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
20*金字塔
▶教学目标
1.会认“译、愧、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
2.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3.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2.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自读自悟为主。
对比阅读两篇文章,感悟作者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3.语言运用
《金字塔夕照》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介绍金字塔。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导入。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
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的象征,也是世界神秘建筑与神秘文明的聚集地。
(课件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
2.仔细观察图片,这些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金光闪闪、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探索它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金字塔)
【设计意图】用胡夫金字塔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感受金字塔迷人的金色之美。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
2.教师引导: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3.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地概括一下《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主要内容。
(《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作了简要的补充。
)
4.教师小结:
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6.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下面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读一读,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搜集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7.学生自读自学课文,自己搜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概括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板块三交流汇报,感受夕照之美
1.曾经,埃及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度之一,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金字塔的秘密,人们至今都无法破解。
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金字塔夕照》的学习成果。
2.《金字塔夕照》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金字塔?
(它采用叙议结合、情景交融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它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
)
3.读了《金字塔夕照》,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畅谈)
课件出示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是金色的,金光闪闪、熠熠发光,十分美丽。
)
(3)金字塔是用许多巨石建造的,怎么是金色的呢?
(它原本是白色的,但在金色的夕阳下就变成了金色的,这是光的作用。
)
4.你还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把金字塔比作金山,我体会到金字塔的形状与山的形状是差不多的。
)
5.继续了解金字塔。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夕照下的金字塔有一种开阔而又雄浑的意境美。
)
6.第3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的什么?
(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前2句)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金字塔的神秘和它是人间的奇迹。
)
7.课文还介绍了金字塔的什么?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最早是怎么得来的。
究竟是出于象形,还是会意?
无论出于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
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段作者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描写了金字塔名字的由来,我体会到金字塔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珍宝,比金子还要贵重。
)
8.第4自然段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
(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金字塔在白昼和月夜有不同的情趣,不同的美,但最美的是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
9.课文还怎样介绍了金字塔?
(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金字塔的神奇,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
10.教师小结:
《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采用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感受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
板块四交流汇报,感悟不可思议
1.埃及共发现金字塔110座,位于首都开罗郊区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
作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迹,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也被认为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学习成果吧。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金字塔?
(它采用了说明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读了《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说说金字塔的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胡夫金字塔的塔高约147米,塔底边长约230米,塔重约600万吨,塔底的面积约52900平方米,塔底的体积约258万立方米。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作者介绍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图表和列数字)
4.继续交流。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列数字和作比较)
5.继续交流。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
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呢?
(列数字和作比较)
6.继续交流。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
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作诠释)
7.继续交流。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塔高的10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作比较)
8.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你能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一下吗?
(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出示
推测一:
金字塔运用了螺旋式建造法,就是沿四面墙壁建成螺旋式的阶梯状,一边上楼梯,一边往上盖。
这样就不需要用到杠杆、撬棍和起重机。
推测二:
金字塔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即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或背到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上。
这样,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浇筑出一块一块的巨石,将塔一层一层加高,这种做法既“省力”又省工。
推测三:
金字塔是传说中姆大陆人的殖民者用抗重力技术制造的。
9.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因为几千年来,没有任何人能有建造这么高建筑的技术。
)
10.当时既没有车辆,又没有机器,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
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
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
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
)
11.如此精湛的工艺,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几千年前的工匠们使用简单的三角板和铅锤,把每块石头切削、打磨得光滑平整,使得石块之间衔接紧密,甚至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后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
12.塔高的10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
(不是巧合,有人推断埃及人在4000年前就已经计算出了地球的扁率。
)
13.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
(这与古埃及人的生死观有关系,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代表生命结束,进入亡灵世界。
)
14.为什么沙漠里会有腐烂的古代木船?
(因为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
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古埃及人拥有一个庞大的船队,渡海将木材运抵亚历山大港后,还得溯尼罗河而上将木材转运到开罗,从开罗装上马车送到工地。
)
15.搜集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学生自由介绍)
16.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金字塔夕照》,感受到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我们通过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感叹金字塔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
对埃及金字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探索金字塔中的未解之谜。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指导学生发现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了解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采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的方法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来自主学习课文。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预习课文时的初步了解,以及到课堂上进一步感知而获得切身体验,加深对金字塔的了解,从而感悟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金字塔的兴趣。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在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发现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了解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金字塔夕照》一文引导学生围绕“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这个问题来探究。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引导学生围绕“金字塔的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和“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两个问题来探究。
这几个问题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金字塔奥秘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训练
《菜根谭》
(一)
国学片段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我是小助手
势利:
指权势和利欲,
纷华:
指繁华的景色。
不近:
不去接近。
洁:
品格高尚。
不染:
不受感染。
智械机巧:
运用心计权谋。
高:
品格高尚。
逆耳:
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
拂心:
不顺心。
砥石:
指磨刀石。
鸩毒:
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
我是小翻译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
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顺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考考你的智慧
1.从“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
2.我们可以把“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一句总结为。
3.“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用关联词把两句连成一句。
4.请你对“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进行反驳,辩证的理解这一句。
弘扬传统文化
品行高洁——屈原
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
作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
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
从那以后,国王不理朝政,寻欢作乐,楚国一天比一天糟。
秦国大兵压境,楚国大败。
这时候,楚怀王不得已才起复屈原。
可没过多少日子,怀王就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来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得了病,身体慢慢不行了。
后来,他又听楚国的首都也让秦国的军队占领了,心里更加悲痛。
他每天吟唱着他写的诗歌,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上,刮着冷风,屈原对着明亮的江边,看着自己满脑袋的白头发:
“唉!
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楚国做事情。
”他恨楚国的那些士大夫,更恨秦国侵占楚国。
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让别人糟蹋,就投江自尽了。
就这样,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人民,悲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户户把粽子,煮熟后,划着船把粽子扔到江里,让鱼吃,为的是不让它们伤害屈原的身体。
打这以后,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划着龙船,吃着粽子,纪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
(二)
国学片段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我是小助手
宠利:
恩宠与利禄。
毋:
不要。
德业:
德行、事业。
分外:
不在本分之内。
修为:
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
分中:
分内。
处世:
与世人相处交往。
张本:
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我是小翻译
个人的恩宠利禄不要抢在别人前面,积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
享受应得的利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修身养性时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退让往往是更好的进步的基础;待人接物能够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便利别人是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话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B.对比C.类比
2.下列对本选段的理解。
对的打“√”,错的打“×”。
(1)对自己的个人得失一定要计算清楚。
()
(2)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
()
(3)方便别人是在为方便自己打基础。
()
3.你觉得我们的为人处世应该怎样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让一让,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
张英阅罢,认为事情简单,便提笔沾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诗之后,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
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
两家礼让之举亦被传为美谈。
(三)
国学片段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
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我是小助手
好色:
美景。
时和:
天气和顺。
啭:
鸟的叫声。
头角:
比喻才华出众,即“崭露头角”。
兢业:
即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的意思。
潇洒:
形容行劝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敛束:
收敛约束。
秋杀:
与春生相对,气象凛冽、毫无生机。
我是小翻译
春天来临的时候,天气和顺,花草树木争奇斗艳,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连鸟儿也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
一个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侥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却不思考为后世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如同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一样。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治学的心思,行为谨慎勤于事业,还要有大度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
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极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滋育万物成长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是()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2.士君子应该,。
3.读过选文第二段,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
弘扬传统文化
王冕学画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
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
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四)
国学片段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居缺不处完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我是小助手
欹器:
倾斜易覆之器。
扑满:
用来存钱用的陶罐,有入口无出口,满则需打破取出。
名根:
功利的思想。
千乘:
一车四马谓一乘。
一瓢:
瓢,用葫芦做的盛水器。
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
客气:
言行虚骄,并非出自真诚。
剩:
多余。
技:
伎俩之意。
我是小翻译
倾斜的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倾覆,存钱罐因为空无一钱才得以保全。
所以正人君子宁可无所作为而不愿有所争夺,宁可有些欠缺而不会十全十美。
一个人追逐名利的思想若不从内心彻底拔除,即使他表面上轻视世间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甘愿过着一瓢饮的清贫生活,到头来仍然摆脱不了世俗名利的诱惑;一个人受外力的影响若不能被自身的正气所化解,虽然他恩泽世上所有的人,并为后世开创利益,终究也只是多余的伎俩。
考考你的智慧
1.文中的“轻”是以动用法,和它用法相同的一字是:
2.翻译下列语句。
(1)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2)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3.文中的客气与我们平日里熟悉的“客气”有所不同,你能解释两个“客气”吗?
并且用平时常用的“客气”造句。
4.谈一谈你对第一段话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管宁割席
人与人能不能成为朋友,与他们的性格、志趣密切相关。
东汉人管宁和华歆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俩人经常在一起读书,交往甚密。
后来,通过几件小事,管宁看出了华歆的人品低下,便和他绝交了。
原来,有一次他们俩人在菜园里松土锄草,锄着锄着,忽然从泥土里锄出一块黄金。
管宁目不斜视,把黄金当作瓦片石块一般,照常挥锄不止;华歆却动了心,拾起来看了看,才把它扔在一边。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炕席上读书。
忽然,从外面传来一阵鼓乐之声。
原来是一位权贵乘坐着漂亮的马车从门前经过。
管宁好象没有听见鼓乐声一样,仍旧专心读书;华散却扔掉书本,羡慕地跑到外面观看去了。
通过这几件小事,管宁发现华歆是一个权力欲和金钱欲很大的人。
和自己的处世态度与道德观念完全不同,缺少作为好朋友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于是,当华歆在权贵走远后返回书房时,管宁就用刀子把炕席割开,郑重地对华歆说:
"子非吾友也。
"毅然断绝了他们的友谊。
到后来,华歆果然热衷于追逐名利,成了曹丕手下的鹰犬;管宁则成了有名的学者,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魏文帝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回辞了。
(五)
国学片段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
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我是小助手
阴:
暗中、暗地里。
善路:
向善的道路。
恶根:
恶,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
恶根指过失的根源。
机缄:
指推动事物运动的造化力量。
抑:
压抑。
伸:
指舒展。
播弄:
玩弄、摆布,含有颠倒是非、胡作非为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做了坏事怕别人知道的人,虽然是作恶,但还留有通往善良的路径;做了好事却急于想宣扬的人,他做善事的同时就已种下了恶根。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让人先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
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忍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的伎俩了。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二段话中的“机缄”,其中“缄”的读音。
2.段2中可以看出,君子的作为是:
。
3.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善与恶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