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3608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目标导航】 1.结合“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阐明测交实验的设计目的,说出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通过对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归纳分析,简述分离定律的内容。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阅读P6)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形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下图为抓取一次的情况之一:

2.实验装置

小桶2个,分别标记甲、乙,代表卵巢和精巢;每个小桶内放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杂种F1产生的两种配子,两种彩球的数目应相等。

3.实验过程

(1)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各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显性遗传因子和含隐性遗传因子的两种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两种雄配子。

(2)分别摇动甲、乙两个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

每次抓取后,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

4.实验分析

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等,因为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阅读P6-7)

1.方法

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遗传图解

3.测交结果

(1)测交后代的两种表现型的比例:

1∶1。

(2)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

①F1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是相等的;

②F1是杂合子(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

三、假说—演绎法(阅读P7)

1.研究程序

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对假说的判断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则说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四、分离定律的内容(阅读P7)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判断正误:

(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  )

(2)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

答案 

(1)× 

(2)√ (3)× (4)√ (5)√

一、分离定律的验证

1.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测交法:

F1×隐性纯合子⇒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自交法:

F1

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几种交配方式的比较

含义

作用

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

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②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①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异花)受粉

②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续表

测交

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

①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②可用于高等动物、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

与反交

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

检验是否遵守分离定律

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先后用到了哪些交配方式?

答案 发现问题的过程所做的实验有杂交、自交,且进行了正反交实验;验证假说的过程采用的是测交。

1.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遗传因子组成    B.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C.产生配子的数量D.是否为纯合子

【问题导析】 

(1)测交实验是将未知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

(2)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数与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数一致,即测交后代中遗传因子的组合种类及比例取决于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答案 C

【一题多变】

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是(  )

A.黑色纯合子B.黑色杂合子

C.红色纯合子D.红色杂合子

答案 C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与分离定律

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3.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

(1)内容

描述对象

遗传因子

发生时间

在形成配子时

实质

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①范围

a.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b.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②适用条件

a.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b.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c.子二代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如果出现某种配子致死或者某种个体不能正常发育,都不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e.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高茎和1株矮茎植株?

为什么?

答案 不一定。

3∶1的分离比是在对F2中高茎和矮茎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时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于3∶1,否则有可能偏离这一比例。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比接近1∶2∶1

【问题导析】 

(1)演绎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也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

(2)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若假说成立,则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比例接近1∶1的两种性状。

答案 C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生物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

(2)“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

(3)“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

(  )

(4)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

答案 

(1)√ 

(2)√ (3)√ (4)×

1.

有位同学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小桶内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大球代表D,小球代表d

B.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

C.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

D.连续抓取了3次DD组合,应舍去2次,只统计1次

答案 C

解析 选择的小球大小、质地要统一,A错误;每次抓出的两个小球统计后必须各自放回各自的小桶,以保证概率的准确,B错误;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C正确;实验中会出现连续几次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抓取次数的增多,就会越接近理论值,D错误。

2.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解析 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

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结论),因此A选项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些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故B选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

3.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  )

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

答案 A

解析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首先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再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正确;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基础巩固】

1.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若D代表高茎遗传因子,d代表矮茎遗传因子,那么从两个小桶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能表示高茎的概率是多少(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2.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0B.25%C.50%D.75%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测交实验表示为:

Aa×aa→Aa、aa,可见后代中杂合子占50%。

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

答案 A

解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杂合子,F1产生的含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比例为1∶1,因此,自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

A.自交、杂交 测交B.测交、自交 杂交

C.杂交、自交 测交D.杂交、测交 自交

答案 C

解析 发现问题的阶段进行了杂交(得F1)和自交(得F2)实验,经过假设后,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5.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答案 B

解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说明了生物体形成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造成的。

【巩固提升】

6.豌豆的种子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子代结黄色种子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是(  )

A.1∶1B.1∶0C.3∶1D.2∶1

答案 C

解析 假设黄色用A代表,绿色用a代表,由“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知,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子代中结黄色种子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Aa,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黄色种子∶绿色种子=3∶1。

7.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则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B.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

C.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亲代均为杂合子

D.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

的子代个体表现的为显性性状

答案 B

解析 B项中若两亲本中一个为显性纯合子,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则子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而且纯合子和杂合子也均可出现。

8.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假设c产仔足够多)。

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子的是(  )

A.b和cB.a和cC.a和bD.只有a

答案 B

解析 据黄色公鼠a×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

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子。

9.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

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双眼皮孩子与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遗传因子的携带者。

由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分离定律中“显性∶隐性=3∶1”的得出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非一次遗传现象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

10.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

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08

0

B

皱粒×皱粒

0

102

C

圆粒×圆粒

125

40

D

圆粒×皱粒

152

141

(1)根据组合__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组合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3)组合______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圆粒 

(2)B (3)D

(4)RR×Rr或RR×RR

解析 

(1)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

(2)B组合:

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

(3)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类型接近1∶1,则为测交。

(4)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Rr或RR×RR。

【走进高考】

11.(2013·上海卷,2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

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性状分离比模拟的是杂合子的生物个体,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A和a会发生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中,代表A配子和a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而A、B、C错误,D正确。

12.(2013·新课标卷,6,改编)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解析 A项,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可以采取测交或杂交,所以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实验结论影响最小;B项,如果所选的性状为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则结果容易统计,如果相对性状不易区分,则结果无法统计计算,对实验结论影响大;C项,孟德尔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多对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对实验结论影响较大,无法证明;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才有说服力,D项对实验结论影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