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0299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数学二下解决问题全单元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生活场景图和第4页例题1,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时,你们都喜欢到哪里地方玩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话题引到游乐园,然后课件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画面。

看看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干什么。

2.组织学生观察画面,了解画面上的信息,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根据画面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根据画面上的信息,大胆提出问题。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数学问题,你是怎样解决呢?

(板课题:

解决问题一)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观察画面,通过自己思考自由发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设计更好说明图意,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根据学生画面独立思考,小组中交流说出计算步骤。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

(1)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就先减去6人,22-6=16(人),后来又来了13人,就加上13人。

16+13=29(人),所以现在看戏的有29人。

方法一:

22-6=16(人),16+13=29(人)

(2)原来有22人,来了13人,就先加上13人,22+13=35(人),后来又

走了6人,就减去6人,35-6=29(人)所以现在看戏的有29人。

方法二:

22+13=35(人)35-6=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2+13-6

(2)22-6+13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观察主题图,创设情境,了解信息思考问题,从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明确条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

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明确图意独立思考,并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

分步:

22-3=19(人)19+13=22(人)22+13=35(人)35-6=29(人)综合算式:

22-3+1322+13-6

=16+13=35-6

=29(人)=29(人)

答:

现在看戏的有29人。

【设计意图】:

板书部分体现整节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以及在计算过程中的解题步骤,知识之间的对比,同时从板书中更能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例2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数学知识,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还剩多少个面包?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主体图,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问题,让学生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

先算第一次卖出后所剩下面包,再算第二次卖出后所剩下的面包数量;方法二:

先把第一次、第二次所卖的面包数量合起来,再从总数中把卖了的数量去掉就是所剩下的面包数。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

还剩多少个面包?

,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具体的:

方法一是先算第一次卖掉后剩下的面包,再求第二次卖掉后所剩下的面包数。

方法二:

先把两次卖掉的面包合起来,再从总数里去掉卖掉的数就是剩下的面包数。

6.小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是要看清题目的条件,并进行分析,弄懂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在综合算式是注意小括号的应用。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解决问题要体现出学生思维的个性,这一点特别重要,往往思维的火花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方法应用

1.练习一的第2题,

 

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其解答过程是:

94-29-34=31(个)或者94-(29+34)=31(个)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其算式:

58-7-6或者58-(7+6)

 

3.自由列式并解答。

 

4.提升练习(学生自由做,教师巡堂指导并辅导个别学生)。

随后让个别学生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可以得出各国的总分。

 

【设计意图】:

教师对于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以什么形式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等方面,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分类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次卖出后剩下的:

54-8=46(个)综合算式:

54-8-22

第二次卖出后剩下的:

46-22=24(个)

两次卖出的数量:

8+22=30(个)综合算式:

54-(8+22)

剩下面包的数量:

54-30=24(个)

 

解决问题(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3,练习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新课,再上课之前我们下面复习以前学习的内容。

1.口算下面各题:

16+525-82×73×93×6+58×7+6

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

2.解决实际问题:

一辆公共汽车原有48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汇报,说说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小结:

在日常生活在中,有些问题需要运用几步计算才能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题目:

解决问题三)

【设计意图】:

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口算题目和解决问题。

目的是检验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旧内容是否过关,同时也为新学内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内容。

谈话:

上星期,三年级同学去春游,你们看,他们去了哪里?

2.找情境图信息。

问:

从图中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组织学生观察画面,说说跷跷板乐园有几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几个小朋友(板书:

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小朋友。

课件再出现教材第2个内容。

问:

你又看见什么?

谁会把图中所以信息说出来。

师:

老师把你们说的信息摘录下来。

(板书:

再板书又来7人)

3.提问题。

问:

那么从图中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小结:

刚才我们从这副情境图中知道3个信息,这里的信息相当于中高年级的已知条件。

(板书:

信息已知条件)还有1个问题,那么我们怎样通过这3个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过度: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怎样解决?

同桌讨论讨论。

4.同桌讨论。

(1)可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3)个别学生汇报。

先求跷跷板有多少人?

再求: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问:

你会从哪些信息可以求出跷跷板有多少人?

问:

怎样解决?

板:

先求跷跷板有多少人?

4×3=12(人)

再求: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2+7=19(人)

小结:

这道题几步计算?

(两步计算)也就是要求问题必须知道跷跷板人数,再求跷跷板人数加上又来的人数。

问:

谁会把这道题列成综合算式?

5.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3=12(人)12+7=19(人)综合:

4×3+7=19(人)

问:

除了这样列式,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算法解决同一问题。

7+4×3=19(人)

对比:

4×3+7=19(人)7+4×3=19(人)

比一比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小结:

刚才我们找出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接着我们就运用刚才学习的内容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白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教材“做一做”到大自然中看一看,从图中

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组织学生观察画面,

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说说。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

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

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

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

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内容?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三)

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小朋友。

又来7个小朋友。

信息已知条件

问题: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先求:

玩跷跷板有多少人?

3×4=12(人)

再求: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2+7=19(人)

综合算式:

4×3+7=19(人)7+4×3=19(人)

答:

跷跷板乐园一共19人。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体现整节课的完整性,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完整地呈现出来,并有针对性的板书,板出重点知识,使学生从板书中清晰了解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示范的作用。

 

解决问题(四)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运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我们善于思考肯动脑筋,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口算。

63+12-15=35+4+8=27+71-9=

6×8-24=(4+5)×6=49-(7+30)=

2.出示画面、观察、了解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画面。

从这副图

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观察画面,把自己看

到的信息在小组中说一说。

(2)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互相说一说。

教师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

板书:

①有多少朵红花?

5+4+2=11(朵)7+4=11(朵)

②有多少只蜜蜂?

4+3+4=11(只)2×4+3=11(朵)

③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4+6=13(朵)7+6=13(朵)

④树上还有多少只小鸟?

10+3-4=9(朵)10-4+3=9(只)

……

(3)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你根据什么条件解答呢?

这里要求学生根据画面的信息,说一说要解决问题的条件,在列出算式,自己解答。

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板书:

①有多少朵红花?

②有多少只蜜蜂?

③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④树上还有多少只小鸟?

……

3.出示第11页第3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情景,

了解信息。

再独立动脑筋想一想:

小明和

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用20元钱买票够吗?

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

思路一:

8×2+5=21(元)20元<21元,不够。

思路二:

20-8×2=4(元)4元<5元,不够。

思路三:

(20-5)÷2<8,不够。

3.练习二第4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

怎样计算每支对的总分?

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教师适时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3×4+7=19(分)

阿联酋4+7=11(分)

乌兹别克斯坦3+3×2=9(分)

阿曼4+1×2=6(分)

4.练习二第5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可以用多种

方法解答。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

再别指名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思路。

算式有:

3×3×3-2=25(个)

3×3×2+7=25(个)

3×3+2×8=25(个)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5+4+2=11(朵)7+4=11(朵)……

4+3+4=11(朵)2×4+3=11(朵)……

3+3+6=13(朵)7+6=13(朵)……

10+3-4=9(朵)10-4+3=9(朵)……

【设计意图】:

从板书中整理出整节课知识内容,把整节课练习的内容简单明了罗列出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整节课的练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