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5041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12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2、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3、2017年6月16日,德国前任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在家中去世。

科尔曾认为:

统一的货币(注:

即后来的欧元)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冲突。

欧元的历史作用具体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2017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将在越南召开。

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了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   B.1991年韩国汉城首届会议上成立

C.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D.成员国间存在着文化历史的差异

5、1945年底,美国提议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

1947年《国际贸易组织宪章》正式审该和通过。

此后,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成立了

A.

          B.

          C.

          D.

          

6、观察下图,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为会员国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C.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贸易自由化

7、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下列哪位苏联领导人进行改革的结果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8、1929年斯大林公布了一项急速近代化的计划,宣称:

“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

”为此,他

A.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发展集体化农庄

9、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大规模荒地的开垦

10、苹果公司(APPleInC.)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

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正得益于这类高新科技的推动。

以下关于这类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被美国的一家杂志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B.它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推动下出现的

C.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D.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11、20世纪中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心理动因发生改变,他们不愿意去经历市场的风险,申请社会救济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借口健康原因而不去上班。

这说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

A.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B.增加工人就业机会

C.导致公民懒惰行为                              D.突破市场经济束缚

12、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甲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并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

B.乙理论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崇尚的自由放任政策

C.甲理论在80年代复苏的原因是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

D.乙理论70年代后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挥任何作用

13、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写道: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导致他产生上述言论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                              B.举国上下期盼着罗斯福新政

C.苏联模式显现社会主义优越                              D.经济危机引发社会政治危机

14、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

农业部长海德也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

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

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此时

A.胡佛反危机措施激化社会矛盾

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15、《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主题时间

1880—1889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报纸数量急剧增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16、纵观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下列有关铁路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冲击了传统社会

B.促使中国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近代化过渡

C.催生新的经济理念,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界定着新旧,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17、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

它不包含下列哪一具体内容

A.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B.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

C.独立的政治管理系统                              D.市场调节为主的手段

18、今天的南通日益建设成为上海的北大门。

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在南方视察时曾说:

“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

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0、1953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没收封建地主土地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21、史载: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民族工业不代表新生产力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卷土重来

③官僚资本主义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大、发展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清政府谕令各省:

“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纺织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最有可能出现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23、1878年,德国颁布《公司法》,承认卡特尔组织协议具有法律效能。

此后,以卡特尔为主要形式组织起来的公司,由1879年的14个发展1911年的600多个。

这表明德国

A.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显著                              B.政府限制贸易垄断的做法

C.立法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加紧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

24、19世纪初的英国,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了妇女的解放

C.重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                              D.圈地运动迫使人民背井离乡

25、下表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表》。

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是因为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黄金白银   B.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航路转移致使产品供应减少   D.享乐精神传播推动消费奢侈

26、下列图画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B.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C.世界大国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D.基本形成集团化的世界市场

27、《明史·舆服志》记载:

“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

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保障小农经济发展                              B.引导纺织业的进步

C.强化官营手工业管理                              D.严格限制服饰穿着

28、綦毋(qíwú)怀文,姓綦毋,名怀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冶金家。

他的冶金方法是:

“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这种技术最早使用是在我国的

A.西周晚期          B.东汉时期          C.南北朝          D.明清时期          

29、史载一农具:

“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材料描述的是

A.

          B.

          C.

          D.

          

3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从左图到下图的变化表明

A.先进的社会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题型注释)

31、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它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化的平台。

32、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话线。

33、中共八大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确分析了国内的新形势与主要矛盾。

34、一般认为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棉纺织业工人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使用。

35、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评卷人

得分

三、连线题(题型注释)

36、2017年5月5日,中国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飞机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史学界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飞机是由谁发明的?

它是以什么作动力升上天空的?

(2)新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是在哪里建成投产的?

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有何历史意义?

(3)C919大飞机的主要部件是由世界16个跨国企业的产品集成。

下图即为《中国C919飞机主要部件生产网络图》,该图所示C919飞机生产制造情况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这一趋势的根本推动力是什么?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

试结合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地阐述。

37、2017年世界职业超模大赛5月30日在扬州开幕。

服饰打扮等生活风尚的新追求作为社会文化的另一种载体,展现着时代的风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以来……由于盐商生活方式的影响,江南特别是扬州地区呈现物质繁荣、名流荟萃的景象。

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致“作事轩昂,尽事奢华,此以江南盐商扬州最多,向曰扬气。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

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极度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大象版)第十一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中“扬气”与“洋气”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中“扬气”变为材料二中“洋气”的历史原因。

(2)对比材料二、三,分析19世纪后期的中国人与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发生的变化之处。

(3)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与风尚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38、中国古代都城往往是王朝政治、经济的中心。

唐朝长安、北宋东京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面积有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比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了差不多7倍,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1.4倍,今天西安城墙范围内的7.5倍。

——西安博物院馆藏陈列解说词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

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长安城市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东、西两市商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材料三

北宋东京平面图

(3)观察材料三,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功能的显著特点。

材料四

北宋东京示意图图

材料五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

(4)综合材料四、五,罗列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突破性发展的时代表现。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B

6、A

7、C

8、D

9、B

10、B

11、C

12、C

13、D

14、C

15、D

16、D

17、C

18、D

19、B

20、B

21、B

22、D

23、A

24、A

25、A

26、A

27、A

28、C

29、B

30、B

31、正确

32、错误

33、错误

34、正确

35、正确

36、

(1)人物:

莱特兄弟;动力:

内燃机。

(2)地点:

沈阳;意义:

一五计划的基本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根本推动力:

先进的科学技术(或生产力)。

看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阐述:

它一方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迎来一次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利用和配置世界资源,提高生产率;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等。

另一方面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而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加剧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等。

37、

(1)扬气:

作事极尽奢华之风(或回答扬州的生活水准等等);洋气:

西方式的生活时尚。

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大门被打开)。

(2)进步:

从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融入。

(3)因素:

外来影响、制度进步、经济发展等。

(言之有理即可。

38、

(1)表现:

城市规模大。

(2)情况:

经营各类商品的店铺多;行业广(邸店、柜坊等客商生活场所多);有署衙等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商业街道纵横交错。

(3)特点:

布局严整,体现了皇权政治的核心地位;依水而建(水源广),满足生活需要。

(4)表现:

严格的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区分布在城市聚居区;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社会服务业发达,文化娱乐丰富。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兴建项目”是本题的题眼。

“兴建项目”就是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故A项正确;另外,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是指银行、金融领域。

而题意很明显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这一重要的政策。

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它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2、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知,商业发展对传统农业的冲击,江浙地区人民热衷于投资丝织业。

据此,可知,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

3、根据题干可知欧元的问世,标志着欧盟内部有了共同的货币,推动了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欧盟内部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

欧元的问世,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但不能消除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排除B。

欧元是欧盟内部使用的统一货币,统一货币的使用与对外贸易额的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西欧、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格局,欧洲并未取得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4、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推动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12国家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故ABC错误。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众多,既包含发达国家,也包含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关内容即可。

5、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是1947年成立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组织,只有B项正确。

A项是国际货币体系,与贸易体系无关,排除。

C是1994年正式成立,排除。

D是1995年正式成立,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5年”“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6、通过图片得出是二战后的双挂钩体制,是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A项正确。

B项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现,排除B。

C项信息与图示不符,排除。

D项属于贸易体系的内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7、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与斯大林均不符合题干时间“1952年到1964年”,排除AB。

根据题干可知,苏联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主要是因为该时期的赫鲁晓夫改革,C项正确。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关键信息“1952年到1964年”“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等

8、根据题干“成为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是通过农业集体化实现的,D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就被废除了,故排除AB。

“成为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是指发展集体农业,不是实施五年计划,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9、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新经济政策出台,余粮收集制被粮食税所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