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7588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

2.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②用100mL量筒量取15.5mL的稀硫酸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④用10mL量筒量取6.6mL的某溶液

A.①④B.②④C.①②D.①②④

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

横B.

C.

竖D.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他首先俯视液面读数15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10mLB.大于10mLC.小于10mLD.无法判断

5.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

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NOx)

D.可吸入颗粒物(TSP)

6.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氮气约占

B.除了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空气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0.03%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二氧化碳D.铝箔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9.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后质量有变化

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加入催化剂后会导致生成物质量增加

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0.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B.8C.14D.20

1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液柱

D.注射器内有液体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氦原子____________

(2)2个钾离子____________

(3)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4)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5)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14.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x的值是_____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填字母)。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填字母)。

(4)B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

15..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写在其用途相应的位置

(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___________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

(4)燃烧时夹持木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16.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中,选择合适粒子填空(填序号):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17.请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不吸烟者吸食二手烟的原因__________

(2)工人铺钢轨时,一定要留有缝隙的原因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可观察到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后看到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小兰同学用上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弹簧夹应__________(填“关闭”或“打开”),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填两点):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19.完成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探究活动报告。

操作步骤:

①先用砂纸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

②绕成螺旋状于一根火柴杆上;

③点燃火柴杆、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1)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问题分析:

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0.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选择此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该装置中还缺少棉花,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用此方法收集满了时会看到__________

(4)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_________(填b或c)进入。

(5)收集满氧气,取出正放在桌面上后,应该先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否则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

(6)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____________(填名称),其起____________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___________(填“能”或“否”).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试题分析: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A.牛奶变质产生了不同于原牛奶的新物质,为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酵母菌发酵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新物质,是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钢丝球刷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选项正确;D.洁厕精与污垢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2.A

【详解】

①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准确到0.1g,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应用25mL量筒量取15.5mL的稀硫酸,用100mL量筒,误差太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不可能精确至25.62℃,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10mL量筒量取6.6毫升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3.C

【解析】

A、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大颗粒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将试管直立,将固体放入,易导致试管毁坏,正确;B、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正确;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错误;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

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5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10毫升。

故选:

C。

【点睛】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则偏大。

5.B

【详解】

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

A、二氧化硫,是空气主要污染物,要测量报告,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无须报告,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带来温室效应,故B正确;

C、氮的氧化物,是空气主要污染物,要测量报告,故C错误;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主要污染物,要测量报告,故D错误;故选B。

6.D

【详解】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氮气约占

,不是质量,故说法错误;

B、除了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是稀有气体,故说法错误;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小于0.03%,故说法错误;

D、空气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故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睛】

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7.B

【解析】

试题分析: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冰水混合物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属于纯净物,故选B

考点:

化合物和纯净物

8.C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是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D

【详解】

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B错误;

C、加入催化剂后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质量,故C错误;

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

11.C

【详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误;

B、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粒子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C正确;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D错误;

故选:

C。

12.C

【分析】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详解】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即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故选C。

【点睛】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气密性,当缓慢抽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压强减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3.2He2K+NO3-NH4+Na+Cl-

【详解】

(1)氦原子用氦的元素符号He来表示,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个氦原子表示为2He。

故填:

2He。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个钾离子表示为2K+,故填:

2K+。

(3)硝酸根离子的符号为NO3-,故填:

NO3-。

(4)铵根离子的符号为NH4+,故填:

NH4+。

(5)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1个钠离子含有1个钠原子且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氯离子含有1个氯原子且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是“1”时省略)、正负号在后。

因此钠离子表示为Na+,氯离子表示为Cl-。

故填:

Na+;Cl-。

14.9ACB氖原子

【详解】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A图中x的值是2+7=9;故填:

9。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C的最外层电子相同,且均为原子;故填:

AC。

(3)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D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具有稳定结构,但不是原子,是阴离子。

故填:

B。

(4)B的质子数是10,原子序数为10,是氖元素,其中B粒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为氖原子。

故填:

氖原子。

【点睛】

理解与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及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15.研钵和研杵药匙酒精灯坩埚钳

【详解】

(1)研钵和研杵在实验室常用来研磨块状固体;故填:

研钵和研杵。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药匙;故填:

药匙。

(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

酒精灯。

(4)燃烧时夹持木炭的仪器是坩埚钳;故填:

坩埚钳。

【点睛】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16.①②;②③④①②⑤;⑥;④⑥

【详解】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原子,故填①②。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填②。

(3)原子中,带正电荷的微粒是原子核和质子,故填③④。

(4)上述微粒中,不显电的微粒是分子、原子和中子,故填①②⑤。

(5)上述微粒中,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故填⑥。

(6)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填④⑥。

17.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间有间隔,夏季温度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详解】

(1)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因此烟中的分子会飘进不吸烟的人鼻子中,从而导致不吸烟者吸食二手烟;故填: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由于原子间有间隔,夏季温度高,原子间间隔变大,工人铺钢轨时,一定要留有缝隙的防止金属热涨时产生挤压,损坏钢轨。

故填:

原子间有间隔,夏季温度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点睛】

掌握微粒的几个共性,以及影响其变化的一些常见因素是分析问题的关键。

18.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烧杯里的水沿导管流进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关闭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或者没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详解】

(1)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可观察到集气瓶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至室温,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减少,打开弹簧夹后看到烧杯里的水沿导管流进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烧杯里的水沿导管流进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几乎不变。

故填:

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几乎不变。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弹簧夹应关闭,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有三个,一是红磷量不足;二是装置漏气;三是没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故填: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或者没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点睛】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以及误差分析;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有若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

19.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3Fe+2O2

Fe3O4集气瓶底部没有放水或细沙

【详解】

(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填: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2)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故填:

3Fe+2O2

Fe3O4。

(3)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高温溅落物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因此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集气瓶底部没有放水或细沙;故填:

集气瓶底部没有放水或细沙。

20.A固体加热型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KMnO4

K2MnO4+MnO2+O2↑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c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二氧化锰催化能

【详解】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

A;固体加热型;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KMnO4

K2MnO4+MnO2+O2↑。

(2)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填:

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用此方法收集满了时会看到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故填: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

(4)F装置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短进长出,便于水排出,因此从c进入。

故填:

c。

(5)收集满氧气,取出正放在桌面上后,应该先撤离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造成的后果是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故填:

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6)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因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中也有二氧化锰。

故填:

二氧化锰;催化;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