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7737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docx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

第一节通货膨胀(返回页首)

一、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衡量

1、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不断地持续上涨或者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

这里的“通货”一词一般是指市面上流通的货币。

2、价格指数

①概念:

就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

3、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三种价格指数

1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

又称生活消费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计算公式:

本期消费品价格指数

一定时期消费价格指数=──────────×100%

基期消费品价格指数

2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

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

3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前面已介绍过,其计算公式:

当期名义GNP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当期实际GNP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以速度作为分类标志

①爬行的通货膨胀:

一般指不超过2%~3%的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无害的。

②温和的通货膨胀:

一般指不超过3%~10%的通货膨胀。

③飞奔的通货膨胀:

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④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以超过每月50%的速度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

2、以发生的原因为分类标志

①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

因为特定的经济制度、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的结构因素或这些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3、以预期为标志

①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②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4、以市场机制作用大小为标志

①开放性的通货膨胀:

市场机制充分作用,供求决定物价水平的通货膨胀。

②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政府对价格进行某种形式的控制,使得物价同市场供求脱节的通货膨胀。

三、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①概念:

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②原因

1)实际因素。

即导致IS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资本边际效率上升从而投资需求增加,出口需求增加,进口需求下降,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税从而消费需求增加等,见图P435

2)货币因素。

指引起LM曲线右移的因素,见图P435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①概念:

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

它又细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②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工会的力量强大,使得工资的上涨过快,从而导致供给曲线上移,价格上升。

③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对利润的追逐,他们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使得供给曲线上移,价格上升。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①通货膨胀是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②利于靠变动收入的人。

如扩张行业中有强大工会支持的工人,利润收入者。

③对储蓄者不利。

④引起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再分配。

⑤居民手中的财富大量再分配给公共部门。

1)政府发国债。

2)货币收入增加,累进税制使得税收增加。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①产出增加。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能刺激经济,扩大就业。

②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从而引起产出下降。

③极度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第二节失业(返回页首)

一、失业及分类

1、定义:

2、分类

①摩擦性失业:

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失业。

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另外,行业的兴衰。

②季节性失业:

指某些行业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

如农业和旅游业。

③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④需求不足型失业。

凯恩斯的概念

⑤技术性失业。

技术进步导致的

⑥结构性失业。

指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

⑦自愿失业。

二、失业的测量

1、失业率:

2、自然失业率:

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同劳动力的比率。

3、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经济被认为是充分就业。

4、失业率测度失业的局限性。

①凡是支付报酬的工人都被统计在就业中,不能区分是否是全日制还是短工。

②没有考虑劳动者的技能利用情况。

③虚报、假报就业状况,导致计算不准确。

三、失业的代价

1、奥肯法则:

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3%。

2、失业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造成了失业。

3、失业工人及其家庭的地位和声望也会因失业而下降,因而他们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摧残。

四、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1、充分就业的几种说法

①凯恩斯的说法。

“非自愿失业”已清除

②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相等。

③如果再提高就业率,就会产生通货膨胀。

2、自然失业率

①概念:

弗里德曼提出的概念,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②所谓没有货币干扰,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不存在替代关系。

③是反凯恩斯的提法。

认为劳动力市场没有垄断,工资有弹性和信息易获得,所以愿意就业的人迟早会获得工作,失业是摩擦性的或结构性的。

第三节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返回页首)

一、菲利普斯曲线

1、概念:

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成负相关系的曲线。

由于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发现的,所以命名为菲利普斯曲线。

2、图式:

△P/P△W/W

9

68

57

46

3b5

24

13

0123456Ut

3、菲利普斯曲线的公式表达:

△Wt=f(Ut)

△Wt表示t时期货币工资上涨率,Ut表示t时期的失业率。

4、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当失业率为5%,货币工资上涨率为3%;当失业率为4%,货币工资上涨率为4%。

菲利普斯的理论解释是,货币工资上涨说明劳动力市场需求过大,所以失业率就低。

5、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用来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就会引起通货膨胀,一般认为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是3%,所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相差3%。

6、“临界点”。

即一定时期社会所能承受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最大极限。

如图中的4%。

7、菲利普斯曲线与标准的凯恩斯理论有差异。

凯认为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增加总需求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二、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

1、概念:

由于预期的出现,产生上移的菲利普斯曲线。

2、图式:

△P/P△W/W

79

68

57

46

3bPC25

24

1PC13

0123456789Ut

3、菲利普斯曲线的公式表达:

△Wt=f(Ut)+aPte

△Wt表示t时期货币工资上涨率,Ut表示t时期的失业率,

Pte表示t时期的通货膨胀预期。

三、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负相关系只在短期存在。

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2、图式

△P/P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7PC0PC1

6

5de

4

3bc

2

1a

0123456789Ut

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过程。

  假定起先通货膨胀率为零,人们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经济运行在图中a点。

现在假定政府实施扩张性政策,使通货膨胀上升到2%,由于事先没有预期到有通货膨胀,因此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PC0变动到b点,失业率从5%降到3%,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短期交替。

如果2%的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在长期就会形成2%的通货膨胀预期,于是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弥补价格上涨的损失,实际工资不再因通货膨胀而下降,企业雇工数又会到原来水平,失业率又回到原先的自然失业率5%的水平上,从而经济达到c点。

现在,这2%的通货膨胀率就成为自然失业率5%的通货膨胀率。

如果政府再把失业率降到3%,则必须使经济沿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变动到d点,即通货膨胀率提高到5%。

但是在长期,又会形成5%的通货膨胀率预期,实际工资又会到原有水平,企业雇工数又回到原有水平,从而失业率又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经济达到e点。

这样的过程不断出现,形成一条过a、c、e点的垂直线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与失业没有交替。

5、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甚至能形成向右上倾斜的正相关曲线,从而出现滞胀现象。

如果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高于实际的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四、滞胀的对策

1、工资与物价管理政策。

又称收入政策,主要指限制工资收入增长率的政策。

其理由是只要工资不上升,物价就不会上升。

具体措施见书P454

2、人力投资。

前面所说的结构性失业,造成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矛盾,政府的人力投资(人力政策)被认为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3、部门之间的协调。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部门之间的协调可以减少经济波动和关键产品供求失调带来的失业。

4、实行微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货币政策。

①微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货币政策的内容

②微观财政政策的作用。

③微观货币政策的作用。

五、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

1、理性预期学派是从货币主义分离出来的一个极端学派。

2、所谓理性预期就是指人们事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料、信息,并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作出合乎实际的预测。

前面讲菲利普斯曲线中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不同。

3、认为政府的相机抉择的政策是无效的。

①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公众都能够事先作出理性预期。

②短期内也不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

六、新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失业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生活出现了低通胀伴随低失业的新现象。

见书P446表格。

2、一些经济学家把美国具有的这种以低失业率、低通胀为特征的经济称为“新经济”。

3、新经济不能否定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失业与通胀间的交替关系。

①菲利普斯曲线的建立是有前提的。

其前提是劳动生产率不变或货币工资上升快于劳动生产率上升。

②“技术溢出效应”。

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企业在生产中大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使得生产率与传统的相比大大地提高,即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