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1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docx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

武乡县建设局

评价单位: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八年十一月

1总论

1.1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武乡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

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

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

为此,武乡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

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武乡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

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武乡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武乡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评价重点

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

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

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

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

本项目噪声产生源少,周围无敏感目标,属于小型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4)生态环境

本项目生态影响范围小于三级评价要求,参照三级评价开展工作。

1.5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

以填埋区为中心,西北、东南各延伸2km,总面积16km2的矩形区域。

地表水环境:

关注本项目对西北侧约1.3km处涅河的影响。

地下水环境:

场址周边3km范围内的含水层。

声环境:

垃圾填埋场场界外1m以内及交通敏感点。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限于场地建设和使用活动扰动影响较大的场址附近距离。

 

2区域环境概况

2.1项目地理位置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位于县城外的南部山地,丰州镇史家垴村境内,距规划城区边缘直线距离2.1km,距最近的史家垴村为500m。

2.2自然环境

2.2.1地质地貌

武乡县域地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全县可分为石质山区、黄土丘陵山区和较平川区三个不同的地形区域,总观全县地质地貌可属黄土丘陵地带。

本项目场址地貌类型为“U”型黄土冲沟。

2.2.2地质构造

沁水向斜轴部位于武乡县丰州镇以西,构造线走向为NNE向,两翼地层倾角为10~25°,相伴发育一组与主构造线一致的波状压密褶皱,地层倾角在5~10°之间。

褶皱多位于县城以西,较大者有蓬莱山向斜、涌泉向斜、赵家凹向斜,下庄背斜、聂村背斜、峪口背斜、关河向斜、故县背斜、南亭向斜、杨家脑背斜、东沟向斜,褶皱轴向多为20~30°,轴长6~38km,两翼地层倾角为5~20°。

主要的断裂为分布于县境NW的分水岭至二郎堂正断层组成对出现,形成地堑或地垒,断层走向多呈NEE向。

东部洪水断层、蟠龙断层较为明显,走向NNE,断距55m。

本项目场址内无断层,属于稳定场地。

2.2.3水资源情况

武乡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北源、涅河、马牧河、昌源河、云簇河、洪水河,按其流域归属分为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归汾河、南亭河两大水系,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5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7%。

武乡县城水源地位于马牧河汇入涅河的交汇处,面积约0.5km2,从构造上分析,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武乡-阳城凹褶带北端,发育有三条隐伏断裂,由于断裂破碎带的连通作用,有利于地下水汇集,所以在断裂带附近,富水性极强。

2.2.4气候与气象

武乡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

全县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小气候也很明显,全县年平均气温约介于3℃至10℃之间,年平均日较差13.2℃。

境内年平均无霜期在150天左右。

境内最大冻土深度为1.0m左右。

武乡县年降雨量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均,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500-600mm之间,武乡县历史上最大日降雨量113mm。

年内各季降雨量差异很大。

全年静风频率最高,频率达52.36%,次多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1.4m/s。

2.2.5地震

近年来武乡县未发生大的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96-2001),县城抗震设防标准为烈度7度。

2.2.6土壤

武乡县土壤类型大体可分为白土、红土、黄土、砂土、壤土(二合土)、黑土、黑炉土、碱土等八类土壤。

本项目场址所在区域土壤为白土。

2.2.7植被

武乡县境内自覆被较差,而且分布不匀。

场址所在地植被稀疏、覆盖较差。

2.2.8动物

县内饲养动物有兔、猪、羊、牛、驴、骡、马等家畜,鸡、鸭、鹅、鸽等家禽和蚕、蜂;近年来还发展了四种从未饲养过的新动物——梅花鹿、虹鳟鱼、蚯蚓和水貂;五色鱼和鹦鹉鸟在县城也发展不少。

武乡县野生动物品类繁多,分布极广,较大的野兽栖息在东西山上,一般兽类出没在平川、丘陵。

鱼类、爬行、软体、腔肠动物品种不多,野鸟、两栖、环节、节肢动物遍及全境。

2.3社会环境概况

2.3.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武乡县现辖丰州镇、监漳镇、蟠龙镇、洪水镇、故城镇5个镇,墨镫乡、故县乡、乾北乡、石北乡、贾豁乡、分水岭乡、涌泉乡、上司乡、大有乡9个乡,374个行政村、942个自然村,2005年全县总人口20.3万人。

本工程场址位于武乡县丰州镇史家垴村西北500m处。

2.3.2社会经济概况

武乡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即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突破30亿元,人均GDP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8%,突破10亿元。

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间下降25%以上。

2.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距离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拟建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目标

保护性质

与本项目的关系

环境

空气

六盘垴村

人居环境

NE

500m

史家垴村

SE

500m

阳城村

NW

1000m

水环境

区域地下水环境

饮用水保护

深度达11.0m以上

涅河

工业农业用水区

NW

1300m

农业生态

土壤

累积影响

厂址及周边区域

农作物

累积影响

景观

景观协调性

农业生态

项目建成后对周围景观有一定的改变

声环境

六盘垴村

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及服务期间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史家垴村

人群健康

近距离村庄及人口

恶臭、蚊蝇、轻质垃圾飘散

项目对评价区内的村庄和人群有一定的影响

 

 

3工程分析

3.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建设单位:

武乡县建设局;

建设地点:

武乡县丰州镇史家垴村西北500m处。

服务区域:

武乡县县城及丰州镇部分村庄;

服务年限:

14-16年;

建设规模:

日处理生活垃圾80t,拟选场址填埋区库容为56万m3。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填埋库区、管理区及其配套的公用工程、绿化工程等。

本工程总投资:

2210.19万元。

本工程主要包括管理区和卫生填埋场区两大部分。

总图布置:

根据地形地势,将管理区布置在填埋区的东南侧山腰上。

整个卫生填埋区随地势布置在山谷的沟头,垃圾运送车辆在长榆公路下线后,可沿着垃圾运送专用线进入生产管理区,而后再沿着专线道路和临时作业道路到达填埋场库区的垃圾填埋作业面。

3.2垃圾处理工艺分析

根据武乡县垃圾成分的特征、经济状况以及国内几种垃圾处理模式的特点,从经济上和技术上综合分析,武乡县生活垃圾处理选用卫生填埋工艺。

填埋工艺流程: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按填埋作业顺序进行倾倒、摊铺、压实、覆土和撒药。

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作业方式。

分区方案:

本项目采取分区分格填埋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雨污分流,利于填埋场的分期建设,防止土工膜的老化;而且由于垃圾的填埋区域较小,可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

3.3主要工程内容

3.3.1场地土方整治工程

填埋场场底清整,需将表层覆盖土清除,并铲削侧壁余土,余土填至场底。

填埋区清除的表层覆盖耕植土暂运至填埋区上游的沟头顶部平台内,用作填埋区封场。

3.3.2垃圾坝工程

垃圾坝采用碾压式粘土坝。

3.3.3截洪沟工程

填埋场周边的山地防洪和填埋场场地雨水排除,均采用截排水沟渠的工程设施。

3.3.4防渗工程

场底防渗:

防渗膜采用两层土工布夹一层高密度聚乙烯膜。

边坡防渗:

铺设防渗膜,然后覆盖石棉盖板防止防渗膜老化和破坏。

垃圾坝防渗:

在修筑好的垃圾坝上采用两层土工布夹一层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保护层,再覆盖石棉盖板防止防渗膜老化和破坏。

3.3.5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

渗滤液导排系统包括水平、垂直导排系统。

水平系统铺设在场底水平防渗隔离层之上,包括导流层、导流主、次盲沟及导流干、支管。

垂直收集导排系统即为设置在垃圾锥体上的气体垂直导排系统-导气石笼井。

3.3.6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

填埋气体的导排系统采用垂直石笼井与水平导气碎石盲沟相结合的方式将填埋场内的气体排出。

3.3.7封场

填埋作业达到设计高度后,应在其顶面进行终场覆盖,目的是便于最终利用,并减少雨水渗入量和填埋气体逸散。

封场时应形成由中间向四周的排水坡度,以便及时将场顶的雨水排出场外,对坡面垃圾的封场应用草皮植被进行护坡处理。

3.4公用工程

3.4.1给排水系统

水源:

场区自打深井一眼,作为本场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

用水:

生活用水、道路、场地、绿化洒水和洗车用水,以及消防用水。

排水:

垃圾填埋区渗滤液、洗车废水和生活污水三部分。

3.4.2供电

根据本工程所处位置及负荷情况,由场区南侧相距0.6km的架空线路引接。

3.4.3采暖

项目管理区冬季采暖采用电暖气。

3.4.4道路工程

填埋场至县城中心的垃圾运送线路为:

0.7km专用公路、2.4km长榆公路、1.5km城市道路,共计4.6km。

专用公路从长榆公路引接,长0.7km,路面宽度为6m,路面结构采用沥青砼面层。

3.4.5垃圾的收运系统

垃圾收运系统包括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和垃圾清运系统。

3.5填埋场污染源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填埋场施工过程中主要污染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机械噪声、废气和挖土、堆土料扬尘;服务期主要污染源为垃圾压实后垃圾中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渗滤液,其次是垃圾运输、倾倒及覆土产生的扬尘,垃圾压实等作业设备产生的噪声。

服务期满后,填埋气是主要污染源,它仍将持续产生10~15年。

针对以上污染物排放情况,工程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3.5.1施工期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