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8583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设计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四个部分,其中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属于自然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

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技能。

“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入手,并通过研究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详细介绍了相关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地球仪中各部分的名称、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如何运用经纬网确定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等。

“地球的运动”一节,教材中通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增加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通过空间图示明确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周期、方向以及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

“地图的阅读”一节,教材主要讲解了地图的三要素:

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

通过“台湾岛地图”的实例,明确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以及图例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看地图和绘制地图。

该节的另一内容是在生活中选择适用的地图,体现了“学习终身有用地理”的理念,通过实例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选择合适地图的方法以及注意的主要问题。

“地形图的判读”该节内容共设计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三个课题。

分别讲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通过实物图示和分解图示阐明了等高线地形图中各地形部位的名称、陡坡缓坡的确定等相关知识。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这一板块中,通过图示重点讲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主要特征以及地势的起伏特点。

“地形剖面图”这一内容,教材设计了绘制地图的活动题,在绘图活动中使学生明确了地形剖面图的特征及其绘制步骤,突出强化学生的绘图技能。

1.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用相关的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描述地球的大小。

2.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的位置。

3.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4.理解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大小,运用比例尺计算相关的距离。

7.掌握地图上判定方向的三种方法,记住地图上常用图例。

8.根据需要能选择适用的地图,并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9.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10.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各个地形部位的名称;根据等高线的稀疏情况正确判断坡度的陡缓;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计算等高距、相对高度、实地距离等。

1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12.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特征,并能正确地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课时安排

任务设计

1.地球和地球仪

小组合作

2课时

1.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用相关的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的位置。

2.地球的运动

自主探究合作

2课时

1.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理解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地图的阅读

自主探究合作

1课时

1.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大小,运用比例尺计算相关的距离。

2.掌握地图上判定方向的三种方法,记住地图上常用图例。

3.根据需要能选择适用的地图,并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4.地形图的判读

自主探究合作

1课时

1.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2.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各个地形部位的名称;根据等高线的稀疏情况正确判断坡度的陡缓;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计算等高距、相对高度、实地距离等,并能正确地判定方向。

(重点)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4.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特征,并能正确地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

地球仪的空间立体定位。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儿开始呢?

(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主完成)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古代人眼中的地球是怎样的?

答案:

天圆地方。

2.人们根据什么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

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3.什么事件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4.什么事件第一次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5.请你用赤道周长、平均半径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答案: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同学们请看课本P4,观察地球仪,独立完成以下各题:

1.什么是地球仪?

答案: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答案:

借助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探究活动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读图思考 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答案:

古代的人们,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凭直觉和臆想来猜测地球的形状。

2.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

答案:

不能,因为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

3.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答案:

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

【精讲点拨】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太阳和月亮”),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

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结论】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过渡: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4.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并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答案: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过渡: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

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

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

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

(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探究活动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小组合作,描绘地球仪简图。

2.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精讲点拨】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

①地球仪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地球仪

1.人类认识地球的先后过程排序最正确的是( B )

①天圆地方 ②地球卫星照片 ③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 B )

A.天圆地方B.地球是个球体

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地球的大小

3.表示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的是下图中的( A )

A.aB.bC.cD.d

4.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B )

A.6375千米B.6371千米

C.6378千米D.6336千米

5.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

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河山飞快跑。

”的谜底是( D )

A.地球B.地球卫星照片

C.地图D.地球仪

素材拓展

具体见光盘。

第2课时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和半球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养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新课导入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

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

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

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

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一、纬线和纬度

多媒体展示(课本P6图1.6“纬线和纬度”和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结合教材图文材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纬线?

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答案: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的形状是圆。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

答案:

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答案:

东西方向。

4.0°纬线是哪一条?

北纬和南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答案:

赤道是0°纬线,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答案:

0°纬线(赤道)。

二、经线和经度

多媒体展示(课本P7图1.9“经线和经度”,课本P8图1.10“格林尼治0°经线”)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经线?

答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答案:

经线是一个半圆,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3.0°经线又称什么线?

东经和西经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答案:

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答案: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翻开课本P9,阅读课文和观察图1.12“经纬网”,说一说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

探究活动一 纬线和纬度

读课本P6~7图文内容,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

1.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

怎样区分它们?

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答案:

纬度相同的纬线有2条,用北纬和南纬进行区分。

0°纬线不用做标注。

2.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

(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答案:

具体如图所示:

过渡:

通过研讨大家已经掌握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面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探究活动二 经线和经度

读课本P7~8图文内容,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

1.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

范围是多少?

有什么规律?

(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答案:

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用东经和西经表示,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

2.在地球仪上找出20°W和160°E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

(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答案: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

【精讲点拨】经纬度的划分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相互问答交流,在学生对图理解的基础上,为便于学生记住其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过渡: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纵横交错,交织成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经纬网的知识。

探究活动三 利用经纬网定位

定位游戏: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定位游戏,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在游戏中练习利用经纬网定位。

1.游戏的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在黑板上画出经纬网图(如图),使学生明确每一排是哪一条纬线,每一行是哪一条经线,先让学生对照经纬网图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其他同学的位置。

2.游戏的方法。

“定位站人”,如在图上定出A点,那么,第三排、第三行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出自己的位置(20°N,10°E)。

“站人定位”,如在第6排、第5行的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10°S,10°W)。

那么,让其上来描出B点。

3.游戏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位置比赛、描位置比赛、说描结合、自说他(她)描接力赛等多种形式的游戏练习。

还可以让说错或描错的同学表演一个节目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构成,我们先学习了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特征及划分,还有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为学习经纬网定位打下了基础,最后把经纬线综合在一起,结合活动学习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其中利用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内容,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是本节的基础和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1.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所有经线相等,所有纬线相等

C.赤道是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纬线D.纬线是半圆,经线是圆

2.0°经线又称为( B )

A.赤道B.本初子午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D.东西半球分界线

3.下列纬线最接近赤道的是( D )

A.70°NB.40°SC.80°SD.10°N

4.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B )

A.赤道B.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C.20°E经线和160°W经线组成的经线圈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5.下列四个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B )

A.10°S,30°WB.25°N,10°WC.50°N,170°ED.20°S,30°E

素材拓展

具体见光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