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4106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经济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经济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经济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经济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笔记.docx

《经济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笔记.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笔记.docx

经济学笔记

★本资料共享人强烈向各位学推荐: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张平、王

树华;《产业经济学》(第三版)李悦;《发展经济学》吉利斯、波金

斯等四人。

另外太原张建宏将自己学习经济学的心得与各位共享:

哦,

介绍一下里边的有关观点:

就是经济学不是单一的宏观经济学问题,它

与发展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紧密相关,可持续发展是产业的可持续性,

那么只有产业发展合理,才能使经济具有可持续性,产业经济搭起宏观

经济学与微观经济世界的桥梁,通过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才能更深入地、

现实地理解宏观经济…………

顺便给大家交流一下,学习经济学不能光学西经,还得学些发展经

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的有关基础知识,经验之谈,供大家参

考。

应学友之建议,将作者主要观点叙述一下:

哦,简单来说,国

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不仅要有政策,还需国辅以管理制度,市场是

没有理性的,根据市场运行机制,其方向不容易发生改变,等发现

的时候,市场已经出现问题,这样成了亡羊补牢,已经晚了,如果

在市场运行的基础上,辅以国民经济管理,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问

题了……

并强烈推荐作者的最新成果:

http:

//bbs.pinggu.org/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2361179&ctid=1099

http:

//bbs.pinggu.org/thread-2289084-1-1.html

★★★太原张建宏以自己多年经验建议各位学习经济学的

学友要想学通经济学必须不拘泥于专业,广泛涉猎经济学各

专业的知识,到时候就会无师自通。

本人太原张建宏QQ:

361547497愿与各位学友交流经济学方面

的问题。

本人还向各位分享经济学心得,我觉得学习经济学必须学会用

经济学解释经济政策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所有手段,这是学习经

济学的真髓。

第一章绪论

一、经济学的内涵

1.经济问题的由来

由于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便产生了与生产资源配置有关的各种选择问题,即应该如何利用各种有限的生产资源去生产各种经济物品以便更大程度或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各种欲望。

这些选择包括:

第一,生产什么( 和生产多少,即生产目标问题?

第二,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法和组织方式去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

第三,为谁()生产,即生产成果应该如何在所有社会成员中进行分享?

2、机会成本(只考虑了经济效益)

所谓机会成本,指当具有多种用途的某种生产资源,在选定了某种具体用途后,所不得不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时该种资源所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只讨论收益,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3、生产可能性曲线

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界,指一个经济社会在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资源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各种产品与劳务的各种最大组合的集合。

4、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

第一,为什么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经常会出现劳动者失业、生产资源闲置的状

态?

如图中的点所示;

第二,如何才能不断提高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即将生产可能性边界不断向外扩展,达到如图中点所示的高度?

这两个问题在经济学中,前者称之为资源利用问题,后者称之为经济增长问题

二、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效率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对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处理主要采用集中决策的方式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产品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怎样分配,基本上是由中央计划当局,按照体现全体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根据现实的客观物质条

件的可行性,以指令性计划的形式贯彻实行的。

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体制的资源配置效率却是相当低的。

2、市场经济体制

对资源配置问题的处理主要采用分散决策的方式

1)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产品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怎样分配,基本上是由各种生产资源的所有者,以及既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又作为产品消费的需求者的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各自独立地分散地决定的。

2)前提条件:

必须具有一个明确界定的产权制度和有效的竞争制度。

3)激励方式:

决策主体对其利益的最大化的追求,强调在满足社会发展目标基础上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兼容问题

三、经济学的分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理性人假定

并不一定是自然人,而是泛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即包括消费者,也包括厂商和政府。

理性人在参与经济活动时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他能够清晰的辨别自己的偏好和利益;

第二,他的行为准则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经济模型

1)“定义”:

指对经济模型所用变量的含义作出规定

2)假设”:

指提出经济模型的前提条件

3)假说”:

指在一定的假设下利用定义去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是建立经济模型的核心部分和关键步骤

4)“预测”:

指根据假说提出对经济现象未来发展的看法。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一、需求和需求函数

1、需求和需求量的概念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某一给定价格,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消费者的偏好4)相关商品的价格

5)人口数量6)人们对未来的预期7)厂商的广告宣传8)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3、需求函数

 

4、需求规律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5、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

当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于内生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需求的变动是由外生变量引起的。

二、供给与供给函数

1.供给和供给量的概念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量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给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要素的价格3)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

5)厂商对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税收政策

3、供给函数

4、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

5、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当商品自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外生变量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化

三、市场均衡价格及其形成

1、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首先是商品经济,换句话说,商品交换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

在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到市场机制运行的三个显著特点:

1),在均衡价格的实现过程中,“没有外来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即均衡价格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存在一个允许自由竞争、自发调节的价格制度

2)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

3)市场机制的主要优点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不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与供求规律

3、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1)消费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愿付代价超过实付代价之间的剩余

2)生产者剩余。

与消费者剩余相类似,生产者剩余指的是,生产者出售某种商品的收益超过生产这种商品的代价的剩余。

三、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

1、弹性的基本概念

所谓弹性(,指的是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对应变量变化的百分比的影响,它反映了应变量对自变量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其值称为弹性系数,通常E用表示,其基本表达式为

2、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指的是,需求函数中各个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对需求量变化百分比的影响。

1)需求的价格弹性

③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

④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2)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

3)商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份额4)观察时期的长短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一些其他因素,如商品的耐用程度、市场饱和度和市场竞争程度等等也会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

⑤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第3章效用理论和消费者行为

一、基数效用理论

1、效用的概念经济学中所说的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一种主观心理满足

2.基数效用是一种对效用的度量方法。

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主观感受程度也可以用基数形式加以度量,其衡量单位称为尤特尔

总效用(TU):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U,指消费者在消费若干数量的某种物品或劳务时,每一新增单位数量的物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对于同样一种物品,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即效用会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

经济学上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1)没有资源约束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没有资源约束意味着可以自由取用物品

2)有资源约束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不仅消费者的可用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需要消费的物品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使得消费者经常会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有限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用呢?

在数学上,这属于一个求有约束的条件极值的问题

能够使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该消费者花在每种物品上的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彼此相等。

该条件也经常称为边际效用的等边际法则。

二、序数效用理论

1.序数效用的概念

人们一般只能用相对效用的大小排列出他们对各种物品或行动方案选择的偏好次序。

只要满足一定

的条件,序数效用理论可以得到和基数效用理论一样好的结果

上述一定条件主要包括三条假设

1)偏好的次序性即每个消费者都应该有能力非常清楚地确定他自己的偏好结构。

例如,假设有X,Y二种物品或行动方案,则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偏好结构至多只有三种,即:

或X偏好甚于Y;或Y偏好甚于X;或对XY两者的偏好无差异。

2.无差异曲线

所谓无差异曲线,指的就是在一个由各种各样商品组成的商品空间上,那些具有相同总效用值的商品组合所构成的空间轨迹。

以下为了作图分析的方便,一般假定商品空间为一个由两种商品X,Y组成的商品平面,对应的无差异曲线便由此成为一条在该平面上的平面曲线。

1)替代商品的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如下:

第一,同一商品平面上离原点较远的无差异曲线总是代表较高的效用满足程度。

第二,同一商品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第三,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这与边际效用递减有关

3.预算线

1)预算线的含义。

所谓预算线指在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在

商品空间中变动的轨迹。

该条线代表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4.消费者均衡

有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讨论序数效用理论中如何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问题了

1)预算线给定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即可支配收入已定,寻求效用最大化点。

 

2)无差异曲线给定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即需要的效用目标已定,怎样使花费最少,找寻预算线。

5.讨论:

城市生活为什么有吸引力?

城市比农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居民收入水平比农村高,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有一条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即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生活具有一种“多样性经济利益”

6.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1)收入消费曲线

将E1.E2.E3等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轨迹称为收入消费曲线(,它反

映了消费者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下,对两种商品消费量选择的变化。

2)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增加,食品开支占家庭消费总开支的比重将有所下降。

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

相应地,食品开支占家庭消费总开支的比重也称为恩格尔系数

7、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应用举例

四、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1、消费物品的不同类型

经济学家提出了判断不同类型物品的两个基本标准,即排他性和竞争性

所谓排他性,指的是当一个人享受某种物品时,是否或能否阻止他人也同时享有这种物品;

所谓竞争性,指的是当一个人享受某种物品时,是否会减少他人对这种物品的享用。

物品类型的划分:

私人物品、由于这类物品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所以一般只有通过市场,即通过交换的方式才可能得到最好的资源配置效果

自然垄断物品、由于不具有竞争性,所以多增加该种物品的用户并不会多增加生产者的成本。

共有资源、这类物品之所以不具有排他性,可以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也可以是因为制度上或政策上的原因。

公共物品:

不仅不排除任何个人使用这种物品的权利,而且也不会由于某个人使用这种物品而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享用。

政府提供与市场提供的最大区别在于:

市场提供效率高

2.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的供求特点

任何一种社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解决这对矛盾的惟一办法,就是必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的供给。

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的供给,并不简单等同于由政府直接经营这些物品或服务的生产

确定公共产品或共有资源需求的难度要大得多。

这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种种原因,每一个公共产品或共有资源的受益者对相应的物品或服务的评价往往不一致,因此其愿付代价自然就有差别。

第二,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主要依靠政府税收的支持,所以,在各个社会成员收入水平和愿付代价有差别的情况下,税负在社会成员之间应

该如何合理分配常常难以确定。

第三,由于公共产品与共有资源都具有明显的外部效益,所以在确定社会成员的需求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的“搭便车”现象。

第四,理论上已经证明,只要排除了个人效用比较的可能性,则即使采取民主投票的决策机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并不能够得出一个令人人满意的对公共产品的社会选择结果。

4.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

第四章厂商理论与经济增长因素

一、生产理论

1.生产的含义与产业类型

在经济学中,生产泛指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价值的人类活动

产业类型:

1)第一产业。

凡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或增加人类效用的活动,称为初级生产

2)第二产业。

凡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创造或增加形态效用的活动,称为次级生产,其产品称为次级产品,对应的产业称为次级产业或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

凡是提供各种劳务的活动,称为三级生产,对应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

2.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1)生产要素。

所谓生产要素,系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必须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

按照一般的说法,生产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自然资源②资本财货③劳动④企业才能

2)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系指在生产技术给定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商品的最大产出量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3、短期和长期的概念

依照厂商调整生产要素投入所需要的时间范围,可将生产函数分成两种类型,即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主要讨论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使用数量问题。

短期:

厂商不可能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改变产量的目的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其中L为劳动者数量)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边际产量的变化趋势决定了总产量的变化趋势。

由于边际产量曲线先上升后下降,因此总产量曲线呈S形状。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超过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必然会递减,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亦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效益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平均产量也随之上升,当L=6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只要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平均产量则开始下降。

4.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主要讨论当所有的要素投入都可变时,各种要素投入之间最佳的组合关系

一在厂商可用成本数量一定的条件下,能使厂商达到最大产出的要素组合

二厂商生产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厂商生产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这种最佳的组合关系有两种含义:

一是求在厂商可用成本给定的条件下,能使厂商获得最大产出的要素组合;

二是求在厂商产出目标既定的条件下,能使厂商耗用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5.规模报酬

所谓规模报酬,就是探讨这样一种特殊的投入——产出关系,即当各种要素的投入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由于生产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变化情况。

由生产力弹性的概念可知,所谓规模报酬递增,即生产力弹性大于1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力弹性等于1;规模报酬递减,即生产力弹性小于1

研究结果显示:

第一,不同行业的生产力弹性即规模报酬有着很大的差别,即有的行业有着明显的规模效应,而有的行业没有明显的规模效应;第二,即使在同一行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规模报酬一般也会经历一个由递增到递减的变化,即当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时候,扩大企业规模将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效果,但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限度时,继续扩大规模则必将导致规模报酬递减。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规律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

个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

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

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他认为这个定义有三个组

成部分:

1提供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因而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经

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标志;2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必

要条件;3制度与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2、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衡量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标准。

然而,GNP增长率不能完全看作就是经济增长率。

首先,GNP增长中含有的物价上涨因素必须剔除

其次,应考虑人口变动因素。

第三,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衡量经济增长,不应以实际GNP为标准,而应以国家的生产能力即潜在的GNP为标准,方可抽去总需求变动因素。

第四,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不管用是用实际GNP,还是潜在GNP来作为衡量经济标准,也都有其缺陷

3.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部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在思考和争论,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经济增长的实现,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学派。

1)新古典增长理论。

这里介绍两种模型:

①哈罗德——多马模型。

作为以增长为对象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任务是分析各个经济增长的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最初的经济增长模型是新古典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

生产函数模型表示一个国家劳动力数量、资本存量和该国GNP水平之间的关系

②索罗和丹尼森模型

2)新增长理论

或称“内生技术变革理论”,认为增长可以无限持续下去。

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

它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代表任务:

保罗。

罗默,罗伯特。

卢卡斯,波特

代表理论:

罗默的增长理论,卢卡斯的增长模型,波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第五章市场竞争理论与市场失灵

一、市场与市场结构

1.市场的概念

市场一般指从事货物或劳务集中交易的场所

2.市场竞争结构划分的依据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

市场竞争结构,主要指同一市场上厂商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买者与卖者的个数。

竞争越大竞争者对价格的控制能力就越弱。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市场上的供或求是相对紧张的。

2)商品的同质性。

所谓商品的同质性,是指不同企业生产的同样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程度。

显然,同质性越强的商品,彼此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厂商间的竞争越激烈;反之,竞争就比较小。

3)市场进入或退出的难易程度。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某个行业进入或退出的难易程度。

例如,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和风险性、企业运作所需的资本数量及其沉淀性、生产技术获取的难易性、商品的差别程度、政府的许可等等。

市场的门槛越高,则市场参与者间的竞争程度越低;反之,若一个市场进入或退出越是自由方便,则市场参与者间的竞争程度越高。

4)信息的完备性。

市场的参与者如果能及时获得市场上的全部信息,则称市场的参与者拥有完全信息。

如果信息不完全,即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商品的属性,或生产者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需求、技术、成本等信息,市场的竞争程度会大大降低。

3.市场竞争结构的分类

在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产品差别是形成垄断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在寡头垄断的条件下,资金数量与技术要求等规模经济原因,即市场进入的门槛是形成垄断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垄断的产生与管理

1.垄断产生的主要原因

1)显著的规模经济性2)专利权3)对资源的控制4)政府赋予的特许权

2.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和政府对垄断的管理

1)损失:

垄断企业没有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

垄断厂商索取的价格过高

厂商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管理:

法律管制政策管制行政管制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市场失灵的原因

价格对资源的配置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所谓“市场失灵”现象

1)微观经济范畴的分析

①信息不对称②垄断和不公平竞争③外部经济效应——所谓外部经济效应,指的是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某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人的福利水平造成的各种未经市场认可的有利或不利影响④公共产品

2)宏观经济范畴的分析

第一,在只有个人理性的条件下,无法避免所谓“合成谬误”的出现及由此引起或加剧的社会经济危机和经济波动,第二,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社会分配的公平问题。

所谓的“合成谬误”,指的是由于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所导致的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2.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必须)

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与弥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种种缺陷与不足针对上述各种市场失灵现象,有的学者将政府的经济作用归纳如下:

促进竞争;管制企业;维护资源和法权;调控宏观经济;直接经营某些经济事务;推动国际经济交往;为整个社会当家理财

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与经济周期

一、国民收入的衡量

1.国民生产总值GDP

1)定义: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由一国或一地区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个定义包含有五方面的意思

第一,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这表明,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额既与产品的生产数量有关,也与产品的价格有关。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

第三,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时期内新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指同时期内新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作为一个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只是反映通过市场交换的那部分生产活动,即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些非市场交易的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的市场交易活动都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第五,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的永久居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进行。

2)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