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7142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docx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课题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熟悉有关金属的鉴别、提纯方面的实验探究问题

2、熟悉有关不纯金属的相关计算问题

3、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

教学重点

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

教学难点

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

属常见的应用:

【新知导学】:

认识金属材料-----合金

1.合金是由熔合形成的有的物质,合金属于物。

2.合金与组成金属相比,一般具有熔点,

硬度。

3.金属材料,既包括,也包括。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板块一、小组合作:

对合金概念的理解

1.合金是化合物吗?

2.合金中都是金属吗?

3.熔合是简单混合吗?

4.合金中的各金属的化学性质改变了吗?

5.合金的物理性质如何?

6.生活中的合金有哪些?

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与用途:

合金类别

主要组成

用途

黄铜

武德合金

硬铝

板块二有关不纯金属的相关计算问题

思考交流:

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A.Zn和FeB.Cu和AuC.Zn和CuD.Mg和Al

板块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金属的检验、除杂中的应用

 思考交流:

(1)生活中的黄铜(铜和锌的合金)与黄金由于颜色的相同而导致易混淆,你根据你的知识利用相关方法来鉴别。

简单说出相关操作、可能现象。

(2)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

两种方案,你认为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

_(填“A”或“B”),

理由是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板块三金属化学性质的相关实际应用

思考交流:

板块二

(2)中,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总结与反思:

该测定的方法为-----杂质法。

你能否通过其他方法来测定呢

拓展演练: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12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

按图

12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

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

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

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

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

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

实验最终结果(填“是”或“否”)。

理由是。

总结与反思:

有人认为该方法太复杂,他认为只要测定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就可以算出镁条的质量分数,你知道他的设计思路吗?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总结提升:

金属纯度的测定一般方法。

2.反思:

如何除去硫酸亚铁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

写出操作过程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教学反

思】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

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

A物质的检验

B物质的鉴别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①稀盐酸和稀硫酸﹣﹣加入石蕊试液

②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C物质的提纯

D物质的制备

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

②铜粉(木炭粉)﹣﹣空气中灼烧

①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

②氢气﹣﹣铜片和稀盐酸

A.AB.BC.CD.D

2.下列物质的区分或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羊毛与棉花(灼烧)B.醋酸与硫酸(滴入酚酞)

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D.氯化钠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3.某同学在测定某未知蓝色溶液的组成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KC1、CuSO4、NaOHB.Cu(NO3)2、K2SO4、KNO3

C.CuSO4、HCl、BaC12D.FeC12、H2SO4、Na2SO4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e②Fe③Fe2+④H2O2⑤NaCl⑥SO32-

A.

表示离子,其中

表示亚铁离子,

表示三氧化硫离子

B.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C.

属于同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表示

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5.猜想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下列猜想一定不合理的是()

A.某物质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该物质中可能含有铁

B.某物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中可能含有三种元素

C.某反应生成物是盐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酸和碱

D.某物质经检测属于氧化物,该物质可能是碳酸钠

6.铼(Re)可用于制造卫星和火箭的外壳,其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铼的制取过程如下:

从冶炼钼矿的烟道尘中获得Re2O7,与KCl反应得到高铼酸呷(KReO4),再与氢气反应制得铼:

2KReO4+7H2=2Re+2KOH+6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一个铼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75

C.Re2O7读作七氧化二铼D.KReO4中Re的化合价为+6价

7.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亚铁离子:

2Fe3+B.氧分子:

O

C.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O2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B.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10.将某无色液体X分成三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氧化铜粉末,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X可能是()

加入的物质 

碳酸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氧化铜粉末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粉末逐渐溶 解,溶液变成蓝色 

A.稀硝酸B.稀盐酸C.NaOH溶液D.NaCl溶液

11.“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秀美宜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D.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12.小红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②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③在置换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一定会改变;④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⑥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13.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14.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

B.开发使用新能源汽车可节能减排

C.通过燃烧实验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消防员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6.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由图一可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二中的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来进行的。

(2)图一中A、B、C三点表示的溶液,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点,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会呈现红色的是________点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加了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生成物,小军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过程:

先按图甲操作,振荡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观察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

证明生成了氯化钠。

小明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D在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填字母)。

(4)以上四种粒子中B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5)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为繁杂物质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常用的一种方法。

按要求从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硫酸钾、碳酸氢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_②一种可用作农作物化肥的盐________

③一种可用于制汽水的酸__________④一种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

(2)“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

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DNA初步水解可得腺嘌呤(C5H5N5)、胞嘧啶(C4H5ON3)等,它们都属于_________(填“氧化物”“混合物”“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中的两项),胞嘧啶(C4H5ON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

在能源领域,氢气,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一氧化碳等都可以用作燃料。

其中氢气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清洁能源,原因是____(用文字叙述)。

可燃冰是“未来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下列关于CO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CO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CCO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DCO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4)“化学为环境提供保障”。

工厂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除污染大气外,还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请简述酸雨形成的过程:

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1:

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如图1,请写出此微粒“

”代表的离子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实验2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3)请写出实验3中铁丝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

(4)实验4中,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说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20.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

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C中C1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HClO+NaOH=NaCl0+H2O)________

四、实验题

21.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b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若采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___。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所选用的一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实验室以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采用___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收集二氧化碳采用的方法是___法。

(6)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氢氧化钠溶液等反应。

实验室用装置F收集氯气,氯气应从___(填“c”或“d”)端通入。

为防止Cl2造成污染,还要用碱液吸收多余的Cl2.请完成Cl2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OH=___+NaClO+H2O

五、流程题

22.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及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滤液中含量最多的溶质是_______。

(2)玻璃棒在过滤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3)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而不是降温的方法,结合右图说明其原因是_____。

(4)常温下,10mL蒸馏水最多可溶解NaCl的质量约为_____g(保留1位小数)。

(5)在温度约为_____℃时(取整数),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此时结晶出的NaCl纯度较高。

六、计算题

23.已知:

Cu与稀硫酸(H2SO4)不反应,Zn+H2SO4===ZnSO4+H2↑。

某同学将20g黄铜(铜和锌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__

(3)若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______g。

24.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溶液,加入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仍含HCl质量分数3.65%的混合溶液200g。

(1)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_____g;

(2)所加入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3)若要使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HCl质量分数恢复到14.6%,需要向混合溶液中通入并溶解HCl气体___________g(结果保留0.1g)。

七、探究题

25.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C

D

D

B

C

D

B

C

C

A

C

D

二、填空题

16.

(1)图甲

(2)CA氢离子和钠离子(3)稀盐酸也会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17.三失去A非金属47.87

18.CO2K2SO4H2CO3Ca(OH)2化合物、有机物;3∶1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B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硫酸和硝酸),随降水降落到地面便形成酸雨。

三、简答题

19.CO32-升高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0.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氧气的气味。

(或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Cl2+2NaOH=NaCl+NaClO+H2O

四、实验题

21.锥形瓶长颈漏斗2KMnO4

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BD或BEZn+H2SO4=ZnSO4+H2↑B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dNaCl

五、流程题

22.氯化钠或NaCl引流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3.670

六、计算题

23.232.5%119.8

24.310.2%21.9

七、探究题

25.干燥从A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氧气若有入CO2生成,E瓶会出现浑浊CO2+Ca(OH)2=CaCO3↓+H2O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造成实验误差

a偏大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碳酸锌与碳酸钙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现将12.5g碳酸锌固体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锻烧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1g

B.锻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硫酸越少

C.锻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最终共生成16.1g硫酸锌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

3

3.对比实验是重要的探究方法,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可探究燃烧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甲实验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C.乙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水都有关系

D.乙实验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4.取下列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色素

B.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绿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可用玫瑰花汁准确测定稀盐酸的酸碱性强弱

5.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300gB.50gC.100gD.150g

6.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

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C.

制取量少量CO2气体,且可控制反应速率。

D.

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7.如图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可表示2H2+O2

2H2O的反应

D.可表示CO2+C

2CO的反应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B.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9.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的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2SO4、HCl、NaNO3、K2SO4、

B.K2SO4、KNO3、H2SO4、KMnO4

C.MgSO4、NaCl、HNO3、Na2CO3

D.BaCl2、NaNO3、KCl、H2SO4

10.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炒菜时,燃气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11.将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

A.5:

3B.5: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