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岳麓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岳麓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岳麓版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宗法制的特点。
2.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标志: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概念辨析
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2.商朝
(1)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
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①含义:
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②特点:
商王对附属国实行有限控制;弥漫着神权色彩。
二、封邦建国
1.背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
2.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
(1)周王是最高统治者。
(2)分封对象: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和原有的附属国。
(3)受封者的权利:
受封得到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疆域内进行再分封。
(4)受封者的义务: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服从周王的政令;并承担各种军事义务(随从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
4.作用
(1)积极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有效控制各诸侯国。
③使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消极:
受封诸侯权力较大,诸侯国相对独立,为以后诸侯割据和国家分裂埋下了祸根。
概念辨析
“封建”古今有别
“封建”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西周分封诸侯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二是指“封建社会”,这一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指的是一种介于古代(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
在学习中要能结合背景正确分析。
深化理解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古代帝王后裔,以同姓子弟为主体。
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③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④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影响
①积极作用: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②消极作用:
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③对后世影响:
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制。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
(1)保障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国”与“家”结合。
(2)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4.保障: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是礼乐制度,即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概念辨析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嫡长子继承制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前者是针对嫡子而言,后者是针对众子而言。
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称“大宗”,而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称为“小宗”。
但宗法制度下,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深化理解
全方位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归纳总结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指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将其特点进行总结即可得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全方位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知识结构
1.分封制
2.宗法制
史料 西周分封形势图
应用 周初分封的诸侯国有哪几种类型?
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类型:
同姓亲族诸侯国有燕、晋、卫、鲁等国,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多为政治、经济发达地区和战略要地。
功臣之国:
齐国。
殷商遗民之国:
宋国。
特点:
交错在一起。
目的:
相互制约、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便于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镶嵌十字纹方钺yuè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应用 上述史料说明了:
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出现了公共权力。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
应用 图示反映的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是什么?
提示
(1)基本原则:
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大宗与小宗的相对性。
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
应用 《礼记·大传》载:
“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 )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宗法血缘关系,认为家国亲情本是一体,故D项正确。
A项错误,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用宗法血缘来维护统治,选项尊祖敬宗只是其表面意思。
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并未涉及分封制的作用,故B项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古代中国强调君主百姓的君臣统治关系。
1.(2018·四川学考)启继承禹的地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制度。
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答案 B
解析 启继承禹的地位,建立了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早期的禅让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故选B。
2.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宗法制D.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的西周礼仪中的射箭活动中,箭靶的图示有鲜明的等级区别,这符合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宗法制,也带有严格等级现象,而A项禅让制是夏之前的制度;B项世袭制是继承;D项郡县制这时还未出现。
故选C项。
3.(2018·广东学考)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期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D.宗法制
答案 D
解析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始于秦朝,三省六部制始于隋唐,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特点是以血缘和政治关系相结合来维系统治,故选D。
4.樊树志说: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立家。
”这表明分封制( )
A.分土分民B.维系亲情
C.家国情怀D.贵族专权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可知分封的对象是功臣、王族和古帝王的后代,不一定是亲族,故B项错误;家国情怀是指家国同构,据材料“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立家”都是体现国家的分封而不是家国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和“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体现的是贵族的集体执政而不是贵族专权,故D项错误。
5.西周时期,“建国”在性质上总是与“分贰宗”相一致的。
不管是封同姓诸侯或者异姓诸侯,均为周宗族的分宗。
这反映了( )
①西周分封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②诸侯之间的等级相同
③周王通过分封直接管理地方 ④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不管是封同姓诸侯或者异姓诸侯,均为周宗族的分宗”可知西周分封以宗法关系为基础,故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而非诸侯之间的关系,故②错误;结合所学受封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故③错误;结合宗法制的特点可知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故④正确。
选择B项符合题意。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
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
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
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
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
(1)机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
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意义:
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
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解析
(1)第一小问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是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第一小问意义,据材料二“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得出歌颂了周文王的功德;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得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课时训练
题组1 夏商政治制度
1.历史上,关于夏朝存在着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
夏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但是根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原理来看,夏朝应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因为该时期( )
A.自禹至桀袭14世,共传17君,历四五百年
B.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文物价值非常高
C.大禹的父亲鲧,是传说中第一个筑城的人
D.广泛使用金属工具,文字发展成熟
答案 A
解析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启打破了禅让制开启了王位世袭制,成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A项正确;夏朝国家形成的标志是王位世袭制,与礼器无关,故B项错误;大禹的父亲鲧,是传说中第一个筑城的人,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广泛使用金属工具,文字发展成熟这一说法不符合夏朝,故D项错误。
2.相传禹曾铸九鼎于荆山之下,并拥有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主要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度B.夏王的地位和权力
C.国家政权产生D.外服臣服于内服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
大禹铸鼎,“并拥有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说明夏朝时已经出现了国家政权,故选C。
3.《甲骨文合集》记载:
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
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地方名)逃走了12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高于王权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C.宗法制成为主导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答案 D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比较,故A错误;材料不在于突出国王的集权与否,故B错误;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故C错误;商王占卜问政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D正确。
题组2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4.《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观察下图,诸侯国中属于姬姓封国的有( )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①为齐;材料中②为鲁;材料中③为燕;材料中④为楚,依据材料中“属于姬姓封国”的信息可知,选择C项符合题意。
5.有学者指出: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
B.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
C.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
D.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士、庶民的选择中,血缘亲疏关系比政治等级关系更重要,容易造成官员的离心倾向,隐含着国家分裂的隐患,故B项正确。
6.(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周之臣子”“鲁、卫、晋、齐”可知描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C。
题组3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7.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B.燕国国君
C.卿大夫D.士
答案 B
解析 周王是天下大宗,但题干有限定条件“燕国的宗法体系”,故A项错误;宗法制有一定的范围要求,在天下范围内,燕王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故B项正确;卿大夫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属于小宗,故C项错误;士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也属于小宗,故D项错误。
8.(2018·四川学业水平〈补考〉,1)下图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礼乐制
答案 A
解析 据图示材料,嫡长子继承是西周时期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
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
9.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
A.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
B.注重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
C.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D.家族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
答案 D
解析 法制和规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无关,故A项错误;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无关,故B项错误;“门当户对”讲究的是婚姻双方的地位、资产等大致相当,这与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在西周宗法制之下,嫡长子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较大的权力,这直接影响后世的家族观念,如“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等,故D项正确。
10.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做如此评价:
“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
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可知宗法分封制下存在家国同构的特点,故A项正确;宗法分封制度与神权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层层等级,具有等级性,但这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中央并未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而不具有中央集权的特点,故D项错误。
11.西周时期,同一宗族内部的庶子即使政治地位高于宗子,也只能参与宗子祭祀,不能成为主祭人。
这一现象( )
A.符合分封制的分封原则
B.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
C.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D.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同一宗族内部”不体现分封制的原则,故A错误;材料中未提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故B错误;“同一宗族内部的庶子即使政治地位高于宗子,也只能参与宗子祭祀……”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故C错误,D正确。
1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
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一做法( )
A.加强了专制王权B.强化了等级秩序
C.有利于民族交融D.巩固了宗法制度
答案 C
解析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没有建立专制王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需尊重当地风俗、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与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周王要求受封的诸侯尊重当地的风俗,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可知有利于各地的交流与民族融合,故C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中周王对诸侯的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
13.《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 )
A.国家统一安定B.王权高度集中
C.实行血缘政治D.违背历史潮流
答案 C
解析 “小康”之世即夏商周时期,此时国家实行内外服制度或者分封制,国家未统一,故A项错误;夏商周时期,地方有相对大的独立性,王权未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题干中“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以及夏商周时期政权以血缘为标准,故C项正确;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故D项错误。
14.《殷周制度论》载:
“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
”由此可见当时( )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
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答案 B
解析 “家天下”局面形成于夏朝,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立子之制而君位定”“封建子弟之制”反映出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故B项正确;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于秦朝,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出现在秦朝,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5.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 )
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
答案 D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经过周王改造之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关系,此举说明周王在弱化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述及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没有提及尊卑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论及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
中国封建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
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的特点是按爵位高低赐给不等的土地与人口;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3)影响:
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主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及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解析 第
(1)问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
第
(2)问要指出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里表,相辅相成的。
第(3)问“影响”要结合材料三来回答,指出对封建政治和君主专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