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568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doc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

研究综述,又叫文献综述。

对综述的理解和表述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综述,就是根据需要,把收集到的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项课题、某项研究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分析、研究而写成的综合叙述。

它的特点是“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已取得的某一专业、学科、课题、专项研究的实际情况或研究成果,属于三次文献。

另一种认为:

综述,是对大量文献经过阅读、思考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是综述。

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

综述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真实地反映某一学科、专业、课题项目研究的整体状况,参考利用价值高,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开拓视野,把握关键,做好选题,避免重复,节省时间,利用线索,深入研究。

一、综述的类型

综述一般有以下几种:

综合性综述。

是指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个会议等文献材料情况作出综合性的叙述。

如某一学术会议的综述,就是根据某一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上交的论文材料,以及讨论情况而写成的综合性报告。

专题性综述。

是指对某项课题或某项研究的研究状况或研究成果的系统阐述。

如撰写某项课题研究的综述,可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过程的方式、方法,当前研究的进展情况,或已取得的成就,在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该项成果的各种意见和看法等如实叙述出来。

文摘性综述。

是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项研究在某段时间发表的文献信息内容,用少量文字摘录出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综合排列和叙述。

文摘性综述要求逐一标注所引用的文献。

二、综述的基本内容、结构与写法

1、综述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综述要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综述的主要问题、原因、目的、使用对象、收集资料的范围、主题内容,文献材料的主要观点、成就、各种看法、发展趋势、基本结论、附录、作者等。

2、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1)标题。

标题应是综述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能鲜明地表述该综述的主要问题,重点一目了然。

(2)提要。

简单扼要地阐明本综述的主题内容,包括目的、背景、意义、现状、解决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以及本综述所收集的资料的范围和来源。

(3)正文。

是综述的主要部分,必须全面系统地从各个不同的面把所收集到的文献材料的观点、做法进行详细的叙述,包括所要叙述的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某个课题、某项研究的历史,目前状况,主要观点、措施和方法,突出成果、发展趋势,并综合阐明各种不同观点,还有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让读者对他所要了解的学科、专业、课题或研究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4)结束语。

是作者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及综述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所作出的结论,并概括性地阐明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尚待解决的问题,发展趋势等。

(5)参考文献。

一般来讲,要求详细逐一列出本综述所引用、参考的文献,也可以在综述过程中引用的时候加以说明材料的出处。

标引参考文献要符合国家著录标准,标明作者、篇名、出版单位、时间,等。

   综述可在标题的下面或全文的最后标上作者的姓名。

3、 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定好题目。

定题前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选取当前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充分考虑它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理论性、学术性和价值性。

选好材料。

确定主题后,迅速确定收集材料的范围、检索途径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做到大量地占有较全面、系统的,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含量大、密度高的文献信息资料。

整理材料。

要写好综述,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组织,并做好文摘或有关卡片,加上标注,使杂乱无序的文献材料能够按照综述的需要,依次序进行排列。

用好材料。

对所收集到的文献材料,要认真阅读和研究,从中筛取可靠性大,有一定深度、新意和代表性的文献材料。

拟定提纲。

在对材料进行全面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综述的提纲。

认真撰写。

撰写综述,要注意对文献材料进行综合运用,系统概括。

要客观真实地反映所收集到的文献材料的主要内容,对成绩和问题,不夸大也不缩小,充分利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

审核修改。

写完后要认真审核,尽量避免或减少差错,使综述比较完整。

标明出处。

注意标明引用的各种原始材料,目的是为读者了解或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线索、信息。

同时,也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肯定。

●研究综述范例

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近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关于生本教育的理论以及他所主持的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他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结合他在多所中小学广泛开展的关于生本教育体系实验研究情况,撰写了学术专著《教育走向生本》。

该书一问世,就不胫而走,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受到了广大工作在第一线的校长、教师以及家长们的欢迎。

为了让大家对生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近期在公开出版物上刊登的,关于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方面的文章、论著以及实验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和有关数据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1、 生本教育产生的背景

生本教育这一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最初起源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体系研究。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过去老师一些苦教不果的东西。

在某种考虑儿童天性的教育条件下使儿童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每个事实都在彰显孩子们的潜能无限,都在呈现着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

[1]实践证明,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

基础教育的一切都那样的互相牵制,如果你想在教法改革的某一个阶段有所成就,就必须牵动教材、教法、教育管理及评价,进而指向人的观念的更新。

我们过去当然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何不妥。

但是,我们想要说明的是,我们原来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

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2]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学生的现状的改变,以及人们自身的认识,都促使我们作出从师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的重大思考和实践。

生本教育的研究,对于深化教育的改革,负有重大的使命。

[3]生本教育研究,在“九五”期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十五”期间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2、 关于生本教育的概念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

[4]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

[5]生本教育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以生命为本。

生本教育的本质——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6]是生命提升的教育。

考察生本教育的思想,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

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决。

[7]

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生本教育体系的特点作出了如下归纳:

即生本教育力图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满足于局部改革,而是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它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它提出相应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因而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8]在我国,针对消极或积极取向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实践方式的称谓可谓林林总总,如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等,但还未见站在教育本体的高度上,将它们概括为师本教育体系或生本教育体系的。

这一概括,既准确、精辟,又独特新颖、独树一帜,可谓是概念的创新。

这种概念的创新,无疑具有增强反思批判消极取向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之功效,同时也为形成积极取向的教育教学观和选择正确的教学行为方式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参考。

[9]

3、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郭思乐教授对生本教育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现将关于生本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和相关论述介绍如下:

1、 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

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

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原因很简单:

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10]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的作者揭示了“师本”教育体系与“生本”教育体系的差异,例如成人的理智率和演绎为主与儿童的情感率和归纳为主的区别;截流式与源流式的区别;连动式机制与激发式机制的区别,等等。

[11]

   郭思乐教授对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作了新的重要概括,认为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

的确是这样,如果不从体系上解决教育改革问题(事实上课程、方法、管理评价,总是相互制约),我们还是要长期被师本教育体系仅仅地捆绑着。

作者能揭示出两种教育体系的差异,是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的。

“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12]

2、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

   价值观:

一切为了学生。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

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为教育价值原则。

[13]作者分析了许多偏离本体的现象,说明寻找到本体,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不容易,这点我深有体会。

[14]

3、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

   伦理观:

高度尊重学生。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

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地位,认识学生被尊重的理由。

[15]教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是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

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不同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16]

4、 生本教育的行为观

   行为观:

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

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

(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

(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3)“现状论”现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7]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琢学生?

还是在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

这些都是两种不同教育体系的理念在教学行为中的反映。

[18]

5、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滕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

[19]可以在突出三大语言的前提下整合课程,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活动化。

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这种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作加法”(即原有课程不动,只增加一点课外活动,或用2~4节课做研究性课程)的校本课程,而是“做乘法”,即进行本质改变的课程整合,使“基础课程”本身就有活动性和研究性,通过活动和研究把各部分课程整合在一起。

[20]生本教育体系的课程、教材成为联系其教学思想体系与教学的中介,成为其体系化的教学思想走向现实的桥梁,使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实验具有了可操作性。

[21]

6、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主张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儿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