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5030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docx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

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

本学期,我从义务教育学校来到竹山县第一中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

三个月的环境熟悉后,我对学校的发展规划提出我建议。

学校如何发展呢?

这是学校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在问自己,“你觉得竹山县第一中学应该怎样发展呢?

换句话说,你想把竹山县第一中学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

”说句心里话,当初我能选择竹山县第一中学,从事学校管理的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办一所竹山县真正彰显素质教育的高中。

   为什么说真正彰显素质教育?

现在所有的教育者张嘴就会溜出一个词汇——素质教育。

校长也好,教师也好,大家都在喊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在追求素质教育。

可是,我们品一品,哪所学校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呢?

我是从义务教育学校走出来的校长,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视素质教育的校长,但是,在高中学校中想真正响应国家的号召,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地为学生的发展去思考,去设计,去搭建平台,难度很大,我们面对的是什么?

面对的是高考的压力,面对的是上级的层层检查的严谨,面对的是社会对学校的苛刻要求。

不能超格了,不能考砸了,不能过度了……,可以说在办学的过程中顾虑重重。

在目前的高中中完全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口号,一个没有落脚点的支架。

      

   一、满足百姓需求,树立教育服务意识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向学校发出追问:

“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要还我怎样的人呢?

”这位母亲的声音,同社会的、民族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在我们的耳边轰然回响。

是啊,数以亿计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渴求知识的青少年,带着纯真可爱的笑脸,带着父母的无限疼爱,带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而我们给了学生怎样的教育呢?

将回馈给家长和社会怎样的公民呢?

这是一位母亲的追问,更是国家和百姓的追问啊!

百姓需求什么样的教育?

百姓需求的是他们的子女能够成人,成材。

这里要注意,是成材,而不是成才。

才的意思是才华。

材,则是栋梁之意。

成才,说明有才华,但不一定有作为。

成材,说明有做为,不一定有才华。

成才是过程,成材才是结果,在成材的可见,考大学并不是唯一成材的标准。

没有考上大学也不一定没有成材。

那么成材的标准是什么呢?

联合国为青少年成材制定了一个标准,简单明晰。

这是无数教育专家几代人归纳总结的结果,仅仅四条: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可以解释为道德水准。

我们人类之所以还能主宰这个星球,是我们具备超出动物性的道德。

某种意义上讲,动物也有动物的道德,也知道不能乱伦,也知道一般生存秩序;但动物的道德大都限于同类,对异类往往缺乏同情心。

人类的道德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建立这套共同的体系用了一万年。

最原始的道德包括不能相食、不能乱伦等等残酷生存必然遭遇的问题;而最崇高的道德一定是舍己救人,以生命的光芒给别人以生命,给社会以温暖。

学会做事:

形象的表述是做事要有条理性。

简单的比喻,把壶里的水倒进杯中,不能洒得哪儿都是,这就是条理性。

条理性需要训练,没有人天生就会。

你走向社会,条理性的问题日趋复杂,几乎处处设障。

为什么西方人总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地实践;实际上这是条理性的早期锻炼,好处多多。

我见过很多自以为是的刚刚步入社会的人,趾高气扬,以为手中的文凭是一把万能钥匙,想打开哪把锁就打开哪把锁。

其实,社会的构造有时还真像一把锁,但不是随便一把钥匙就可以打开的,开锁的前提是,钥匙齿的凸凹必须与锁孔内的凸凹反向,填平了弹子才能开启。

现实问题一定是锁的设计在前,而钥匙的设计在后,你不调整自己,就甭想打开这把锁。

学会相处:

一个身怀绝技的人如不能融入这个社会,特立独行,那一定是小说中的侠客,现实生活中不会有。

相处本身是一门学问,人类用了漫长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至今仍未解决好。

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极大。

人与人之间的敌视情绪与生俱来,由生理到心理,别看人们常微笑握手,那是一种假象,被社会行为逼的。

我们今天的文化培养着一代有独立精神的新人。

独立思考重要,但合作精神更重要。

独立精神仅是一种人格体现,并不是处世法宝。

我们的处世法宝理应是合作,所以相处成为当今社会的生存艺术。

道理很简单。

你今天所处的社会不是专门为你一个人设计的,除了你爹妈,顶多还有个爱人,没有人哄着你玩,把你举上天。

凡是举你的人,一定怀有不良动机,而这类人更不易相处,人心叵测。

学会相处,会使人感受到社会的美妙,会使人知道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因而立于不败之地。

学会学习:

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

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

小学最早开的课一定只有两门:

语文、算术。

语文–形象思维;算术–逻辑思维;以后十几年即使读到博士后,总体上也超不出这个范围。

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浪费掉,听来十分可惜。

问题是用得上的那百分之二十,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在哪儿。

知识的积累就是神童也需要时间,在积累的过程中,聪明的人会早些发现学习的规律,让学习变得简单。

走向社会,马上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毫不客气地摆在你的面前。

社会是不会因为你的学历高就网开一面,相反学历高的人遇到的问题往往更难,这是社会自然筛选的结果。

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学习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看个人的本事或悟性了。

有不断学习能力的人一定是社会适应力强的人,社会适应力强的人,一定比别人容易成功。

   可见,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相处,会学习的人便是具备综合素质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生存,立足,成功。

任何一所学校,不管是重点校,还是普通校,都有可能培养出这样的人,也都有可能培养不出来这样的人。

在大部分高中还没有完全重视这些素质的培养,还没有全员展开培养之际,我们竹山县第一中学就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全面重视,全员展开,力争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这种综合素质的成材之人。

大家可能觉得这件事很难,是的,说难,也难,肯定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特别是生存的挑战时期,如果我们这样做到了,那就意味着我们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那如何能做到呢?

这不是一句话能回答的问题,这是一个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参与的大工程。

不过,我认为要做这个庞大的工程,首要的是竹山县第一中学的管理层和教职员工要实实在在地树立服务意识,而不是口头喊喊而已。

何谓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就是一个人对服务(或是某一服务)的理解以及在理解该服务后所表现出来的一个自觉性行为。

在企业,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

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这是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以公司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同理,教育也需要这种服务意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传统的教育中,“师道尊严”,教师是信息源,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学生只能围着“教师、教材、课堂”转,思路禁锢,学校闭门办学,根本不在意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需求,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培养知识的精英,关注于少数人,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全方位的培养。

现在的教育不同了,教育的开放和改革,新的课程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出,对学校的要求,对教师的角色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的办学模式需要重新思考,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与界定,教师的观念也需要重新树立。

学校的开放办学,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由信息源变成导航者,由过去的信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与协调者。

教师要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能力、方法的培养为中心转变,从课堂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

   

现在,我们的教师都知道教育离不开爱,但是单纯的爱是不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的。

现在如果我们说某个老师不爱学生,这个老师就会和你翻脸,可以说哪个老师都在爱学生。

但是,为什么在爱的前提下,教育的负面现象还是不断地出现?

为什么教育的次品还是不断的产出?

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普及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呢?

原因在于,我们的这种爱是有局限性的,是一种单纯的,显性的,基础的爱心而已。

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需要爱,但是需要的不仅仅是这样的肤浅的爱,而是需要高层次的爱,那就是充满“教育服务意识”的爱。

只有我们的教师们从内心树立起服务意识,真正把家长和学生当作“上帝”来对待,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解决一切的疑难杂症。

 二、寻求理论依据,明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满足百姓需求,树立教育服务的意识,可以说这不是我们突发空口喊的口号。

实际上,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的各项教育法规,以及学校的功能等都对教育提出这种要求,只是在现实的执行中出现了偏差而已。

不妨我们再次回顾学校的功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等理论。

   学校是干什么的?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教育的基本功能。

学校的这种功能就是让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也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素质的含义是什么?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

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

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

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也就是身、心、灵的和谐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六个方面:

  

1、在教育目的上:

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2、在教育对象上: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3、在教育内容上:

素质教育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4、在教育方法上:

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5、在教育评价上:

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却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6、在教育结果上:

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得到的是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重温了学校的功能,以及素质教育的理论,更加加深了我们对教育服务意识的理解,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把学校办成一所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乐园,让人人成功的决心。

可是,我们面对习性不同,素质差异极大,水平良莠不齐的学生,如何能让他们人人成功呢?

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一一地根据他们的各自不同的爱好、素质等内在条件,创设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外围环境,指导他们规划人生,确立目标,为他们实现目标铺路搭桥。

 三、人生规划,为学生谋划出路

 教育,即服务。

学生,即教育产品。

如何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呢?

这就需要从产品的“零”起点来研究,来分析,来策划产品的发展,让这个产品能按照我们预想的结果形成。

我们产品“零”起点就是高一入学。

从不同的初中来到我们竹山县第一中学的近1000名高一学生,他们揣着迷茫的梦想来到这里,他们将在这里经历走向社会前的锻炼和洗礼。

高中生活是社会的前凑,是社会的缩影。

我们高中教育的责任就是让这些高中生能够在高中阶段了解社会,确立人生目标,找到走向社会,适应自己发展的突破口。

可见,人生规划和毕业的出口对高中发展尤为重要。

   如何引导学生做人生规划呢?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一文中告诫我们,一个社会,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他喜欢的事情时,社会才能和谐,“教育应该帮助你了解你真正爱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在你的一生中,你会努力去做你认为值得又富有意义的事。

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过得很悲惨!

你不知道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你的心陷入一种例行公事状态中,其中只有无聊、衰败及死亡。

”最后,这位影响了一代人的人生导师还没忘记叮嘱人们:

“当你年轻时,找到你真正‘爱’做的事是很重要的,这是创造新社会的惟一途径。

”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不仅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茫然,即使对眼前的自己到底有什么特长也浑然不知。

每年一度高考志愿填报,许多高三学生的一句“随便”,更是难为了家长和老师,因为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他们竟不知道!

其实,这怨不得我们的孩子。

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了解社会、选择理想的机会。

尽管我们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批得体无完肤,可奇怪的是,嘴上的批判换来的却是“心向往之”,我们并没有真正领悟个中的危害,,并没有从心底里拒绝和排斥。

想一想,一个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职业的人怎么可能判断并选择职业?

怎能有奋斗目标呢?

   高中生正是年轻的时候,我们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爱”做的事情,激发他们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不仅让他们了解中国,而且让他们了解世界,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为他们提供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促使他们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要为他们尽早地谋划出路,让他们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目标的出口,这样可以使他们尽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他们实现最终的人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的出口在哪里呢?

现在绝大部分的高中目标盯在国内高考,拿高考成绩作为学校辉煌的象征。

实际想想看,多少个学生考上了大学却没有得到什么收获,甚至半道退学。

考大学是出路,但是不是唯一的出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考入大学,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上大学,更不是上了大学就有出息的。

高中教育的出路一定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一定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一定是能促进学生目标实现的,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

因此,我认为我们为学生可以提供的出路有:

国内高考,出国留学,直接就业和成人教育。

这四个出口将体现我们高中教育的“四化”特色:

高中教育精英化;高中教育国际化;高中教育职业化;高中教育成人化。

我们要从学校的管理上,从课程的设计上,从社会实践等多方面铺就出四条通往四个出口的大道。

从高一开始,我们就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开设人生规划课程,建立电子版的成长记录,学校将成立人生规划办公室,定期帮助学生和家长分析发展情况。

从高一起,我们就把将来的出口展现在他们的眼前,让他们根据各自的需求、爱好等因素,发自内心地去选择。

当他们做出了选择,我们就尽全力地为他们铺路搭桥。

 四、提炼办学理念,描绘未来前景

  高中教育出口多元化,高中生活社会化,高中视野国际化,高中管理自主化。

这些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人生成长的需求,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需求。

根据学校多年的发展,以及办学模式的思考,我认为竹山县第一中学的办学理念从四个维度来设定:

愿景管理,特长发展,文明崇尚,国际视野。

创办一所立足民族文化,放眼全球的高中。

办学宗旨,教育即服务。

学生的培养目标:

成人,成材。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学校的管理,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的一切活动等都围绕着教育即服务的宗旨,为了培养学生成人、成材的目的,从“愿景管理,特长发展,文明崇尚,国际视野”这四个维度来展开。

   愿景管理:

所谓愿景,即是由组织内部的成员所制订,通过团队讨论并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而形成的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

   所谓愿景管理,就是结合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目的,通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的三部曲,来建立团队,促使组织成功及组织力量极大化发挥。

在一个所学校中,愿景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愿景,才能有效地培育与鼓舞校园内部的所有人,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家长和学生满意度的目标,使学校愿景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德育等各项工作中。

学校的每个成员都应参与制订愿景,只有这样才能使愿景更有价值,学校更有凝聚力,更有发展的前景。

   特长发展:

特长的定义是特别擅长的专门的技艺或研究领域专长。

特长的发展是与个人的爱好相关联的。

学校是支持学生的爱好,为他们的特长发展提供方面条件,还是遏制学生的爱好,给他们的特长发展泼冷水,这关系到学校办学理念定位的问题。

国家的发展需要多方位的人才,体育、文艺、美术、文学等。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应是特长生培养的主阵地。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陈腐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教师的思想。

再加上不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单调的教育手段、相对狭窄的特长发展空间,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方面对特长教育的偏见等,都制约了学生特长的培养。

 著名诗人臧克家是以数学零分、国文98分的成绩考入青岛大学的。

如果要求各门功课都合格才能发展特长,臧克家的文学特长有可能也被扼杀了。

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个叫贺鹏的委培生,刚入学时,他学习不好,屡犯校纪,老师同学都感到棘手,后发现他上课常偷偷地画画,便把他吸收到校书画协会,并给他配上指导教师。

当他的作品入选全市中学生画展并获奖后,他第一次看到同学们对他敬佩的目光,于是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从此,刻苦学习,尊敬师生,热爱集体,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评为十佳"特长之星"和优秀中学生。

这个例子说明,限定条件发展特长是不可取的,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扼杀个性就是扼杀人才。

现在教育界所定位的特长是美术、体育、音乐等与高考挂钩的项目。

我的想法是把“特长”的定位扩大,扩大到掌握一门能够生存的技能,如:

会绘画、会乐器、会讲一门、会驾驶、会烹饪、会书法、会演讲、会太极拳等。

我们创设条件和氛围,兴趣导向,积极支持,让人人都有“特长”。

如果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了一个或几个特长,那试想他在社会中,不管是读大学,出国,还是就业,或者是自己创业,他的特长都将对他的生存起到帮助的作用。

   文明崇尚:

《文心雕龙》中说: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古人认为万物自有天地之道,人能够靠自己的内心去感知这个世界。

当内心有所感悟的时候就想表达,于是有了语言。

当语言有了之后,文字、文章也就出现了。

所以“文明”可以表示为人类对于外界感知的一种沉积。

所以,文明的定义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现在的青少年不懂得感恩,不会善待他人,犯了错误,不会说“对不起”,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不会说“谢谢”,甚至与人相处,不会微笑……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的出现,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就在于对文明缺乏尊重和倡导,这种尊重与倡导就是一种崇尚的意识。

这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家教育部已经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提到了议事日常上来了,提出“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

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

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通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年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你我文明一小步,国家文明一大步”,“笑容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谢谢是心灵沟通的钥匙,文明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阶梯,和平是地球时刻盼望的福祈”,这些经典的语句揭示了文明的重要性,文明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和谐的催化剂,更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桥梁。

   国际视野:

国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超越国界的感觉。

视野具体指眼睛看到的范围,抽象指观察或认识的领域。

国际视野,即指不仅观察和认识本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要了解异国的文化,全球的文化。

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宽,一个人的理想就有多高。

一个人的理想有多高,一个人的发展就有多宽。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要为未来服务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掌握好外语,了解异国的文化,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生存。

 如何来实现呢?

管理团队的打造,课程体系的架构,德育系列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