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至五.doc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至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至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至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
发布时间:
2008年10月20日9时43分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
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三、判断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P94—95
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125
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41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P150
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P26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P50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15题30分)1.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P21A.“三个面向”B“三个代表”C.倡导“五讲四美”D.培养“四有”新人2.课程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狭义的课程是指()P3
A教学内容B.教科书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3.控制着课程功能的广度和深度,节制着课程的时间效应和情绪效应的是()A.课程目标B.课程功能C.课程结构D.课程理论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是()P43A.学生B.教师C.班主任D.教师和学生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超越之处的是()P66
A.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B.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还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C.课程标准以迎接考试为主要目的D.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创造空间6.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P98
A.教育自身的需求B.学生的需求C.家长的需求D.教师的需求7.我国课程标准的内容是:
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和()P81A.实施建议部分B.过渡部分C.总结部分D.理论部分8.不属于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的是()P107
A.自主性B.问题性C.评价的自主性D.互助性9.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性学习相对的是()P102A.探究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创新学习D.自学10.教材的基本特质是典型性和()A.协调性B.重要性C.具体性D.综合性11.不是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是()P140
A.激发学生动机B.要根据经济水平发展
C.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D.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性强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究问题12.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P145
A.范围B.性质C.范围和性质D.范围或性质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是()P171A.课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B.课程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C.课程评价标准的统一化D.课程评价主体的互动化1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是()P172
A.综合性课程评价体系B.考核性课程评价体系
C.肯定性课程评价体系D.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15.对教科书的评价将服务于一系列目的,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P186
A.为国家评审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提供参考依据B.为基层单位选择教科书提供参考依据C向教科书编写单位提供改进教科书的参考意见D.向社会公布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教科书二、判断改错题(4题24分)16.探究性学习要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
P10517.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P6218.学生档案袋,又被称为“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档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P16019.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过程。
P246三.简答题(3题30分)20.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P721.简述研究性(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P10522.简述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
P134四.论述题(16分)23.试述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意义。
P2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三(精选)
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和()。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和()的变革。
二、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6、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四、判断题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11、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12、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13、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五、简答题1、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5、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六、论述题1、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
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
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
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
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
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
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
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
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
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
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
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
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
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
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
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
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
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
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
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
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
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
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此时,他正处教师专业发展的()
A.虚拟关注期B.求生关注期C.任务关注期D.自我更新关注期
17.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第三步骤是()
A.资源评估B.需求分析C.明确理念D.优势评价
18.传统的学习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过分地突出和强调了()
A.传授学习B.发现学习C.他主性学习D.机械性学习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4.广义的课程
25.学习方式
26.课程的统整性
27.表现性评价
28.课程内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课程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起什么作用
30.“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
31.本次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新教材具有怎样的内容特征
32.为什么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深刻变化
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校本研究”,为此需要我们为它提供哪些保障
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35.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哪些方面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开发这些课程资源。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
一、单选(20题20分)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P20A.现代教育B.减负C.素质教育D.科技教育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P19A.教育政策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C.教育法规D.素质教育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P29A.空无课程B.隐性课程C.分科课程D.活动课程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
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P56A.开设活动课程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C.边缘学科的开设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P61A.可评估性B.可伸缩性C.可完成性D.家长可参与性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P43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A.前言部分B.内容部分C.评价部分D.课程目标部分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P65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P102A.被动学习B.主动学习C.机械学习D.他主性学习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P140A.激发学习动机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P145A.范围B.范围和性质C.性质D.范围或性质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P157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D.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P218A.国家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P161A.展示型B.理想型C.评价型D.课堂型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P116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C.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D.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础性课程的是()A.语文B.数学C.政治D.体操17、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P228A.内容B.手段C.方法D.程序1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P247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师培训》C.《学校质量》D.《今日之教师》19、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P252A.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B.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20、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指()P263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教师培训三、判断改错题(4题24分)26、课程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27、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包括倡导学生的学习由自主学习转向他主学习。
28、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9、学校和家长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
四、简答题(3题30分)30、简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31、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32、简述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五、论述题(16分)33、我国对教材管理政策做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
模拟一简答
1答:
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
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答: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
(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
(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答: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答:
(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答:
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
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答:
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答:
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答: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论述
1答:
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