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向海珍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踯躅(zhú)窈窕(yǎo)规矩(ju)图穷匕见(bǐ)
B.酾酒(shī)酝酿(niàng)惩戒(chěng)目眦尽裂(zì)
C.绯红(fēi)回溯(sù)譬如(bì)蓊蓊郁郁(wěng)
D.颓圮(pǐ)青苔(tái)忸怩(ní)叱咤风云(ch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缔造溘死攻城掠地
B.翌年瞋目丰姿流觞曲水
C.戳没匏樽浸渍义愤填赝
D.肄业桀骜殒落夙兴夜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三十年来始终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水准的香港金像奖,如今已沦为“港片式微”的最佳佐证,表明“香港制造”的旗帜正在慢慢蜕化。
B.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C.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D.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的京剧唱段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其声穿云裂石,其曲荡气回肠,真有金戈铁马、气壮山河之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进入xx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杭州等诸多城市针对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已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B.京广高铁已经全线贯通,北京到广州最快不到8小时,比目前京广铁路上最快的普通客车时间缩短了一倍多。
C.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比较安全。
D.2013年8月24日19时20分许,山西临汾汾西县6岁男童斌斌被一女子骗至野外,残忍地将他双眼眼珠挖掉,目前山西警方就“8·24”伤害儿童案件发出了悬赏十万元的通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
“青少年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论语》)
B.艾妮斯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
(《大卫•科波菲尔》)
C.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她的倾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她刚离开,觉新匆匆赶来告诉了觉慧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
绝望中,鸣凤怀着对觉慧深深地爱,投进湖水中。
(《家》)
D.为了营救艾斯米拉达,流浪汉、乞丐们拼命攻打巴黎圣母院,但最终遭
到国王的镇压,克洛潘倒下了,圣母院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巴黎圣母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
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唯有借助触幻觉。
xx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
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
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乎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xx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xx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古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
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
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
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政教大行,邻城宗之。
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
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
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
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
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
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
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
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
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
循曰:
“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
”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
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教大行,邻城宗之宗:
尊崇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略:
侵占
C.循少婴家难婴:
缠绕,遭遇
D.及敏破破:
突破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无礼于晋
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以循为丹阳内史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2.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②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③转侍御史,辞疾去职④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⑤公车征贤良,皆不就⑥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A.①③④B.②⑤⑥C.④⑤⑥D.①②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28分)
13.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4分)
(2)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4分)
(3)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请简要分析。
(4分)
15.名句默写题(8分)(5题选做4题)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实迷途其未远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
(3)山不厌高,。
,天下归心。
(《短歌行》)
(4)暧暧远人村, 。
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5)寄蜉蝣于天地, 。
哀吾生之须臾, 。
(《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21分)
蒲公英
高晓云
有一种野菜,母亲亲切地叫它“黄黄”,儿时的我一直学着母亲的叫法叫它“黄黄”。
它有细密的花瓣,每一层花瓣又都排列得那么整齐划一,最先舒展的排列在花朵最外边,细而长,像极了那一把把江南女子撑着的油纸伞。
小黄花虽小,开起来也有别样的傲气。
在万物复苏伊始,在燕子还未归来之际,在草儿才开始探头探脑之时,只要春过处,它不择环境、不择冷暖,只要泥土吐露芬芳,那朵朵小金花,就以一个家族的霸气开的娇艳无比、开的高高低低、一泻千里。
当花落之时,它又变成另一种样子的小灯塔,像一颗颗绿色的桃心。
没有花苞那样饱圆润,但桃心形长得却非常的标准、可爱。
此时,花茎将它举得更高了,慢慢地、默默地不知什么时候,从桃心似的灯塔里孕育出了它的种子,那一个个种子都插上了仙子的翅膀,慢慢被释放了出来。
它们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十分亲密,瓜子仁形的细小的种子每人手中都高举着一个棉花糖,好像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
它们的小集体整体呈现出来就变成一个个毛茸茸的圆球了,圆得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微风的召唤中,对飞行技术轻车熟路的“小伞兵”们就开始了它人生中的美好的旅行,脚步停留在哪里,下一次春来,那里便是一道绚丽的风景!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蒲公英。
春天来时,母亲就一手挎着芨芨草编成的小篮,篮子里随手放上两把小铲子,一手带着蹒跚学步的我,在田埂边、在沟渠里找寻着蒲公英。
不一会儿母亲就铲满了一篮。
回到家,母亲将藏匿在其中的泥沙洗得干干净净,“黄黄”的叶子都发亮了。
之后在开水锅里烫熟了,捞出又放进冷水里漂一天。
母亲说这样漂了苦味就淡了,味道就更鲜美了。
漂完后,母亲又把水攥干,切段放进盆里撒了盐、花椒,用熟油过了一遍,加上味精拌匀又加了少许的醋继续拌匀。
母亲夹起一筷子尝了尝说:
“好香啊!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涩涩的苦味是不合我的口味的。
渐渐长大了,尝过了很多菜,相比之下,才尝出“黄黄”留在最后的清香、合口、出淤泥而不染。
上了小学后我也能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手挎篮一手拿铲,寻觅蒲公英的身影了。
每到春天,寻觅它成为了我童年的趣事,也成了我人生中的美好而幸福的回忆。
而今,我已初为人母。
每到春天,恰巧碰到母亲农闲时,我会随着母亲、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人一个小篮,一人一把小铲,我挎着母亲的臂弯,孩子挎着我的臂弯,三人连接成一个一字长阵,选择在一个阳光大好的下午,迈着悠闲的步子,在田间地头甜蜜地寻找着或吐绿或芬芳的蒲公英。
我们就这样享受着阳光洒满田间地头、洒满全身的温暖,还有三代亲情,在平整的田间、在柔软的田埂边寻觅着。
我想:
蒲公英之所以有这样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因为它有着成千上万个像小伞兵似的种子,还因为它那不挑剔、不高傲,生在哪里哪里就是家那样随遇而安的品性吧!
又一个春来时,母亲打电话询问我:
“吃不吃‘黄黄’?
”谁料,星期一的清晨,我刚到单位门口,门房大爷就说有人给我带东西了。
原来母亲托人将“黄黄”从乡下带到便车上,辗转又带到了我的手上。
清晨7:
30,我的手里已经扎扎实实捧着一袋包装完好的“黄黄”。
“黄黄”于手掌之中,还是温热的!
母亲对她的“黄黄”依然热情不减。
其实,它的味道一直以来都是苦的,哪怕是在被烫熟漂了一晚上之后,也还是苦的。
在她小时候那个挨饿的年代里,“黄黄”曾救过许多人的命。
那是怎样的一种喜爱与感激之情啊!
渐渐的,我在无形之中也开始逐年逐年地越发喜欢它了,不仅喜欢它金黄色的、灯塔似的小花,喜欢它的小种子拉开小伞破釜沉舟地放飞着自己的梦想那样的魄力,喜欢它飞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那样随遇而安的心胸,更喜欢能带着孩子跟着母亲一起找寻它小巧的身影的那一份温馨,那一份挚爱亲情。
此刻,我竟是这般固执,这般固执地想念“黄黄”,想念那个把蒲公英叫“黄黄”的人。
16.文章首段写道:
“有一种野菜,母亲亲切地叫它‘黄黄’,儿时的我一直学着母亲的叫法叫它‘黄黄’。
”请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6分)
17.文中的“蒲公英”有什么内涵?
请联系全文作简要的分析。
(6分)
18.文章叙述的是“我与母亲”,为什么却以“蒲公英”为标题?
(5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黄黄”有细密的花瓣,且排列整齐,细而长,像“一把把江南女子撑着的油纸伞”,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蒲公英的形状。
B.蒲公英“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十分亲密”“好像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凸显“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道理。
C.文章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母亲采撷“蒲公英”的场景,不仅回忆了往昔生活的苦涩,也衬托出今日生活的甘甜。
D.“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蒲公英”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我”对“蒲公英”及母亲的回忆和感悟。
E.文章中两次描绘了“我”与“母亲”“一手挎篮一手拿铲”,寻觅蒲公英的场景,不仅因为蒲公英清香可口,也因为它蕴含着一分真挚的亲情。
六、小作文(15分)
20.再过一个星期,中秋佳节就要来临了。
“月”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
具中国特色、最具中华传统文明特质的意象,赏月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那就请同学们以“我望着那轮中秋之月”为开头写一段文字,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引用一句有关月亮的诗词句,运用拟人、衬托手法,字数200字左右。
七、大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为身为环卫工人的母亲生病,只能替母亲去扫大街,结果小女孩被誉为“成都最美环卫工人”!
这一现象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
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
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题卷
向海珍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二、三题(36分,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四、翻译、默写和诗歌赏析(共28分)
13、
(1)
(4分)
(2)
(4分)
(3)
(4分)
14、
(1)
(4分)
(2)
(4分)
15、(共8分,每空1分)
(1),
(2),
(3),
(4),
(5),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16、
(6分)
17、
(6分)
18、
(5分)
19、()()(4分)
六、小作文(15分)
七、大作文(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