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4561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docx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调研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古代雅典民主以普遍信奉公民美德的原则为特征,即公民献身于城邦,公民的私人生活隶属于公共事务。

雅典人认为,只有通过城邦,才能恰当地实现自我,并过上一种高尚的生活。

这强调的是古代雅典

A.城邦的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B.公民美德的实现离不开城邦

C.公民的地位低于城邦的地位D.城邦中公私界限存在不明确

2.公元前7世纪希腊密集型方阵出现,方阵中的士兵虽互不认识,但只要处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心无旁骛地-直前进.而不必担心自己的侧后翼受到敌人的攻击。

只要是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就可以完全信赖而不管是谁。

据此可知,占希腊方阵

A.利于增进城邦意识B.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C.深化人文主义精神D.促进军事达到顶峰

3.桑海帝国地处西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中部,是南北交通要冲,得撒哈拉商道之利,贸易十分发达。

据此可知,桑海的繁荣(  )

A.与加纳和马里兴盛的经济因素完全不同

B.主要依靠对穿越撒哈拉沙漠商路的控制

C.沟通了贯通撒哈拉沙漠南北的商路

D.奠定了其摆脱加纳控制成为西非霸主的基础

4.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大学师生可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这主要体现了大学享有

A.免赋税特权B.司法特权C.教育自主权D.教会法豁免权

5.在印加王族中,每隔一两年,年满16岁的男子就要面临一项被称为“瓦拉库”的严峻考验:

先是6天的斋戒,紧接着是长跑比赛,真刀真枪的演习等。

一个月后,圆满完成考核者将被授予“武士”标志。

“瓦拉库”最有可能是印加帝国

A.选拔武士的途径B.训练勇士的方法

C.王族的成年仪式D.女子择偶的标准

6.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军队的首领生前立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后来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他的家人败诉。

法官依据的是(  )

A.未成文的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自然法D.万民法

7.公元元年,巴勒斯坦爆发了犹太人反对罗马统治的人民起义,结果起义被镇压,6000多名起义者被判有罪,判决犹太起义者有罪是根据(  )

A.习惯法B.公民法

C.十二铜表法D.万民法

8.“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希腊民主政治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9.中世纪的欧洲农民,农忙时在庄园里从事田间劳役,包括耕地、播种、收割、剪羊毛、除草等。

农闲时还要为庄园领主进行家庭劳役,如修缮房舍、磨面、制酒、打铁、制作武器等。

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欧洲

A.农民劳役负担沉重B.庄园是基本经济组织

C.地租形式较为单一D.手工业门类较为齐全

10.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但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

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

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国家机关分权制衡

C.公民参政意识强烈D.内部斗争比较激烈

11.中世纪西欧的封臣效忠封君: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

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最关键因素是

A.权力B.封土C.军队D.宗教

1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严重弊端B.民主思想和人权思想根深蒂固

C.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D.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13.商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租赁等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更加复杂,这一切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加以规范。

商业的发展既推动了立法的发展,也为法学家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法律重视保护私有制B.推动法律建设的因素

C.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D.罗马法的自然法属性

14.有学者认为,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任何个人脱离了城邦,将失去独立人格,沦为他邦的奴隶;失却公民的城邦,将沦为空壳,背离了公共利益,城邦将失去存在的理由。

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

A.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B.广大人民掌握城邦权力

C.城邦利益高于公民利益D.公民自由受到城邦制约

15.雅典(伯里克利时代)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有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如普罗塔格拉被控为无神论者而遭驱逐出境,苏格拉底以“慢神”和“蛊惑青年罪”被判处死刑。

这表明雅典法律

A.悖离人民主权原则B.限制公民个人自由

C.严格维护城邦利益D.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16.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

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

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儿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

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

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

17.从公元前462年的改革开始,雅典公民大会在伯利克里的推动下,逐步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

剥夺议事会的政治权力,使之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这些改革

A.使雅典民众拥有一切参政权B.有利于提高雅典民主政治程度

C.标志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D.保证了司法实践的公平与公正

18.根据公元前322年的人口普查和其他数据,雅典一半左右的居民(其中包括非公民和奴隶人口),生活水平超过了温饱线,能过上像样的日子。

这一社会状况

A.缓和了奴隶与贵族间的矛盾B.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C.保障了人民广泛的政治权利D.扩大了公民群体的范围

19.有人说:

“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

”这句话揭示了(  )

A.爱琴海区域的航海业发达B.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

C.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D.爱琴文明源于古埃及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指出: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就越是世界的历史。

”下列关于世界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B.新航路开辟后,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

C.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电信工具革新,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D.二战后,伴随科技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2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西欧开始资本原始积累B.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解体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2.“17世纪的新兴势力一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一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的开展D.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下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其中,17—18世纪的流行词汇是

A.革命、殖民扩张B.垄断、罢工

C.哥伦布、东印度公司D.民族独立、经济危机

24.“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晌

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B.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

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D.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25.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这些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理论和制度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

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扩展

C.国际贸易交流受到阻碍D.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

26.下图是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的示意图,据如图可知

A.工业革命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B.西方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国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亚洲是西方殖民者最主要的殖民区域

27.法国学者佛朗索瓦·梅南指出∶"意大利人确实曾执欧洲经济之牛耳∶他们生产和出口布料以及精美的金属制品,从事东西方中介贸易,并且贷款给欧洲各国的王室和平民。

"但是15-16世纪上述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人文精神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兴起D.新君主国兴起

28.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这说明古代津巴布韦

A.创造了最发达的文明B.商业贸易超过农业

C.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D.绘画艺术高度发达

29.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

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如表

年份

1500

1600

1700

1750

1800

亚欧大陆人口数量

4.5亿

5.45亿

6.1亿

7.2亿

9亿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30.有史书记载:

“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因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

”由此可知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31.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

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

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

这说明

A.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真相终将显现B.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

C.后期史学工作者素质较前期更高D.学者的立场导致学术成果不可信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

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

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33.11世纪末欧洲掀起了一场罗马法复兴运动。

美国学者赞恩评价道:

学习罗马法的热潮再度兴起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因为罗马法中的部分章节可以用来帮助皇帝征战意大利。

这些精通罗马法的人们必须制定出凌驾于一切地方法律之上的帝王法。

这有助于

A.人文主义的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C.科学革命的勃兴D.民族国家的产生

34.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这从侧面说明

A.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B.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C.奥斯曼帝国的政策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奥斯曼帝国经济实力强大,能够左右东西方贸易

35.美国学者约翰·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讲道:

“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得益于程序完备的罗马法庭和专业律师阶层的出现……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

”该学者意在

A.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

B.分析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

C.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D.指出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

36.“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

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

”此材料表明了大学的形成

A.促进了城市自治权的扩大B.刺激了城市封建经济的发展

C.促使城市更加繁荣D.使城市政治建设更加民主

37.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新全球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和东非之间的贸易

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的传入

38.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

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

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B.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

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39.如图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灭亡后,原国王的弟弟逃亡,后将其女儿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由此双头鹰徽记来到了莫斯科公国,后来成为其国徽。

据此可知莫斯科公国使用双头鹰徽记的目的是

A.印证婚姻的合法地位B.彰显国家的正统地位

C.摆脱蒙古帝国的控制D.为扩张寻找精神动力

40.有学者说:

15到16世纪的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和麦哲伦船队环绕地球,打开了人类交往之路。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完全证实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C.促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D.使欧亚非之间开启了贸易往来

二、材料分析题

41.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城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

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

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

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

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

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

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

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

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

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

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

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

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

……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

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关于中国的泉州港,则是那里的来往客商之多,“超过全世界其余港口的总和”。

“在这个港口卸下胡椒的船只,一年之中就达一百艘,运进其他香料者还不在内”……

哥伦布一行乘小艇上岸后,即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国王和女王的名义占有该岛,并让随行人员做了公证和记录。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做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并概括其积极影响。

44.材料 在这幅16世纪的版画上,五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

水手通过小船摆渡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

思考 这五艘马尼拉大帆船运载的货物可能是什么?

45.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成为新的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

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

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

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

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

……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二:

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

……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

……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四:

秦始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

……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Ⅰ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

(3)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47.“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和古代雅典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古代雅典政权机构简表

机构名称

主要职能

人员构成

产生办法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集体选举、审查、任免官员。

全体公民

全体公民自觉参加

五百人议事会

常设管理机构,召集公民大会并提出议题;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

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

抽签决定人选

十将军委员会

执行机构,统帅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每部落1名将军

各部落首先差额选举,公民大会举手表决

民众法庭

司法、监察机构,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

普通公民

从公民中抽签决定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分别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雅典有什么不同之处(统治阶层的构成及产生办法、文明类型及产生条件等)和相同之处(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

(3)谈谈你对两种不同政体的认识。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六世纪,雅典社会贫富悬殊,许多穷人不仅自身贫穷,还欠下富人的许多债,还不起债的人们有一些按契约成了“债务奴隶”,有一些则被迫逃亡异地。

于是民怨沸腾,愤怒的穷人希望平分富人的土地和财富,而富人却不愿意放弃自己得到的任何利益,一部分甚至骄奢傲慢,贪得无厌。

激烈的冲突似已不可避免,而一旦陷入内战则可能倾覆城邦。

在这种情况下,梭伦进行改革,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

——宛华《世界上下五千年·改革家梭伦》

材料二公元前四世纪初,罗马国家却加重租税负担,高利贷盘剥也更加厉害,平民失地破产,生活更加困苦。

因此,平民因土地和债务问题与贵族的斗争日益激烈。

公元前376年,平民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为解决平民的困苦提出法案(十年后获得通过):

第一,全体公民都可以占有和使用“公地”,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