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2925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docx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

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

  [摘要]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产权制度及其相应的资本导向观念所形成的企业生产关系。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地位转化的发展规律,建立符合生产要素所有者和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利益的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世界生产力;联合产权制度;和谐劳动关系;知识经济;知识劳动者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世界生产力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决定的有规律的、自然的历史过程。

所以,要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来考察人类的历史进程以及市场经济中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规律,不能简单地把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归结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或者企业、员工、工会和政府之间协调机制不规范等表层因素,而要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性和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特殊性两者统一的基础上来挖掘其深层的原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主体、劳动形态变化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联合产权制度,从根本上确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一、我国一些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产权制度及相应的资本导向观念所形成的企业生产关系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1995-2006年劳动争议案从万件,增加到万件,增长了倍。

企业劳动争议并没有因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减少,如东莞等地还出现了工人罢工的抗议活动。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呈扩大之势。

这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纠纷问题,而是危及到企业生存和社会安定大局的问题。

根据我国首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2005年)统计,全国每年出现15万家民营企业,又有10万家死亡;60%的民营企业5年内破产,85%的民营企业10内死亡,平均寿命年。

劳资关系不和是民营企业平均寿命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不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指普通劳动者和企业的关系,同样也包括管理阶层、科技工作者和业主的关系。

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种局面呢?

有的人认为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人认为是由于企业、员工、工会和政府等关系不规范;有的人认为是由于劳动法律关系不完善。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切中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脉。

仅仅从社会舆论角度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力发展规律这个根本点上去理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很难持久;如果不从知识劳动形态变化的规律去探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那么,企业、员工、工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将始终是隔靴搔痒,隔着一层,击不中要害;如果劳动者还只是“工资收入者”,不管这些法律多么完善,都无法真正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目前,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着对抗性增强、投资收益和劳动所得之间差距扩大等矛盾;私营企业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伤事故多、劳动工资低、劳动保障水平低和福利待遇差等问题。

这些现象所展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

工人和资本所有者形成了企业的基本生产关系,从而资本产权制度及相应的资本思维在企业生产关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这正是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当资本产权及相应的资本思维模式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主流时,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资本饥渴综合症全面爆发,劳动关系和谐成了例外的情况。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1997-2000年底三年大改制中,即国有企业脱困时期,共造成2100万工人下岗。

不少工人是自己举手表决把自己退回家的。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性质不同,但出现不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原因却是一致的,主要是资本产权及其相关资本思维方式在企业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产物。

目前,占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占据了全世界GDP的80%。

从当代世界生产力的总体性质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

适应世界生产力的实际情况,国有资产的运营必须融入到世界生产力的主流之中,进行资本化运营,才有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继而引导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主流。

但在这个过程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本身存在着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公有资本既要在资本的层面上、又不能只停留在资本的层面上运营。

公有资本要在资本层面上运营,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代世界生产力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需要。

生产力是社会最本质的存在,只有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体系中,才能找到我国国有资产资本化经营的真正原因,这是世界生产力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从局部无法得出整体的结论。

公有资本又不能只停留在资本层面上,这是由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

生产力始终是人的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本身就隐藏着和谐。

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

随着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知识劳动者阶层形成和壮大,知识劳动逐渐替代传统的体力劳动而成为经济生活的主流,从而世界生产力要素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力五要素理论中,劳动要素已演变成知识劳动要素,且知识劳动这一要素逐步走进了生产力系统的中心,逐步取代资本要素的地位而成为最关键的要素,占据着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体系的统治地位,从而动摇了过去以资本产权为主导的产权结构的根基。

同时,即使动摇了根基,资本产权及相应的生产关系的消亡也还会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整个劳动者阶层的地位将获得事实上的提升,劳动者产权也将相应地得以承认和实现。

  只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生产力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现实出发,才能科学地理清我国当代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真实原因;只有从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生产力要素的变化规律出发,才能科学地找到解决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途径。

  二、建立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

  根据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原理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和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生产力要素地位变化的实际,联合产权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时期,产权关系是由世界生产力总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知识经济阶段,企业产权关系主要由生产要素所有者产权和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产权有机结合而形成联合产权所决定;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生产要素所有者产权在联合产权体系中的地位将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知识劳动者产权在联合产权体系中的地位将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最终成为联合产权的主体,从而向劳动者产权全面转化;在未来的社会时里,劳动产权最终也会被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所替代,所有产权及其相关的制度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人类向成熟的社会主义转化。

由联合产权理论所建立起来的相应制度称为联合产权制度。

这一理论框架为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和谐的产权关系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联合产权制度不是要素所有者产权和劳动者产权两者的简单拼凑,而是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是一种和谐的产权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根本保障。

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失去了产权的保护,其相应的经济利益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力,都将是一纸空文。

劳动者的利益必须靠制度来保护。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知识劳动在劳动者之间的整体合作性和个人的相对独立性两方面都同时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信息技术使生产过程的整体性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使劳动者的独立性具有了现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在用知识创造知识的时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把知识劳动者推到了商品价值创造人民民主制度、经济上建立联合产权制度的新格局。

  2 联合产权制度有利于劳动主体和谐

  知识经济时代,也正是劳动主体摆脱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束缚的时代,不同于传统的普通体力劳动者,知识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和劳动性质等方面的变化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产权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缺乏产权制度的适当安排,势必激化知识劳动者与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产生破坏生产力的对抗性力量,通过联合产权制度的安排,有利于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主体本身的和谐,从而激活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的劳动者的创造力。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产权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由于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资本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对立的劳资关系再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不断地被异化,形成了马克思所总结的四重异化,即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同自己的本质相异化和人同别人即社会相异化。

劳动异化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属性之一。

“一方面,生产过程不断地把物质财富转化为资本,转化为资本家的价值增值手段和消费品。

另一方面,工人不断地像进入生产过程时那样又走出这个过程是财富的人身源泉,但被剥夺了为自己实现这种财富的一切手段。

因为他在进入过程以前,他自己的劳动就同他相异化而为资本家所占有,并入资本中了,所以在过程中这种劳动不断物化在别人产品中。

因为生产过程同时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所以工人的产品不仅不断地转化为商品,而且也转化为资本,转化为吸收创造价值的价值,转化为购买人身的生活资料,转化为使用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工人不断地把客观财富当作资本,当作同他相异化的、统治他和剥削他的权力来生产,而资本家同样不断地把劳动力当作主观的、同它本身物化的和实现的资料相分离的、抽象的、只存在于工人身体中的财富源泉来生产,一句话,就是把工人当作雇佣工人来生产。

工人的这种不断再生产或永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形成的异化关系,劳动者完全丧失了主体地位,更谈不上主体和谐了。

  安身立命才能安居乐业。

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是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根据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趋势,马克思推断:

人类最终将消灭雇佣劳动、进而消灭劳动,进入自主活动的境界。

通过联合产权的制度安排,突破了单一资本产权统治的生产关系,铺垫了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制度基础,使劳动者有可能逐步走出劳动异化的中心,知识劳动者的利益不可能只局限于契约性的工资收入,必须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共享知识经济的成果。

  过去往往强调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而现在更重要的是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阶级斗争当然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但不能把阶级斗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

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把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对抗性关系,影响了对世界生产力发展全局的判断,更遮蔽了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和资本矛盾关系多元化解决的可能性。

联合产权理论从产权的角度走出了资本和劳动之间你死我活的僵局,开辟了一条劳动与资本共存、矛盾和融合成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道路。

通过产权这一中间环节,在传统的单一的资本产权社会和未来单一的劳动产权社会架起了一座桥梁。

  商品生产实际上隐含着二重规律性,一是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二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形成规律。

根据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从表面看,资本主义经济的每一个单独的交换行为都是遵循交换规律的,但占有方式却会发生根本的变革。

同一所有权,在产品归生产者所有,生产者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只能靠自己的劳动致富的初期,是有效的;在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成为那些能不断地重新占有别人无酬劳动的人的财产的资本主义时期,也是有效的。

由此,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会因为越劳动就越贫困(workingpoor),形成两极分化,最终导致生产关系裂变。

根据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商品生产中的新价值是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它包括工人的工资和剩余价值,工人阶级有理由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工业革命的初期,由于工人的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对剩余价值的分析,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抽象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正是由于知识劳动的出现,知识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则变成了一个几乎不需要借助于太多的抽象力就可以感觉得到的事实了。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逐步向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形成规律演变,从而作为生产关系的法律形式表现的产权关系也就发生了潜在性的变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生产力形态的变化,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在整个生产力要素结构中的地位提升,从而使整个产权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要素产权所有者利益和劳动者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具备了同时整合的物质基础。

只有从产权制度安排上协调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整个劳动者阶层的利益,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生产力发展所形成的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和谐的产权关系是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根本所在,离开了和谐的产权关系,资本的本性又会原形毕露,企业中的劳资关系不可能形成一种长久延续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联合产权制度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建设将出现政治上完的窘境,由自发劳动逐步走向自主活动,发挥劳动者的主体性作用,由此形成人同自己的劳动、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人同自己的本质和人同别人即社会和谐相处的局面。

  3 联合产权制度有利于劳动者生产力充分发挥

  马克思认为,人类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

讲生产力推动历史的发展,也就是讲劳动者生产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当以知识劳动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不再仅仅是处于“工资收入者”的地位,而能从联合产权制度上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时,劳动者主体性便能得到相对充分的发挥,无论是个体劳动者的生产力,还是作为整体劳动者的集体生产力,都将得到极大的释放。

人才智力在农业经济时代是“加数效应”,在工业经济时代是“倍数效应”,在生态与知识经济时代是“指数效应”。

体能、技能和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分别为1:

10:

100,即一个仅有体能而无技能、智能者,与一个既有体能而又有技能者对社会的贡献率的差距为10倍;与一个体能、技能和智能兼备者相比,对社会的贡献率则是100倍的差距。

据世界银行测算,投资于物质资本的回报率为110%,投资于金融资本的回报率为120%;投资于人才开发的回报率为1500%。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对知识的运用不同于传统的工业革命时期,传统工业革命过程中主要是把知识运用于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改造、劳动内容的组织及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的特点则是运用知识来创造知识本身,形成一个由外而内的知识运用和创造过程,知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联合产权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要素所有者和知识劳动者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共同点上求同存异,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群体延续、有利于劳动者潜在生产力充分发挥的产权制度体系。

  4 联合产权制度有利于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中心的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

  刘桂斌教授认为,我国在经历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和以资本股份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之后,与知识经济生产力发展规律相一致,社会主义企业必然会超越西方突出资本产权地位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入一个不同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以联合产权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创新阶段,创建中国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种新制度亦可称之为后现代企业制度。

在这种后现代企业制度中,资本产权的地位总体上将呈递减的趋势,而以知识劳动者产权为代表的整体劳动者产权的地位总体上将呈上升的趋势,最终形成以和谐劳动关系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在90年代初期,人们恐怕很难清楚地判断我国电子行业中四通公司和联想公司10年后两个龙头企业的前景,而到本世纪初,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很多人只知道有“联想”,却不知道有“四通”。

可以说,四通消失的原因和联想发达的原因是多因素造成的,但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两者不同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

联想集团的发展与他遵循联合产权理论的改革思路所建立的强调和谐知识劳动关系的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1994年在联想集团进行大规模的新老交替之前,联想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权结构改革。

当时,联想将35%的“分红权”分给了联想的员工,其中:

35%分配给了“参与创业”的老员工,20%分配给了一般的老员工,另外45%留给了未来的新员工。

1999年联想集团推行了员工持股制度,明确了员工持股会所持的35%股份的分配。

按照1994年的方案,第一部分创业员工,总共15人,获得其中的35%,这些人主要是1984年、1985年创业时期的骨干;第二部分是核心员工,约160人,他们主要是1988年6月1日以前的老员工,获得其中的20%;第三部分是未来的骨干员工,包括现在的联想员工,获得其余的45%。

正是这一思路,不仅激活了劳动者潜在的生产力,而且整合了企业内外的知识资源,成功地开发了一个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5 联合产权制度有利于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企业文化

  当代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实践往往是两张皮,只在嘴上说说而已,领导层从内心深处根本不相信它,员工则更觉得与自己遥远;或者领导认同,却总是进入不了员工的心里,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资本产权及相应的资本思维所形成的管理观念、企业文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表面上和谐实际上处于相对对立甚至对抗的劳资关系。

这种企业文化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当代国际管理太师彼得一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标主要是市场、创新、对人力资源组织、财务资源、物资资源、生产率、社会责任和利润等八项任务,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必须建立一种相应的企业管理文化。

他强调,管理的使命是使大家能够从事共同的工作,形成“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员工有义务建立共同的目标和大家公认的价值观、建立持久型的学习组织、培养员工自助和助人的合作精神、创造业绩和社会满意度。

要形成德鲁克认为的那种强调劳动关系和谐的命运共同体文化,就必须建立相应的产权制度,改变资本产权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美国上市企业有90%实行员工持股,这些都反映了跨国公司正在逐步探索和形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和谐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三、推进联合产权制度的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

  联合产权理论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中国化。

人们既然知道了当代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产权及相关的资本导向的思维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所以,从世界生产力和我国生产力相结合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要重视资本产权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建设;另一方面,又不能画地为牢,要突破资本产权的局限,建立与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规律相一致的联合产权制度,并结合我国传统的儒家制度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1 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产权法律保护

  这里涉及的劳动关系的法律,主要不是指普通的“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而是指要从联合产权的角度建立、保护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整体利益的法律、法规。

在普通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工资收入者”地位,是被动的、滞后的;如果联合产权理论及相关的产权制度能上升为国家意志,确立联合产权制度体系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合法性,那么,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合理的利益就能得到法律的正当保护。

从劳资契约性关系立法深入到产权体系立法,将是我国劳动立法的一个痛苦而光明的转折。

  2 构建与知识经济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相协调的现代企业工会组织

  从我国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工会依附于企业的行政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中,工会的整体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转换。

总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行政和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工会组织的根本利益存在着一致性,但现实中有时还存在着对立甚至是对抗的局面,这就需要对工会的性质和职能进行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探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

建国初期,我国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工会性质及相关职能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文件,由此形成我国现代工会的基本性质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大职能的格局。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三年大改制的实践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现在有必要重新探讨我国企业工会如何从制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了。

联合产权制度中的劳动产权主要是集体产权,这更要求企业工会以相对独立的角色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和建设,从组织上完善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与知识经济生产力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新型工会组织。

  3 结合传统儒家制度资源,推进企业和谐劳动文化发展

  根据对中西历史进程对比性的研究,张祥平认为,中国于秦始皇之后进入了“德制学选”(moralandexaminesystem)文明社会,西方则于克伦威尔之后进入了“法制钱选”(lawandmarketsystem)文明社会。

德制学选的社会强调为政以德,兼用法治;法制钱选的社会则强调金钱覆盖,主张用法律来解决社会矛盾。

这两种文明都可以在内部维持较长期的和平秩序(德制,法制);都具有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升层通路(科举竞争和贤选,市场竞争和民选);都尊重基层的自组织(宗族,公司)并加以规范;多数社会成员都能够保障个人权利(依礼或依法)。

这两种制度都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无论是整体主义的合理性,还是个人主义的合理性,这两种制度都是一样的。

德制学选社会是志士仁人与皇室贵族互动形成的大陆型一体化社会,在宋明清时期更趋成熟,基层是宗族,高层来自八股取士。

德制学选社会与法制钱选社会同源同功同构。

法制钱选社会是中产阶级与皇室及贵族互动形成的海岛型一体化社会,基层是公司或俱乐部,高层是工商金融巨头和议员法官政客。

这两种社会各有优缺点,如果再发现一个地球,资源相对丰富,目前的地球像个海岛,那么法制钱选社会的优点有利于群体延续;如果只有一个地球,目前的地球只能被看成封闭的大陆,那么德制学选社会的优点有利于群体延续。

在目前只知一个地球的现实中,即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自然资源环境恶劣的前提下,崇尚天、地、人三者和谐的儒家文化及相应的德制学选的制度资源,比法制钱选文明及其制度资源,对在联合产权制度框架下构建现代企业和谐劳动文化具有更直接的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