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4653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docx

怎样在私企做会计

我在多间私企做过,不仅限于会计工作,因此对私企环境、工作经验非常了解,在此说说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感受。

 

  大中小型私企大部分是家族企业,若不是家族企业,那也有家族成分。

企业中无论高中低层,都可以找到家族人的影子。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算你没进过他的企业,财务部工作岗位上你也可以看得出一二,那就是出纳或会计都有老板的亲戚。

所以,在工作中,自己也要把握分量,控制好脾气,不要随便就得罪人,有可能第二天你就KISSGOODBYE了。

  私企的老板素质一般都不高,有相当一部分老板以前是做业务员转过来的。

老板有绝对的地位,所以在私企要混的好,不要去挑战老板脸面。

这些老板的财务观念都不高,偷税观念很重。

所以两套帐、买发票、做假是家常便饭。

因此,做会计要多留意,该签名的签名,该确认的确认。

不关自己事的,千万不要做。

以免被人拖下水。

  言归正传

  私企的部分划分普遍不正规,工作权责也不清晰。

譬如,有些私企根本没有人事部(办公室),工资还要财务计、财务发,社保要财务搞。

所以遇上这些管理不规范的公司,有时是一件头痛的事,有时也可以让你学到好多东西。

  私企两套帐,外账和内帐。

外账记录有发票的任何东西,内帐记录真实业务。

外账是假的,内帐是真的。

采用两套帐的公司,往往有偷税账户,往往有不见得光的收入和支出。

这个也不是什么大秘密。

所以,在这样的公司做,外账压力非常大的。

有可能出现采购不要票,收入不开票、库存乱七八糟、买假票等等情况。

有可能有独立的外账、内帐会计,也有可能一个人管两盘帐。

老板的心思往往不在财务这边,除非稽查局下来查,所以外账上是基本得不到老板的支持的,但也有例外

  老板是胆大的,胆大到不怕死。

  我觉得一个人打工和一个人做老板(创业),最大的区别就是风险的承担。

打工失业,最多是离职;做老板的失败了,那就是投资款打水漂,该还的要还。

能做出些模样的,肯定有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敢做。

  在私企下做,你会发现,违法违规的事情统统会沾上边。

但事先说明,太多数老板都是懂小些法律,大点的私企还专门聘有法律顾问。

不是他们不懂法,而是他们认为违法的成本太低。

  所以,在私企的会计人员,见到某些东西不要见怪说怪。

明哲保身能让你呆在企业多点时间。

  本想讲讲管理上的,未免跑题,先讲讲税务上的吧,接近一下天涯专栏:

  税法,我认识的老板,除了一个是咨询顾问公司的老板外,其他的税务方面的知识基本等于0。

老板法律虽差,但计算方面还是对于他们来说,要3%的票,还不如去市面上买些1-2%的票回来。

买到真票还好说,最怕买到假票。

所以,多去税局验验票,是个好习惯。

  票是真的,拿回来还要做帐。

卖出去的是传真机,购入的是打印机,那是经常有的事情。

库存乱七八糟那也是经常的事。

有入库无出库,有出库无入库,出库飞单等等什么情况都有。

老实说,3年一小查,5年一大查,你在岗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最好就祈求稽查不要来那么快,最后就是走之后稽查在来。

所以,各位有时间的时候,多看看税法,对你也是个好事情。

  顺便讲讲固定资产,书本上讲的好,建台帐,搞卡片,搞去哪个部门卡片到那个部门,定期盘点。

书本是个规范的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就看企业的内部流程了。

我见到有好的,也见到有烂的。

有些东西你在岗时见都见不到。

老板觉得企业是他的,那么老板买什么东西要不就是家用,要不就是企业用。

老板出去买些家用的电脑,发票抬头写公司。

这些怎么处理,看你平时功力了。

  讲讲应收应付。

有时,应收落入老板袋,应付老板付,也是会有的事情。

毕竟对外,老板=企业这个概念还是深入人心。

所以,久而久之,帐上会出现应收收不回,应付付不出,常年挂账。

这些没什么,最怕老板大脑“失忆”。

有时老板收没收、付没付,也不跟财务说一声,搞的最后内帐失真。

一年内你可能记得得,过多2年老板也可能完全忘记了。

搞到最后连内帐都不清不楚,这些情况也很多,希望你不会在这个时候倒回去梳理这些烂手脚。

内帐乱,外账更乱。

我说个例子:

建筑企业非常普遍,经常出现未知往来。

  讲讲社保。

这个不用多说,在座的各位如果在私企还能享受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话,我真的可以说你的待遇还不算太差。

我不知道你的其他同事有没有这样待遇。

稍微正规的私企还是有的,但不可能是全员购保。

还有甚者......我曾试过这样的企业(07年),工资单上是帮人购社保,但企业并无缴纳社保,摆明克扣你的工资(适用刚出来的大学生,什么都不懂)。

定期去社保局去查查个人社保吧,这是个好事情。

  关于税务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个要看企业环境。

好的企业,问题比较少;差的企业,问题比较多。

  很多人推荐免费软件,也说说。

如果你是学习用,工作不用,要来也可以,反正也是学习学习,错了,也没所谓。

如果你是工作用,我建议还是免了吧。

假设我是个无赖,我到时在某个模块搞些手脚,等你数据大乱的时候,你就乖乖被我宰的份,要知道数据无价。

其中的道理大家自己想想。

  目前金蝶、用友、速达等等的的记账模块的价格很低,只要老板肯出钱,可以买套正版的用用。

正版有专人技术服务,如果你的软件、模块出了问题,有专人帮你解决。

  顺便说说私企的做帐环境:

  我经历的企业都是电子软件做帐,有速达、金蝶、还有用友。

电子记账有电子记账的好处,手工也有手工的方便。

如果对软件不熟,不要开那么多的模块。

如果企业管理混乱,更不要乱开模块。

平时开个记账就OK,不要闲着没事干,开工资、应收、应付、存货等。

到时月末结转,麻烦。

若出错了,也不好搞。

总的来说,按需要来开。

如果平时工作就那么几张纸,你不妨用用手工或者开辅助项目核算。

  EXCEL是个好用的数据统计和管理软件。

用EXCEL建立台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传统的手工记录转换成EXCEL管理,财务软件+EXCEL结合做帐的方法,我个人非常推荐。

  软件就会有BUG,软件就会有漏洞。

所以,要定期备份帐套。

预先想好:

一旦软件崩溃,如何马上用手工补上。

我曾经试过,年结开新帐套的时候,期末期初的应收居然对不上。

最后还是请软件技术人员来调数据库,调平的。

技术员说,数据库文件丢失造成出错。

SO专业,我是不懂了,虽然自己也有小小编程基础。

  做帐是有技巧的。

外账、内帐的要求不一样。

外账对税局,内帐对老板;外账比较乱,内帐比较清晰。

内帐有企业的“冬瓜豆腐”,基本上可以看出所有东西。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做外账,同时又做内帐的会计,千万千万要小心。

我在一间私企抽查以前年度外账,居然某年度发现在外账上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东西,这个大家好好理解。

再强调下外账,外账不能太乱,又不能太清晰(我说的有点拗口了),个中原因,大家以后慢慢参透。

  我之前说过外账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从来不假。

如果税局最差档的专管员都蒙骗不过的话,我看那盘帐也确实够烂,所以,必要的关系支出,还是要出出。

这个老板会定期做好,如果没有做过或忘了,适当提醒提醒。

专管员看起来官不大,但还是有小小权力的,最起码稽查局要不要下来,立案不立案那么快,他是一个关键人物。

  现在说说私企财务部。

本帖隐藏的内容

  我前面说过,私企财务部肯定有老板的亲戚和眼线的。

他们是财务部的一份子,平时肯定会有工作来往。

所以跟这些亲戚、眼线要搞好关系,有工作分歧都好,都不要搞的太僵,凭心而论,大家都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

  平时在工作中,有些东西他们做的,你未必也能做。

有些人白天上网,晚上加班博补休;出外办事,办完不回公司直接回家;做事拖拖拉拉等现象,除非你是财务部老大,那么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对他们没威胁,他们也不怎么会搞你。

有时老板说:

不要怕亲戚面子,该讲就讲,类似这种话,那么自己想想怎么处理。

要挑战血缘或亲戚关系,我觉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私企,日常财务工作还要接触其他部门同事,相互间还要进行协作。

像报销、借支等,该登记的就登记(接受),该退单的就退单。

要用制度管理的,就一定要用制度,打印出来,老板签名,贴在那里。

做什么都好,一切以老板带头;特殊事项,由当事人跟老板联系。

以老板为挡箭牌,做好本职工作。

  至于财务部内部工作流程,大同小异。

主要是单据的交接与流向,这个看你采用什么记账方法。

至于单据的交接与流向:

书本也有规范的例子。

平时也可以多上网找找,网上很多相关流程资料。

谁负责单,谁负责章,谁负责保管,要分清楚。

你如果是新入职的,一进来不要大改特改本身的财务流程。

就算要改,也要经过全部“头”的同意。

不管你是名牌外资出来的,还是四大出来的,都要学会入乡随俗。

等时机成熟后,再搞也不迟。

  借机讲讲私企的管理。

  私企统统是家族式管理,老板就是当家作主,最终话事权都在老板身上。

他的其他亲戚有在部门任一把手、二把手,也有在基层做基础工作的。

但是,不管如何安排,若老板在你身边安插一个亲戚,我想他的目的不是来帮你工作,而是来监督你的。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眼线。

如果不加以注意,有时你的所作所为,当晚就进了老板的耳朵。

  私企的管理好像一个家庭,老豆对外,母亲对内。

业务上的东西老板会统统抓住,管理上的东西就交给自己的亲戚搞,老板往往不多过问内部管理。

像我以前公司,稍微比较大型,老板经常外出谈生意,集团的管理交由他的妹夫(总经理)打理,公司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妹夫话事,最后老板签字推行。

  一间企业,有多个部门,而财务部仅仅是部门中的一个,但财务部却要核算其他所有部门发生的费用。

这就要求财务部要在权力上占得一席之地。

要不,其他部门的人不配合,每月发生的费用怎么归集?

账怎么能做的及时、准确?

该召集开会的召集开会,该培训的该培训,这些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层的支持。

曾试过召集开部门会议,凡经理级别以上必须参加会议,但到最后,将近一半的人不来,要不来的都是小毛头。

当然这些问题,也只有财务部老大才能体会。

  说说私企的审计和所得税汇算清缴。

  外账那么烂,审计怎么办?

所得税汇算清缴怎么办?

问题看起来天那么大,但是真正做起来确是小事一桩。

我的意思不是说:

这两个很好做,同时,我也没有任何污蔑CPA的意思。

这个世界向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有怎样的大胆人,就有怎样“大胆”的报告。

事先说一句,如果做一份合格的审计和所得税汇算清缴,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要老板付的起,相信有人会肯出一份合格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些问题,多和老板谈谈,能获得一些帮助。

  每年,中介都会上门拜访几次。

除了定服务合同是(中介)经理级别的人外,其余都是些哥哥、妹妹。

他们来,倒出些报表、科目余额、明细,就走人了,有时连对账单、申报表、凭证等都不需要。

我有时也感叹,闭门造车确实是一门技巧活。

过多些日子,可以上门去拿了。

至于中间如何“沟通”,就看大家功力了。

毕竟,中介不是傻子,风险与收益还是要对等。

所得税汇算清缴跟审计也差不多。

根据会计利润调增调减,算所得税,不说了,大家多看看税法就知道了。

一份好的报告,要让专管员看的“舒服”,觉得“满意”。

  再来讲讲中介,我在中介呆过,不过我不在出“报告”组。

基本是一个CPA一个TEAM,但往往CPA那个去做其他项目(鉴证等)了。

那些哥哥、妹妹取数回来,套报表模式后,然后再拿给这位CPA签字。

所以,可想而知,份报告质量有多虚。

我问过一个曾经的同事,多快能出一份报告,他说2小时一份。

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说法后,对他们的敬仰犹如“五体投地“。

  有次的,也有好的。

四大和国内的部分大所还算公正、公开,有职业操守。

我想精明的老板是不会去找他们吧,毕竟:

1,贵;2,自己烂就算啦,难道还想被别人披露?

  PS:

曾经在某合资企业里的账目下发现:

记账凭证(招待费),原始凭证是一张内部审批单(A所甲到XX分公司的相关费用),发票是一张“好”票(XX分公司当地的一个有名景点),抓到猫尾。

这里不点名了,A所是广东本地的一间大所,非常有名的。

乌鸦哪里都有,自己名都臭了。

  说说专管员。

  税局的专管员有一种神秘感,那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他在干嘛,但是你却要知道逢年过节要定期去“见见”他。

通常的说来,专管员是比较随和,比较好讲话的,如果对方有时态度不好,有可能遭遇了不顺心的事情,所以自己也要看的开。

即使在业务上有所争执,就算专管员错了,你也要给个十足的脸面给他,以后以后有所交恶。

当然,你若是有更好更高的靠山,你也可以当面“晒他冷”。

  专管员的业务能力不算很高。

虽说他也经常下企业,但是他更多的是走过场,嘴巴痕,想假日SHOPPING而已。

这些想法是老板脑子里出来的(我本人很尊重TAX人员),老板想东西比较实际:

专管员耗费了时间精力来企业进行业务指导,不好好款待不行。

当然,专管员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来探望你,若你的企业被专管“大驾光临”,我想他手上是有了一些“东西”了,明白人做明白事。

  专管下来后,带来的不是“坏消息”的话,那就是“噩耗”了,但这是对于老板而言。

作为财务部的人员(除了老大),他一般是不会找你们的,除非是一个非常大的“噩耗”。

  三年一小查,五年一大查,这是正常事件。

国税总局突然来个行业稽查,那这是个突发事件。

如果碰上突发事件,加上又碰上你这个“耗子”,那真的太不幸了。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税局筛选目标也会经过“讨论”的。

我不是TAX人员,这种“讨论”怎么讨论我也不清楚,总之是有“程序”的。

小查查什么,大查查什么,这个视情况而定。

有的人查印花,也查了个几万。

不在乎税种的大小,只在乎税额的大小,这个大家匡算一下,也可以知道个所以然。

  罚企业就是罚老板,老板被罚后,会不会对财务部进行“重组”,那就是另当别论的事情了。

专管员实质上不那么可怕,可怕的还是稽查局,这句话应用于大多数私企。

  讲讲私企的内帐。

  先声明,外账有好多东西讲的,但在这里先讲讲容易做的内帐,毕竟写文章也需要时间,大家多多关注,谢。

  说内帐容易做,是说内帐不需要对税局,不受会计法的条条框框,准确记录,及时记录就搞定,但是做内帐却要比做外账花费更多的时间。

内帐需要更详细的摘要、备注、附注等等,从内帐里看,在记账凭证上应当能看出这张单的全部事项。

内帐的粗与细,像费用,有些企业规定指到部门就可以了,而有些的要指到人。

总之,内帐的要求,跟老板“走”就对了。

  内帐不外乎以下两种:

1、外账+内帐一=内帐(全);2、纯内帐。

做内帐的方法:

有的人自己开科目核算,按会计借贷做;也有的人单做流水帐代替。

各人有各人方法,能交到给老板看,被老板认可,就是目标。

  不管内帐、外账,内部流程、内部控制应该是一样的。

在单据上看,内、外帐应该是相同的或相类似的,不同的可能是后附单据,不过也有例外。

同时,单据有发票的怎么处理,只有收据的又怎么处理?

关于帐外收入的如何处理?

关于费用的如何处理?

关于材料的如何处理?

等等,这些要多多思考。

  另外,在单据表面,该有的东西还是要有。

在这里,跨个题提醒一下,特别是在外账上,在单据上应体现内控的东东要做出来,不要偷懒。

在面对外部审计和税务的质疑时,有些东西不是这样说:

我公司的管理就是这么烂的啦,就可以“简单”应付过去。

  至于其他,内帐的做帐、结账、打印、报表,单据的流向、转移等等,这个由企业自行决定。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企业在内帐的管理上不下些保护功夫,被人抓到些蛛丝马迹,那情况就真的不容乐观了。

  讲讲外账的真、假。

  最难做的帐就是假账,而且是做出一盘有模有样的“真”帐。

  熟读税法+会计准则(制度),按真实发生的业务记录正确的记账方法,那么出来的一盘帐就是真帐,你觉得这样做,很有难度吗?

我认为是不难的。

做真帐不难,难的是你敢不敢用这盘“珍珠都没那么真的”真帐去面对税局、面对相关政府部门。

  私企的(外账)财务有一定风险,我在前面简单提到过。

私企财务的风险取决于老板、取决于管理层对财务的态度。

如果他们不看重财务,那么按照他们的业务习惯处理,就等于他们挖了个大坑,等你跳;如果他们看重财务,则你的事情就好办了,最起码你推行的制度他们不会大力反对。

  做假账绝大部分会导致税务风险。

我见过的企业,包括外企、国企、私营、个体工商户,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为什么99%的私企都要做假账?

这又跟老板的纳税意识息息相关。

大多数老板都有一个潜意识:

我自己赚来的,你凭什么来抢?

有些是不怕死+沙胆鹰,开业几年从未过发票,或者就是开到就那几张票;当然也有些比较“通情达理”的,他会跟财务部老大商量下:

XXX,我看这个月的税会交太多了吧,有没有办法交少点,诸如此类的话语。

这个时候如何同老板“合理”沟通,就看你的功力。

适当让老板出出血,对你有好处。

  要做假账,必须要有技术含量的做,以假乱真,比起国企、私企,外企在这方面做的最好。

  对外的话,就是那一盘账。

是真是假,别人自会判断。

如果自己明眼一看就是假的,我建议还是自己稍微“加工”一下,不要当别人是白痴。

最后讲的“严重”些,帐是肯定要人负责的。

  真亦假时假亦真,虚虚实实,如何去做,这就是你会财务经验的积累了。

  谈谈私企外账的质量。

  一盘帐的质量好坏,最低要求来说,就是从报表上看,报表上反映的财务相关指标必须要达到行业水平。

虽说各企业有各企业的特点,但是在账面上看,应当是一致且可以相互比较的。

税局有行业平均指标,你的数值最好就接近或好于行业指标,要不,常年在预警线以下,加快稽查“帮衬”你而已。

  一张报表,用先进的西方财务分析**分析,有很多指标。

但是,不是说全部指标都重要,都需要关注。

这个指标关不关注,重不重要,就要看你给报表是给谁的。

  对于税局,税局关注的点,就是一个,那就是税负贡献(税指标)。

你偷、漏税很多,但是税额不到那个“临界点”,只要不要太“令人瞩目”,税局也不会“严谨”执法,毕竟偷漏税是个普遍现象,总不能见一打一。

反过来说,如果没人来查你,并不代表你的帐质量好、你运气好,或者说税局容易“摆平”。

出来混,迟早要还D;枪打出头鸟,不要太招摇。

  私企的外账经不起严查。

谁家私企无帐外收入?

谁家私企成本无问题?

有些情况,不单单是私企,其他性质的企业也可能有。

遵循一点,皇帝打猎,一定要有功而返。

也不排除有财务高人,能让TAX人员吃个闭门羹,但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

  企业抽资,一般说来,税局并不太关心你这个。

对于他们而言,与其“捅爆”你,还不如坐着等你的税收好过,何必乱你日常经营。

当然,也有“(没有什么不可能)”。

  谈谈私企的收入问题。

  隐匿收入几乎是每间企业都有的情况,私企的情况非常普遍,有些甚至更加严重。

隐匿收入偷流转、所得税,所以,被稽查调整时,往往会涉及到这些税种。

税法知识稍好的朋友自己框下个金额,就知道偷逃的税额,就可以判定风险的大小了。

  收入的隐匿最显著的就是不开发票。

中国税制以票控税,可见发票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你不开发票就是等于公然“对抗”税局了。

不开发票,跟“迟开”发票又有所不同,“迟开”发票有些是有技术含量的(多了解税法),有些又与业务习性相关,有些与管理层相关等。

特别说一说,有一些企业不开发票是很难稽查的,这个与企业本身的业务与生产息息相关。

  第二个就是“小金库”。

货款进“小金库”,对公账户不显示,是这种方式的特点,往往跟不开票相互结合。

但是,有时货款可能会进到对公账户,或者一部分进“小金库”,一部分走到对公来了,多考虑这些“意外”情况,自己想想怎么处理,能让你快速“成长”。

还有,账户太多了,“管”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述两种情况,是私企的一贯“作风”,你进到私企后走一轮业务和收付就清楚明白了,这些不是行业“机密”,这两种方法也不算是好的方法。

但是,有以上情况发生的话,无论你水平多高,要规避风险到0,那是做不到的。

  当然,隐匿收入的情况还很多,这些从网上也可以获知一二。

  P.S:

隐匿收入实质上并不可取,风险肯定是有的,毕竟税法、会计准则已有硬性规定,“小偷小摸”无伤大雅。

若大张起舞的搞,那就真的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讲讲私企的成本。

  企业在税局前能“威风”一番,能当家作主,由自己“话事”的就是成本了,当然我说的是有技术含量的“操作”。

  说成本能当家作主,并不意味着你说一就是一,大的范围来说,成本还应符合相关会计规定。

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规模,不能一概而全,结合本身特色进行成本核算,大的方面符合规定,细节方面就可以自己“拿捏”了。

  成本构成越复杂,可以操作的空间就越广,稽查难度就越大。

像纯购销企业无论你怎么操作,进行何种成本核算,都很难去“掩盖”痕迹,有时反倒会引火烧身。

  私企的成本最大的问题就是发票问题,之前我已经说过,采购不要票,出外购发票是“家常便饭”,人皆有之。

一张“购”票进来,库存、成本核算都就要做假了。

若是买的票对头,那还算可以;如果买到其他票,那你就只能*#&*^$&*@。

反正市面上的票往往是类分的,好开的票就是那几种,若你能拿到“稀缺”票,可以说:

你丫的运气真不错。

  实际生产归实际生产,账面生产归账面生产。

私企成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实际生产与账面生产严重脱离。

账面生产理应符合实际生产,允许有些小脱节,但也不能无的放矢。

  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总是越聚越多的,直至变成“肿瘤”。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对于这些广泛存在的问题,你必须要想清楚,你是要指标还是要治本:

标,需要高的财务技巧,而且还不一定保证能搞定,甚至自己都可能载进去;本,你需要说服老板,让老板或管理层“听”你话。

  两惨,要不是你惨,要不是公司惨。

任君选择。

  讲讲私企的费用。

  (期间)费用水份多。

要清楚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要多多留意“票”场行情。

大额的国税、地****惹人注目:

国****,必定涉及实物的流转,粗心操作容易“出事”;地****,服务额太大,加以分析,则可推敲情况“不实”。

倒是小额票,流动性高,流动性大,易调整,好操作。

  有小额票,好处理的就是做费用。

讲费用好处理,又跟费用本身的决算“快”有关。

你可以假想,有一张国****,消化这张材料票你需要几个流程,你需要几个结转,你需要做多少“功夫”。

而费用呢?

仅仅是报销付现即OK。

当然,报销的XX也要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

  另外,顺便讲下福利费,福利费现在是据实扣除,不像08年以前(内资)是计算扣除。

以往大部分人的做法是:

光计提不使用或使用不够,差额用来抵顶所得税。

现在由于政策改变,这个科目用了多少才扣多少,据实扣除(不超14%),有些会计就在这里大加“操作”。

总之,费用中的福利费的使用是有规定的(请看税法规定),不要“乱来”。

还有,以前年度科目有余额的,本年使用不要用“爆”表。

  费用水份多,但是通常情况下,费用问题不算是大问题,纯粹小打小闹,不像收入、成本。

虽说如此,但记得一点,有些东西不看问题有多严重,而是看问题涉及的金额大不大。

  P.S:

费用会牵连两个所得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