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doc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冯如军冯钰莎
摘要:
学困生是初中教育尤为突出的一个群体。
学困生的成因有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应恰当使用多种方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本文从自身经历和感受阐述学困生的成因,并从学校教育方面提出了重视学困生转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学困生、新课改、成因探究、方法对策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
研究这类学生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基础不牢。
万丈高楼平地起,由于学生基础不牢、知识缺陷多,往往跟不上老师教的步伐,表现为听不懂,学不会,久而久之对学习缺乏兴趣,成为学困生。
例如:
一个八年级学生连方程3x=1的解是什么都不知,可以想想如何继续学习其他内容。
2.学习方法不当。
由于自学能力差,没有掌握学科特点,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速度慢,学习被动,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生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可就是不能掌握所学内容,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
长此以往,身心疲惫,放弃自己,成为学困生。
例如:
方程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方程性质不变。
方法是“不等于零的数”要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如果不得法,这个数就找不准。
3.学习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特别是当学生对数学和英语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学习意志薄弱。
通过与学困生的交谈,发现许多学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意志薄弱。
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求知欲望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成绩一旦下滑,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从而成为学困生。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因素
(1)态度上不平等。
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甚至会歧视学困生,对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较低。
教学态度上的差异,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平等。
在课堂上,教师总希望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对学困生往往只要求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学习就行。
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单一乏味的学习生活,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缺乏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2)认识上不全面。
有些教师认为“学”必须适应“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
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把学习困难的原因大多归因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上。
例如:
当一个学生成绩不及格的时候,教师不在教法上反思,总会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不高等原因上做文章,甚至逼着学生叫家长告状等等。
这样会增加学生对教师及学习的厌恶感。
(3)教法上不灵活。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
数学教学要重视直观性,挖掘趣味性、讲求灵活性。
有的教师只顾自己教,不顾学生学,老师讲的千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有的教师低估学生能力,把知识嚼碎了喂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呆板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环境的因素
由于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歧视,同学对老师便有了一种模仿,他们也疏远、歧视学困生,不跟他们交流、玩耍,这样无形中更让学困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学生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3.评价的因素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反而加剧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庭结构对学生的影响。
近几年常有一些家庭破裂和家庭重组的现象。
家庭的破裂一方面使部分父母在遭受精神上的打击后,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脾气暴躁、处事消沉、家长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学生言传身教,对一个身心、学习处在特殊关键时期的少年儿童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缺乏父爱和母爱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痛苦、彷徨的心理,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卑心理。
2.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长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
有的学生家长经常在家中喝酒、赌博,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也会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学习缺乏兴趣。
有些家长娇生惯养,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致使孩子讲吃讲穿,攀比追星,不安心学习,有些家长文化水平太低,根本辅导不了学生,时间一长,成绩下滑,成为学困生。
3.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据调查,学困生的父母一般以留守儿童和个体户子女居多。
迫于生活的压力,一些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或亲友,形成家庭教育监管的空白。
无瑕教育子女,每当子女学业出现问题,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
由于父母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消极逆反的心理,很容易成为学困生。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1.读书无用论抬头。
现行就业政策使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回乡谋生困难,家庭因教返贫。
书本上学的知识特别是英语、数学在生活中几乎不用,读书不如打工挣钱的思想也严重影响一些学生,导致这些学生不安心学习,不思进取,整天混日子,久而久之便成为学困生。
2.不良环境的影响。
网吧、游戏机室对青少年学生诱惑力很大,学生一旦沾染上很难戒掉。
拜金主义、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也冲击校园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意志消沉,精神颓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对学习不感兴趣等。
二、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一)爱满天下、水自成溪
1.教师要有爱心。
爱是心的呼唤、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
实践证明,学困生更期盼爱,教师要善于挖掘闪光点、寻找希望点。
教师对学困生应要平等对待,关心信任,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内心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上裹一层糖衣,药到病除。
2.教师要有耐心。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向老师诉说,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教育他们敢于正视失败,善于寻找失败的根源,鼓励他们耐心对待多次失败,从失败的“反复点”中找到失败的原因,探索成功的方法,磨练“学困生”的意志,在无形中增添了他们的自信。
3.学生要有信心。
多开展积极有益的体育、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激励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积极创设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助人为乐的学习风气。
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困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爱,老师的信任,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学习要有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数学课教学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二)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1.良好的学习态度。
指导“学困生”对一切都要怀着愉悦的心情。
心情愉悦了,才有兴趣去学,学起来才有意思;遇到不会的问题,或者很难的知识,不要产生厌学的心理,慢慢来,谁都有不会的时候,学会了就是你的,谁都抢不走,学会一点,你不懂的知识就会少一点。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特别是数学,只有从点点滴滴学起,才可以磊起知识的高楼大厦!
2.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数学课尤其是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一分钟,课外十分钟”,当“学困生”思想散漫时,教师应朝他们使使眼色,要求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正方形有几个角等,使“学困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价值,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勤思考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他们善于破题、规范解题的习惯;培养他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他们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他们善于总结、勤于归纳等良好习惯。
(三)好方法取得好成绩
1.加强“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学困生”最需要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因为方法不当或没有掌握方法而导致学习的停滞不前。
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2.探索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方法的改革。
(1)低起点。
备课时不仅备大纲、教材,更要备学生,摸清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实际,减小坡度,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起点要低。
(2)小步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容量要少,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3)多活动。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数学课教学要克服一讲到底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动手制作、上牌演练等活动多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发展的机会也多了。
(4)快反馈。
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用事实呈现,使之受到鼓午,并乐于接受下一个个任务。
还要针对学生数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并调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3.突出重点、巩固双基。
学习是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不断领悟,才能功到自然成。
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练习不注重基础、不认真,只求数量、不讲究质量,解题时喜欢讨论、不愿意独立思考,解题后热衷于对答案,缺少解题评价,更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对教师批改后的作业不认真分析,不愿纠正,造成了能力训练不落实。
练是硬道理,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学中对他们适当的、科学的“重复训练”是必要的。
但重复练习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应根据学生基础上的差异、智力上的差异,给学生不同的重复练习,难度、容量适时调整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重复练习对后进生是相当有益的,但要注意心防止过度,切勿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35-38.
[2]庄灵玉.浅析学困生心里障碍的成因及对策[C].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2007.06;
[3]王金玉.提高“差生”数学成绩的几点体会[C].中学数学研究, 2010.9
[4]程亚焕.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C].数学教育学报,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