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8585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docx

上财经济学模拟题29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二十九)

一、概念题

1.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

2.《政治算术》

3.《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4.二元方法论(内在观察法、外在观察法)

5.三分法

6.三位一体公式

7.谷物法

8.重农主义

9.边沁主义

10.时差利息论

11.克拉克规律

二、简答题

1.简述重商主义的政策特点。

2.简述马克思对配第劳动价值理论的评价。

3.简述斯密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的思想。

4.简述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5.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哪些理论观点?

6.如何正确对待包括新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当代西方经济学?

三、论述题

1.试论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

2.论述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正确的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新古典经济学的很多结论和政策建议都是从理性预期推断来的,包括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AD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移动后决定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以及对财政政策的分析等。

适应性预期指人们仅仅根据过去而预测未来的说法。

新古典学者认为,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说法。

2.《政治算术》: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主要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配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在《政治算术》中,配第所采用的方法,是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问题,他广泛地运用统计数字来分析经济现象并确认经济发展存在客观规律。

配第认为,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不同,它是不能实验的,因此,配第就经济事实列举数字,加以比较分析,从这些数字中寻找存在于经济现象中的规律。

这一方法被配第称为“政治算术”。

这种研究社会科学的新方法,使配第能够由经济现象的表面深入到经济现象的本质,从流通过程深入到生产过程,从而揭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原理。

“政治算术”这一新研究方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3.《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的主要经济学著作,1767年出版。

这是在孟克列钦之后,最早以“政治经济学”作为书名的著作,也是标志着政治经济学体系建立的著作。

在该书中,斯图亚特详细考察了分工的历史,把交换的发展看作是分工的基础,从分工开始构筑了他的经济理论体系。

在经济学说史上提出了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猜测,提出了“实际价值”、“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概念;批判了货币数量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而不是后者决定前者;抛弃了重商主义关于利润来源于流通领域的传统观念;提出“绝对利润”和“相对利润”的概念。

《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比《国富论》早十年问世,它所展示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虽然还具有重商主义的印记,但仍然是斯密以前的古典经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4.二元方法论(内在观察法、外在观察法):

斯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一种研究方法是探索各种经济范畴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内在联系,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隐蔽结构,这种方法被称为内在观察法,即科学的抽象法。

另一种是描述和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表面或外部联系的方法,称为外在观察法。

斯密研究方法上的二重性,使他的理论不能首尾一贯,使他对一切经济现象和范畴的解释都表现出矛盾。

一方面,斯密应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它的内在联系,对这些现象做出了深刻的理论概括;另一方面,他又应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简单地描述了从资本主义社会表面所看到的似是而非的东西。

这样,也就损害了他的理论体系和他对一切经济范畴之分析的一致性。

5.三分法: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财富的生产,而且应该分别研究分配和消费,这就是“三分法”。

这个“三分法”,形成了萨伊理论的总体结构。

萨伊指出,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作为两者的媒介,表现为中间环节。

于是,生产、分配、消费形成一个似乎严整的逻辑联系。

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推崇备至,说萨伊是政治经济学领域内最早的一位分类学家,他使斯密的理论具有一种经典的形式,把整个经济科学领域改造成一个严整的、容易观察的体系。

后来的经济学家也大多采用了萨伊的“三分法”。

其实,萨伊的这种分类法,只是在形式上对政治经济学的条理化,而在实质上则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

因为,它抹煞了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其他经济过程的社会特点,以一种肤浅的表面联系来掩盖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联系。

6.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的分配理论。

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生产的三个要素,三者共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

因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分别依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应得的收入:

工资、利息和地租。

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获得各自独立的来源。

马克思把萨伊的分配理论称为“三位一体公式”。

“三位一体公式”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它认为资产阶级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这一公式被西方经济学家沿用,作为分析收入的根据。

7.谷物法:

19世纪初,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激增,英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土地贵族为了维持谷物高价,以保证高额地租收入,于1815年操纵议会通过了一项保护谷物贸易的法案,规定当国内谷物价格低于80先令一夸脱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

“谷物法”的实施使英国市场上的粮价高涨,而粮价的高涨抬高了名义工资和工业成本,影响了资本家的利润,因而工业资产阶级强烈反对“谷物法”。

从而引发了英国各界对“谷物法”的存废的争论,这场争论对当时英国各派经济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8.重农主义:

18世纪50~70年代法国古典经济学说。

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魁奈和杜尔哥,其他较重要的成员有:

老米拉波、梅西耶、杜邦、柯内等,又称为重农学派。

重农主义是在反对重商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

17世纪下半叶,由于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法国农业极度衰弱,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布阿吉尔贝尔在批评重商主义时提出了重视农业的思想,重农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创立了比较完善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重农主义理论体系是独特而完整的,它以“自然秩序”,为哲学基础,以“纯产品”为理论核心,其经济主张则集中体现在《经济表》中。

重农学派认为,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由上帝安排的,合乎理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

在“自然秩序”之外,还存在一种人为秩序,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及法令规章等。

他们认为人为秩序如果符合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而实现自然秩序的惟一途径就是废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现经济自自由。

重农学派的结论是:

只有农业部门才能增加社会财富,土地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财富的增加可以保证人口的增长;而人口和财富的增长又使农业兴旺,商业扩大,工业繁荣,从而促进财富不断得到增值。

9.边沁主义:

边沁是把功利主义同政治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结合起来的始作俑者。

他提出了所谓功利原理和自利选择原理。

在他看来,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虚幻的机体,人人追求个别利益或幸福,即遵循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苦乐观,就会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因此,他反对政府干预和贫富平均,主张自由放任和财产私有权。

边沁把经济活动分为三类:

个人自发的经济活动、国家的活动、国家不应干涉的活动,而国家的活动只能限制在保护个人经济活动的自由和保护财产安全。

他还认为,财富的分配越平均,社会幸福的总量就越上升;但是,财富平均分配蕴藏着财富生产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会危及财富即资本的剩余或增殖,他认为“稳定与平均如果不能并立,那么毋庸置疑,平均应该退却”。

10.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提出的以人对物品的主观心理评价来解释利息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和利率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对等量的同一物品在现在和未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

庞巴维克从消费者心理出发.把物品分为现在物品(消费品)和未来物品(生产资料和劳动),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总是高于对等量的未来物品的评价。

价值即是主观心理评价;人们对同量物品在不同时间中主观评价的差异,或在同一时间对具有不同的时间特点的物品的主观评价的差异,即是所谓物品价值的“时差”。

庞巴维克进一步推论说,由于时差的存在,等价交换法则要求未来物品在同现在物品进行交换时,未来物品所有者必须向现在物品所有者交付等于时差的“贴水”,一切利息形式都不过是这种“贴水”的不同形式。

庞巴维克宣称,借贷利息是利息的最典型形式,他还认为,企业利润是利息的最主要形式。

他把资本主义生产归结为“迂回的生产”,即需要利用工具、原料等所进行的生产,其不同于“直接的生产”之处在于:

生产的开始和消费品出现之间有一时间间隔,于是又出现了“时差”。

既然如此,在庞巴维克看来,资本家在生产之前支付给劳动等的价值又是由于“时差”所造成,是这种“时差”的贴水。

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的基础是边际效用论和时间偏好论,把利息的来源归结为心理因素、时间因素和单纯的数量关系,以此否认剩余价值的客观来源。

11.克拉克规律:

克拉克对边际效用价值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价值取决于商品里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整个商品。

他把每一种商品分解为许多组成部分,而把整个商品看作是“不同效用的复合体”或“几个效用因素的结合”。

他断言:

价值不是等于整个商品的边际效用,而是等于各个商品属性的边际效用的总和,其中的每个边际效用又取决于某个等级的购买者。

即在整个社会里,一个贵重商品的每个效用,都是对社会的最后效用,克拉克对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这一修正被称为“克拉克规律”。

二、简答题

1.简述重商主义的政策特点。

答: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有两个特征:

(1)商业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依靠封建民族国家政权制定和执行政策和法令来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由于处在封建社会内部的商业资本本身的局限性和软弱性,不管是早期重商主义还是晚期重商主义,它们的理论主张,它们所反映的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都完全依靠着封建民族国家的政权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和法令才得以实现。

因此,重商主义者力主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而处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中的民族国家的政权,为了打破地区割据,为了扩大财政收入以维持宫廷、官吏和军队的需要,也乐意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这样,商业资本就和国家政权紧密地结合起来。

(2)与重商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相适应,其政策主张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以及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或不买,来积累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持商品的输出超过输入,为此,他们还主张大力发展能生产在国外按高价畅销的商品的工场手工业。

2.简述马克思对配第劳动价值理论的评价。

答:

配第的价值论,既有科学因素,又有错误和庸俗成分。

配第价值论的贡献:

(1)在经济学说史上,配第最先区分了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他所着重研究的是商品的自然价格,并把它作为分析其他经济问题的基础;

(2)他最先认识到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说明了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时间是测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这是配第价值论的最主要贡献;(3)他最先感到了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同生产物品的实在劳动的区别;(4)他最早说明了商品价值、劳动生产率、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

因此,马克思对配第作了很高的评价,冠之以“政治经济学之父”。

配第价值论的错误:

(1)他直接用贵金属货币来表示商品的自然价格是混同了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

(2)他还没有完全摆脱重商主义的影响,因为他只是用金银来表现商品的自然价格,把货币看作惟一真正的价值形式,并且认为只有生产金银的劳动才直接生产交换价值;(3)他用土地和劳动两个自然单位来评定商品价值是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他把生产金银的实在劳动看作是生产交换价值的一般劳动是混同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4)他用劳动者的食物或工资来决定价值,是用价值决定价值的循环论证。

3.简述斯密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的思想。

答:

(1)斯密没有明确提出“经济人”的概念,但是,他在考察经济生活时把具有多种品质的人和作为经济上的人区分开来,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运用了“经济人”的假设。

他把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济现象都看作是“经济人”活动的结果,而驱使“经济人”努力的动机,则是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所谓人类利己主义的本性。

(2)“看不见的手”是斯密理论中最著名、最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

在斯密时代,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不受干预的私人经济的活动,不仅没有使连成一体的国民经济出现混乱,而且能够胜任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对于这个重大的经济现象,斯密第一次做出了理论的说明。

斯密认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并不是毫无规则地进行的,而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这种调节作用除了通过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矛盾运行使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与社会的有效需求相一致外,还表现为对生产要素或资源进行调节,使之按照最优的比例配置于不同的生产部门进行均衡的生产。

斯密关于“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的论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

同时,这些论述,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要点,提供了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的基本观念。

4.简述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答:

萨伊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

所谓财富,是指那些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

他认为,政治经济学不研究天然财富即大自然无偿、无限地供给人们的财富,而是专门研究社会财富,即按人类科学制定的规律生产、分配、消费的财富。

因为只有这部分财富才是人们估价的对象,才具有内在价值,政治经济学只研究这部分财富。

(2)他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一般的人类社会,所以他研究的是一般人类财富。

实际上他是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在一般社会制度下人类对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从而把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同一般财富相混同。

(3)在他看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和财富的关系,即人和物的关系,从而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超阶级、纯理论的学科,否认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下人们之间生产关系的学科。

他主张把政治经济学同政治学严格区分开来,认为政治学才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而政治经济学则是研究人与财富的关系。

(4)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和任务是揭示财富的由来和方法。

他还认为,政治经济学要教导国王、政府和臣民熟悉国家繁荣所根据的原则,使一个国家能得到良好经济制度的利益以防止人民铤而走险。

5.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哪些理论观点?

答: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以下四个理论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作用。

货币需求函数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仅仅做出轻微的变动,在长期中是不变的常数。

因此,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名义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决定的,而与货币量无关。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根据卢卡斯的理性预期供给曲线,实际国民收入与未被预期的价格变化成正比例。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

按照自然率假说,资本主义有趋向于自然率(即充分就业)的自行调节的作用。

6.如何正确对待包括新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当代西方经济学?

答:

首先应当明白,当代西方经济学是现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西方经济学界所崇拜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非常明确地表白了自己的阶级属性,承认他在阶级斗争中“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认为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不管有什么缺点,总是生灵中的精粹,人世一切进步的种子,当然是要靠他们来传播的”。

西方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凯恩斯一样站在资产阶级一边,不过没有这样坦率表白罢了。

经济学是社会生产关系即人们的经济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某种反应,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科学。

西方经济学是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思想,为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出谋划策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资产阶级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虽然资本主义现在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它的一般理论的辩护性并没有改变。

例如,任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的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而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则更加露骨、更加狂热地维护私有制。

弗里德曼一再强调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哈耶克千方百计维护和美化私有制,竭力反对和诋毁公有制;科斯鼓吹产权理论,其前提、核心和全部内容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这些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的经济学,都是“私经济学”,莫不是为垄断资本辩护的。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的阶级属性和辩护者面目是十分明显的,不过他们竭力加以掩饰,硬说他们的经济学是所谓实证经济学,能客观地、科学地解释社会经济的运行,它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即排斥社会的是、非、好、坏、当、否等问题,只考察经济事物之间和各种变量关系的规律。

相反,他们断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说什么《资本论》的“错误”就在于它的规范性,即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论证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

其实,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都是理论与实际或者说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统一,不过,西方经济学家的规范分析是完全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实证分析并不都是科学的;他们把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截然分开,对立起来,并且夸自己的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更是完全错误的,是自欺欺人的。

事实上,西方经济学家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他们把资本主义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作为前提条件,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这种虚伪面孔,是昭然若揭的。

可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个别学者由于不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由于对西方经济学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著述时也标榜自己的方法是实证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贩卖西方经济学的那一套破烂货,有用的东西却没有学到手。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和批判。

一个学说为哪个阶级服务,是正确还是错误,是阻碍社会发展还是推动社会前进,是有利于经济改革还是把改革引到邪路上去,必须明辨清楚,一点也不能含糊。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乘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无时无刻不在攻击马克思主义,欲彻底消灭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而后快。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揭露和批判他们的反动叫嚣,研究和批判他们的经济理论,学习他们在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方面取得的成果;既要反对盲目迷信、机械照搬的作法,又要反对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

应该看到,当代西方经济学除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一般理论,还有另外一方面,即实际的专门研究,也就是技术、组织等具体经济研究方面。

它在这一方面虽然同样为资本主义服务,却是另外一种情况。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为了替垄断资产阶级谋取最大限度利润,必须研究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中的有关经济问题,反映经济过程中某些具体的、局部的客观规律性,设计出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对于那些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过程和技术经济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利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们必须给以应有的重视、参考和借鉴。

他们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为我们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信息,可资利用。

他们还运用先进的计算工具和统计方法,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统计数字。

有的数字如人口数字、财政收支数字等,虚伪性不大。

另一些数字,如失业人数、利润量等等,往往被缩小;社会福利开支,劳动者的收入,每每被夸大,必须加以识别和纠正。

这些数字,在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手里,是粉饰和掩盖资本主义矛盾的工具,而拿到进步的、无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手里,可以成为认识世界,揭示其规律性,进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武器。

总之,当代西方经济学在一般理论方面,它仍然是现代资产阶级主要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并论证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实际的专门研究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性,提出了比较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千方百计为垄断资本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服务。

这种区分反映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客观实际情况,并有助于我们在对待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上防止两方面的错误或倾向:

当看到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非常错误、十分庸俗时,就全盘否定,绝对排斥;当面对西方经济学在实际的专门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取得了某些成就时,就盲目迷信,机械照搬。

不过,这种区分是很不容易的。

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深入系统的科学分析,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本题答案参考了众多优秀论文,现特向其作者表示感谢!

三、论述题

1.试论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

答:

李嘉图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突出的贡献,是劳动价值论。

他的经济学说虽以分配论为中心,但整个理论体系却贯穿了价值论。

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因素,而且批判和纠正了斯密的错误和缺陷,始终一贯地坚持劳动价值论,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推到了顶峰,并且也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新李嘉图主义或(新)斯拉法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贡献是:

(1)他比斯密更清楚地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较为正确地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把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

李嘉图肯定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见解,否定了他的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交换价值的错误观点。

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虽然不能决定交换价值,但它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条件。

因为无用之物,没人要它,也就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这在事实上,已把使用价值看成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他还认为,绝大部分商品的价值是由耗费劳动决定的,并把这类商品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他批判了斯密的购买劳动和“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的错误理论,坚持了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

这是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重大贡献。

首先,他批判了斯密把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混同起来,以及购买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错误观点。

李嘉图认为,在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与在交换中所能购买的劳动,不是相等的,购买劳动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只有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

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增多,商品的价值量就增大;反之,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商品的价值量就减小。

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其次,他批判了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的错误观点,始终坚持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这个原理,旗帜鲜明地论证了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存在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它认为,劳动价值论,不仅使用于简单商品生产的社会,而且使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价值决定是第一性的、决定的因素,价值分解为收入是派生的、被决定的因素。

先有价值决定,然后才有价值分配。

由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无论怎样分割,都不会改变它自身的大小。

三种收入是价值的分割问题,它们不能反过来决定价值。

这就把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严格地区分开来了。

(3)李嘉图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第一,他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认为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第二,他把形成商品的劳动,区分为直接劳动(活劳动)和间接劳动(物化劳动),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是直接劳动,还有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能创造新价值,间接劳动虽不能创造新价值,但能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他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等于转移到产品中去的旧价值和生产时创造的新价值之和。

第三,他还提出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必要劳动,而不是个别劳动,是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

虽然他说的必要劳动,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不一样,也没有“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但他的论证已包含了社会必要劳动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