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3625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9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docx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报告doc

煤炭石油天然气专题2005年02月18日(周刊)

-------

目  录

-------

一、煤炭

1.煤炭价格今年料创新高

2.能源专家认为煤炭供求矛盾导致涨价仍将继续

3.2004年国内港口煤炭中转的特点及2005年预测

4.煤炭旺销背后有隐忧

(1)

5.煤炭旺销背后有隐忧

(2)

6.是让“煤”倒退,还是让“电”开放

7.2004年国内煤炭供需大体平衡略显偏紧

8.煤炭价格今年还会涨全年原煤价格将涨10%以上

9.哪些因素拉高了煤炭价格

10.中国耗煤量年增两亿吨

11.2004年国内煤炭价格大幅攀升

12.陕西省去年共销售煤炭9288万吨

13.2005年能源紧张成定论广东要去全国抢煤

14.黑龙江省煤价比上年提高20%

二、石油

15.中国石油需求重构国际关系

16.2004年成品油市场回顾及2005年走势展望

17.2004年我国原油出口量下降32.5%

18.发改委:

2010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突破50%

19.一季度我国石油产需预测

20.世界石油市场的明天:

需求长期增长,剩余产能减少

21.民企联手突破石油垄断

(1)

22.民企联手突破石油垄断

(2)

23.民企联手突破石油垄断(3)

三、天然气

24.燃气市场开放提速外资加紧布局中国

(1)

25.燃气市场开放提速外资加紧布局中国

(2)

26.塔里木油田累计东输天然气8.79亿立方米

27.重庆今年电力缺口与去年持平天然气水运将继续紧张

四、电力

28.外资纷撤中国电力市场底因

29.京都议定书令内地电业面临压力

30.发改委为电厂投资降温

(1)

31.发改委为电厂投资降温

(2)

32.中国首建气冷式核电站核电进入到加速发展

33.风能发电前景广阔

34.美林:

中央采措施打击非法电厂

35.去年国网公司跨区跨省互供电量增三成

36.我国开始大规模向周边国家送电

37.中国不是一个缺电的国家吗?

38.叶澍堃:

联网长远利电力市场竞争

39.缺水少煤造成缺电南方电网形势严峻

40.三峡总公司全面完成经济考核指标长江电力实现总利润44亿元

41.国务院批准煤电价格联动方案预计火电价格一季度将调整

42.珠扩建电厂纾缓供电紧张

43.贵州电力装机五年翻番

44.浙江宁波投资二十亿建电网

45.电力工业从垄断到竞争的结构演变

(1)

46.电力工业从垄断到竞争的结构演变

(2)

47.电力工业从垄断到竞争的结构演变(3)

五、能源

48.去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18·45亿吨标煤

49.能源紧张何时休

50.氢能核能:

能源新主力

一、煤炭

<明报>中国社会A272005-02-18

~~~~~~~~~~~~~~~~~~~~~~~~~~~~~~~~~~~~~~~~~~~~~~~~

煤炭价格今年料创新高

  【明报专讯】据《第一财经日报》昨日报道,行业分析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一份煤炭行业研究报告预测,今年,煤炭供给能力受到东、南部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和西、北部地区铁路运力不足的双重制约,煤炭供求关系将持续呈现为供给相对趋紧、但总体平衡的状态,预计煤炭价格将继续上涨,达到历史高点。

  报道引述主持这份报告的申银万国煤炭行业分析师牟其峥表示,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今年高耗能产业增长将略有放缓,但煤炭供给偏紧状依然存在,预计2005年煤炭价格将达到最高点,2006年至2010年将在高位维持小幅波动。

  牟其峥说,2005年电煤价格上涨预计将超出先期预测的5%至8%,达到12%至17%左右,再创历史高点;2005年炼焦煤价格也将全年坚挺,主焦煤、肥煤等价格还将有10%至15%左右的上涨;无烟煤全年将在较高价位上平稳运行。

  四川电价上调7%

  另外,受煤炭价格影响,四川已经先行一步电费加价。

四川省物价局批准,四川省将从本月杪见电量起算,将火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调2.35分(含税),上涨幅度7%。

调整范围包括所有工业企业用电和非居民照明用电及商业用电,而居民生活用电、中小化肥生产企业用电、农业生产(含农排)用电以及由省电网公司向电力企业批发的电价不在本次调整之列。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四川省物价局公交处副处长卢磊称,此举即是在2005年2月1日到2006年1月31日一年间,四川省火力发电的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将增加2.99分。

  据报道,河北省、河南省电费亦拟涨价。

▲返回目录

<上海证券报>TMP012005-02-17

~~~~~~~~~~~~~~~~~~~~~~~~~~~~~~~~~~~~~~~~~~~~~~~~

能源专家认为煤炭供求矛盾导致涨价仍将继续

  根据商务部驻大阪总领馆消息,刚刚结束的价格谈判显示,2005年日本进口澳大利亚强粘结煤每吨价格为125美元,比2004年国际价格上涨了2.2倍。

  虽然中国煤炭对外依存度不高,但是专家认为,供求矛盾将促使2005年中国煤炭价格持续上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认为,从供应方面说,中国煤炭安全供应能力缺乏保障,长期稳定供应受到威胁。

近年来现有各类煤矿大多数处于满负荷和超负荷生产状态。

“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煤矿,大多要到“十一五”才能投产,今明两年大中型煤矿投产规模分别为1.2亿吨和0.7亿吨,新增产量分别为1亿吨和0.5亿吨。

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增幅较高,其产量和增量已分别占全国的35%和60%,但由于其技术与管理水平低,安全生产缺乏基本保障,大幅增产受到制约。

  据统计,目前全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仅占2004年煤炭产量的61.35%;4亿吨的能力需要进行安全系统改造,1.5亿吨的能力安全状况不达标;还有2亿吨能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关闭。

巨大的缺口使煤炭价格难以稳定。

  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近两年煤炭消费迅猛增加,递增速度都在2亿吨以上。

  2003年煤炭消费高出GDP增长率6.94个百分点,2004年高出5.82个百分点。

  中国煤炭消费强度大,利用效率低。

2002年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至20个百分点;火电机组平均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6至7个百分点。

  煤炭利用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和贮运)损失量大,浪费严重。

2003年中国GDP仅占世界的5%左右,却消耗了全世界30%以上的煤炭。

  随著电力行业投产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而且专家认为,中国煤炭资源约束正在加大,长期内煤炭供需矛盾难以缓解。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煤炭资源从总体上讲比较丰富,但精查储量不足。

目前可供建设大中型矿井的精查储量大约在300亿吨左右,仅可以设计建设1.6亿吨规模的矿井。

估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缺口1250亿吨,详查储量缺口2100亿吨,普查储量缺口6600亿吨,需要投资400亿元以上。

(记者李小宁)

▲返回目录

<中国经濟时报>2005-02-05

~~~~~~~~~~~~~~~~~~~~~~~~~~~~~~~~~~~~~~~~~~~~~~~~

2004年国内港口煤炭中转的特点及2005年预测

2004年,国内市场煤电油运供求关系持续紧张,运输对煤炭供求的“瓶颈”作用越发明显,在铁路货运下降的同时,水上煤炭运输也呈现紧张局面,国内主要港口煤炭中快速增长,为缓解煤炭运力紧张局面、保障煤炭供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析表明,2004年全国主要港口煤炭中转有以下特点:

港口煤炭运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港口煤炭中转能力提升的速度大于铁路;内贸煤炭供求对港口中转的依赖程度增加;沿海港口煤炭中转的增长势头强于江河各港;主要港口煤炭中转量的增长集中在少数沿海港口;山东省内港口煤炭中转量明显缩量。

基于2004年全国主要港口煤炭运输的特点,预计2005年全国主要港口煤炭中转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主要港口煤炭中转量可望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4年,全国主要港口煤炭运输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6%。

2005年,国内煤炭供求对港口煤炭中转的推动作用依然存在,加之已经或正在进行的港口煤炭中转能力的提升和扩展,全国主要港口煤炭中转量可望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二、秦皇岛港等少数沿海港口仍然是2005年煤炭中转的主力。

2005年,一些港口煤炭运输的增长将继续受到上游地区可供煤炭资源限制,受到铁路、公路等衔接配套能力建设的困扰,以及各港口现有设施和能力的制约。

综合看来,秦皇岛、天津、黄骅等少数港口,仍然是2005年港口煤炭中转能力增加的主要实践者。

特别是秦皇岛港,随着自身配套能力以及铁路大秦线改建和扩建的完成,预计2005年将增加煤炭中转能力3000万吨以上,仅此一项就将拉动全国港口煤炭运输增长9个百分点左右,此外,朔黄铁路复线改造成功和公路煤炭运输的增加也将分别给黄骅港和天津港2005年煤炭中转数量的增长创造条件。

三、港口煤炭中转量的增长将主要体现在内贸煤炭上。

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4年,全国主要港口内贸煤炭运输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4.4%。

2005年,国家主管部门已经确定的煤炭出口配额为8000万吨,考虑到上年结转因素,预计2005年实际可使用的煤炭出口配额为8260万吨左右,将比2004年减少300多万吨,因此,2005年煤炭出口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度约在3%左右。

在此基础上,2005年国内主要港口的内贸煤炭中转将得到进一步施展。

四、东北各港煤炭中转数量增加困难。

从2004年10月份(即我国东北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开始,受煤炭资源、价格、运输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锦州、营口两港煤炭中转迅猛增长的态势得到遏制,但是2004年锦州、营口两港煤炭中转量仍然剧增1192.2万吨,同比增长了284.7%,17倍于全国平均增速。

预计,受以下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2005年东北各港煤炭中转数量增加困难,其一,经过一年多市场价值规律的冲洗,东北地区偏低的煤炭价格已经得到恢复,煤炭就地销售的障碍开始减小;其二,东北大开发对能源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将影响该地区煤炭资源外销;其三,东北地区矿井建设滞后,大多属于老矿井,煤炭储备不足,产能受到制约,可供资源增长潜力有限;其四,东北地区的煤炭质量整体偏低,多数矿区的煤炭质量难以达到用户要求;其五,东北地区铁路煤炭运输能力亟待提升,运输正在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煤炭供求的瓶颈。

五、山东省内港口煤炭中转难解无米之炊。

山东省曾经是全国主要煤炭净调出省份之一,目前年煤炭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左右,仅次于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三位。

但是,由于近几年山东省经济发展,煤炭需求增长,以及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有消息说,山东省煤炭资源剩余储量约在全国占2.2%,煤炭储量在全国各产煤省市中排在第十位以后),2004年以来也出现了发电用煤紧张、电煤库存降至警戒线以下的现象,预计今后几年山东省的煤炭调出量将继续呈减少趋势。

▲返回目录

<中经网>TMP022005-02-17

~~~~~~~~~~~~~~~~~~~~~~~~~~~~~~~~~~~~~~~~~~~~~~~~

煤炭旺销背后有隐忧

(1)

  据有关部门最近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煤炭产量需要达到30亿吨才能保証经济持续增长﹔

  且不说煤炭行业现有的开采能力和煤炭进口数量能否满足这一需求,即使能够满足,也不能算是胜利,可能引发一场环境和生态的灾难﹔

  即使这些煤炭全部在高效洁净的技朮状态下使用,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无法承受这样大规模的开采。

  我国GDP目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煤炭增长2个百分点﹔近年来煤炭产量的高速增长是以严重的超能力生产为代价的﹔我国近八年来煤炭与电力的投资比仅为1:

14.5,还不到国际平均投资比的1╱3。

  产销两旺难掩隐痛

  2004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市场产销两旺,全国共生产原煤12.85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

有专家预测今年全国原煤产量可望超过19亿吨。

煤炭市场快速增长,产销平衡,形势喜人。

  但是,煤炭行业的许多专家对煤炭的发展形势预测并不乐观,产销两旺背后有著诸多隐痛,我国煤炭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

目前,我国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煤炭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即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必须高于GDP增长速度2倍以上,才能确保GDP的增长需求。

在我们主要关注的电煤方面,估计2004年电煤消耗量将比2003年增加9000万吨以上﹔但与此同时,冶金行业将同比增加原煤消费4500万吨左右,且国内冶金高炉在建规模达8600万吨,接近现有产能的一半,冶炼精煤也将继续紧张。

  据有关部门最近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煤炭产量需要翻番,达到30亿吨左右才能保証经济的持续增长。

且不说煤炭行业现有的开采能力和煤炭进口数量是否能满足这一需求,即使能够满足,也不能算是一种胜利,却可能引发一场环境和生态的灾难﹔即使这些煤炭全部在高效洁净的技朮状态下使用,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无法承受这样大规模的开采。

  实际上,近年来煤炭产量的高速增长是以严重的超能力生产为代价的。

煤炭工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

“六五”到“八五”期间,我国新开工的煤矿建设规模都在1.2亿吨左右。

“九五”期间由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减少到了3370万吨,为“九五”前的30%,导致“十五”前三年煤炭投产规模过小。

资料显示,在世界其他主要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与电力的投资比一般是1:

4﹔而在1996年~2003年的8年中,我国煤炭与电力的总投资比仅为1:

14.5,还不到国际平均投资比的1╱3,煤炭的基本建设投资与正常投资水平相比少2000多亿元。

1998年以后,煤炭投资连续三年下降,主要原因是1999年~2002年国家要求不再建新矿。

  据对170对矿井实际生产能力的分析,2003年有117对超能力生产,占65%。

长时间的超能力和超强度开采,既降低了矿井服务年限,也使全国现有1╱5的矿区出现了矿井接续问题。

再考虑“九五”和“十五”头两年全国基本没有开工建设新井等因素,据预测,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将由2003年的16.67亿吨,逐步下降到2020年的13.6亿吨。

  产业集中度低是煤炭行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目前,大型煤炭基地资源任意分割严重,国内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煤质优良,适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本来就不多,但由于利益驱动,一些投资行为违背资源赋予规律和煤炭开发规划,任意划块抢注煤炭资源探矿权和采矿权,更使宝贵的优质煤炭资源得不到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在盲目分割之下进行无序开采和乱采滥挖。

  目前,我国已利用煤炭资源量3469亿吨,大型矿井占用资源量约680亿吨,中型矿井占用资源量300多亿吨,小型矿井占用2500多亿吨,其中乡镇小煤矿占用资源量达2200多亿吨,而且很多是优质资源。

小型煤矿回采率仅为10%~15%左右,乡镇煤矿资源回采率仅10%。

全国煤矿平均资源综合回收率仅为30%左右,而国内先进煤矿的回收率可达75%以上,国际上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平均回收率在60%以上,显然,我国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山西一家大型煤炭企业的六个主要生产矿中,已经有三个矿经过不到50年的开采,面临资源枯竭,即将在三五年内关闭,而这些矿的设计生产年限都是100年以上。

从1949年到2003年,我国累计产煤约350亿吨,据专家估计,扔掉的煤炭资源几乎是被利用资源的两倍,达650亿吨,接近我国目前全部尚未占用的煤炭精查储量。

  我国现有煤矿2.8万处,每处平均年生产规模只有5万吨左右。

其中,小型煤矿2.59万个,占全国煤矿总数的95%﹔年产量小于3万吨的小型煤矿1.0871万个,占全国煤矿总数的39%。

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0%左右,主要技朮装备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性能指标落后10年左右。

目前,全国仅国有企业的煤炭在建项目就达2945个,总规模约4.06亿吨,但平均规模不到14万吨。

  应该说,当前煤炭经济形势的好转,主要是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拉动,并不是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果。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基石,从整体上看,基础仍十分薄弱,矛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

▲返回目录

<中经网>TMP022005-02-17

~~~~~~~~~~~~~~~~~~~~~~~~~~~~~~~~~~~~~~~~~~~~~~~~

煤炭旺销背后有隐忧(3)

  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最终还是要落实在电煤上。

  目前的电煤供应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不仅电煤供应紧张,关系千家万户的供暖用煤供应也极不乐观。

沈阳市每年需要供暖煤456万吨,截至2004年10月中旬,储备率不足50%﹔包括长春、哈尔滨、北京、济南等城市的冬储煤严重不足的“警报”同时拉响。

有专家认为,2004年电力迎峰度夏实为强弩之末,夏季抢运电煤所增加的库存量,峰后已经开始下滑,今年冬季的用电形势甚至将比夏天更为严峻。

  煤炭价格继续升,是造成电煤紧张的重要因素,在江苏一些地方,煤价已涨到500多元╱吨。

华能国际作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商,2004年第三季度因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净利润同比首次下降了2.79%,毛利率则下滑到历史最低点。

据估计,40%左右的发电企业现在处于亏损状态,多数电力集团公司利润大幅下降。

  在此严峻形势下,2005年电煤订货走势如何,对发电企业来说,已成性命悠关的大事。

煤电两家打了多年“口水战”之后,煤炭订货会在千难万难之中还得照开,因为被称为“赶集”的订货会仍是目前难以取代的解决煤炭供需的主要方式。

尽管价格越来越难谈得拢,合同履行率越来越低,但订货会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落实铁路运输计划,这就是一段时间以来甚为抢眼的关于煤炭期货的设想至今难以出台的关键障碍所在,运力制约已成电煤难题“剪不断、理还乱”的交织症结之一。

  因此,虽然煤炭订货会的改革千呼万唤,却始终无法实施,究其根本是与煤炭生产和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难以脱节。

其实,煤炭订货方式的改革已有多种方案,除煤炭期货外,成立煤炭交易中心,鼓励煤电双方订立中长期合同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方案。

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已在积极筹建,一些大电力企业也与煤炭企业签订了若干中长期合同,但电力的高速增长表明国民经济增长仍在加速,煤炭、铁路的瓶颈约束还会愈演愈烈,煤炭订货会改革的前提就难以成立,目前的改革措施只能成为过渡措施或权宜之计。

  在2005年的煤炭订货会上,煤电价格联动方案的出台将成一大亮点,这无疑是缓解电煤之争的一个有力措施,但该方案要求发电企业自行消化煤炭价格上涨的1╱3,这对很多已处于亏损状态的发电企业仍是喜中有忧。

专家认为,不论煤电联动方案怎样安排,都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应急性的、著眼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临时性举措。

  从长远看,电煤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将依赖于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以及煤、电、运管理体制的根本改革。

电煤之争还未有穷期。

▲返回目录

<中经网>TMP032005-02-17

~~~~~~~~~~~~~~~~~~~~~~~~~~~~~~~~~~~~~~~~~~~~~~~~

是让“煤”倒退,还是让“电”开放

  因为在2005年煤炭衔接会上并未在签订电煤供应合同上取得满意结果,近日,五大电力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上交报告,指出由于发改委衔接框架意见和价格确定原则的贯彻落实受到干预,电煤供需合同未能在刚刚结束的“衔接会”上得到有效衔接,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多遗留问题,必将给今年的电煤供应和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报告》认为,在衔接会上,电煤价格大幅上涨,尽管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多次提出要求,但其态势愈演愈烈,电力执行了政策反而失去了资源,突破政策的却有了市场,政策执行缺乏监管力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由最初超去年9月底基数的10%,发展到超60%,电煤价格几乎完全失去控制。

《报告》认为,2005煤炭衔接会遗留下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今年国家对原基数、新机组增量及非重点转为重点电煤价格分别实施三种不同的价格政策,且执行中又无法落实实际操作的基础数据,个别煤矿企业借“国家支持集中和优化用户结构”的名义,削减电煤基数,将其转为市场煤﹔并以无资源为由,拒不“衔接”新发电机组用煤增量,并将这部分用煤转为高价市场煤,致使新机组面临全面失控,也为中间环节牟取暴利、违规项目获得煤炭资源提供了渠道。

另外,还存在通过降低质量标准,变相提高电煤价格的现象。

在《报告》中,五大电力集团联合向国家发改委呼吁,加强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以维护2005年煤炭产运需衔接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述评:

发生在2005年煤炭衔接会的这场“煤电价格之争”,有媒体形容为“市场煤对计划电”,倒也生动。

虽然发改委出面给煤价上涨定了个“8%”的均衡价格,但“煤”的一方显然不大愿意照此执行,他们更愿意“随行就市”。

因为,今后一段时间,“煤”对于“电”显然是供不应求。

按说,现在“电”对于其下游的需求方来说,其供不应求的程度,恐怕不输给“煤”﹔但“电”的苦恼就在于它是国家垄断的,因而其价格也是国家控制的。

政府因为考虑老百姓对“电”的涨价会心存不满,迫于此种心理压力不许“电”跟“煤”一样随行就市地涨价。

因此,“电”无法将处于上游“煤”的涨价如数地“转嫁”给下游的消费者。

这是造成今年“煤电之争”的症结所在。

这真的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

解决的办法,当然只能是让“电”也跟“煤”一样实行市场化,在放开让非国有资本进入的同时逐步地放开电价。

说实话,我们总不能反过来做,让“煤”从“市场”倒退回“计划”去吧?

▲返回目录

<中经网>TMP012005-02-06

~~~~~~~~~~~~~~~~~~~~~~~~~~~~~~~~~~~~~~~~~~~~~~~~

2004年国内煤炭供需大体平衡略显偏紧

  2004年,我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全国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187221亿元,同比增长31%。

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主要煤炭高消费行业相关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拉动国内煤炭需求全年一直保持旺盛势头,使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呈现出大体平衡略显偏紧的态势。

  --电煤供求问题不断,库存长期处于低位。

200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4070万千瓦,同比增长12.6%,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到32490万千瓦,增长12.1%﹔全年发电量完成21870亿千瓦时,增长14.8%,其中火电完成18073亿千瓦时,增长14.5%。

在煤电油运普遍偏紧的不利形势下,电煤供应基本满足了火电对煤炭的消耗需求,总体上没有出现失控局面,也没有出现较大问题。

但是,全年电力企业的煤炭库存一直处于偏低状态,4月份还一度降至几年来最低点,当时仅国电直供系统就有100多家电厂煤炭供应告急。

全年电煤的供求一直受到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分歧的困扰,局部地区电煤供求一直问题不断,同时出现电煤质量整体滑坡等情况。

  --其它行业煤炭需求增势不减。

尽管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取得成效,抑制了部分高耗能企业对电力和煤炭等能源的需求,但是主要煤炭消费行业均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煤炭需求总量增势不减。

2004年,钢产量完成29739万吨,增长23.5%﹔水泥产量达到93369万吨,增长15.7%。

  --季节性供求特征相对明显。

据秦皇岛燃料市场副总经理李学刚介绍,2004年,我国煤炭供求的季节性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在当年三个用电用煤高峰期先后出现比较突出的供求矛盾,第一次是2003年冬季至2004年春节前后电煤供应紧张﹔第二次是7月份夏季用电用煤高峰来临之际,电煤库存和供应告急﹔第三次是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