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7405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原卷版

专题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案)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酶的本质和作用

1.酶的本质及作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主要是细胞核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生理功能

具有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变量分析:

3.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

(1)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2)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中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

4.酶本质的探索(连一连)

5.酶的特性

(1)高效性:

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

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二、酶作用相关图像及曲线解读

1.酶高效性曲线解读

(1)如图表示未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加酶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条件时的变化曲线。

(2)由曲线可知:

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因此,酶不能(“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表示酶专一性的图像和曲线解读

(1)图像

①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酶催化的物质。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2)曲线

①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底物A的反应。

②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底物A的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解读

(1)分析图A、B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2)分析图A、B中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知: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去活性,而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

前者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后者并未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高频考点一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

例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

B.活细胞能通过转录、翻译产生酶,或通过转录产生酶

C.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D.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高频考点二(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例2.下列有关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2019上海卷.2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①核酸→核苷酸②葡萄糖→丙酮酸③ATP→ADP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2019海南卷.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4.(2019江苏卷.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

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

/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5.(2019课标1卷.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2019年海南卷.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2019年海南卷.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2019年福建卷.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2019年江苏卷.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2019年重庆卷.10)(14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

显色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9·福建理综,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酶B.RNA聚合酶

C.RNAD.逆转录酶

(2019·重庆理综,5)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2019·安徽理综,2)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2019·新课标全国高考Ⅱ,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019·课标全国理综Ⅱ,29)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GA溶液

缓冲液

半粒种子10个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1

步骤2

1

0

1

1

带胚

25℃保温24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2

0

1

1

去胚

++++

3

0.2

1

0.8

去胚

++

4

0.4

1

0.6

去胚

5

0.4

1

0.6

不加种子

++++

注:

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正确的图解是()

2.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

3.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①肽酶②解旋酶③纤维素酶④ATP水解酶⑤DNA连接酶

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

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

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

4.科学家证实:

RNaseP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在适宜条件下,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而蛋白质不具有。

这一结果表明()

A.酶都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

B.RNA具有催化作用

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

纤维素悬液/mL

2

2

2

纤维素酶液/mL

1

1

1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mL

2

2

2

砖红色深浅

++

+++

注:

“+”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6.将1mL体积分数为5%的胃液稀释液倒入装有10mL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

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

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

B.在试管内再加入1mL体积分数为5%的胃液稀释液

C.将pH由2调为7

D.在试管内加入1mL唾液

7.如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

A.42B.32C.24D.34

8.下表是某小组为“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而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甲

试管乙

1

加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2mL

2mL

2

加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

1mL

/

3

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

1mL

4

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2滴

2滴

5

观察

____

____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

(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

_________________。

在完成改进方案后,预期实验结果及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将此多余的猪肝研磨液保留到下次使用,应对它进行________(填“高温”或“冷藏”)处理。

(4)如果用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_______。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

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时,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1.ATP的提取:

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2.ATP的测定:

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___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的转换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ATP标准液、70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___

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

图中__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

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

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

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