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里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
《翠柏里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翠柏里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翠柏里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一、编制原则
综合考虑翠柏里站施工环境,编制《翠柏里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作为翠柏里站主体结构施工的指导性施工文件,保证结构施工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最大限度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完成项目总体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为:
(1)确保施工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施工方案经济、合理。
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等条件选择最具实用性的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
(2)技术可靠性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依据宁波市及其周边地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3)环保原则
施工前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建筑物环境情况,紧密结合建筑物环境保护进行施工。
施工中认真作好文明施工,减少空气、噪音污染,施工污水、废浆经沉淀并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排放。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2.1编制依据
(1)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翠柏里站主体结构施工图;
(2)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翠柏里站围护结构施工图;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BJ18-2012;
(11)《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BJ107-2010;
(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5)《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6)国家、浙江省、宁波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及针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2.2编制范围
翠柏里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是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对车站施工进行细化,是具体的、指导性的施工方案,包含从底板垫层浇筑至结构封顶回填的全部施工过程。
重点突出对主体结构施工进行具体的部署安排,突出结构施工段的划分、各施工段作业具体时间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编排、施工平面布置等;细化钢筋、模板、砼、杂散电流等各工序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自检控制流程,特殊细部施工的要求与施工方法等,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进行编制,是在施工以便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本方案涉及综合接地、防水、高支模部分另编制专项方案。
三、工程概况
3.1建筑概况
翠柏里站为8.1m侧式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站台中心里程为SK16+399.784,为三柱四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车站基坑宽24.3~25.3m,长约223m,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约1.5m,南北端头井基坑深分别为17.97m、18.42m。
翠柏里站前后区间采用类矩形盾构施工,两端均为盾构始发。
车站主体结构上方加建二~三层商业开发用房,利用车站的框架柱及桩作为基础。
3.2周边环境
翠柏里站位于通途路于翠柏路东北角的开发地块内,沿翠柏里东侧呈南北向布置,周边环境较为空旷,车站西侧隔翠柏路为钱东社区(砼6,混1裙房)、海曙区青少年宫(混2~6,φ426沉管灌注桩,桩长21.0m,桩底标高-17.5~-26.0m);南侧隔通途路为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商铺、门卫室(混1,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0m);北侧有翠柏里1#桥(φ600钻孔桩,桩长为34.0~37.0m),隔蔡江河为繁景花园(混3,φ
377沉管灌注桩,桩长为21.5m,桩底标高为-19.5m)。
3.3结构概况
车站采用两柱三跨地下二层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顶板、中板、底板与中柱、侧墙形成为一闭合框架,顶板、中板、底板设计为梁板体系。
车站侧墙与围护结构间设置柔性外包防水层,采用复合式结构。
主体结构主要尺寸的如下:
表3.3-1主体结构尺寸表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层数
地上
0层
地下
2层
2
建筑层高
站厅层
6.2~6.75m
站台层
6.8~9.2
3
建筑高度
地面标高
3m
基坑深度
16.18m~18.42m
基底标高
-13.18~-15.42m
结构坡度
由南向北0.2%
4
结构形式
采用两层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
5
混凝土
强度等级
C20
基底垫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C35
中板、中梁、站台、站台层隔墙及未特别注明混凝土
C35P8
顶梁、顶板、底板、地梁、侧墙(含壁柱)
C40微膨胀
盾构吊装口、出土口等后浇混凝土
C45
立柱
6
钢筋类别
HRB400(包含HRB400E)
Φ12、Φ14、Φ16、Φ20、Φ22、Φ25、Φ28、Φ32(顶板、中板、底板、侧墙、纵梁、立柱等构件受力钢筋需采用HRB400E抗震钢筋)
HPB300
Φ12、Φ10、Φ8
7
结构
形式
1~3轴北端头井,双柱三跨结构,顶板厚900mm,中板厚500mm,底板厚1000mm,侧墙厚800mm。
3~22轴标准段,双柱三跨结构,顶板厚900mm,中板厚500mm,底板厚1000mm,侧墙厚700mm。
22~25轴南端头井,双柱三跨结构,顶板厚900mm,中板厚500mm,底板厚1000mm,侧墙厚800mm。
3.4车站设计标准
(1)车站主要结构应按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人防防护等级为六级。
(3)车站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进行承载能力计算时重要性系数为1.10。
(4)车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
3.5主要材料及混凝土保护层
3.5.1主要材料
车站立柱砼:
C45;其余主体结构砼:
C35
顶板、顶梁、底板、底梁、侧墙砼抗渗等级≥P8
盾构吊装口、出土口等后浇带砼采用C40微膨胀混凝土:
C35
钢筋:
采用HPB300、HRB400、HRB400E级钢筋。
钢材:
型钢、钢板及螺栓除特殊注明者外,均采用Q235-B钢。
预埋吊钩(环):
HPB300,且不得采用冷加工。
焊条:
E43型用于HPB300级钢、Q235号钢焊接,E50型用于HRB400级钢焊接。
钢筋连接器采用Ⅰ级等强度直螺纹钢筋连接器,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要求(JGJ107-2010)。
3.5.2混凝土保护层
顶板:
上排45mm,下排35mm
底板:
上排35mm,下排45mm
中板:
上、下排均为30mm
站台板;上、下排均为20mm
侧墙:
外排45mm、内排35mm
中板梁:
上、下排均为35mm
顶板梁:
上排45mm、下排35mm
底板梁;上排35mm,下排45mm
立柱:
45mm
四、施工计划
翠柏里站总体工期25个月。
车站主体结构工期计划见附图一:
翠柏里站施工计划横道图。
根据地铁公司及相关单位对工期的要求,结合项目目前施工准备情况,项目部制定翠柏里站主体结构主要节点工期。
节点工期见下表3.3.2翠柏里站主体结构主要节点工期计划表。
表4-1翠柏里站主要节点工期计划表
单位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工期
备注
主体结构施工
土方开挖、钢支撑安装
底板施工
中板施工
顶板施工
降水施工
顶板防水、基坑回填
五、施工工艺技术
5.1施工顺序
体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主体施工紧随基坑开挖。
底板、中板、顶板流水施工,保证工序衔接,避免窝工现象产生。
为保证各施工流水段有序有效进行,底板根据开挖进度跟进施工,每段底板施工完成后2d,开始进行连续墙表面鼓包凿除、找平层处理。
考虑施工难易性,第一段底板;在第一段中板施工时,第二段底板同时施工;第一段顶板施工时第二段中板以及第三段底板同时施工;依此论推直至主体机构封顶。
5.2施工段划分
车站总长约223m,车站由南向北施工划分为11个施工段,每段长度约为14~26m,同时施工段设置应避开立柱、预留孔洞及大于1/3梁跨位置,保证结构内部的完整性,并结合避开结构受力最不利位置;分段长度为满足以上要求局部长度进行调整。
具体施工区段划分见附图二车站结构施工分段平面图。
5.3工艺流程
车站主体结构分段、分层进行施工,分段施工段流程见下表:
5-3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5.4施工测量
根据设计交桩的导线点、水准点,在基坑周边根据施工测量要求进行点位加密。
加密的导线点、水准点必须经过专业监理单位及第三方测量单位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根据加密的导线点进行每层结构的轴线放设,根据轴线位置定设细部结构大样。
轴线点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细部结构点需经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进行各道的施工。
考虑施工误差的影响,主体结构侧墙整体外放3cm,车站内部结构梁、柱位置按照设计平面位置施工。
根据加密的水准点将每层的控制标高用红油漆标识在地连墙、防水卷材上,施工时根据打设的高程点进行控制。
中板、顶板标高抬高1cm。
5.5钢筋施工
5.5.1钢筋原材料要求
(1)车站主体结构所使用的HPB300和HRB400钢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进场钢筋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同批次钢筋不大60t取样检验,并通知监理见证取样。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弯曲处裂缝、焊接性能不良或有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例如屈服点过高)等现象时,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4)进场钢筋平直、无损伤,并且其表面没有裂缝、油污、结疤、折叠、颗粒状或鳞片状老化锈。
(5)进场钢筋分类、分批堆放,并挂牌标识,严禁混乱堆放。
(6)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
5.5.2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前对在场地内有弯折钢筋进行调直,钢筋下料前对施工队进行钢筋加工、下料技术交底。
(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和锈蚀。
(3)钢筋级别、钢号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的切割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根据工程需要和钢筋长度做好配料,统筹安排,降低损耗。
②操作前调整好定尺板位置,经试切1~2根,核对好尺寸后方可成批生产。
③禁止切割直径超过力学性能规定范围的钢筋,一次切割多根时,必须换算钢筋的截面积。
④断料后,根据料牌上所写的钢筋种类、直径、尺寸和根数分别堆放。
⑤钢筋切断过程中,如发现有劈裂、缩头、马蹄形以及严重的弯头时,将该部分切除;如发现该钢筋的硬度过硬或过软,与级别不相称时,建议对该批钢筋进一步检验;钢筋切断长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各种配筋的允许偏差范围。
(5)钢筋的弯钩或弯折符合下列规定:
①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符合以下要求:
HPB300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钢筋末端作不大于90°弯折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②钢筋弯成型在常温下进行,严禁热弯曲,产生颈缩现象,也不允许用锤击或尖角弯折。
③钢筋加工完成后,分批堆放,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保留标识牌。
④钢筋堆放及加工场地防雨、排水设施达到要求,避免水浸现象发生。
⑤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见表5.3.2-1。
表5.5.2-1钢筋加工容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查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5,-10
每一类型抽查10%,且不少于5件
1
钢尺检查
弯起钢筋
弯起点位置
±10
弯起高度
0,-10
钢筋总长
+5,-10
箍筋尺寸
0,-5
2
弯起角度
2°
1
⑹钢筋成品管理
①弯折成型的钢筋必须轻抬轻放,避免产生变形;经过规格、外形尺寸检查的成品分类堆放、挂牌标识。
②成型钢筋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将该批成型钢筋全部运到堆放场地,按编号分隔整齐堆放、挂牌标识,标清所属工程部位。
③钢筋成品集中堆放,地面保持干燥,并有方木作为垫件,防止锈蚀。
④成品堆放按工程名称、部位进行编号分类按需用顺序堆放。
5.5.3钢筋绑扎、安装
(1)施工准备
①绑扎前认真核实施工图,核实钢筋各部位配筋准确无误,确定钢筋的形状及各细部的尺寸,各类结构的施工程序;对于梁板钢筋的上下位置应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应放置,当梁板位置发生冲突时,可将板主筋在梁纵筋位置进行弯折穿过。
②核对钢筋配料单和料牌,再根据料单和料牌核对钢筋半成品的钢号、形状、直径和规格数量是否正确,有无错配、漏配及变形,如有此情况,及时整修、增补。
③准备好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水泥砂浆垫块,水泥垫块的厚度不小于保护层的厚度。
④在垫层上放设底板、基础梁钢筋位置线及墙、柱、站台墙插筋定位线,梁、板主筋在模板上弹线,梁箍筋、板分布钢筋均在主筋上划线。
(2)基础底板、基础梁钢筋安装、绑扎
①在垫层上弹出钢筋位置线和墙、柱插筋位置线。
算出底板钢筋的实际需要量,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吊放入基坑,在基坑内进行钢筋连接。
②基础梁为下翻梁时,先在基础梁上口架设横杆3~4根并支撑牢固,再按间距穿入箍筋,再穿入基础梁的下部纵筋和构造钢筋。
绑扎基础梁底部钢筋和下部构造钢筋,再绑扎底板下层钢筋。
底板主筋由梁上部纵筋和构造钢筋间穿过。
当有集水坑和设备基础时,底板下层钢筋铺装时先铺集水坑和设备基础底板下层钢筋。
③底板和梁底层钢筋绑扎检验合格后,放置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1.0m距离梅花型摆放。
④下层钢筋绑扎完毕,检验合格后,放置底板及基础主梁钢筋马凳,在马凳上摆放纵向主筋。
基础梁的纵筋为双排或三排,每排钢筋之间间距应满足砼粗骨料最大粒径。
马凳纵纵、横向间距2m,采用HRB400φ16钢筋,马凳高度与板之间钢筋层距相同。
详见马凳筋大样图
⑤钢筋接头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设置。
底板横向主筋同分布钢筋的绑扎,除外围两行钢筋的交点全部绑扎牢固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牢固。
⑥底板钢筋和基础梁钢筋绑扎完毕后,根据弹好的墙、柱、站台墙的位置线,将伸入基础底板和梁的插筋同底板或梁钢筋绑扎、点焊牢固。
插筋伸入基础深度、甩出的长度及甩头错开的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锚固长度要求,错开长度、锚固长度应满足35d。
⑦底板钢筋纵向分布钢筋应从侧墙外5cm位置按设计要求间距布置。
(3)墙、柱钢筋绑扎
①墙、柱钢筋绑扎前应弹出墙、柱边缘线和墙、柱边缘控制线(距离边缘15~20cm线)以及墙中暗柱、预留洞室位置。
②清理接茬位置浮浆及柱钢筋污渍,整理底层伸出的柱预留钢筋后将柱箍筋叠放在预留钢筋上。
箍筋数量应准确,施工注意不得遗漏抗震加密箍筋。
③在连接好的柱主筋上画出箍筋的位置线,按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而下绑扎,箍筋应尽量避开套筒的位置,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和密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当柱设置有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④侧墙竖向主筋连接前应清理墙基础接茬面混凝土及竖向预留钢筋上的污渍,并整理、校正侧墙竖向钢筋。
竖向钢筋连接后,在竖向钢筋上画出预留洞室的位置线,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处理预留洞室处钢筋。
⑤墙内如有暗柱,应先绑扎暗柱钢筋,再绑扎外层(迎土面)钢筋,检验合格后绑扎内层钢筋。
侧墙钢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均应逐点绑扎。
⑥两层钢筋绑扎完毕后,绑扎拉结筋以固定两排钢筋的骨架间距。
拉结钢筋间距400×400mm梅花形布置。
(4)梁、板钢筋绑扎
①梁、板钢筋安装前应清理接茬面混凝土和预留钢筋上的污渍。
②在梁上口架设横杆3~4根,再按间距穿入梁箍筋,再穿入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和部分构造钢筋,并同箍筋绑扎牢固,设置垫块。
梁下部钢筋固定后,摆放、固定腋角钢筋。
再穿入次梁的下部纵筋和部分构造钢筋(如设计有构造钢筋),次梁的箍筋应套在下部钢筋和构造钢筋上。
次梁下部纵向钢筋绑扎完毕后,再穿入板钢筋。
③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毕,检验合格后方可放置马凳,绑扎上层钢筋。
板钢筋网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
④梁、板钢筋的位置根据主筋保护层放置。
当板上层钢筋与梁上层钢筋上下位置有冲突时,可将板钢筋在梁位置进行弯折由梁钢筋下方穿过。
当板下层钢筋与梁下层钢筋上下位置有冲突时,可将板主筋在梁位置进行弯折由梁钢筋上方穿过。
5.5.4钢筋绑扎施工注意事项
(1)钢筋绑扎前应准确放样,确保钢筋砼保护层厚度。
钢筋绑扎完毕后,复核钢筋位置是否正确。
振捣砼时防止碰撞钢筋,浇筑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出的钢筋位置,防止柱、墙筋位移。
(2)梁柱端、柱核心区域箍筋应加密,施工时不得遗漏,造成钢筋返工。
(3)钢筋绑扎施工时,应注意钢筋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的位置,同一截面的接头百分率和钢筋错开要求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在结构端头、拐角、节点等特殊部位钢筋的锚固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钢筋绑扎时禁止碰撞预埋件及洞口模板,模板内面涂刷脱模剂时不得污染钢筋。
(6)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5.3.4-1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表。
5.5.4-1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表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验范围
检验点数
检查方法
主筋层间距
±5
每个构筑物或构件
4
钢尺检查
主筋列间距
±10
分布钢筋间距
±20
5
箍筋间距
±10
弯起点位移
±10
4
骨架
长度
+5,-10
每个网片或骨架
3
宽度
高度
±5
网片
长度
±10
2
宽度
网格尺寸
4
对角线
10
1
保护层厚度
墩台、基础
±10
每个构筑物或构件
6
梁、柱、桩
±5
板、墙
±3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每件
1
水平高差
3
5.5.5钢筋的构造要求
(1)钢筋的锚固
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框架梁、柱、墙、板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见表5.3.5-1
表5.5.5-1钢筋最小锚固长度表
C30砼
HPB300级钢筋
d>25mm
39d
HRB400级钢筋
d>25mm
45d
d≤25mm
35d
d≤25mm
41d
C35砼
HPB300级钢筋
d>25mm
36d
HRB400级钢筋
d>25mm
41d
d≤25mm
32d
d≤25mm
37d
C45砼
HPB300级钢筋
d>25mm
31d
HRB400级钢筋
d>25mm
35d
d≤25mm
28d
d≤25mm
32d
(2)钢筋接头
①受力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钢筋接头采用单面焊接,焊接长度≥10d。
②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5.3.5-2规定。
表5.5.5-2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表
接头型式
受拉区
受压区
备注
绑扎搭接接头
≤25%
≤50%
焊接接头
≤50%
不限
机械连接接头
不限
不限
一级
③钢筋接头位置要求
a柱竖向钢筋的非连接区:
基础顶面以上H/3范围及每楼层梁、板顶面和底面上下H/6,且不小于500mm及柱柱截面的范围。
H为站台层间净空高度。
b墙体钢筋:
水平分布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暗柱范围以外。
采用机械连接时,竖向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基础或楼板顶面以上不小于50cm的位置,接头错开35d。
c梁钢筋:
梁上部钢筋接头应放置在跨中L/3范围内,L为梁跨度。
相邻两跨的下部钢筋通长时,可在支座处焊接或机械连接。
d板钢筋:
横向主筋应放置在跨中大于1/3净跨范围内进行连接。
⑶钢筋在节点位置的施工
①顶、中、底板与侧墙及柱的连接构造符合下图中要求。
顶、底板与侧墙节点顶底板与中柱节点
中板与侧墙节点中板与中隔墙节点
(4)主梁(框架梁)、次梁构造要求
①纵向钢筋接头先采用焊接接头,梁的上部通长钢筋可选择在跨中1/3~1/4净跨范围内搭接。
相邻两跨的下部钢筋当直径、位置相同时,钢筋通长,此时通长钢筋可在支座处搭接。
设在上述范围内的接头(支座除外)按50%错开绑扎搭接接头范围,箍筋加密间距100mm。
梁内箍筋均采用封闭形式,并做成135°弯钩,当梁的上部钢筋为多排时,应增加直线段,弯钩在二排或三排钢筋以下弯折。
箍筋大样图及弯钩要求见下图。
②框架梁箍筋加密区及支座筋伸入临跨长度,按照图中要求施工,框架梁箍筋加密区及支座筋伸入临跨长度见下图。
③次梁作用处的主梁,均应设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布置见下图
④主梁与次梁高相同时,次梁下部纵向钢筋应置于主梁下部纵向钢筋之上,次梁纵向钢筋布置图见下图
(5)柱钢筋构造
柱纵向钢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一般在楼板面以上每隔一根错开接头;当柱子变截面时,或当柱(暗柱)上层钢筋直径大于下层柱(暗柱)钢筋直径时,在施工下层柱时应留出上层柱的插筋,插筋锚入下层柱内的长度>LaE。
柱子箍筋采用复合箍,由大箍和中间小箍或拉结钢筋组成,除拉结钢筋外均采用封闭形式,并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小于10d,且拉接筋应紧靠纵筋并同时钩住封闭箍筋及纵向钢筋。
框架边柱与柱顶框架梁连接见图5.3.5-3框架边柱与柱顶框架梁连接构造图,框架柱箍筋加密区布置范围及见图5.3.5-4框架柱箍筋加密区布置图。
图5.5.5-3框架边柱与柱顶框架梁连接构造图
图5.5.5-4框架柱箍筋加密区布置图
预留孔洞施工要求
①板上孔洞必须预留,除按结构施工图纸预留孔洞外,尚须根据各工种施工图纸,由各工种的施工人员核对无遗漏后才能施工,图中未注明洞边加筋者按下述要求施工:
如洞口尺≤300mm时,洞边不设置附加钢筋,墙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300mm且<1000mm时,应设洞边加筋,按平面图示出的要求施工,当平面图未交待时,一律按如下要求:
洞口没侧边加筋,按平面图示且不小于2根HRB400φ20,长度为单向板受力个2根,且其截面积不得小于被洞口截断之钢筋面积,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以及双向板的两个方向沿跨度通长,并锚入梁内,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洞口加筋长度为洞宽加两侧各34d。
5.5.6钢筋连接
针对主体结构钢筋种类繁多、位置复杂,结合施工顺序,钢筋接头采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