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4959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1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

《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植物学教案.docx

高职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课程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

植物学的意义

课时:

4课时

教学班级:

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通过对植物学这门课程的介绍以及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明白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帮助。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植物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和景观创造,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来营造。

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

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或者是现代公园设计或是酒店设计,任何一处景观设计都少不了植物的配置这个部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概述

1、课程的定位

《植物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先导课程是: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美学、园林设计概论。

2、对应的行业岗位

主要岗位:

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拓展岗位:

景观设计师、风景园林设计师

3、课程任务

1、对常见的植物识别、掌握其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观赏价值。

(认)

2、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及在园林景观额运用。

(用)

4、学时安排

5、推荐教材

(1)《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

作者:

陈月华、王晓红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绿化设计、栽植与养护》

作者:

谢云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核方式和纪律要求

旷课超过10%的取消考试资格,迟到超过3次无考勤成绩,请假也算缺勤、请假一节课平时成绩扣5分(共40分)。

考勤20分

平时作业30分

课程结束考试50分

2、设计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欣赏

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明白植物配合,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1、巴厘岛君越大酒店---东南亚园林景观设计

2、Stormking雕塑公园---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

3、赛门铁克公司绿洲---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

4、苏州园林拙政园—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5、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法式古典园林

通过以上的两个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同样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没有植物的出现园林就缺少了生命、缺少了四季的变化、缺少了与建筑之间的衬托与呼应。

通过以上五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得知,无论是公园、酒店、还是城市绿地、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的设计,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植物的运用。

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植物学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植物的运用不了解,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

三、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

1、观赏及造景

(1)隐蔽园墙,扩展空间

沿园界墙种植乔、灌木或攀爬植物,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代替装饰砖、石、灰等构筑起来的呆滞背

景。

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以造成含蓄莫测的景深幻觉,从而扩大了园子的空间感。

(2)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植物还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

在不宜采用简直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

如乔、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进行空间分隔,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效果。

在多数情况下,利用植物取得似隔非隔的效果,相邻景观相互渗透,增加景观的层次。

(3)装点山水,衬托建筑

在景观构图上,植物往往是构图的关键,它起到补充和强化山水气息的作用。

亭、廊、轩、榭等

建筑的内外空间也依靠植物的衬托产生与自然的关系。

园林建筑设计体形和空间上应该考虑与植物的构图关系。

不仅庭院空间如此,建筑的主要观赏面也离不开植物的配置。

(4)渲染色彩,突出季节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不但是“绿化”的元素,而且也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

再现大自然的园

林景观,要求它同大自然的现象一样具备四级的变化,表现季相的更替,这正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

花果树木春花秋实,绿叶成荫花满枝,季相更替不已。

(5)散发芬芳,招蜂引蝶

园林艺术空间的感染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其中不只是造型、色彩的作用,还有声音和气

味的效果。

对于游人来说,体验一个园林作品,是几种感觉器官综合作用的过程,它既有视觉、触觉、听觉还包括嗅觉。

园林艺术的嗅觉效果主要是由植物起作用,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每当夏日荷风扑面之时,便清香满堂。

2、保护和改善环境

园林植物是构成现代人类良好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大规模

开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一天天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加大了人的活动半径,为了摆脱人为环境的禁锢,人们强烈地表现对绿色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园林植物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盒改善人们工作、生活、休息环境中起着其他任何措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美国科研部门一份资料表明,绿化产生的间接社会经济价值是它本身直接经济价值的18—20倍,这个测算内容包括:

流行病减少收益为2倍;环境污染控制收益为6倍;森林综合效益为10—12倍。

植物在生长阶段可释放杀菌素,有效地净化空气,且绿地空气中负离子积累较多,能改善神经功能,调整代谢过程,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经常处在优美、安静的绿色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博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有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

此外,植物绚丽的颜色及释放的芳香气味,对大脑皮层有一种良好的刺激,可解除焦虑,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有益于健康。

3、精神作用

在远古时期,植物是强大生命力的象征,是人类祖先精神的依托,在不少传说中,都表现出人类的生命是由于树木萌芽生长而产生的。

我们常在公园、风景区看到一些树龄古老的树木现己成为神奇之树。

如我国黄山的迎客松、武陵源的武陵松、庐山的三宝树、泰山的六朗松、汉柏等,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绿色生命的奇迹。

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墓地种植树木,以显示生命并末田死亡而终止,树木成了生命的象征。

例如,松、竹、梅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用来比咱人类的顽强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把三者外形和气质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树木的神态和风韵,从而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

松拍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因此在园林中常种植于烈士陵园以纪念革命先烈。

如上海龙华公园人口处红岩上配植了黑松。

竹被视作员有气节的君子,园林景点中“竹径通幽”最为常用,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景。

梅象征其坚贞不屈的品格。

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雷云蔚亭等。

此外,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交好运;军柳依依,表示惜别及报春;桑和稗表示家乡等。

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

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澄清莲而不妖”。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我国植物景观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实训项目

(1)选择5种东南、中南地区的植物,对其

形态特征(包括整体形态、花的形态、叶子的形态、果的形态、花期、果期、观赏价值等)、习性

观赏特征、园林应用、拉丁学名等。

进行介绍,要求制作ppt,图文并茂,ppt制作要求美观大方,每节课开始时上台介绍,每节课3位同学。

(2)

1、名称:

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

2、要求:

选择一张图临摹,A4打印纸,每张作业的反面写上班级、姓名。

五、课堂小结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

园林植物的分类

课时:

4课时

教学班级:

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

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

每人5-8分钟。

引言

在上节课我们明白了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接下来的课程将要具体的去学习园林植物学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要对园林植物了解与认识,再则,要掌握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的运用。

本节课是园林植物的认识的开始,主要内容为园林植物的分类与生态习性。

1、园林植物的分类

1、按生物学的特性分类

六、木本植物(woodyplant)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具有形成层。

是草本植物的对应词。

1)乔木(tree)树体高大(通常6m以上),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分支点高,如雪松、云杉、广玉兰、银杏等。

乔木依其高度又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2)灌木(shrub)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木本植物额,(通常在6m以下),如玫瑰、腊梅、月季、大叶黄杨等。

3)藤本植物(Vine)以其特殊的器官,如吸盘、吸附根、卷须缠绕或攀附其他物体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如爬山虎可借助吸盘;凌霄可借助于吸附根向上攀爬;蔓性蔷薇每年可发生多数长枝,枝上有钩刺所以可得上升;卷须类如葡萄等。

4)匍匐植物(creepingplant)干和枝不能直立,都匍匐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匍匐柏。

(2)草本植物(herbaceousplant)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甚至没有,茎多汁,较柔软。

1)一年生在一年内完成生活周期,即播种、开花、结实到枯死,均在一年内完成的园林植物。

如凤仙花、万寿菊、麦秆菊、鸡冠花、百日草等。

(补充P28)

2)两年生在两年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园林植物。

两年生植物多数当年只张营养器官,第二年开花、结实、死亡。

如紫罗兰、飞燕草、金鱼草、虞美人等。

3)多年生寿命超过两年以上,能多次开花结实的园林植物。

按地下部分形态变化的不同,多年生园林植物可分为两类。

1 宿根植物其地下部分形态不发生变态,植物的根宿存在于土壤中,冬季可在露地越冬。

其地上部分在冬季枯萎,在第二年春季发新芽,也有植株整株安全越冬,如菊花、萱草等。

2 球根植物球根植物是指地下部分有肥大的变态跟或变态茎,在植物学上将其称为“块茎”、“鳞茎”、“块根”、“根茎”等,在花卉学上将其总称为“球根”。

a.块茎类其地下部分的茎呈现不规则的块状,如大岩桐、花叶芋、马蹄莲等

b.鳞茎类其地下茎嫉妒缩短并有肥大的鳞片状叶包裹,如水仙、郁金香、百合、风信子等。

c.根茎类其地下茎肥大呈根状,具有明显的节,节部有芽和根,如美人蕉、鸢尾、睡莲、荷花等。

d.块根类其地下根肥大呈块状,其上下有芽眼,只有根茎部有发芽点,包括大丽花等

(3)水生植物(Aquaticplants)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有木本和草本两类。

1)挺水植物即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

常分布于0-1.5米的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

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

常见有:

芦、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

2)浮叶植物根附着在底泥或其他基质上、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

繁殖器官有在空中、水中或漂浮水面的。

如王莲、睡莲、菱、满江红等。

3)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活的大形水生植物。

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

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4)漂浮植物又称完全漂浮植物,是根不着生在底泥中,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类浮水植物。

这类植物的根通常不发达,体内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或具有膨大的叶柄(气囊),以保证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

如槐叶萍(Salvinianatans)、浮萍、凤眼莲等。

5)滨水植物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乃水湿,短期内可忍受被水淹没,常见的滨水植物有池杉、落羽杉、垂柳、水杉、竹类、水松、千屈菜、木芙蓉等。

(4)多浆、多肉类植物

多浆、多肉类园林植物是根据其共同具有旱生、喜热的生理特点和植物含水分多,茎或叶特别肥厚,呈肉质多浆的形态将其归为一类。

常见的有仙人掌、芦荟、落叶生根、燕子掌、虎刺梅、生花石等。

2、按生观赏部位分类

(1)观花类

这类植物包括木本观花植物和草本观花植物两类。

观花植物以花朵为只要的观赏部位。

其以花大、花多、花艳或花多取胜。

木本观花植物有玉兰、梅花、杜鹃、碧桃、榆叶梅等;草本观花植物有菊花、兰花、大丽花、一串红、唐菖蒲等。

(2)观叶类

观叶类植物以观赏叶形、叶色为主的园林植物。

这类植物或叶色光亮、色彩鲜明,或者叶形奇特而引人注目。

它的特点是观赏价值高,观赏期长。

观叶类植物有龟背竹、红枫、黄栌、芭蕉、苏铁、等

(3)观茎类

观茎类植物的茎干因树色泽或形状异于其他植物,可供观赏。

常见的可供观赏的红色枝条的观茎类植物有红瑞木、野蔷薇、杏等;古色枝条的观茎类植物有桃、桦木等;可在冬季观赏的观茎类植物有青翠的棣(dì)棠;还有可观赏形和色的观茎类植物有白皮松、竹类、悬铃木、梧桐等。

(4)观果类

观果类园林植物果实色泽鲜艳美丽、经久不落,或者果实奇特,色形俱佳,如石榴、五色椒、佛手、金桔、火棘、山楂等。

(5)观芽类

观芽类园林植物的芽特别肥大美丽,如银柳、结香等。

(6)观姿态类

观姿态类园林植物以观赏园林树木的树形、树姿为主。

其树形、树姿端庄、高耸、浑圆、盘绕等。

如雪松、龙柏、香樟、银杏、合欢、龙爪榆等。

课堂小结

实训导入

1、名称:

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

2、要求:

选择一张图临摹,A4打印纸,每张作业的反面写上班级、姓名。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征

课时:

4课时

教学班级:

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

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

每人5-8分钟。

引言

提问:

你觉得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

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环境”。

植物的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地势地形、生物因子及人类的活动等方面。

对园林植物与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成为生态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大气。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为物质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

物质方面之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观赏习性如花、果、叶等,精神方面指人为赋予的非物质的观赏特点即植物文化。

一、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1、光照因子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在光照下,植物才能正常的生长、开花、结果。

光照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子光照强度的光照时间两个方面。

根据对光照的强度的要求不同,将园林植物分为以下三种:

(1)喜光植物

喜强光,不耐荫蔽,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否则枝条纤细、叶片焦黄、花小而不艳、开花不良或不能开花。

如银杏、杨、柳、泡桐、郁金香、芍药等。

(2)耐荫植物

多产于热带雨林或高山阴坡及林下,在适度荫蔽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如果强光直射,则会使焦黄枯萎,长时间会造成死亡。

如红豆杉、八角金盘、兰花、中华常青藤等。

(3)中性植物

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更好,但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荫能力,如山茶。

2、温度因子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主要影响植物的地理分布、栽培区域、生长发育速度。

3、水分因子

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水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分布、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植物的种类,由于长期生在不用的水分环境中,形成了对水分的需求关系的不同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一般分为四个类型:

(1)耐旱植物

多分布在热带干旱或沙漠地区,这类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肉质植物体能储存大量的水分,或完全退化,如仙人掌。

(2)中生植物

绝大多数植物属于这个类型,他们不能忍受过干和过湿的条件。

(3)耐湿植物

多源于热带雨林或山涧溪旁,喜生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在干燥或中生环境中会生长不良或死亡。

如垂柳。

(4)水生植物

适合生于水生环境,其根或茎一般具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它们适合生长在水中。

如荷花。

4、土壤因子

土壤是园林植物的生长的基质,植物通过土壤吸收生长和大于所必须水分、养分和丰富的氧气。

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的酸碱性,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课分为3类:

(1)酸性土植物

土壤的PH值在6.5以下,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

如杜鹃、栀子花、山茶等。

(2)中性土植物

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间,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

绝大多数植物属于此类。

(3)碱性土湿植物

土壤的PH值在7.5以上,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

如仙人掌、玫瑰、柽(cheng)柳等。

5、空气因子

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空气的流动即风、有毒气体及烟尘。

种植在街道绿地中的植物要求对烟尘、汽车尾气等有一定的抗性,抗综合性有毒气体的能力强;工矿区绿地需要选对该矿工区释放的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或抗性的植物。

防护林需要选着深根性、抗风力强的树种。

抗综合性有毒气体能力强的植物有夹竹桃、海桐、女贞、臭椿等。

二、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指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观赏习性如花

果、叶等,精神方面指人为赋予的非物质的观赏特点即植物文化。

七、植物的外形

植物的体量大小、外形存在很大差异,按照不同的配植方式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

规则式

园林中选用形态规整的树木如尖塔形、圆锥形、圆球形,自然式园林中多选择外形活泼、自然的形态如垂枝形、拱枝形、伞形等。

大多树木的外形为钟形(或卵形),此类最大众化、朴实、浑厚,规则式种植形成整齐统一的气氛,自然式种植则形成活跃、自由的氛围。

树木常见的外形有:

(1)尖塔形:

松科大多数种类的幼龄、成龄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植物,如雪松。

(2)圆锥形:

柏科、杉科植物的幼龄、成龄树,如水杉。

(3)圆柱形:

冠幅窄的阔叶树,如钻天杨、珊瑚树。

(4)圆球形:

如海桐。

(5)钟形:

大多数阔叶树的外形,如广玉兰。

(6)伞形:

如合欢。

(7)垂枝形:

如垂柳。

(8)棕榈形:

主干不分支,如苏铁、棕榈科植物的大多数。

(9)拱枝形:

如南迎春。

(10)丛生形:

如南天竹。

(11)匍匐形:

如铺地柏。

八、植物的叶

植物的形和叶观赏时间最长,植物的形态随着树龄的增长、生长环境的变化等而发生变化,

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变,而植物的叶则变化较大,除了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方面有不同外,还可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即春色叶和秋色叶,这种景观效果给人感受的强烈程度并不亚于花。

常绿树在冬季有景,而落叶树则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1)叶的颜色

植物叶的颜色变化给园林增色不少,利用体量大小不等、叶色各不相同的植物进行搭配,可

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1)常年叶色

大多数植物为绿色,但有深浅之分。

深绿色植物可作浅色小品、雕塑及花的背景,如广玉兰、山茶、黑松等;浅绿色植物可作深色小品、雕塑及花的背景,如玉兰、芭蕉、金钱松等。

另外较少的有红褐色的如红继木。

除此之外,目前园林中应用了很多新培育出来的彩色叶植物,如红色

的红枫,紫色的紫叶桃、紫叶小檗,黄色的金叶小檗、金叶女贞,花叶的花叶玉簪、花叶络石、金(银)边大叶黄杨等。

九、春色叶树木在春季展叶时呈现嫩红或嫩黄的颜色,犹如开花般的效果,如石楠、石榴、

檫木、槭树等。

一十、秋色叶树木在落叶前,叶色发生显著变化,如变红、黄、红褐等颜色。

“霜重色

愈浓“,其景观效果不比观花效果逊色。

秋叶红色的如枫香、乌桕、蓝果树、檫木等,秋叶黄色的如银杏、无患子、鹅掌楸等,秋叶红褐色的如水杉。

补充:

红继木、紫叶李、紫叶小壁的区别。

红继木叶正面有砂纸的触感,全缘

紫叶李叶背后有绒毛,叶缘有锯齿

紫叶小壁也光滑无毛,全缘,花为黄白色

(2)叶的形状

植物的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单叶中形状各异,形状稀少的观赏价值较高,如掌状裂的八角金盘、鸡爪槭,形如马褂的鹅掌楸;复叶中的小叶也有大小、形状的区别,如给人轻盈纤细、小叶仅几毫米的合欢,单身复叶的柚树叶。

(3)叶的大小

植物的叶大小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大的叶给人朴实、粗犷之感,如八角金盘、梧桐;

小的叶给入以细腻、亲近之感,如合欢、黄杨。

(4)叶的质感

叶的质地不同,产生不同的质感。

革质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反光能力,有光影闪烁的效果,

宜近距离观赏,如海桐、山茶;纸质、膜质的叶片,常呈半透明状,给人以恬静之感,如樱花;粗糙多毛的叶片,多富于野趣,如金银花。

一十一、叶的味道

有些植物的叶片手摸或揉碎后具有各种香味,宜近距离观赏,如唇形科、伞形花科、芸香科、

樟科植物等。

一十二、植物的花

花相对来说观赏时间较短,但观赏效果却是植物的其它观赏部位所无法比拟的。

不同的

植物,除了花期长短不一外,其花朵大小、开花多少及着花状态都各不相同,有些植物花开如海,宜作风景林、行道树、树林,如樱花、桃花:

而有的植物开花则清秀、含蓄,宜植于路边、建筑物周围,如含笑。

(1)花形

形花有单花和花序之分,单朵花的形态各异。

花形奇特的宜近距离观赏,如花瓣边缘皱折的

紫薇。

(2)花色

花中最吸引入、也最具有烘托效果的是花的颜色。

红、黄色系的植物宜植于广场、入口、白

色建筑物周围、游览活动区等,白色、蓝色系的植物宜植于安静休息区等。

(3)花的大小与数量

花径较大的常给人以热闹、雍容富贵之感,花径较小的给人以轻盈、静谧、灵秀之感。

单朵

花小但呈花序的则尤如大朵花的效果,如栾树。

(4)花的芬芳

花的芳香有些植物开花时具有各种香味,浓香如桂花,淡香如含笑。

一十三、植物的果

植物的果象征丰收和秋季,用于园林中,主要考虑欣赏、增强游览兴趣、吸引动物以

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1)果实的形状

一般以奇、巨、丰为选择标准。

果实形状要奇特,如佛手;

(2)果实的大小

果实相对较大的如柚子;果实较小但数量多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火棘。

(3)果实的色彩

多选用色彩艳丽的果实,如红色、黄色、橙色系、蓝紫色系等,少数人喜欢白色果实。

(4)果实对动物的诱引力

大多数鸟类喜欢浆果,香花植物可招引蝴蝶、蜜蜂等,松鼠类喜食松籽等。

一十四、植物的枝干

颜色鲜艳或形状特殊(如龙游形、下垂)的植物枝干同样具有观赏价值,宜近距

离观赏、作主景,如黄枝槐、龙爪桑。

一十五、植物的文化

现代园林中提倡生态和文化,植物文化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应用

的植物种类多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其中大多数仍能被现代人所接受。

在中国文化中,松树的地位极其崇高,当得百木之长的荣誉,其挺拔苍翠、生命的顽强和从容,都堪为表率。

世上之物,皆以新进少年为贵,只有松柏和梅树,枝干如铁,老而愈发精彩。

松柏耐寒,予以抗击环境变化、保持本真、坚强不屈的品格;“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官阙”,为生命的象征。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家旁庭中种植松柏不太适宜,松柏一般为陵墓所使用,“柏,阴木也,木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

实训导入

1、名称:

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和区分

2、要求:

临摹下图,A4打印纸,每张纸上两株植物,有图框,图框的宽度为1厘米,植物的下方用仿宋体(30号左右)表明植物的名称和树形名称。

例如: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

植物的应用方式

课时:

4课时

教学班级:

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教学过程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