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1727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docx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

《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课,教材主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索等活动建立孩子初步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还要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数数的活动对10以内的数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教学难点: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力板、小圆片

2.学生准备:

饱满的精神、学具盒、格尺、课前观察校园、收集生活中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了解数学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认识一些新朋友,这些新朋友喜欢与大家一起安静地学习。

并希望你们发言要举手,还要注意听别人发言。

能做到的小朋友笑一笑。

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看一看,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智慧老人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课堂学习的方法,学会倾听,通过孩子们的回答,让他们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动物学校今天也开学了,小动物们背着新书包,唱着欢快的歌,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学校,小朋友们,想去参观一下吗?

(多媒体出示情境)

板书课题《可爱的校园》

【设计意图】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

二、感悟新知

1、谈话引入、学会数数

①请小朋友们静静地看、认真地想,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这时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孩子们观察的兴趣,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去数一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室、大树、花朵、白云、大象……)

【设计意图】教师要时时处处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入手,从每一句话入手,不要失掉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

另外,此环节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②请小朋友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事物或动物各有多少呢?

(学生往往先说数量较少或目标较大的物体。

如:

1头大象、3间蘑菇教室……)

当学生汇报出10只蝴蝶时,问:

你怎么知道有10只蝴蝶呢?

师: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指大屏幕,和学生一起按顺序数数)

指名再数。

③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来数一数花朵、大树、小鸟的数量好吗?

(边数边板书)

④引导孩子做出小结:

数量少的事物用眼睛就可以看出来,数量多的就要认真地来数一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数。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口手一致以及按顺序数数。

2、认识1~10各数

  ①读出黑板上的数

  ②请小朋友们拿出格尺,读出格尺上的数。

  ③和同桌一起数一数1~10各数。

【设计意图】利用格尺来了解1~10的数序。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地方可以用数来表示,快来找一找吧。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3.寻找教室里的数

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

再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后边的各个训练题都是围绕着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一个主题进行的,让学生在学会数数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快乐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教室……1小鸟……6

大树……2学生……7

花朵……3足球……8

白云……4蚂蚁……9

大象……5蝴蝶……1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小学校门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对1~10各数在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故事情境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是有趣的,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看到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也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

在观察情境图时,我没有限制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然后利用同座之间互相说来取长补短,给学生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

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思维得到了发散和提高。

在课的最后,我们共同来到了操场上,学生们兴奋极了,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到处去寻找数学问题,收获很大。

《摘果子》教学设计

时娟

课题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摘果子》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1.7

授课时数

一课时

学校

渭南市实验小学

设计

时娟

时间

2011.9.23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材26—27页。

情境图中呈现的两幅图是说明减法的含义,也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减法的问题。

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体会到从总数中取出一部分,求剩余的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情分析:

这是减法的第一堂课,对后续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生活中对拿走一部分或吃掉、用掉一部分,还有剩余的情况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知道该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有一部分学生在学前班就已经接触过减法,但不一定理解减法的含义。

所以,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图和学具的操作理解减法的含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能力目标:

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刚入学的学生各方面的行为都需要不断的规范,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也要不断地采用动作示范、竖大拇指、语言激励等形式,提醒学生养成注意倾听、正确坐姿写字、发言声音要响亮等良好的习惯。

教学难点:

正确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

教学重点:

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资源:

教师:

制做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1.情境图中说了一些什么?

2.你能将情景图中内容想到什么?

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为课堂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

注意学生在叙述中的表达以及有用信息的利用。

研习案

 

 

 

一﹑预习检测。

1.提出问题。

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帖出一棵苹果树并逐个帖出五个苹果。

问:

你能用上我们学过的数字来说说你看到的吗?

【设计意图】:

从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学习。

1.提出问题。

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学习减法

4.做一做

看图。

说图意。

列式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问题意识。

并在同桌讨论中明确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人交流。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学生得到的规律。

 

在练习时,先出示刺猬图,讲解列式,再出示小鸟图,然后是拿书的图和练一练的

(1)。

目的是为了把整节课串在一个情境当中,有一个整体性。

复习案

1.第一题

要求学生在计算时,用手势表示。

2.要求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

3.独立解题,说说你的想法。

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

在整理的过程中巩固5以内数的加减法。

板书设计:

摘果子

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自己的导入还是不错的。

因为有漂亮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虽然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到点子上,但说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

事后我到另一个班级去教学时,就采用了麻校长所说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看来导入过程中情境图的出示是否科学,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会有很大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考虑每一个环节,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发展规律,考虑是否能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时娟

课题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1.7

授课时数

一课时

学校

渭南市实验小学

设计

时娟

时间

2011.9.20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减法意义,会初步计算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重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难点是熟练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包含0),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小猫吃鱼”这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这一组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前已有一些简单加减法的生活经验基础,甚至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有一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但加减法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得数是0的减法意义学生不是太理解.所以教师在讲本节课时,不要只停留在学生会计算的层面上,要重视对算式意义的理解,通过“小猫吃鱼”这一组连续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描述每一幅图画的意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观察小猫吃鱼故事情境,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等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5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

教学资源:

教师:

制做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4.情境图中说了一些什么事?

5.你能将情景图中内容想到什么?

6.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为课堂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

注意学生在叙述中的表达以及有用信息的利用。

研习案

 

 

 

一﹑检查预习。

1.小花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原来盘子里有几条鱼?

小花猫吃了几条?

盘子里还剩几条?

用算式怎么表示?

3.出示第三幅图:

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列出算式。

4.出示第四幅图:

让学生说图意。

并让学生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

活动一:

套圈游戏。

1、老师把一个小动物放在讲桌上,手里拿4个圈。

2、先让学生预测老师可能套上几个圈,有几个套不上。

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然后让学生先预测自己可能套上几个,有几个没有套上,找几个学生上台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二:

吹泡泡

出示小明吹泡泡这组图。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这组图的意思。

小明吹了5个泡泡,破了一个,还剩下4个,5-1=4;一会儿又破了2个,还剩下2个,4-2=2;又过了一会儿剩下的2个泡泡也破了,一个泡泡都没有了,2-2=0。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同时动脑去发现、去总结。

说情景故事,能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叙事的方法。

 

对同一个问题,如“3+1=4”与“4-3=1”这两个算式,还应该组织叙事讨论,让他们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

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复习案

1、口算卡片,开火车。

(5以内的加减法)

2、出示练一练第二题。

这种题第一次出现,是一种新的计算形式,老师要指导学生怎么写。

写完之后让学生读读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第3题是一道开放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有5只鸡,两盆米,在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像。

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在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发现。

总结规律:

两个相同是数相减,得数是0.

板书设计:

小猫吃鱼

3-1=2

3-2=1

3-3=0

教学反思:

用小猫吃鱼的故事串的形式,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具体的故事情境和画面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当“把最后的一条鱼也吃了,现在盘子里一条鱼也没有了,一条鱼也没有用0表示”,在一个自然而然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了0的含义。

设计的五个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始终注意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对图意和算式的意思进行理解,学生计算减法的能力和速度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注意发挥小组同伴的作用,在组内交流中,同学可以互相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时娟

课题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1.7

授课时数

一课时

学校

渭南市实验小学

设计

时娟

时间

2011.10.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使学生学会6、7的加减法。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都爱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学生各方面的行为都需要不断的规范,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也要不断地采用动作示范、竖大拇指、语言激励等形式,提醒学生养成注意倾听、正确坐姿写字、发言声音要响亮等良好的习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

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策略:

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等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5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资源:

教师:

制做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1.你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2.自己回家练习一段手指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为课堂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的手指操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

研习案

 

 

 

一﹑预习检测。

1.回答手指的作用。

2.学生表演手指操。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

活动一:

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猜数“1”或“5”

1.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

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

(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

(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

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1+5=65+1=6

4.教师谈话:

还想不想再玩一次?

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

(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1或5)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6.小结:

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猜数“2”和“4”

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2+4=64+2=66-2=46-4=2

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

(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3+3=66-3=3

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

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迁移学习7的加减法(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二:

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2、小组活动.

3、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4、小结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同时动脑去发现、去总结。

活动中学生不但乐于上课,而且也乐意学习。

 

要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果有的学生猜的是4和2,那么教师可以追问问什么猜是4和2呢?

从中让学生清楚4加2等于6的道理。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复习案

1、出示图片:

老鼠背土豆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2、学生自编故事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3、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4、小结:

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总结规律: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1+5=61+6=7

6-1=57-1=6

6-5=17-6=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6和7的加减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并突破了重点,但是还未突破难点,对于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不好。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复习铺垫环节,用手势游戏来回顾5以内的加减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探究新知环节,师生进行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减法(师引导学习)可以上的活一点,早点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进而迁移学习7的加减法。

这样可以节省操作时间,用来强化训练。

本节课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

《搭积木》教学设计

时娟

课题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搭积木》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1.7

授课时数

一课时

学校

渭南市实验小学

设计

时娟

时间

2011.11.8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2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在之前学生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再加上上一课时刚刚对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已建立了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也建立了11—20各数的表象,同时借助计数器表示数初步建立了数位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扫除了障碍。

切实理解本节所学内容将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这是减法的第一堂课,对后续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生活中对拿走一部分或吃掉、用掉一部分,还有剩余的情况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知道该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有一部分学生在学前班就已经接触过减法,但不一定理解减法的含义。

所以,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图和学具的操作理解减法的含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策略:

刚入学的学生各方面的行为都需要不断的规范,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也要不断地采用动作示范、竖大拇指、语言激励等形式,提醒学生养成注意倾听、正确坐姿写字、发言声音要响亮等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资源:

每两个学生准备19块正规的小积木、课件、计算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7.情境图中说了一些什么?

8.你能将情景图中内容想到什么?

9.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为课堂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

注意学生在叙述中的表达以及有用信息的利用。

研习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