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581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doc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摘要:

当前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应理清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划分、应用创新型人才层次与高校类型等问题。

创新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对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即从社会需求出发,将当前单一学术的“h”型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应用创新的“h”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并通过对培养规格的再定位,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创新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使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成为既适应政府部门,又适应非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组织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公共管理类本科;应用创新;再定位

abstract:

withtheinvestigationandliteratureanalysis,thisarticlefindstheproblemsexistinthepublicmanagementundergraduatepersonneltrainingmode.personneltrainingmodelcannotfullyadapttothesocialdemandbecauseofthetalenttrainingobjectivesdivorcedwiththesocialdemand.afterdiscriminatingdivisionofacademictalentandapplicationofinnovativetalents,theapplicationofinnovationandtalentlevelanduniversitytype,onthebasisoftheapplicationofinnovationandtalentlevelanduniversitytypeproblems,thisarticleproposesinnovativepublicmanagementclassundergraduatetrainingmodemustbedemand-oriented,re-positioningofthetrainingobjectives,namely,startingfromthesocialdemand,letthecurrentsingleacademic“h”ofthetrainingobjectivesintotheapplicationinnovationwhichiscalledthe“h”publicmanagementundergraduatetrainingobjectives.withre-positioningoftrainspecifications,theestablishmentoftheapplicationofinnovationandcapacitycompatiblestructure,knowledgestructureandqualitystructurewiththesocialdemand-orientedmakesthepublicadministrationundergraduatetalentcreativetalentsthatcanbeappliednotonlytoadaptingtogovernmentdepartments,butalsotonon-governmentalsectors,enterprisesandorganizations.

keywords:

thetalenttrainingobjectives;socialdemand;thepublicadministrationundergraduate;applicationcreation;re-positioningtheapplicationofinnovation;therepositioning

在我国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加速转型期,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就业现状分析,一个明确的信号是现有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完全适应市场,市场需要的人才又无法完全满足,因此迫切需要对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人才主体角度探究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是否一致?

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对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是什么?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改进?

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的目的,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审视现有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与不足,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培养目标:

矛盾与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

(一)国家人才需求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人才类型、人才层次需求也不同。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了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问题是: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其主要举措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

(二)陕西人才需求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目前陕西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其他需要快速发展的领域,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对人才的需求集中在企业,应用型人才方面。

[2]

(三)教育部政策导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其职业和能力需求变化已属世界最快的行列,中国需要跟踪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为调整高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旨在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在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4]

2011年7月27日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专业结构不能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所紧缺人才培养的规模和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交叉结构人才发展非常缓慢,国际化人才、复合型人才更是处于紧缺状态。

从总体来看,专业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同质化,千校一面、千人一面。

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5]

由此可见,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是“十二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企业与本科生的调查反馈

2011年,课题组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或招聘人员的调查访谈显示,要求公共管理类毕业生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占到64%,显示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视。

明确需求公共管理类人才为应用型人才的约占82.2%,需求创新型开拓人才的企业约占26.7%,既需要应用型人才又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占19%。

课题组对2011年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的一致性处于一般水平。

毕业生认为,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的很大问题是与用人单位接触较少,交流不多,没有认真研究当前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要。

(五)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精英型培养目标与大众教育背景的错位。

本科培养目标是“高级专门人才”的提法源于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境、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各高校在制定各学科具体培养目标时,往往强调高级专门人才,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多考虑基于学科的培养目标,忽略了基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需求。

以陕西省公共管理类本科为例,每年考取硕士生的只占极少数,以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录用政策,使大多数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生不可能直接进入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而是进入企业工作,即便考入公务员系列,大部分工作岗位也是在基层。

在当前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状况下,仍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显然脱离了社会需要,造成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的双向困难。

2.学术型培养目标与就业指标形成错位。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大专业调整力度,深入市场调研,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

教育部门将切实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评价高等学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中,将加大就业状况指标的权重。

[6]另外,2010年,教育部向社会上公布了2010年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名单,对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的专业亮红牌。

[7]用就业指标对专业招生进行考核,实际是在专业发展中引入了社会需求因素,用社会需求决定专业的生存。

但是如果对培养人才的需求评价是应用型的,而培养人才目标依然是学术型的,最终还会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与评价模式的不一致,形成学术型培养目标与评价指标的错位。

3.通才培养目标与专业需求的错位。

“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大多数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之一,但是“厚基础、宽口径”的通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就业中与社会需求会形成一定的偏离。

(1)培养复合型人才,对地方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的教学、师资而言,一部分条件欠缺,另一部分虽然教学师资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条件,但培养对象也难以达到。

从目前的教学体制看,在大学四年时间里,学习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知识比较困难,或仅仅是比较肤浅的学习,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复合”;而专业知识的弱化,又造成就业困难,就业前学生不得不按照社会需求再次花时间、精力重新进行学习和培训。

[8]

(2)宽口径的培养目标,若从本科人才个人和社会需求角度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

一方面,职业发展是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专业学习主要赋予学生掌握学科实用知识和胜任工作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特别是企业,希望本科专业基本对口,需要不进行培训或稍加培训就能立即上岗并为企业贡献的本科人才。

口径太宽,会影响本科人才在就业时难以定位,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这是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专业需求的又一个错位。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