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4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5092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颂教案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河颂教案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河颂教案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河颂教案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河颂教案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河颂教案4篇.docx

《黄河颂教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颂教案4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颂教案4篇.docx

黄河颂教案4篇

2022年黄河颂教案4篇

黄河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及《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学生们汇报交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多形式朗读,感知__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2、多媒体展示范读及音乐,再次感受__的内容,体味表达的情感.

  3、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

  4、全文是怎样赞颂黄河的?

  5、结合网上资料,分析赞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内容探究

  1、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2、小结课文,启发学生应该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3、查找了解黄河的现状,启发学生要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关爱自己的母亲河。

  【教后记】

  1、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机会。

  2、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组织教学,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实践。

黄河颂教案篇2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切实掌握__借物抒怀的写法

  3.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__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轻声试读几遍。

  (4)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

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

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

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

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

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

(1)呼告,如“啊,朋友!

”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

(2)反复,如“啊,黄河!

”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

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

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

——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

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黄河颂教案篇3

  黄河颂

黄河颂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__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

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__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__,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