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docx
《第二单元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科
数学
二年级下册
课 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
共5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2.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情境图课件、圆片学具。
设计者:
赖艳梅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一、激活经验,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自主探究
教师呈现如下题目,让学生完成。
填出()里的数,并说出自己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62×()=8()×4=12
5×()=103×()=9()×6=12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
你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
看,猴妈妈正在给小猴分桃呢(呈现下图)!
教师(出示问题):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教师:
请一位同学把题读一读。
教师:
猴妈妈要分几个桃?
怎么分的?
谁能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l2÷3=□。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三、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四、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五、全课总结
2.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教师:
先自己想一想猴妈妈是怎样分的,再看一看课件里演示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猴妈妈分桃的过程。
3.明确探究要求,鼓励自主探究
教师:
通过分,我们能知道12÷3的商是4。
如果我们以后每做一题都要先分一分,你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1:
很麻烦。
学生2:
如果被除数很大,分起来很费时间。
教师:
对!
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教师:
下面我们就以12÷3=□为例,请同学们结合分桃的过程,想一想、试一试,可以把得到4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4.展示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
你是怎样想的?
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和记录的过程会各不相同,教师应读懂学生的思考过程,挖掘其中合理的成分,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预设1:
第一只分3个,12-3=9;
第二只分3个,9-3=6;
第三只分3个,6-3=3;
第四只分3个,3-3=0。
教师:
这位同学用连减的方法算出能分给4只小猴。
看来你对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理解得很清楚!
预设2:
生上3+3+3=12
4个3
教师:
这位同学采用连加的方法,4个3相加是12,也算出了分给4只小猴。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进一步组织交流,让学生的更多方法得到展示。
教师及时予以评价,指出学生方法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帮助指导。
1.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
同学们用连减、连加的方法都能算出12÷3的商,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教师:
看看小猴分桃后的图,你能想到哪个算式呢?
教师出示图片如下: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3×4=12。
教师:
谁来说一说3、4、12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
对比3×4=12和12÷3=□,除法算式的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哪个数?
教师:
同学们发现了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是有联系的。
我们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就可以用乘法来帮忙。
2.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教师:
要计算12÷3=□,你想用哪个乘法算式来帮忙?
教师:
想3和几相乘得12,又需要借助谁来帮忙呢?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如下。
想:
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商是4。
教师:
看来计算除法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3.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12÷3=□的计算方法,同学们都想到了哪些计算方法?
教师:
计算除法为什么要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教师板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
你喜欢哪种方法?
4.尝试练习,明确方法。
教师:
试着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计算12÷3=□的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
根据12÷3=□,你想到哪个乘法算式?
要想几的乘法口诀?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6÷2=□12÷4=□
8÷2=□9÷3=□10÷5=□
(设计意图:
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巩固求商的方法。
)
2.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
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教师: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商的。
(2)将除法算式和有联系的乘法算式连一连。
8÷4=□3×□=6
10÷2=□6×□=12
6÷3=□□×4=8
12÷6=□□×2=10
(3)练习四的第3题。
教师:
认真计算,先求出商是几再连线。
(设计意图:
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突出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巩固求商的方法,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
教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教学反思
学科
数学
二年级下册
课 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
共5课时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9页例2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宽口径求商。
2、经历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者: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一、复习引入
二、互动新授
1、口算,说出口诀。
4×2=
6×5=
2×9=
6×3=
5×5=
3×4=
2×4=
5×4=
20÷4=
35÷5=
12÷3=
10÷2=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
2、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中的新知识。
1、谈话:
同学们,王师傅包子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例2图)
(1)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观察并收集信息。
)
师:
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屉,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
(学生回答。
)
教师追问: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怎样列式?
(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
4×6=24)
师:
我们在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
(四六二十四)
(2)教师提问: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
一共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可以装多少屉?
怎样列式?
(24÷4=6)
你是怎样想的?
用的是哪句口诀?
(四六二十四)
(3)师:
还可以怎样问?
(学生自由发言。
)
教师出示题目:
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装多少个?
怎样列式?
(24÷6=4)
你是怎样想的?
用的是哪句口诀?
(四六二十四)
教学与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师:
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
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
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都有4、6、24这三个数,这三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
虽然4、6、24在三道算式中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条件和问题不一样,算式也就不同,请大家想一想,4、6、24在乘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
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
很多同学也都发现了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除法,都用了哪个乘法口诀?
(四六二十四)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如“四六二十四”:
4×6=2424÷4=624÷6=4
3、出示一道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
三六十八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
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乘数。
这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
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每到题的口诀各是什么。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让学生根据小朋友参加“二人三足”游戏的情境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交流方法。
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根据乘法口诀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了解。
师: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同时,还发现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里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找到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除法时就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了。
教学反思
学科
数学
二年级下册
课 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共5课时
第
3
课
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设计者: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一、谈话引入
二、探索学习
三、拓展应用
出示例3主题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汇报。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
*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
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
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出示课题
板书:
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P24页“做一做”。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教学与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四、课堂总结。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科
数学
二年级下册
课 题
练习课
(一)
共5课时
第
4
课
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4~P25页,练习五4~7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设计者: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一、谈话引入
二、探索学习
三、拓展应用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
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
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
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教学与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科
数学
二年级下册
课 题
练习课
(二)
共5课时
第
5
课
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5页,练习七8、9、10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设计者: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一、谈话引入
二、探索学习
三、拓展应用
四、课堂总结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补充拓展性练习。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