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3855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0 大小:1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2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情况分析

一、课标对本年级的要求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3、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1—3

1、百分数的应用

11

4—6

2、圆柱和圆锥

11

6

测量物体的体积

1

6—7

3、比例

7

7

面积的变化

1

8

4、确定位置

4

8

实际测量

1

9

5、正比例和反比例

4

11

6、解决问题的策略

2

11

7、统计

3

12-17

8、总复习

30

12-14

数与代数

12

14-16

空间与图形

10

16

统计与可能性

4

17

综合应用

4

 

第1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

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

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活动,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

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

难点

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

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关注

要点

学生能否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

第2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圆柱和圆锥

(三维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

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

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3、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

4、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注

要点

学生能否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3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比例

(三维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

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

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描述现实的能力

2、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

尺的意义。

3、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理解比例尺作用,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

重点

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

难点

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关注

要点

学生能否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第4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确定位置

(三维目标)

1、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

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

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

含义,能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4、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

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

兴趣。

 

教学

重点

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关注

要点

学生能否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第5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维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

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

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3、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

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

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教学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

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

关注

要点

学生能否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

第6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维目标)

1、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

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

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

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

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

让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让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关注

要点

学生能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7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统计

(三维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

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

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

不同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

重点

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教学

难点

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关注

要点

学生能否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第8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总复习

(三维目标)

1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

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

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

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和能力。

2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

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

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教学

重点

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

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

难点

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

刻性。

关注

要点

学生能否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知识和方法,

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导学案

教科书第1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总第___1____课时本课第___1___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一、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1、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一个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1”的题进行比较。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把_____________看做单位“1”的量。

(2)实际造林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把_____________看做单位“1”的量。

(3)六(3)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21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人数的百分之几?

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百分之几?

把_____________看做单位“1”的量;把_____________看做单位“1”的量。

2、如果把第

(2)题改成“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

”该怎样思考呢?

揭示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二、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1、阅读例1,引导思考问题一。

提问: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就是求()是()的百分之几

2、尝试画出线段图:

提示:

准确标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

启发: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先思考再列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交流要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说是怎样想的,每步求的是什么。

提问思考:

你认为解答这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

关键是先确定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再确定是哪个数量与作为单位“1”的数量相比较。

3、进一步引导: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根据这一结果仔细观察线段图你能用另一种方法解答问题吗?

解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线段图能说说算式中的100%和125%个表示图中哪个部分吗?

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异同?

4、探索问题二(试一试):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提问:

刚才我们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那么我们能说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5%吗?

先做出猜想,再想想怎样通过计算证明猜想是否正确。

(2)提醒学生先画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线段图:

算式:

(3)提问:

比较两个问题为什么结果不同?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仔细阅读小结:

两个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作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检测:

1、说出下面每个百分数时怎样求出来的

(1)旺旺雪饼每袋加量25%

(2)世界海洋里的大型鱼类资源已经减少了90%

(3)“方正科技”当日收盘价比昨日下跌2.16%

2、练一练:

引导思考:

要求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求()相当于()的百分之几?

(仔细阅读教材下面的底注)列式解答:

3、练习一第1题,独立计算后填空,课堂上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4、第1、2题,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总结,整理新知:

提问:

学习了什么百分数的问题?

通常要怎样思考?

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课的导学案

教科书第3页4~8题

总第___2____课时本课第___2___课时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

法。

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

一、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1、思考:

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2、你还能举出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在课堂上做交流。

二、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1、练习一第4题

六年级一班有48人,其中30人会游泳

(1)会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不会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算式:

算式:

提问:

(2)问能不能直接利用第

(1)问的结果来计算呢,怎样列式?

再列出算式:

2、第5题

(1)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身高150厘米。

小娟的身高是小红的百分之几?

(2)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身高150厘米。

小娟的身高比小红高百分之几?

(3)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比小红高15厘米。

小娟的身高是小红的百分之几?

引导生比较后两题和第1小题的区别,

(2)问要求小娟的身高比小红高百分之几要先求出(),把()看做单位“1”的量。

第(3)问要求小娟的身高是小红的百分之几要先求出()。

根据提示列出算式:

(1)

(2)(3)

三、拓展提高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

5,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比乙数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面积增加(  )%。

3.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行驶了10小时,从乙地回甲地行驶了8小时。

回来时比去时所用时间缩短了百分之几?

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4.某小学六年级有四个班,由王、陈两位老师任教,这四个班的人数分别是:

一班60人,二班40人,三班50人,四班50人。

期末考试及格率的情况统计是:

一班的及格率是95%,二班的及格率是85%(这两个班由王老师任教);三班的及格率是96%,四班的及格率是86%(这两个班由陈老师任教)。

那么,这两位老师谁教的学生及格率更高一些呢?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列式解答:

 

四、课堂训练

第6、7、8题,可以先尝试做一做。

 

五、总结:

通过提前练习,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记录下来。

 

纳税问题的导学案

教科书第4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总第___3____课时本课第___3___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纳税的意义,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纳税率的含义,理解和掌握求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和纳税率的含义。

难点:

掌握求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一、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1)你了解纳税方面的知识吗?

独立阅读教材第7页“你知道吗?

”,自己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

怎样纳税呢?

什么是纳税额?

二、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1、营业额是什么意思?

营业税是什么意思?

(1)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里的5%是什么意思?

(2)引导完成:

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份是()

(3)学习:

这里的5%是个百分率,如果给它一个特殊的名字,我们叫它“税率”,在这道题目里,税率表示的是(      )是(      )的5%。

2、提问:

要计算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

就是求_____________的______是多少?

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

求应缴纳的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60万的5%是多少,这与我们上学期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样,也要用乘法计算。

3、计算出得数,课堂上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提问:

在算式中,60和3各表示什么数量?

5%表示什么?

那么营业额、税率与营业税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引导总结出数量关系:

()

三、检测,巩固提高:

(2)完成“试一试”

读题思考:

(1)用5200元能买到这辆摩托车吗?

为什么?

(2)解答这道题目,要先算出什么费用?

怎样算车辆购置税?

根据提示列式解答:

(3)完成“练一练”,先说说用什么公式解答。

列式解答:

(4)练习二第4题

(5)读一读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你知道了什么?

注意:

要理解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中每句话的具体操作方面的含义。

(2)思考: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6)要先算出什么?

为什么?

(7)算出超过1600元的部分后,要与哪个税率相乘?

为什么?

根据提示列出算式:

(3)思考:

李明的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要先算出什么?

②李明的爸爸的工资比1600超出了900元,是将900元直接乘税率10%,还是将900元分成500以内和500以外两部分纳税?

为什么?

(8)需要将900分成哪两个部分?

分别与哪个税率相乘?

根据提示,尝试列出算式:

课堂上要充分交流想法。

(9)练习二第1~3题

列式解答:

⑴⑵⑶

四、总结:

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要注意什么?

 

利息问题的导学案

教科书第5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5~8题

总第___4____课时本课第___4___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运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计算利息。

2、明白储蓄的含义,接受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难点:

运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计算利息。

一、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1)储蓄有什么好处?

(2)什么是利息?

请举例说明

①比如将100元存入银行,取款时除了拿回100外,银行还多给了3元钱,说说这里的100和3各表示什么?

100元叫__________3元叫__________

②把100元存入银行,有几种不同的储蓄方法?

()和()

(3)认识利率:

观察例3的利率表,提问:

从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理解:

活期的年利率低,定期的年利率高,定期的时间越长,年利率越高......

那什么是利率?

_______占________的比值叫利率。

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月利率。

(4)思考:

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1、⑴独立审题,想一想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根据利率的类型应怎样列式呢?

列式:

⑵4.50%表示________________200×4.5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50%×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如果存期三年呢?

⑶引导反思:

利息的计算就是求一个数(本金)的百分之几(利率)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不同的储蓄对应不同的利率,因此在计算利息时一定要看清储蓄的种类。

如果本金乘的是年利率,那么对应的时间应以年为单位,即本金×年利率×年数

⑷拓展:

如果本金乘的是月利率,那么对应的时间应以月为单位,即本金×年利率×月数

2、计算实得利息

(1)读试一试的题目,理解什么是利息税:

按照我们国家规定,从1999年11月1日到2007年8月31日,这期间存款到期结算时,应向国家缴纳20%的利息税,就是所得利息的20%要上缴国家,剩下的利息归个人所以。

2007年9月1日起,利息的5%上缴利息税。

请你思考应该吧多少钱的5%纳税吗?

又该怎样计算纳税后的实得利息呢?

根据提示尝试列出算式:

准备在课堂上交流每步求得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2)提问:

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反馈检测,拓展提高

1、完成“练一练”

独立列出算式,标出每步求得什么:

2、练习二第5、6题

算式:

算式:

3、第7题,提示:

王强这笔存款的本金是____万元,存期是____年,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