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0785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docx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供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

“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

陈胜王?

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

用C、使学为诗为:

作为B、教以书字书:

写D、及其稍长把及:

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

容止》

B、太夫人教子有方D、欧阳修刻苦攻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

(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

为什么?

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

(1)先自度其足

(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吾忘持度

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

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反归取之(

1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C.妻适市反之:

往适:

B.顾反,为女杀彘反:

.同“返”D.特与婴儿戏耳特:

特别

)至之市()

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八、北人生而不识菱

(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

五、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

(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

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食:

(3)欲以去热也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以:

(4)欲以去热也去:

仕:

(2)席上食菱

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六、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九.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难:

(2)幸尚宽,何为不可为: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幸:

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③儿痴如此.⑤父怒挞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辄默记.④恬若不见.⑥曷不听其所为?

..

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

”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

理由是什么?

十.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以君子必慎

其所处者焉。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3、你从本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2)如入鲍鱼之肆

七、(季梁)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

‘吾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⑤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

①大行(háng):

大路。

②方:

正在。

③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

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

车夫。

居:

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

“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2

 

注释:

①流辈:

人们。

②自若:

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

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

责骂。

⑥胡:

为什么。

十四.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

“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3)侄罔然而止..()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执所书问曰.)

(2)使侄录之.

注释:

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3)鲜能备善(.())(4)斯不自见之患也.)

(2)而固小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十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内容。

这个成语应该是: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十五.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②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

十三、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

雨(yù)雪:

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

宫殿的台阶。

闻命:

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而去夫猫也?

注释:

①中山:

地名②盍:

何不③垣墉:

墙壁④若之何:

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3)是非若所知也(..()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4)不病于无鸡乎?

.()

(2)告其父曰:

“盍去诸?

”.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侧陛。

((3)..立有间2、翻译句子:

(1)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4)寡人闻命矣。

(..))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

译:

(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

3

 

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十六.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③饯行于郊衢.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十九.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

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偿.③资给以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孤:

或:

给:

谗: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沃: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这个成语形容,从字面上看,,现在④.遂成大学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③食不给④乃至被谗受贬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读了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二十.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③.思援弓缴而射之之矣。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②.非然也④虽与之俱学,.弗若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莲,花之君子者也

十八.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③孰与昧行乎.②臣安敢戏其君.④何不炳烛乎.

C.甚矣,汝之不惠3.翻译:

①惟弈秋之为听译文: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一.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4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

答:

二三.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日: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乃:

期:

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句①吾悉能志之.②李生说之曰.③不应而还.④迨年事蹉跎..⑤王生不说.⑥王生益愠.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用原文回答)答:

))子注音解释含义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顾:

委:

④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元方入门不顾。

4.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四.小时了了

《世说新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文举:

东汉的孔融。

清称:

有名誉。

中表:

指的是亲戚。

二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阳:

老子的号。

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奕世:

世世代代。

了了:

聪明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翻译系列句子。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②既通,前坐.④人以其语语之.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3.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了结论。

请你把它补写出来。

4.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

请你写出一个。

二五.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

 

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

说:

好: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蒙乃始就学.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④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并释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