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9083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

《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

哲学部分练习题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

3.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4.《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9.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才开始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0.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

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11.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13.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15.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这种看法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科学主义的观点

16.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17.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18.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

19.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2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是被折断了一样。

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

B.没有理性,眼睛并不是最好的证人

C.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D.这是一种用歪曲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21.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

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

C.和是指矛盾的统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

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22.马克思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在人与动物区别的层次上,人的社会性本质表现为

A.思维能力B.社会劳动

C.肉体组织D.拥有生活资料

23.2002年,中国空军从俄罗斯进口了5架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米格31战斗机,在试飞的过程中中国飞行员发现了这种战斗机有许多不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设计。

于是有些专家提出停止使用这些战斗机;而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这种飞机先进,坚持要使用原机型;后来中央军委决定将两者的理由进行总结,对战斗机进行了必要的改装,最终被我国飞行员完全接受。

中央军委这个决定反映的哲学原理的本质含义是

A.将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

B.对事物的纯粹否定C.对事物的纯粹肯定D.对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2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科学标准是

A.是否追求物质利益B.是否承认精神的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27.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可知论D.二元论

28.哲学上的两个最基本派别是指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9.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

30.“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3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B.时间和空间是否可分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

3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因为

A.旧唯物主义坚持了不可知论

B.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C.旧唯物主义坚持了形而上学

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3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35.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运动,但它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运动是相对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6.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实物B.具有体积和重量

C.运动D.客观实在性

3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3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9.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

40.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4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42.在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有

A.时空具有主观性B.时空和物质运动不可分

C.时空都是无限的D.时空不可变

43.实践是

A.人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B.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C.具有主观性、不自觉性、非能动性的活动

D.人类具有的一切活动

44.人脑和意识的关系是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中的精细物质

C.意识是人脑自生的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

E.人脑的生理活动就是意识活动

4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意识B.生命都具有意识

C.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D.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

46.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47.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4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9.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5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51.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5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3.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5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5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不可知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5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和变化的观点B.事物矛盾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57.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范围的扩大

5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

59.人们常说: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60.辩证法认为,否定是

A.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B.新事物和旧事物一刀两断

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D.只克服不保留

6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

A.矛盾规律、政治规律、经济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规律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

62.以下不属于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是

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B.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

C.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创造条件

D.在事物的质变阶段能够突破事物存在的界限,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6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64.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

65.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C.外力强加于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6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A2C3A4D5A6D7B8D9B10C11C12D13C14C15B16C17A18B19C20D21D22B23D24B25C26D27C28C29D30D31A32C33B34C35D36C37B38D39A40C41B42B43B44D45C46B47B48D49C50C51A52D53A54D55A56C57C58D59C60C61B62A63D64D65A66D

[多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使人聪明的学问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各门科学的总和

2.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3.近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4.邓小平说: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5.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6.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因素而得到发展

7.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是

A.个性存在于共性中B.共性寓于个性中

C.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D.任何个性都包含共性

E.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8.下列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实物性

9.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在于主张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10.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A.没有绝对运动就无所谓相对静止,没有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绝对运动

B.绝对运动包含着相对静止

C.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

D.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说明了

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是离开物质而存在的形式

12.下列成语和常用语说明意识能动作用的是

A.胸有成竹B.守株待兔

C.料事如神D.运筹帷幄

13.“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

”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

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

14.科技人员经过艰辛探索,于2005年10月12至17日,成功发射了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这说明

A.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把握的

B.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需要的理想客体

C.主体具有能动性

D.价值实现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15.在科学上,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运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B.内在的联系

C.偶然的联系D.本质的联系

1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成语所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中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B.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17.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因为只有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才能

A.正确认识问题的性质

B.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

C.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D.坚持实事求是

19.我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有质的要求,亦有量的指标。

这体现了

A.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

B.量和事物的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

C.事物发展方向的前进性与渐进性的统一

D.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

20.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

A.最基本的两个哲学派别

B.二者的对立斗争贯穿哲学史的始终

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根本对立

D.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

A.哲学是研究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C.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D.哲学主要研究人的道德规范

2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有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6.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2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因此

A.离开了运动,物质就不会存在B.没有物质,运动也不会存在

C.没有没有物质的运动D.没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28.列宁的物质定义科学地揭示了物质的内涵,它认为

A.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物质是不能被人的感觉感知的

C.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D.物质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9.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0.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3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形式,它们是

A.物质生产劳动实践B.衣食住行等生活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以观察、实验为内容的科学实验

32.狼孩、虎孩、豹孩的大脑有和人脑同样的生理结构,但却没有意识,这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B.是社会的产物C.离不开劳动过程

D.人类意识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