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6163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docx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

关于解决平罗县中医院搬迁后若干问题的请示

平罗县中医院成立于1979年,是我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建院30多年来,在上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医院职工齐心协力,奋发拼搏,中医院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10年底,各项业务指标及规模均位于全区中医行业前茅,随着医院中医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周边环境差、消防压力大、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等制约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破解制约医院发展瓶颈,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2009年,平罗县中医院争取到中央第三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资金1200万元,借此东风,县委、政府高瞻远瞩,情系民生,决定实施平罗县中医院整体迁建计划,在县城西区新建一所占地60亩,建筑面积18118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医院,工程被列为市、县级重点建设民生工程项目,也是政府承诺实施的“二十件”民生事实之一,自2010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及附属用房建设,预计将于2011年底竣工。

平罗县中医院的整体搬迁将翻开中医院乃至平罗县医疗卫生事业新的一页,然而鉴于中医院整体搬迁后,将面临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和整个中医院迁建工程的成败,为充分发挥新建中医院完善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县级医疗卫生资源,稳定中医药人才队伍,故恳请上级部门针对县中医院搬迁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难予以研究解决。

一、人员工资的问题

平罗县中医院现有职工280人,其中正式职工157人(财政拨款94人,自收自支63人),聘用人员123人,近年来随着职工工资的不断上涨,医院的经费压力逐年增大,已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减轻医院发展压力,县政府曾于2010年10月21日召开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将我院在职在编人员工资前两项(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补助标准由50%提高到80%,新增财政补助117万元,但与医院年人员开支(接近1000万元)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平罗县中医院虽属公立医院,事业单位,但经营上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目前医院面临着搬迁,新建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偏西、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搬迁后医院业务收入的减少,必将严重影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和医院的发展,给政府主导的平罗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带来负面影响。

二、编制的问题

三、补充更新医疗设备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医院财政紧张,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医疗设备老化严重而无力更新,部分医疗设备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严重限制了医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搬迁后,硬件规模是目前的两倍多,为了完善服务功能,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医疗水平,必然要补充更新一批医疗设备,也与政府倡导的“将新建中医院打造成一所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现代化中医院”的目标相去甚远,需添置一批医疗设备,。

特申请县委政府在医院搬迁后,用于医院保障职工工资,补充医疗设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

四、设施配套及交通的问题

交通不便也是阻碍医院发展,困扰群众就医的一大难题。

五、打造特色专科

增强造血能力

六、留个门诊的问题

 

科学合理利用县级医疗资产,避免医疗资产闲置浪费,加上交通不便和人口密度小等原因 现在的公立医院虽属事业单位,经营上实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国家虽然政策好,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医院扩建,但长久的发展要靠医院自己。

  现在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好,我们医院是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才起死回生。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同样关注中医药事业这个国粹。

我们泰州市也不列外,历届政府均将发展我市中医药产业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议事日程。

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泰州市中医药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代表行业就是市中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尤其是我市中医院从2005年创建成为泰州市地市唯一的一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以后,在科教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泰州市中医药行业培养了大批的省、市名中医。

中医院现有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眼科中心1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2个,市级重点科(骨伤科)3个。

泰州市中医院许氏骨科传统医术被列入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具备骨伤专科的比较优势,泰州市中医院承接并精心完成了20名震市伤员的救治任务,救治伤员人数为全省中医院之最。

充分体现了我市中医院在省内同行业中的实力与示范地位,扩大了影响。

随着泰州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加快,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将日益增强,借此契机,将泰州市中医院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的中医院,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但我市中医院面临的困境,已钳制其发展速率。

按国家现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400张床位的医院占地应达4.6万平方米(69亩),建筑面积应为3.5万平方米。

泰州市中医院目前开放床位410张,去年住院达10800人次,门诊40万人次。

但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分别仅有1.99万平方米(29亩)和1.6万平方米,现有规模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规定相差甚大。

横向比较全省其他三级甲等中医院,苏南及南京各家三甲医院都已进行高标准、现代化医院建设,一般建筑面积都在4万平方米以上。

苏中地市三所三级甲等中医院中,南通市中医院刚刚建成4万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扬州市中医院在政府的协调下,兼并了相邻的一个学校,使其占地面积达54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苏北的盐城市中医院、徐州市中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宿迁市中医院也都建成新的病房、门诊大楼,就连县级市姜堰市中医院也正在建新的病房大楼。

泰州市中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发展空间已经大大落后于上述医院,业务发展进入瓶颈状态。

如果在近期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必将会大大制约中医院发展速度,不进则退,那样中医院会失去本地市“三级甲等”中医院的龙头示范作用,同时也落后于全省其他任何一家地级市中医院。

欣闻市政府计划在周山河新市实施泰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在一期工程三年内完毕后,对市市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将现人民医院北院搬迁至新址,中医院搬迁至现人民医院北院,有效扩充中医院规模,造福于全市民众。

对这一方案,我们举双手赞成,热忱希望这一方案尽快实施。

但由于周山河新市新院建设完成需要三年(或许更长)的时间。

现就在这三年的过渡时间内,如何解决制约中医院发展瓶颈,扩充其规模,有效缓解目前中医院医疗用房与床位紧张等问题,建议如下:

在周山河新市新院工程建设期间,为持续保持和发挥我市中医药特色优势,继续发挥在本地市龙头示范作用,同时保证泰州市中医院继续在全省中医院位列前茅。

可以先行整合市市医疗资源,将市中医院与妇幼保健院合并(详见《关于规范泰州市妇幼保健院性质的相关建议》一文),将现中医院妇产及儿科室迁至妇幼保健院办诊,一来妇幼保健院恢复公益性质,造福乡梓;二来也可在扩充中医院规模的同时,有效缓解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此外应考虑市市各医院实际情况与历史沿革,在周山河地市新院一期工程完毕后,仍应将现北院继续作成为人民医院的门诊部,将市人民医院南院搬入周山河新院,让中医院整体迁入人民医院南院,这既有利于保持传统与人民医院的长期规划,又有利于减小资产划拨矛盾与中医院的未来发展。

可以预期,三年后迁入新址的是人民医院与市中医院,无论是规模、形象还是医疗水平必将获得大幅提升。

泰卫办函〔2010〕41号关于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第3076号提案的答复函杨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泰州市中医院搬迁过渡期发展的相关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中医医院是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单位,是一地中医药医教研的中心。

中医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尤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泰州市中医院成立于1958年,曾是江苏省8大中医院之一,徐汉江、卞则潜、许矩才等老一辈中医都是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高声望与知名度的,独领一代风骚。

2004年至2005年,泰州市中医院建成为三级甲级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门急诊病人已达到32万人次,出院病人1.2万人次。

近几年,先后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6个,新增省级与市级名中医18人,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培养对象一人,先后获得省、市级科研课题成果奖11项。

中医预防保健、出院后中医回访、中医中药农村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及应用等工作在省内外都有影响。

新增大型设备、新开展的多项技术提高了中医院的综合服务功能。

优良的服务态度与医德获得了病人及社会各界较高的满意度。

中医院为我市人民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002年,泰州市政府实施市区卫生资源整合,将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划归泰州市中医院,增强了中医院的综合实力,实现两个医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泰州市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以来,市政府根据新的城市规划,对市区卫生资源实施新的规划调整。

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社会知名人士也纷纷建言献策。

2009年王临生委员提出了关于“合理整合医疗资源,促进泰州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提案(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第3056号提案),引进了泰州市政府与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

市区卫生资源尤其是医疗资源重新调整主要涉及市人民医院、四院、中医院三家,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现状及发展需要,卫生、发改委、规划等有关部门协商,考虑市中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又是国家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市中医院400张床位的病房建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需求,占地面积、专业用房等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本着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角度、从三家医院和谐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拟将泰州市人民医院北院南迁,泰州市中医院整体迁至现人民医院北院院址。

调整后市中医院将达600张床位,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亩占地,并按照中医医院特色进行内部规划与布局调整,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也为中医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010年3月,泰州市市长常务会议充分采纳了这项建议,研究决定泰州市人民医院南迁周山河街区,泰州市中医院整体搬迁泰州市人民医院北院,这对中医院总体来说是件利好的事情。

泰州市中医院在搬迁过渡期如何发展也是社会关心、市卫生局重视的新课题。

泰州市人民医院周山河街区建设整体需3年左右的时间,而目前中医医院已经面临着病区、门诊拥挤发展受限的问题。

按照泰州市区域卫生规划,从完善城市医疗功能角度,市区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都要独立建设发展。

市人民医院北院病房紧张,今年8月市人民医院南院新病房楼也将正式启动使用。

泰州市中医院在过渡期如何发展,我们认为:

一是抓紧对人民医院北院进行科学规划、修建与改造。

按照国家三甲中医院、国家重点建设中医医院的要求从外部装饰、科室设置至服务流程进行科学设计,合理改造布局。

二是过渡期三年间中医院在原址调整改造,努力增加病房与专业用房面积,缓解目前业务用房少而病人多的矛盾。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开源节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苦练内功,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新技术的引进与使用,加强急诊科能力建设,为医院发展也为搬迁城市中心位置新址后服务功能的扩展储备技术与人才。

五是进一步强化与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加强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针灸、推拿、治未病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农村基层中医药工作指导,加强中医药科研,并在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诊治疾病、养生防病上作有益的探索。

六是市政府与市卫生局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从经费投入、项目补助、资源配置等方面在同等情况下向中医院倾斜,关心、扶持与促进中医医院的建设,带动、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幅不得低于财政收入的增幅。

近年我区财政对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采取“一定五年不变”的政策,每年投入158万元(即对琅琊、清流、扬子三家医院的投入)。

由于财政投入的相对不足,导致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成立于1994年的琅琊区人民医院,是我区现有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属于财政差额拨款单位。

根据2003年区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区财政每年拨给琅琊区人民医院56.78万元。

目前该医院共有在职职工63人,离退休职工22人。

其中,仅离退休职工工资每年就需35万元之多,加上医院平时运作所需的水电、通讯等开支,区财政每年投入的资金就所剩无几,63名在职职工的工资全靠医院自收自支。

由于工资套改即将兑现,该医院在职职工工资发放都出现了困难,医院的发展更面临巨大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才方面:

琅琊区人民医院现设有病床33张,临床科室13个,医技职能科室12个。

仅有执业医师14人,其中内科3人(一人外出进修),外科(含骨科)2人,儿科1人,眼科、耳鼻喉、口腔三科仅一名执业医师,需要医师24小时值班的内外科根本无法正常排班,医院、患者都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1998年以来,该院连一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也未能正式引进。

2006年该医院曾以月薪600元,聘用了4名医学本科毕业生来院工作,但因待遇过低、未解决编制,仅一年就已流失3人。

医院原有人才因调离、辞职、退休等原因,也陆续流失,而1名合格的临床医师,最少需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

因此该医院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的情况,已危及医院的生存、发展。

  2、设备方面:

琅琊区人民医院建院13年来,区财政曾于1994-2000年间陆续通过世行贷款的项目资金,配备给该院一批仪器设备,其中有部分为不可用的闲置设备,而投入使用的设备目前都已接近报废;2005年区财政又拨付给该院20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用于购置设备。

  近几年来,该院为确保正常诊疗工作的开展,不得不采取动员职工集资的方式,添置仪器设备。

但由于资金有限,仍有一批急需的设备无法添置。

在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缺乏诊疗设备已直接危胁到该医院的生存。

  3、资金方面:

琅琊医院现有资产总值351.3万元,而债务总额高达204.5万元。

其中欠卫IV项目仪器款38万元,欠医药公司药款61万元,欠职工集资款55.5万元(购买仪器32.6万元,搬迁新楼补偿开发商差价22.9万元)。

去年因新购通力公司房屋向区财政局借款58万元(至今已还8万元)。

2001年医院未搬迁新楼前,区政府办公会议曾同意给予琅琊医院20万元搬迁补偿,至今尚未兑现。

作为一家财政差补医疗单位,背负如此高额债务,且存在人才流失、设备缺乏、药品利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其生存、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2006年该院就净亏损13.5万元。

  二、几点建议

  1、为增强医院的发展后劲,建议区政府今年可再给予琅琊医院2-3个编制,用于引进优秀医学专业大学生。

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周边县市区优秀医疗人才来我区工作。

  2、建议区政府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投入,为琅琊医院配备急需设备,在提高医院自身“造血”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改善我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条件。

(所需仪器见附表)

  3、建议区政府兑现2001年政府办公会议上同意给予琅琊医院20万元拆迁补偿款的承诺。

  4、建议区政府适当减免琅琊区人民医院因新购房屋而欠区财政局的50万元借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