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课堂实录名师.docx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课堂实录名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课堂实录名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课堂实录名师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下文属本人参评的一节公开课实录。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7~38页的相关内容。
通过学生动手比两个角的大小,质疑激趣,生发精确比角的大小的需求,进而师生合作共同研制量角器,使学生亲历制作量角器的过程,在愉快地创造活动中,自然明晓量角器所蕴涵的数学原理、思想和量角、读角的一般步骤,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
一、 唤醒旧知欲求新知
出示一个活动角
师:
这是什么?
还认识吗?
生:
一个角。
师:
说一说,你都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
说说看,说对了,表扬,说错了,还是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生:
角有顶点,角有两条边,怎样表示角……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角的一些知识,这很好。
今天这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齐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二、抛出问题激起矛盾
黑板出示两个角:
∠1和∠2(事前画好,∠1=30º、2=40º方向相反)
师:
请看黑板,有两个角。
猜猜看,哪个角大?
生:
∠2大。
师:
大多少呢?
生:
大一点点。
师:
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是不是?
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老师这儿有些材料,看,这是一个活动角,用这个活动角能比较出∠1和∠2的大小吗?
生:
能呀。
师: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台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
请你,我们一齐欣赏。
生操作
师:
好了吗?
请回位。
同学们,他这样比对吗?
哪个角大?
生;∠2大。
师:
我们用活动角比较出∠1和∠2的大小。
我这儿还有一些小角(10°的角)这些都是大小一样的小角,同学们能够利用这些小角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我请这一组同学到台上来比一比,来吧,全部
师:
同学们想不想也亲自动手来比一比呀!
这些材料就装在每个小组的信封里,把它们轻轻倒出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
放音乐,师生活动
师:
好了,同学们一齐来看,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
那么在摆这些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
顶点要和顶点对齐。
师:
边与边重合。
师: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摆第一个小角的时候,它的起始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是这样吗?
看出谁大了吗?
生:
∠2大。
师: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2用了4个小角,∠1用了3个小角。
师:
∠2比∠1多用了一个小角。
同学们,前面的实践告诉我们,用小角我们可以比出∠1和∠2的大小,而且我们还发现,用小角比,
∠2比∠1多了一个小角,这样比就比得更加的……
生:
就比得更加准确、精确。
师:
的确是这样,用活动角就做不到这么精确。
不过呀,用这些小角来比,它一个一个是零散的,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是吧,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既保留用小角比得精确的优点,又改进它操作的缺点,用这些小角比起来方便呢?
怎么办?
有没有好的建议?
生:
把小角拼起来。
生:
把小角都粘在一起。
师:
也就是把它们拼起来,是不是,那就听大家的意见,我们选择一些小角拼拼吧!
看屏幕,我们一齐数。
生:
1、2、3、……18,18个小角。
师:
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呀?
生:
扇形、半圆形。
师:
它是一个特殊的扇形,其实是一个半圆形,这个半圆里共有几个小角?
生:
18个小角。
师:
这个中心的点即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
好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这18个等份的半圆工具来量一量吗,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课件出示40°的角,可以用鼠标拖动半圆工具来量)
师:
好了吗?
请回,同学们他这样量对吗?
有几个小角呀?
生:
4个小角。
师:
量的时候,注意什么?
生:
顶点与顶点重合,小角的边与角的边重合。
师:
它正好包含了4个小角的大小,同学们,用这个工具来量方便吗?
想一想,再量一量。
屏幕出示一个角,用半圆工具来量
师:
一齐看,有几个小角呢?
数一数。
生:
1个、2个、3个、4个,多一点。
师:
那么这多出的一点点到底是多少呢?
同学们知道吗?
生:
不知道。
师:
那老师如果一定要知道那多出的一点点是多少?
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生:
把小角分得细一点,小一点,再去量。
师:
同学们的意思就是说,用这个小角来量还太大,还要把它分得细一点,小一点,是吗?
真聪明!
三、尝试探索建构知识
师:
同学们,为了精确地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就可以把半圆工具里的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份,变成10个小小角。
看屏幕,仔细观察,一个小角被平均分成了10个小小角,想一想,整个半圆就会平均分成多少个小小角呢?
生:
180个。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8×10=180。
师:
很好,通过平均分,我们把整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这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同学们,这是一个小小角,它的大小就是1度,这个“度”就是我们用来计量角的单位(板书:
度),用小圆圈表示,1度我们就可以简写为:
先写一个“1”然后再在它的右上方写上一个小圆圈。
(1°)读作1度,伸出你的右手,我们一齐来写一个1°:
先写一个1……
师:
看屏幕,这个角就是1°,这儿呢,也是1°,有多少个1°的角呢?
生:
180个。
师:
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为了使它更加简约和美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把它变成这个样子,行吗?
那你知道这个角几度?
生:
10°。
师:
这个角呢?
生:
10°。
师:
这个10°的角就是我们刚才用来拼成半圆工具的每一个小角的大小,谁来告诉我,这是几度?
生:
5°,它是10°角的一半,一看就知道。
师:
的确它是5°。
那我们就用这个工具来量一量刚才的这个角,看看它到底有多大?
生齐数:
10、20、30、40,1、2,这个角是42°。
师:
42°是这个角的精确大小,接着看,你能读出这个角几度吗?
说吧。
生:
55°。
师:
那我们从哪里读起的,你指一指。
师:
好的,跟着老师伸出
你的右手比画一下,怎么数,用手势数一数。
(右手从右边起向左边画弧,注意方向)
生:
10、20、30、40、50、55这个角是55°。
师:
那这个角呢?
从哪里数起,伸出手数一数。
(带学生做手势,开始数)
生:
10°、20°、……125°。
师:
每个角都得这样数了以后,才能知道它的大小,烦不烦。
怎么样一眼就看出它大小呢?
生:
在半圆上面标上数字。
师:
同意吗?
那我们一齐给它标上数字,刚才我们从哪里开始数起的,这里吗?
开始的地方我们就给它标上“0”,接着标10、20、30,一直标到180为止。
好了,你能一眼就看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几度?
生:
50°。
师:
多快呀!
这个角呢?
生:
150°。
生:
30°。
师:
有不同意见了,150°还是30°?
生:
我认为是30°,因为这个角应该从左边看,不是从右边看。
师:
这一边吗?
怎么数?
数数看。
生:
10°、20°、30°。
师:
的确它应该是30°。
刚才数150°的同学明白了吗?
师:
这个30°能从刚才标出的刻度上直接把它读出来吗?
生:
不能,方向不对呀。
师:
要是我们也能一下子把它读出来,该有多好呀!
有什么好办法?
生:
也标一圈数字。
师:
怎么标?
生:
可以从左边标起,从0、10一直标到180为止。
师:
好的建议,我们一齐来标,0、10、20、30……180。
师:
同学们睁大眼睛看大屏幕,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个工具就是我们现在专门用来量角的工具,叫做量角器。
在这个量角器上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它叫做中心点,这一圈刻度我们叫内圈刻度,那么这一圈呢?
生:
外圈刻度。
师:
同学们找找看,内圈0刻度线在哪里,指一指。
生:
找到了,内圈刻度的起始0刻度叫内圈0刻度线。
师:
外圈0刻度线呢?
师:
内圈0刻度线和外圈0刻度线统称0刻度线。
师:
想自己摆弄摆弄量角器吗?
那就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在你的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上有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师展示教具大量角器,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四、深入实践升华思想
师:
有了量角器,同学们读角就非常方便了,一齐读几个角。
看屏幕!
生:
70°,这个角是70°。
师:
这个角呢?
生:
120°。
师:
这两个角应该从哪里读起呀!
(师生做手势)
生:
读内圈刻度。
师:
你知道为什么要读内圈刻度?
生:
我看这两个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所以要读内圈刻度。
师:
看这个角,几度?
(张口方向变了)
生:
45°。
师:
还读内圈刻度吗?
生:
不读,应该读外圈刻度,因为这个角的一条边与外圈0刻度线重合了。
师小结
师:
(屏幕出示)你能读这个角吗?
生:
(摇头)读不出来。
师:
为什么?
告诉我。
生:
角的顶点没有与中心点对齐,这个量角器摆的不对。
师:
那么用量角器应该怎么样来量角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和小组的同学商量商量,开始!
学生讨论
师:
好了,谁来告诉我,怎么办?
生:
顶点和顶点对齐。
师:
老师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
点重合),也就是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拖动鼠标使其点重合)
师:
还要怎么办?
生:
角的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
师: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边重合。
(板书:
边重合)(拖动使其边重合)
师:
看,现在能读了吗?
生:
可以了,我们只要看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是几,然后把它读出来。
生:
这个角读内圈刻度,60°!
师:
最后一步,如果我们也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
生:
读刻度。
师:
很好,真厉害。
(板书:
读刻度)会量角了吗?
想不想亲自动手来量几个角?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37页,来量一量下面的∠1和∠2。
师指导量法,生交流量法,反馈。
师:
看屏幕,∠1和∠2请你估计估计这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都认为大小一样,那到底是不是一样大呢?
怎么办?
生:
用量角器量。
师: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8页,要求同学们用量角器量出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开始。
学生活动
师:
量出来了吗?
有什么发现。
请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
学生讨论
师:
好了,交流一下,请坐正!
生:
第一组两个角都是30°。
生:
都是30°,但它们所画的边的长短不一样。
生: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
能不能深入地说一说,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生:
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再延长,角的大小还是不变。
师:
看第二组的三个角。
生:
60°、90°、130°。
生:
角的度数越大,角的张口越大。
生:
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生: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师:
精彩的发现,我们看电脑演示。
师:
可见,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我们就能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五、归纳体系整理结构
师: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呀?
生:
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来量。
师:
对!
我们共同经历了量角器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板书课题:
角的度量)
师: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
认识了量角器,角的单位,怎样量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不明白的或者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
……
师:
老师这儿有两块不一样的三角板,请同学们量一量每块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大小,然后分别把三个角加起来,看一看。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后琢磨琢磨,好吗?
师:
可以下课了吗?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