靖年间

•身份:

出现一些名家,如康海、王九思、冯惟敏、徐渭等;

•内容:

抒写怀抱

•2、繁荣期:

隆庆以降,

•作家作品:

出现一批著名作家与优秀作品;

•创作内容:

贴近世俗生活;

•形式有突破:

折数不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作限定。

(二)明代杂剧的创作主体

•(三)明初的杂剧创作

•1、朱权和朱有燉:

•1)朱有燉:

明初杂剧作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

•共有杂剧31种,及散曲《诚斋乐府》。

•A,思想内容:

对儒家伦理道德特别关注,对戏曲的社会教育作用十分重视。

题材上,多表现贞洁自守的女子。

如《春风庆朔堂》、《桃源景》、《团圆梦》、《香囊怨》、《悟真如》、《曲江池》、《烟花梦》等。

•B、艺术成就:

•a,语言恰当,唱词朴素,真切生动。

•b,表现手法巧妙。

•c,演唱体制上的突破。

•2、朱权:

《太和正音谱》

•2、贾仲明和杨讷

•1)贾仲明

•A,《萧淑兰》和《升仙梦》

•B,文采华丽,南北曲

•2)杨讷

•A,《西游记》

•B,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

•2、康海、王九思

•1)作品:

• 康作有《王兰卿》、《中山狼》王有《中山狼院本》、《沽酒游春》。

•2)题材内容:

•A,寓言性作品的创作。

康《中山狼》、王《中山狼院本》。

•B,对个人感受的关注。

王《杜子美沽酒游春》。

•C,贞节道德主题,康《王兰卿真正烈传》

•2)在艺术方面,体现出北曲复兴之势。

•A,词曲浑朴自然,无绮靡之态

•B,形式上坚持一角唱四大套,追摹元人。

•3、冯惟敏

•杂剧有《不伏老》和《僧尼共犯》两种。

•1)《不伏老》

•A,内容:

戏曲史上第一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

•B,思想倾向:

表现科场经历与体验

•C,没有表现对科举的不满与愤激情绪

•2)《僧尼共犯》

•A,内容:

僧尼偷情

•B,思想倾向:

批评佛教违背男女人伦之理

•C,语言:

生动诙谐。

•D,唱法:

自由,突破了元杂剧独唱格范。

•4、许潮、汪道昆的短剧

•1)、许潮《太和记》

•A,《太和记》共24折,今存17折。

每一折各自独立,各有剧名。

•B,题材内容:

文人宴饮雅集,表现文人风流潇洒。

•C,艺术形式:

不太讲究情节结构、戏剧冲突,巧用前人的诗文作品来敷衍剧情,曲词雅致。

•D,南曲的运用,舞台上各个角色的分唱、合唱的处理,体现了南戏对明杂剧在演唱方面的影响。

•2)、汪道昆:

•A,《大雅堂乐府》,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剧目分别为:

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

•B,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

•C,文人的雅兴与情调。

•D,游戏、消遣的创作态度。

•E,明显的南戏化的倾向。

•三、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

•1、讽刺杂剧

•徐复柞《一文钱》和王衡《郁轮袍》

•1)徐复祚,江苏常熟人。

戏曲作品有《红梨记》等四种传奇和《一文钱》杂剧。

•A,浓重的佛教色彩,

•B,注重本色、音律,

•C,宾白更是生动形象,滑稽幽默。

•2)王衡,万历朝宰相王锡爵的独子,江苏太仓人。

今存杂剧三种:

《郁轮袍》、《真傀儡》《没奈何》。

•《郁轮袍》:

赶考士子的普遍心理

•唐代薛用弱《集异记》:

王维

•今年大比之年,外面嚷嚷的说,状元已是定了。

•[混江龙]博得到云生两翅,都不过三分钱、二分命、一分诗。

只是那妖神索食,借一个孔子为尸。

消不得大功劳,才带这黑貂蝉;真贤良,才穿这白鹭丝。

读残书、干鳖鳖饿杀北窗萤;走便门、稳当当受用王门瑟,有什么锋头利钝、舌底雄雌。

•如今末劫浇薄,世上人只为功名一事,颠倒倒颠的。

瞎眼人强做离珠,堂下人翻居堂上,不知误了多少英雄豪杰。

•《真傀儡》和《没奈何》

•A,语言保持了元剧的风味,但有雕刻的痕迹

•B,剧本的长度伸缩自如,已不复四折之旧

•C,演唱形式自由

•2、爱国题材杂剧。

•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

•祖国难离、游子留根的感情

•3、爱情题材杂剧

•孟称舜的《桃花人面》

•4、孟称舜的杂剧创作

•1)内容

•盂称舜的杂剧创作主要集中在前期。

他的六个杂剧,除《红颜年少》失传外,《眼儿媚》、《桃花人面》、《花前一笑》、《残唐再创》、《死里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