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4618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docx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2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___马坝初级中学____

  怎么做,更多是在平等互信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倾听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慢慢明白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时有问题的,意识到改变的方法,必要时设计团体活动来帮助部分同学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五,心理辅导教师不一定能解决学生所有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通过咨询可以解决,但有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思维、情绪不可控的情况,要做到及时甄别,转介到专业机构治疗。

  第六,心理辅导老师需要有一颗乐观坚强的心,特别是接受了很多负面情绪后,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在和学生建立同感时体会他们的情绪体验,在分析时又要客观看待每一个细节,最关键的是把生活和工作分开来,学会理性面对生活。

  有了以上的意识,接下来逐一分析大家提出的案例和问题。

  1.问题:

有些学生想用犯错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是一种心理问题吗?

案例:

我班有一女生,她妈妈是哑巴,爸爸和她的年龄相差很大,基本上没有交流和沟通。

她不太喜欢讲话,但在班上她总犯错误,也不是很大的错误,就是老迟到,晚上就寝很迟。

刚开始我还是耐心的给她讲,但次数多了我也有点不耐烦了,后来听班上的同学说,她怕我不理她,所以用犯错来引起对她的注意。

这应该是一种心理问题吧,但我不知怎样处理。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这个女生不太喜欢讲话,总是犯一些小错误,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这样的行为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是犯错,但对这位女生来说是她达到目的的手段。

她一犯错误老师就会讲她,希望这位女生能改正,可讲她的效果不明显,无论老师多么耐心,错误还是不断出现。

我想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问题了,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她犯的错,而没有真正去思考她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这样做只会治标不治本,那么它不断犯错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这里就需要一些基本的心理常识,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从这位女生的基本情况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她在生活中很孤独,在家里没有很好的亲子关系,在学校又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交流也不多,那么她的友谊和爱的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而老师对她的教育恰恰能让她有被关心的满足感,所以犯这些错是有意为之。

因此靠批评教育是起不到效果的,要想改变必须从源头解决,想办法去满足他们的友谊和爱的需要。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关心这样的孩子,多设计能让此类学生参与的活动,让这类学生融入集体,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以满足他们友谊和爱的需要,同时要创造机会让这类孩子在集体中体现他们的价值,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比如一些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地形式完成,有意安排这个女生参与其中,并担任小组长,这样可以创设出建议:

  1、交流时不要把焦点放在错误上。

  2、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际交往方面还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

  3、指导她练习基本的交际技巧。

  4、鼓励他与同学老师交朋友,共同设计一份加强和他人交流的计划定,期督察她完成情况。

  5、设计小组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交际技巧,锻炼交际能力。

  这个案例给我们一些启示,处理心理问题不能单看表面的行为,跟需要深挖背后的动机,只有找准动机,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我们的目的应是减少和预防此类问题的出现,而不是纠结在已经犯的错误上。

另一方面,要准确分析原因,需要有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多读点心理方面的书籍,这个案例中用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动机的分析很有帮助。

  2.问题:

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犯错后该如何处理?

  案例:

早段时间有一些学生在周末偷了农户家的西瓜,由于西瓜还没有完全成熟,学生丢了遍地的瓜,大大的破坏了瓜地,糟蹋了农民的血汗。

经过调查发现是几名留守儿童干的,其中有一名学生在2岁时妈妈就死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回家,由奶奶一手带大。

事情发生后奶奶只是一直在伤心地哭,不乐意接受学校的批评。

奶奶眼中孙子总是优秀的,不愿意批评孙子,还不断地说些孙子命运不公的话、小时候的伤心遭遇等。

一老一小哭的甚是伤心,但对于所犯的错毫不在乎。

此时在场的家长、老师还真是同情、伤心。

还有的孩子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一时不能回来或根本就联系不上,教育问题只能靠老师来承担,但错误毕竟是错,问题终究要解决,对于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的错该如何处理才更好呢?

  在分析这个案例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位老师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的错该如何处理才更好呢?

这个问题首要关注的是如何处理错误,我想在违纪违规的错误面前应人人平等,即使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犯错后的处理上应该是一致的,不能偏袒谁,违规违纪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纪律规范就没有效用,因此我觉得我们应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如何去有效减少和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

  此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家里缺少父母的管教,于是就留下了一片监管的空白区,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管、有校纪校规的约束,回到家就成了自由的小鸟,“我行我素”,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材料中显示奶奶有心无力,老师也只能批评教育,但是孩子可能依然很自我。

我们来分析这些孩子的错误,基本上是违纪品德问题,而道德、纪律规范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家中有父母的示范,在学校有校园氛围的影响,需要有模仿的榜样,而这些孩子在家庭中缺少这样的榜样,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中,于是伙伴干什么就会跟着干什么,在家庭、道德和伙伴间选择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会选择伙伴,和他们在一起才会让自己快乐,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弥补家庭中缺少的爱和归属

  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处理这些孩子的问题的时候,犯了错要让他们承担责任,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道德观念,有意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小组,开展有益的学习、游戏活动,特别是回到家后,要有事可做,而且要愿意去做,比如老师布置有趣的课外活动,如饲养并观察小动物、在村中做义工帮助孤寡老人等活动,一方面学生能完成此类活动,另一方面有引导的小群体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道德意识等。

建议:

  1、在辅导时首先要平复孩子的情绪,可能是由于害怕在哭,安慰并鼓励勇敢担当。

  2、以关心和帮扶的态度去交流,而非指责,取得孩子的信任。

  3、利用班级常规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对课堂纪律、班干部工作等每天做点评,通过表扬责任心强的同学的行为来引导班级的氛围。

  4、开展学习小助手活动,每周个小组由一位同学来监督、帮助大家学习,周五总结个小组小助手的表现,以提高为别人着想的责任意识。

  5、让留守儿童回家后有事可做,学校可开展学生义工活动,让学生回家后,可以在村子里照看其他小朋友、孤寡老人等活动,以有意义的行为替代盲目的群体行为,可有效减少犯错的机会。

  6、经常强调在校园内外的行为规范,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禁止做。

要解决这个案例中的问题,最关键的要意识到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批评教育就可以做到,而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提高,因此要改变教育学生的观念,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由之路,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限制在书本上、苦口婆心的说教中,还应拓展到生活实践中。

建议老师们看看学习心理方面的书籍。

  3.问题:

怎样处理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案例:

我们班有一位农村留守儿童,是个男孩子,和年迈的奶奶租住在学校旁边。

他平时穿着比较朴素,成绩一般。

在老师面前,他总是表现得很听话,甚至有些沉默寡言。

但在课间休息时,却总有学生(男生、女生都有)去打小报告:

“某某无缘无故打我!

”每次和他交流询问其原因时,他自己也说不出什么,并且总会承诺再也不这样了。

可过两天,他又会故伎重演。

和奶奶交流其在家里的表现时了解到,他有时很听话,很孝顺,有时又倔强得像头牛。

奶奶对此也无能为力,只求老师多教育。

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该如何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呢?

  这位班主任用了病因两个字,这个我就不敢苟同,我们只能判断这位小男生有

  些行为问题,当然加个引号也可以。

不过这位班主任想先到找准原因,再“对症下药”,这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故事中的男生在老师眼中的形象是“总是表现得很听话,甚至有些沉默寡言”。

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孩子会无缘无故打别人,他是想伤害周围的同学吗?

我想不是,我想象着一画面,联想到动物世界中一群小狮子在一起玩耍时也会相互攻击,我们看到这些场面时想到的不是暴力而是游戏或亲情,那么小男生无缘无故打别人是不是他眼中的游戏呢?

据我在工作中的观察,无论小学、中学的孩子都会有一些聊打的行为,这些行为看似无聊讨厌,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是他们和别人交流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对激发别人“交流兴趣”是很有效的,只不过显得野蛮些。

当然我并不是赞同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背后是这些同学缺乏交流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和别人友好地相处,他们渴望交到朋友,渴望和别人三五成群谈天说地,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于是会出现案例中的行为。

原因找到了,如何解决呢?

同样地批评之余,多指导此类孩子,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可以开展需要大量沟通的团体游戏活动,也可以在课上安排同学表演小品,给大家讲故事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让他们逐步体会到和别人交流原来也不难。

  建议:

  1、和他就交流时尽量消除他的紧张感,如师生都坐在椅子上,给别人平等的感觉。

  2、以拉家常式的谈话切入,了解它的基本情况,老师适时表现出对学生所讲内容的兴趣,发现闪光点,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最好是多聊几次,层层深入)3、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老师要表现出乐意帮助他的态度(可以用老师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里面有很多好的方法,想用这些科学方法帮助他)4、让他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要从手头的工作一点点做起。

  5、介绍学习的方法,并一起制定学习策略,有老师督导。

  6、因材施教,作业、学习任务相比就叫其同学容易些,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动力。

  7、有机会指导该生在班级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私下号召同学们多鼓励这位同学。

  行为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需要我们用心发掘,人际沟通能力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素质,朋友带给学生的除了快乐之外还有成长的环境。

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也是我们重要的教学教育目标。

  4.问题:

怎样对小学生心理阴影进行辅导?

  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每次都不交作业,后来老师就对他狠狠地批评。

又一次,全班有一半的同学都没交作业,老师很生气,一起罚站,后来那个男生因为站的不好,老师认为他是故意不站好,就批评了他。

谁知道,下课之后他就拿自己的脑袋撞墙,边撞边说,我死还不行嘛,等等!

后来老师觉得情况不对,就向其他的同学打听,听说他好多次把饭盒捏变形,还喜欢吃纸、吃笔。

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我相信每一个看完这个案例的老师都会很惊讶----怎么还有这样的学生!

要解决此4\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就这个案例来看,收集到的信息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妄下结论,但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已表现出的行为。

  这位同学出现了脑袋撞墙、捏扁饭盒、吃纸和吃笔等异常行为,并且边撞边说“我死还不行吗”。

当然他还没有要自杀的念头,只是说说而已,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类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死还不行吗”这样“悲壮”的言语给我们的感觉是:

有人逼他死,而这个逼他死得人恰恰就是他的内心。

人为什么活着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来探索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想在世界上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种价值来源于尊重,尊重既有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

这位同学家庭中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学校中的部分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不交作业,不断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效地批评可以激励他人。

这里老师的一再批评没有激励到他,反而让他的自尊更受打击,自残等怪异的行为便是缺乏自尊的表现。

一再批评起不到帮助她的作用,我们不妨采用赏识教育,以增强他的自尊和自信。

但如果了解家庭中的表现后,同样存在很多异常行为,也许存在人格障碍,必要去专业机构检查治疗。

  我们作出的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的行为,如饿了吃饭、学习是看书做作业等;另一类是感性的行为,如成功时得意忘形,失意时自暴自弃。

这位学生的异常行为很明显不是理性判断的结果,也就说他是处在一种情绪状态下,而这样的状态持续很久了,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有很多,但材料中没有提供,所以解析他的异常行为的原因还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

  建议:

  1、和他就交流时尽量消除他的紧张感,如师生都坐在椅子上,给别人平等的感觉。

  2、以拉家常式的谈话切入,了解它的基本情况,老师适时表现出对学生所讲内容的兴趣,发现闪光点,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最好是多聊几次,层层深入)3、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老师要表现出乐意帮助他的态度(可以用老师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里面有很多好的方法,想用这些科学方法帮助他)4、让他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要从手头的工作一点

  点做起。

  5、介绍学习的方法,并一起制定学习策略,有老师督导。

  6、因材施教,作业、学习任务相比就叫其同学容易些,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动力。

  7、有机会指导该生在班级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私下号召同学们多鼓励这位同学。

  这一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在工作中的方法对学生影响很大,当前教育中存在统一要求学生,特别是学习中,教育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但个体条件决定了每个人发展的程度会有区别,案例中这位学生存在学习困难,一直不交作业,而老师的措施是一直批评,不妨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吃自己能够得着的果子。

魏书生老师讲过一个例子,他看到有个学生上课就睡觉,问他成绩如何,他学生说数学考了9分,魏老师惊呼道:

“厉害,你不听课光睡觉都可以考9分,一定很聪明,如果听点课下次考试成绩翻番是没问题的。

”这位同学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努力学习。

  5.问题:

如何引导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案例:

班上有个女生,性格开朗活泼,可是就是脾气特别的大,特别的以自我为中心,跟班上谁都处不好。

平时一副听老师的话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就是老师只能顺着她的,稍有不如意,照样跟老师杠上。

对此,一开始我一般是来点软的,做做思想工作,但是她一般都还是倔强得牛都拉不回。

没法我就试着来硬的,结果更糟。

她又哭又闹。

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就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这在如今的学生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娇生惯养惯了,在集体中不知道照顾他人,和他人合作,这对于以后的人际交往都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引导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呢?

  自我中心是目前学生中常见的现象,就像这位老师讲的,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娇生惯养,到哪里他们眼中只有自己,这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自我中心的心理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特别是小时候慢慢有自我意识后,会把很多事物看成自己的,如父母、玩具别人是不能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学会了为别人考虑。

当今时代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过多的包办,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和机会,孩子自然成为小皇帝,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作为当事人,学生要正视现实,在承认自身权利的同时顾及他人需求;审视自我,发现自身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面对不足,主动做出发展要求和改变计划。

作为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教孩子学会爱人--包括爱自己和爱别人;学会容纳别人,学会与人共处、合作。

作为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目的的重中之重。

作为社会,要采取措施清理各种低级腐朽的思潮,建立健康向上、助人为乐的主流意识,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有利的大环境。

克服自我中心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行动

  起来,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个成长的坎儿,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老师们在辅导此类孩子时,除了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外,还应该想办法通过团体活动,让学生有切身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如编故事、演小品饰演不同角色等。

  克服自我中心的最终目的是帮这些同学适应社会生活,能和其他同学融洽相处,因此在帮助辅导时,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效果可能会更好。

  建议:

  1、分析该女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让她意识自我中心的心理已经影响到了人际关系,很多同学已经慢慢疏远了她。

  2、帮助她分析自我中心心理形成的原因,这是由性格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我们有办法克服这种心理,只要个人有强烈的改变的愿望。

  3、设计团队拓展训练,在集体中参与拓展训练,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作为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教孩子学会爱人--包括爱自己和爱别人;学会容纳别人,学会与人共处、合作。

  5、学生要正视现实,在承认自身权利的同时他人需求;审视自我,发现自身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面对不足,主动做出发展要求和改变计划。

  6、作为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目的的重中之重。

  7、作为社会,要采取措施清理各种低级腐朽的思潮,建立健康向上、助人为乐的主流意识,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有利的大环境。

  6.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严重的厌学问题?

  案例:

今年初三的后半段,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一上课不是睡就是玩手机,再或者是递小纸条讨论所谓的爱情问题。

我们的中学校长统计了一下,厌学的学生大概占整个初三的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强。

后来和其他的兄弟单位交流,他们的情况也差不多。

我们这届的初二也比上期的初二沉下心来学习的人数大为减少。

如此下去,我们的国民素质如何提得高,我们的下一代的教育如何保证!

我很迷惘。

  不难看出这位老师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这里所提到的问题,相信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学校和相关部门对大面积的厌学情绪要高度重视。

  如果是个别现象,我们从个体的日常生活中去找找原因,这里是群体现象,这就要从多方面去考虑,我不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在这里冒昧推测一下。

这里提到了成绩差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喜欢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少。

我推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看不到希望(他们自认为),所以学不学无

  所谓;另一方面,从教学的过程入手,是不是很吸引人,教学方法简单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此外学校的管理松散,师生没养成严格的纪律意识,班级同学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也会厌学。

要解决厌学问题,首先学校教育要让学生看到希望,在这个环境中去努力是可以成功的,学校要加强管理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如校园里不准使用手机、学校对班级的纪律检查评比等;其次,老师们也加强业务学习,使自己的课堂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睡觉、玩手机中吸引过来,如开展课堂小游戏活动、讲一些与内容有关的有趣故事、多和学生互动增强他们的参与感等。

很多同学厌学的表现是在学校自暴自弃,同样对他们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体验到提高带来的成就感,如班级中每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总之,要解决大面积的厌学情绪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学校配合,常抓不懈,关键是要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厌学学生在学习中看到希望,找回自信和快乐。

  建议:

  1、学校层面加强管理,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的氛围,如利用校园中宣传栏、黑板报宣传读书价值,介绍书本外的知识;利用常规管理,树立典型,表扬和鼓励学习氛围好的集体;开展读书节、知识竞赛、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用课堂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2、和这类同学交流时,我们不能以老师的身份督促他们去学习,而是通过交流,让他们自己要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化。

  3、让学生意识到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可以提高,并指导他们学习时讲求方法和效率。

  4、关键是让学生每天有新的收获,并能切实地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鼓励正确的做法。

  今天探讨的内容结束了,谢谢老师们的关注,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加上案例都比较简单,分析有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谅解。

  “我不想在学校读书”

  案例一

  来访者基本情况

  初一男生,由于厌学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来咨询

  主诉

  觉得在学校学习没有意思,想自己回家独自学习,学校课程安排得不合理,有些课自己不喜欢,上这些课的时候我总是自己看其他课外书,有时被老师发现,会受到批评,烦死了;下课后看到同学们都做一些无聊得事情,同学之间打打闹闹,开一些无聊的玩笑;学校对学生关得太死了,规矩太多,我觉得自己好像每天都要受到批评似的;我们家里有一间书房,我平时就在那里学习,我想回家自己学习,那样我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我想学习效果肯定比在学校好。

无论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只要自己认真学习肯定进步很多。

我爸爸妈妈关系不好,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我说我要在家里读书,我爸爸就决定回到长沙工作,那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在一起了。

  据班主任介绍,这位同学的表现是对课堂学习没多少兴趣,但也没有什么不良习惯,班主任找他谈了多次,但收效甚微。

发展到现在学生不愿意进课堂了,已准备好书包回家,无奈之下才来到咨询室。

  分析与诊断

  这位同学的情况比较特别,他不愿到学校来学习,不是因为自己不想学,而是因为同学、老师、课程都不太令他满意,但是从他的诉说中我们明显感觉到了矛盾,因为提到学习时,他认为在家里单独学习效果会好一些,可问道在家如何学习的时候,他又提到和学校一样的方法。

  可见他的问题根本不在学习上,他最后提到“我说我要在家里读书,我爸爸就决定回到长沙工作,那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在一起了。

”他之所以在学习上很散漫,甚至厌学原因还是在家庭中,他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和好,为了让外地工作的爸爸回来,他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当然也收到了很好地效果,爸爸决定回长沙工作。

孩子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也是一个很负责的父亲,为了孩子宁愿放弃在外地的发展,可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幼稚的。

所以要让这位同学安心在学校学习,就要改变他对家庭的认识,接纳现在的家庭,并要保持好和父母的关系。

  调节与调试

  1、分析在学校和在家独自学习的区别。

认识到在学校学习无论从知识的角度还是从自己的成长角度都是有益的,获得知识的渠道由老师的教导、同学间的探讨、大量的图书都是家庭不具备的;和同学、老师的交往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和他们的相处是我们懂得了基本的公共生活的规则,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2、加深对家庭的认识。

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好的时候,甚至父母有可能会离婚,对于这些现状,我们作为子女是不希望发生的,但一旦发生了,而且是无法改变的,无论父母是否在一起,他们依然爱着孩子。

  3、保持好和父母的关系。

无论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不要再给父母的生

  “老师下午还要上课,你先回教室我们下午第三节课时再聊聊好吗?

  学生:

“我不回教室,我给爸爸打个电话,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我在过来。

”“好的,你先给你们班主任说一声好吗?

别让他担心,好好想想在家里学习是不是一定比在学校里好。

  他走后我去上课了。

下午第三节课时,他如约在咨询室门口等着,看上去他表现得轻松多了。

  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坐下后他先开口:

“老师我想过了,我还是来学校上课,在家里学没有在学校好,我爸爸说先到学校学习,告诉你了他很快就回来了。

”“那就好,你现在学习情况怎么样?

  ……

  第二天一早,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问他来了没有,我高兴地听到:

  “他很早就到学校了,谢谢你张老师”

  分析:

这个案例中小强同学的表现,恰恰是一种逆反和自私的反映,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不想上学,又不听老师的劝解,想让父亲回到身边工作,当然他父亲是回来了,他的想法马上改变了;在对待这一类学生时,班主任的说教往往起不到好的作用,学生的逆反情绪或想法愈发严重,如果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体验到很矛盾的心理,同时看到老师的理解和信任,这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