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5322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docx

基本疾病症状指南

随着气温一天天的降低,肺心病的发病率和发病严重成度越来越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在夏天不严重的病到了冬天就不壳收拾了那。

所谓肺心病又叫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

肺心病症状:

症状详细描述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二个阶段,但其界限有时并不清楚。

(一)功能代偿期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

体检示明显肺气肿表现,包括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

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心音轻,有时只能在剑突下处听到。

肺动脉区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剑突下有明显心脏搏动,是病变累及心脏的主要表现。

颈静脉可有轻度怒张,但静脉压并不明显增高。

(二)功能失代偿期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为肺性脑病。

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3kPa(25mmHg)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9.3kPa(70mmHg)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进而昏迷以至死亡。

2.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

体检示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奔马律或有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杂音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

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肝肿大伴压痛,肝颈反液压征阳性,水肿和腹水,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此外,由于肺心病是以心、肺病变为基础的多脏器受损害的疾病,因此在重症患者中,可有肾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面颊色素沉着等表现。

冠心病症状: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

1、心绞痛型:

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

2、心肌梗塞型:

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

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男性多见,4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少见,约占3.3%。

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

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

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

女性病人周围关节受侵犯较常见,进展较缓慢,脊柱畸形较轻。

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有讲究,有原则,对于老年降压药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

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心血管疾病常会引起如下症状:

头昏、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

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汗,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

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

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

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厥。

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

高血压

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六大危险症状

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

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眩晕:

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耳鸣:

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失眠:

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

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

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类风湿关节炎

又称类风湿(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能与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有以下症状:

1)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

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

2)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3)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

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关节炎的表现外,还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现,如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周围神经病变、眼病变、动脉炎等。

4)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

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

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钮孔花样表现。

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

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

确切病因不明。

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

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

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症状

一、全身症状 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早期表现为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尤以低热常见,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

病情常缓重交替出现。

感染、日晒、药物、精神创伤、手术等均可诱发或加重。

二、皮肤和粘膜 皮疹常见,约40%患者有面部典型红斑称为蝶形红斑。

急性期有水肿、色鲜红,略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磷片状脱屑,严重者出现水疱、溃疡、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

手掌大小鱼际、指端及指(趾)甲周红斑,身体皮肤暴露部位有斑丘疹、紫斑等。

出现各种皮肤损害者约占总患病数的80%,毛发易断裂,可有斑秃。

15-20%患者有雷诺现象。

口腔粘膜出现水泡、溃疡、约占12%。

少数患者病程中发生带状疱疹。

三、关节、肌肉 约90%以上患者有关节肿痛,且往往是就诊的首发症状,最易受累的是手近端指间关节,膝、足、髁、腕关节均可累及。

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

约半数患者有晨僵。

X线检查常无明显改变,仅少数患者有关节畸形。

肌肉酸痛、无力是常见症状。

四、肾脏 约50%患者有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低比重尿、浮肿、血压增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等,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几乎100%有肾脏病理学异常,依病理特点将狼疮肾炎分为:

局灶增殖型(轻型)(FPLN),弥漫增殖型(严重型)(DPLN),膜型(MLN),系膜型(微小变型)(MesLN)。

各型的临床、转化、恶化、缓解、预后及死亡率各不相同(详见参考资料3)。

五、胃肠道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腹水、麻痹性肠梗阻等,这是由于胃肠道的血管炎所致,如肠系膜血管炎。

肠系膜血管的动、静脉伴行,支配胃肠营养和功能,如发生病变,则所支配的部位产生相应症状,严重时累及生命。

肠系膜血管炎可以导致胃肠道粘膜溃疡、小肠和结肠水肿、梗阻、出血、腹水等,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血和黑粪、麻痹性肠梗阻等临床表现。

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致肠坏死、穿孔,造成严重后果。

六、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约占20%,一旦出现,多提示病情危重,大脑损害可出现精神障碍,如兴奋、行为异常、抑郁、幻觉、强迫观念、精神错乱等癫痫样发作。

偏瘫及蜘蛛膜下腔出血等较多见,约占神经系统损害的70%,脊髓损害发生率约3-4%,临床表现为截瘫、大小便失禁或感觉运动障碍,一旦出现脊髓损害症状,很少恢复。

颅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约占15%,表现肢体远端感觉或运动障碍。

SLE伴神经精神病变者中,约30%有脑脊液异常,表现有蛋白或/和细胞数增加。

在临床上可出现脑功能不良、精神异常、肢体瘫痪、麻木、疼痛、行走不稳、抽搐、头痛、视力障碍、面瘫、肌肉萎缩等症。

在疾病诊断方面中枢的可有慢性认知功能不良、急性狼疮性脑炎、脑血管意外(中风)、脊髓炎、运动障碍(舞蹈-投掷症、震颤麻痹综合症,共济失调)、癫痫、假性脑瘤、无菌性脑膜炎、头痛等。

在周围神经的可有急性或慢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末梢性多发性神经病或多数性单神经病,其他或可累及肌肉系统,而发生重症肌无力。

七、肝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肝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以及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等。

其中,肝肿大约占10%-32%,多在肋下2-3cm,少数可明显肿大。

红斑狼疮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溶血性贫血、合并病毒性肝炎,胆道梗阻及急性胰腺炎等。

约30%-60%的红斑狼疮患者可有肝功能试验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球蛋白水平及血脂水平升高等。

红斑狼疮合并肝损害常常为轻、中度肝功能异常,严重肝损害者较少见。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并发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肝炎),多发生于年轻的女性,临床上可表现为乏力、关节痛、发热、肝脾肿大、黄疸等。

八、心脏 约10-50%患者出现心脏病变,可由于疾病本身,也可能由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心脏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及瓣膜病变等,依个体病变不同,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杂音等,少数患者死亡冠状动脉梗塞。

九、肺 肺和胸膜受累约占50%,其中约10%患狼疮性肺炎,胸膜炎和胸腔积液较常见,肺实质损害多数为间质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引起肺不张和肺功能障碍。

狼疮性肺炎的特征是肺部有斑状浸润,可由一侧转到另一侧,激素治疗能使影消除。

在狼疮性肺损害基础上,常继发细菌感染。

十、血液系统 几乎全部患者在某一阶段发生一项或几项血液系统异常,依次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中抗凝物质引起出血现象等,贫血的发生率约80%,正细胞正色素或轻度低色素性。

贫血的原因是复合性的,包括肾脏疾病、感染、药物、红细胞生成减慢。

骨髓铁利用障碍、溶血等。

溶血常属自身免疫性溶血,部分患者Coonb/s试验直接阳性。

缺铁性低色贫血多与服阿期匹林或可的松引起隐匿性消化道出血有关。

白细胞减少不仅常见,且是病情活动的证据之一。

约60%患者开始时白细胞持续低于4.5×109/L,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减少。

粒细胞减少可能因血中抗粒细胞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在粒细胞表面沉积有关。

血中存在抗淋巴细胞抗体导致淋巴细胞(T、B细胞)减少。

约50%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伴轻重不等的出血倾向,血中有抗血小板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固定在血小板表面。

继之破坏它,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10%患者血中有抗凝物质,当合并血小板减少或低凝血酶原血症时,可出现出血症状。

十一、其他 部分患者在病变活动时出现淋巴结、腮腺肿大。

眼部受累较普遍,如结合膜炎和视网膜病变,少数视力障碍。

病人可有月经紊乱和闭经。

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

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

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

【临床症状】

大多数浅表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常有上腹部胀闷、嗳气、吐酸、食欲减退,或无规律上腹隐痛,食后加重等诸多表现。

浅表性胃炎经治疗多能痊愈;若失于治疗,则可进一步发展,固有腺体因炎症破坏而减少,可以转化为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

兹将该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作一归纳。

(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

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

这种上腹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易缓解。

(2)腹胀,占70%。

常因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

出血原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浅表性胃炎缺乏典型的阳性体征。

体格检查时可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肝硬化

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

临床症状

由于早期肝硬化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故处于亚临床的病理变化阶段,但有部分病人可有如下表现。

如果患者出现以下症状要尽快去医院进行诊断。

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患者要特别注意,定期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1)全身症状:

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

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

(2)慢性消化不良症状:

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

(3)体征:

少数病人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无压痛。

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

上述临床表现常易与原有慢性肝病相混淆或不引起病人的重视。

干燥综合症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

病人突发表现为眼干,口鼻干燥,重者无泪,无唾液,进食用水送,部分女性患者阴道干燥,痛苦异常。

病变常累及肺,肝,肾,胃肠,皮肤,关节及淋巴等,常继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结节性动脉炎等,同时可并发慢性活动性肝炎,网状细胞瘤等恶性淋巴瘤以及变应性血管炎。

干燥综合征的在人体十个部位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有乏力,甚至发热。

一、口干口干思饮,严重者进干食困难。

由于唾液少而冲洗作用减低,易发生龋齿,原发笥SS患者63%有龋齿。

40%口才唾液腺肿大,呈对称性,表面平滑、不硬,腺体肿大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很少继发感染。

如腺体硬呈结节状,应警惕恶性变。

二、眼干口才有眼磨擦异物感或无泪,泪腺一般不肿大,或轻度肿大。

三、皮肤粘膜皮肤干燥、瘙痒,常见的皮疹是紫癜,也有荨麻疹样皮疹,呈多形性、结节红斑。

有口唇干裂,口腔溃疡,鼻腔、阴道粘膜干燥。

四、关节与肌肉70%~80%有关节痛,甚至发生关节炎,但存坏性关节炎少见。

可出现肌无力,5%发生肌炎。

五、肾近半数并发肾损害,常见受累部位是远肾小管,临床表现有症状型或亚临床型肾小管酸中毒。

前者表现血pHH低下和尿不能酸化(pH>6)。

亚临床型可通过氯化胺负荷试验测到。

肾小管酸中毒的并发症有:

①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②肾性软骨病;③肾性尿崩症,近端肾小管受累表夙有氨基酸尿、磷酸尿、糖尿、β2-微球蛋白尿。

肾小球受累者少见,但预后很差。

六、肺17%患者有干咳,但不发生反复肺部感染。

50%患者的支气管肺泡冲洗液中有过多的炎症细胞,表明有肺泡炎症存在,仅有少数病人发生弥漫性间质肺纤维化。

肺功能检查常显示功能下降,但多无临床症状。

七、消化系统①萎缩性胄炎,胄酸分泌功能低下,胄酸缺乏;②小肠吸收不良;③胰腺外分泌功能低下;④肝肿大,血清转氨酶升高,有黄疸者肝病理活检常呈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改变,此类患者能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的以应较好。

八、神经系统因不同部位的血管炎而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损害,症状包括癫痫、偏瘫、偏盲、脊髓炎、脑神经炎及周围神经炎。

后者累及感觉纤维为主。

九、血象1/4~1/5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仅少数有出血现象。

十、淋巴组织增生5%~10%患者有淋巴结肿大。

至少50%患者在病程中内脏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较突出的是,本病患者的淋巴瘤发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44倍。

在我国的150例SS的随诊过程中有2出殃淋巴瘤。

SS在出现淋巴瘤前可有巨球蛋白血症或单克隆高球蛋白血症。

待发生淋巴瘤后,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可降低,自身抗体消失。

癌症

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neoplasm),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编辑本段]

一、癌症的概述

癌细胞的特点是:

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癌症的症状

(1)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2)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3)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4)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妇女,性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是停经数年后又来月经,白带明显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渐加深的黄疸和上腹包块。

(7)肝脏肿大的速度较快,并伴有肝区疼痛。

(8)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

(9)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灼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11)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齿出血,皮下出血和进行性贫血。

(12)反复出现的不明原因的高热。

(13)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和灼痒不适。

(14)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动作失调或伴大小便有时失禁。

(15)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进食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

(17)鼻塞,经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伴有偏头痛、头晕、耳鸣和颈上部耳垂下方前后部位摸到肿大淋巴结。

(18)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和便秘经常交替出现,或大便常带脓血,或大便变细变扁。

(19)逐渐加剧的头痛,伴突然出现的短暂的视力障碍和呕吐。

(20)青少年肘或膝关节剧痛、肿胀,用抗风湿药或抗菌素类药治疗无效等。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