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9398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实小邹忠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南康区实验小学邹忠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70、7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

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

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本节课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原理”。

关于这类问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反证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抽屉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抽屉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

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

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

1.年龄特点:

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

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

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

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支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扑克牌、签字笔、笔筒、练习纸。

【设计理念】:

1.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

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

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

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手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不同于民间的培优机构,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抽屉”和“物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初步体验

1、出示几千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

同学们,你听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这名句名言吗?

(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生自由表达。

师:

是啊,学无止境,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就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

2、老师想把孔子这句话稍作改动,你们看,(课件出示)“三人同行,必有两人的性别相同。

”你认为老师的说法正确吗?

学生自由三人一组进行组合,说明组合情况。

师引导学生理解“必有”“至少”(两人或两人以上简称至少两人)

必有:

总会有。

肯定会有。

一定会有。

“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

不低于的意思。

就是最底限。

师:

是的,至少有2人,就是不少于2人,可以等于2支,也可以多于2人

师:

你还有其它方法说明吗?

学生交流交流讨论、汇报。

(因为人的性别只有两种,不是男就是女,三个人同行必有两人的性别相同。

师:

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啊,这里蕴藏着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学原理,利用它我们可以解决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想一起来研究它吗?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研究签字笔数比笔筒数多1的情况。

1、把3支签字笔放进2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

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

好的,老师叫大家课前准备的学具带了吗?

那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就用手中的签字笔和笔筒来研究这个原理。

板书:

签字笔笔筒

现在呢要把3支签字笔放进2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

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那么请同桌三人摆摆看,看看有什么发现?

好吗?

现在开始。

2、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到草稿纸上记录下来。

3、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生:

我们组一共有2种摆法,第一种摆法是一个笔筒里放3支,另一个笔筒里没有,记作(30);第二种摆法是一个笔筒里放2支,另一个笔筒里放1支,记作(21)。

你们的摆法跟他一样吗?

师:

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支签字笔?

生1:

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师板书:

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

4、4支签字笔放进3个笔筒里,又可以怎样放?

师:

依此推想下去,4支签字笔放进3个笔筒里,又可以怎样放?

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生:

我们组一共有四种摆法。

第一种摆法是一个笔筒里放4支,另外两个笔筒里没有,记作(400);第二种摆法是一个笔筒里放3支,一个笔筒里放一支,另外一个笔筒里没有,记作(310);第三种摆法是一个笔筒里放2支,另一个笔筒里也放2支,最后一个笔筒里没有,记作(220);第四种摆法是一个笔筒里放2支,另外两个笔筒里各放一支,记作(211)。

师: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都摇头表示没有异议。

师:

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每种摆法中最多的那个笔筒是多少?

生1:

我发现第一种摆法最多的那个笔筒里有4支,第二种摆法最多的那个笔筒里有3支,另外两种摆法的最多的笔筒里有2支。

生2:

也就是说4支签字笔放进3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签字笔。

(板书:

2)

师小结:

指板书,刚才同学们把所有的摆法都一一罗列出来了,得出这样的结论,像这样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枚举法,(板书:

枚举法)再导入下一环节:

5、6支签字笔放进5个笔筒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

那我们再往下想,6支签字笔放进5个笔筒里,你感觉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表达。

生1:

我认为至少有2支。

生2:

我认为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师:

他是这样想的,还有谁想说)

师:

我的感觉也和大家是一样的?

可是我们想得对不对呢?

得要验证吧?

那我们还需要像刚才那样把所有的摆法都一一例举出来吗?

是的,随着数据的扩大,摆放的方法一定会更多,甚至不能一一罗列;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更为简便的办法直接就能证明这个结论是对还是不对?

能行吗?

小组内先交流交流,还可以摆一摆。

生交流汇报。

师引导学生平均分。

生:

我是想,如果把这6支签字笔拿出5支,每个笔筒里先放一支,再把剩下的一支放进第一个笔筒里,那第一个笔筒里就有2支了。

师:

谁和他的分法是一样的?

哦,那么多小组采用了这种分法,那这种分法他是怎么分的啊?

平均分。

对于平均分的方法,你们有问题吗?

那我有问题能不能请教大家啊?

为什么只用平均分这一种方法就能证明这一结论啊?

生:

他们都是把6支签字笔先平均分在5个笔筒里,还剩1支签字笔,无论放进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要保证笔筒的签字笔数最少数,就要怎样?

平均分,让每个笔筒都有签字笔,那如果有哪个笔筒空着,能保证保证笔筒的签字笔数最少要,也就是说平均分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

你们会用算式表示这种分法吗?

生:

可以用6÷5=1……1。

师:

第一个1表示什么?

第二个1又表示什么?

生:

第一个1表示商,第二个1表示余数。

师:

对。

第一个1还表示每个笔筒先平均分的1支签字笔,第二个1表示剩下的那支签字笔。

6、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支签字笔放进6个笔筒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为什么?

生:

把7支签字笔放进6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因为7÷6=1……1,1+1=2.

师:

把10支签字笔放进9个笔筒里呢?

生:

把10支签字笔放进9个笔筒里,也是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师:

把100支签字笔放进99个笔筒里呢?

生:

还是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师:

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大的数据,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

7、比较签字笔支数与笔筒的数量,是不是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

我发现只要是签字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师:

你们发现了签字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那如果签字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二)、研究签字笔数比笔筒数多2、多3的情况。

1、如果把5支签字笔放进3个笔筒里,会有什么结果?

谁来说一说。

生1:

我认为至少有3支签字笔,因为把5支签字笔平均分给3个笔筒,就还剩2支签字笔,所以至少有3支签字笔。

生2:

我认为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我是先把3个笔筒里各放1支,这样就还剩下2支签字笔,我再把这2支签字笔分在两个不同的笔筒里,至少就是2支签字笔了。

师:

先平均分掉3支,没问题吧。

那这剩下的2支签字笔该怎么分,才能保证至少有几支签字笔?

生:

剩下的2支签字笔分开放,才能保证至少。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师:

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生:

5÷3=1……2

2、把7支签字笔放进4个笔筒里,会有什么结果呢?

为什么?

生:

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因为先平均分了之后还剩3支签字笔,再把这3支签字笔分别放进不同的笔筒里,这样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签字笔。

(三)、研究签字笔数比笔筒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

如果把9支签字笔放进4个笔筒里,把15支签字笔放进4个笔筒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再来讨论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生1:

把9支签字笔放进4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3支签字笔,因为:

9÷4=2……1,每个笔筒里平均分的2支签字笔,剩下的1支签字笔无论放进哪个笔筒里,都会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3支签字笔。

生2:

把:

15支签字笔放进4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4支签字笔,因为:

15÷4=3……3,每个笔筒里平均分的3支签字笔,剩下的3支签字笔无论分开放进哪个笔筒里,都会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4支签字笔。

(四)、总结规律。

1、师:

我们研究到这了,看一看,你能发现至少数2、3、4是怎么得到的?

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

“至少数”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生2:

“至少数”只要用“商+余数”就可以得到。

商指的是谁除以谁的结果?

师:

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

谁的结论对呢?

从余数1到余数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板书:

计算绝招:

至少数=商数+1)

2、了解抽屉原理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的这种规律啊,就是数学当中有名的抽屉原理(板书课题)。

我们今天所用的签字笔就被看作为被分的物体,谁做抽屉啊?

(笔筒)(板书:

被分的物体、抽屉)那么用被分的物体除以抽屉数所得的商加1就会得到总有一个抽屉的至少数了。

有关抽屉的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学生读资料,指名学生重点读最后一段。

师:

投影出世抽屉原理简介:

实际上抽屉原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至少数等于商加上1;“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抽屉原理”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抽屉原理”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师引:

那么应用今天所学的抽屉原理的知识,你能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啊?

你觉得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A、当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时,能否找到该问题中什么是“被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B、要记得至少数是“商+1”而不是“商+余数”

1、谁先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刚上课时老师说的“三人同行,必有两人的性别相同。

”这句话。

师:

好的,同学们马上打开书P71,完成例二及做一做。

2、、出示71页的例2: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如果一共有7本书呢?

9本书呢?

3、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为什么?

生:

我把8只鸽子看做8个物体,把3个鸽舍看做3个抽屉,用8÷3=2……2,2+1=3,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师:

是这样吗?

好的,把书关上。

第x组的速度最快了,我再点13个同学站起来,我敢肯定这13个同学中至少有2个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信吗?

学生现场点名报月份,谁能解释这其中的道理?

4、师:

请13名同学起立。

我敢肯定这13个同学中至少有2个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信吗?

学生现场点名报月份,谁能解释这其中的道理?

生:

信。

因为老师把13个人看作是要分的物体,12个月份看作是抽屉。

所以列式为13÷12=1……1,所以至少有2个人是同一个月生的。

师:

那我们六()班共有多少人啊?

全班至少有()名同学生是在同一个月中。

5、你们玩过扑克牌吗?

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52张中有四种花色,哪四种知道吗?

那从中随意抽5张牌,至少有几张是同一花色的,为什么?

如果抽得3张是同花色的符合猜测吗?

生:

2张;因为5÷4=1…1

师:

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

举牌验证。

师:

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如果随意抽9张牌呢?

(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6、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与抽屉原理有关的古典,想了解吗?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齐景公门下有3名武功超群的勇士,他们名叫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

他们虽为齐国立过不少功劳,但都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横行霸道。

齐国的宰相晏婴就想除掉他们。

晏婴知道,用武力绝对制服不了3人,只能用计谋。

于是,他请齐景公赏赐3名勇士两个桃子,并且吩咐说:

“你们自己按各人功劳的大小去分配桃子吧!

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应该单独吃一个桃子。

于是公孙接讲了自己的打虎功,拿了一只桃;田开疆讲了自己的杀敌功,拿起了另一桃。

两人正准备要吃桃子,古冶子说出了自己更大的功劳。

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大,感到羞愧难当,赶忙让出桃子。

并且觉得自己功劳不如人家,却抢着要吃桃子,实在丢人,是好汉就没有脸再活下去,于是都拔剑自刎了。

古冶子见了,后悔不已。

仰天长叹道:

如果放弃桃子而隐瞒功劳,则有失勇士尊严;为了维护自己而羞辱同伴,又有损哥们义气。

如今两个伙伴都为此而死了,我独自活着,算什么勇士!

说罢,也拔剑自杀了。

晏子不费吹灰之力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有趣的是,他却运用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抽屉原理。

谁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个故事。

(四)、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

……(自由表达)

师:

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学懂抽屉学理,老师看到你们中获得了新知,老师心里就获得了快乐。

(六)拓展延伸,能力创新。

课外思考题:

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52张中有四种花色,每种花色13张。

如果要抽得1张红心,至少要抽几张牌呢?

为什么?

(可能与今天学习的知识有一点区别,要注意实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