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9776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docx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

1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的年龄是()

0-9岁

9-15岁

16-28岁

28岁以上

2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的阶段是()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普遍伦理水平

3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服从与惩罚定向也称为()

利己主义阶段

权威主义阶段

规则主义阶段

契约主义阶段

4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处于利己主义定向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依据是能否满足()

社会规范

成人的要求

自己的需要

公平的标准

5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服从与惩罚定向也称为()

利己主义阶段

权威主义阶段

道德绝对主义阶段

道德相对主义阶段

6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处于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的孩子认为重要的是遵守()

成人的意愿

自己的意愿

社会角色要求

法律和社会习俗

7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认为社会的要求胜过个人要求的儿童处于()

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普遍伦理原则

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

8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评价基本原则的阶段是()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客观化水平

9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在判断是非善恶时,认为只有兼顾他人权力与福利的行为才是道德的个体处于()

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10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在判断是非善恶时不仅要与既存的道德标准一致,而且要和普通的道德原则、自己的良心保持一致的个体处于()

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11

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学习过程是()

发现学习

探究式学习

观察学习

接受学习

12

观察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注意

保持

复现

动机

13

一个人把观察被观察对象获得的榜样行为付诸行动指的是观察学习的()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复现过程

动机过程

14

班杜拉认为,个人自己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属于()

积极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15

班杜拉认为,当学习者按被观察对象的示范行为进行操作时就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是()

积极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16

学生习得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的()

产生规则

动作系统

陈述形式

认知策略

17

科尔伯格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道德调查法

道德辨析法

道德讨论法

道德两难法

18

在柯尔伯格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评价基本原则的阶段是()

前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习俗后水平

19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品德发展的过程主要是()

对公正的看法

对正义的看法

对规则的看法

对权威的看法

20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道德推理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推理的阶段是()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普遍伦理水平

21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往往自觉地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组织策略

调节策略

22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组织策略

调节策略

23

影响策略的概括性、保持度和可迁移性,决定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策略中的()

元认知成分

元方法成分

元记忆成分

元思维成分

24

学习结束后,学习者评价所确定的学习计划与选用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效果的情况,作为这次学习的反馈和为下次学习的做准备。

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组织策略

调节策略

25

考试时学生经常会根据时间来选择答题的顺序。

这种认知策略是()

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

元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

26

能使信息由繁到简、有无序到有序,以减轻记忆负担的认知策略是()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同化策略

27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梳理出所学内容的知识脉络。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

元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

28

警察侦破案件时常常制作一张案件涉及的主要人物关系表来协助思考,这种认知策略属于()

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

元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

29

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学习策略是()

组织策略

组块策略

精加工策略

复述策略

30

先忽略一些次要信息,着重关注问题中的重要信息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类比迁移

简化策略

31

将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类比迁移

手段——目的分析

32

潜水艇设计工程师通过模拟蝙蝠的飞行特性发明了声纳技术,这样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类比迁移

手段——目的分析

33

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向初始状态递归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类比迁移

手段——目的分析

34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起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类比迁移

手段——目的分析

35

采用一定的方法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以达到问题的解决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类比迁移

手段——目的分析

36

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直接策略

间接策略

算法策略

启发式策略

37

面对全新的问题情境时,问题解决者可以先列出一些可能的方法,然后逐个地考虑这些方法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类比迁移

生成——检验策略

38

找出问题空间中问题的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把问题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目标,并通过逐个解决子目标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策略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类比迁移

手段——目的分析

39

可以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直接策略

间接策略

算法策略

启发式策略

40

问题解决策略中,河内塔问题采用的问题解决方式是()

逆向搜索

爬山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

类比迁移

41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是()

小组学习

发现学习

研究性学习

接受学习

42

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

这样的学习策略是()

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

元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

43

在品德结构中,对道德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理解指的是()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4

从品德的结构来看,道德认识的产物是()

道德情感

道德观念

道德信念

道德意识

45

在品德结构中,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指的是()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6

在品德结构中,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指的是()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7

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

其中,作为教育结果的是()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8

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

其中,作为其他成分基础的是()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9

作为道德认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者结晶内化而成的道德成份是()

道德评价

道德倾向

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

50

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学习是()

模仿学习

观察学习

发现学习

强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