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docx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1页2022-03-23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目的]了解识字写字教学(包含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把握小学识字写字教材的特点、教学的一般步骤及教学的方法,具有初步的识字写字教学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汉语拼音教学及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与《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变通?
2、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
[教学时间]8课时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
(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
(二)识字写字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
1.遵循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识写要求分开,低年级多认少写;
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走开放识字之路。
三、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
自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横向来说,每个学段都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比较全面。
纵向来说,四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体现了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具体说,我们可从下面五方面来看。
1、情感态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都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培植热爱汉字的感情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
2、质量目标
“认识”和“学会”要求不同,“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
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书写。
”这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
既可让学生尽早地进行阅读,又可减轻学生的负担。
3、数量目标
认识:
1600-180025003000(左右)
学会:
800-100020002500(左右)
可以看出,低年级识字量较大,这样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行阅读和习作的训练,同时更有利于小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4、识字能力目标
识字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学会汉字的能力,它是自学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具备了识字能力,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会2500个常用字的任务,从而为独立阅读和顺利地进行书面表达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在教给学生识字的同时,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四、汉语拼音教学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
1、帮助识字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类:
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看着字形就能读出音,如英文。
表意文字,字形能反映出字意,但看见形,不能读出音。
汉字是表意文字。
掌握了汉语拼音,就能借助拼音读出生字的音,纠正读错的字音,还能在阅读注音读物时借助拼音认字。
2、帮助学习普通话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语音有很大的不同。
只有说普通话,才能克服方言的障碍,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学校正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
教学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
语文课是教学普通话的主要阵地。
因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所以学习普通话,重点在语音。
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就能利用它来纠正方言土语,纠正读不准的音调,做到语音正确,较快较好地学会普通话。
过去有一段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
初入小学的孩子既要学习好汉字,又要学习好拼音字母,难度偏大,负担过重。
特别是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
现降低了要求。
(不提。
当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仍可要求学生直呼。
)
(二)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
学生自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见第一学段中的有关要求)。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
1、第一册(一般安排在前半期):
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即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准音,认清形;会认读四声;学会拼音方法,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声母(21个):
bpmfdtnlɡkhjqxzcszhchshryw
韵母(24个)ɑoeiuüɑIeiuiɑoouiuieüeerɑneninunünɑnɡenɡinɡonɡ
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nyinyuanyinɡ
这个内容用四至五周的时间完成。
注意:
是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是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
这样,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
2、第三册:
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学习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四)汉语拼音教材的特点
1、减少内容,简化规则,使学生易于接受。
(1)把Y、W(名称叫“呀、蛙”,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辅音。
《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i、u、ü三行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分别使用Y、W,它们只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当作声母来教,直接和韵母相拼,这样,可以省学加、换Y、W的拼写规则。
(2)iouueiuen直接教省写式,不教省略规则,自成音节时用y、w同韵母直接相拼。
(3)少教了三个单韵母(-i(前)、-i(后)、ê)、五个复韵母(iaiaouauaiuo)、七个鼻韵母(ianianɡionɡuanuanɡuenɡüan)。
2、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减少教学程序。
3、运用形象直观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4、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促进语言的发展。
北师大版:
边认字边学拼音,由字引出声韵母。
江苏版:
学一部分声韵母认读一课生字。
每课都编排了一首儿歌,教学时可由带领学生拼读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拼读,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
一般说,一节汉语拼音课的教学过程为:
以ɑi为例来讲。
1、复习检查:
复习内容:
前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
可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2、教学新课:
1)发音:
(1)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2)教读新音。
教师范读;教师说明发音方法;学生仿读。
(3)练读新音。
形式要多样,训练的面要广,训练的量要足。
特别是应让学生个别读,以发现问题。
2)声调:
这是针对韵母来说的,声母不带调。
在第一课就要讲清四声的要领,教给学生口诀。
后面的韵母可启发学生自己读四声。
可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四声,如:
挨着、挨饿、高矮、热爱。
3)拼音:
教给学生两拼法和三拼法。
先拼不带调的,再拼带调的;先拼书上写出的音节,再拼书上没写出的音节。
(注意不要拿出错误的音节来。
)
4)书写:
讲清四线格的名称、字母的笔画、笔顺、所占的位置、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第一课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复习巩固:
(1)抓重点、难点;
(2)形式要多样:
找朋友、开火车、读口诀、滚雪球等;
(3)指导读书。
4、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点明教学重、难点,归纳新音和拼音的特点,表扬、总结学习情况,布置少量作业,以巩固新授内容。
(六)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1、示范、观察、模仿法:
教师作发音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口形、舌位,体会发音方法。
与此同时,可以配合发音部位图进行说明。
如zh的教学。
这是拼音教学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应强调让学生观察。
如bu
2、引导法:
利用儿童已掌握的声母、韵母的发音,帮助学习难发的声母、韵母。
如:
o-e-llɑ-luwen-nuɑnxin-niɑn
3、比较法:
把两个或几个声母、韵母放在一起,比较音、形的异同。
4、演示法:
教师运用手势、教具作必要的演示,表示发音部位的动作或发音特点。
如声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5、夸张法:
为了突出发音的特点,有时有意将口、唇、舌的动作适当夸张,有时有意将声音拖长、加重,这样,学生的印象较深,对发音特点也容易领会。
如:
b-pɑi
6、分解法:
利用插图引出句子,从句子中分解出词语,从词语中分解出音节,最后从音节中分解出声、韵进行教学。
如:
b
7、局限法:
练习发音时,设法使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受到限制,以便正确发音。
如:
n
8、口诀法:
伞把t,拐棍f,靠背椅子真像h。
z、c、s后有椅子,翘起舌头zh、ch、sh。
(椅子一靠,舌头就翘。
)
讨论:
看补充资料上的拼音教学内容,教师采用了那些拼音教学方法?
他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
(七)汉语拼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给方法。
重点:
教学字母和拼音方法。
难点:
教学声母和鼻韵母的发音及三拼连读。
方法:
指发音方法,拼音方法。
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2、加强常用音节的训练,培养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
普通话语音中有400多个音节。
常用的可以先教,不大常用的后教,最不常用的,可以不教。
常用音节的训练,是从声母教学开始的,一般的作法是学了单韵母以后,边学声母,边教拼音方法。
学完声母,应掌握拼音方法。
这个阶段是最基础的阶段,要下工夫,花力气,教学生掌握拼音方法。
教复、鼻韵母时,是拼音方法的再现,可继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到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一般能熟练拼读音节。
3、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充分考虑低年级与幼儿园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衔接,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教学有趣味,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
如听音取卡片、小小邮递员、摘果子、购物、开火车等。
案例:
bp的教学
4、与识字、学说普通话相结合。
5、注意汉语拼音的复习巩固。
每节课后要复习巩固新学的知识,每部分内容教完之后,要进行归类复习,如形近字母的比较,音近字母的分辨。
教完汉语拼音教材,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巩固,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写一个汉语拼音声母或韵母的教学设计。
试教内容:
任选一个声母或韵母,教学时间为8-10分钟左右。
(如ɡüe)
五、识字写字教学
小学生集中学习了汉语拼音就掌握了识字的工具,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识字了。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
1、识写分流,多识少写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
字识得太少,阅读、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
所以说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我国传统识字教学就是这样做的。
学生先用一两年的时间读完“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是识字材料,读完后就能识近两千字。
然后再去读“四书”、“五经”,再去做文章。
可是自1912年我国实行新学制以来,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要贴近儿童生活,造成识字量锐减,每课只学三五个字,结果两年下来,学生的识字量不到一千字。
这就造成识读的矛盾,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
要缓解这个矛盾,就得将低年级识字量提高。
然而,识字量多,学生的负担又会太重,吃不消。
如何解决呢?
“识写分流”,即将生字分为两类:
一类是能识会写,一类是只识不写。
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重在写上。
小学低年级学生手部小肌肉不发达,对笔画的长短、轻重的控制不大精确,手眼还不够协调,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来说,只识不写就要轻松一些。
2、揭示汉字构字规律
(1)看图会意明字理
(2)学习形声字
(3)抓住部首带一串
3、吸收传统蒙学经验
(1)韵语识字的经验
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
但如果编成韵文,整齐押韵,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
(2)读书识字的经验
传统蒙学最主要的识字方法是读书识字(即所谓随文识字)。
即便是开始的集中识字,也是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
这条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识字教学仍有现实意义。
(3)重视写字的经验
前人十分重视写字。
这几十年,小学生字写得不大好,主要原因是丢掉了传统的好经验,既不描红也不仿影,过早地离开了依傍自由发展,写出的字,笔画像火柴杆。
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管写得对不对,不管写得好不好,致使学生字写得不好。
现在的小语教材都非常重视写字的训练和指导。
4、注重在生活、实践中识字
(二)识字教学的方法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要素构成的,因此,识字教学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三个方面,下面分别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
1、字音教学——基础“准”
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是基础,要力求“准”。
一般来说,教学方法有:
1)借助拼音学字音
2)形声字——声旁助记
3)多音字——据词定音
4)音近字——比较辨析
讨论:
如何指导学生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还妈——蚂壮
2、字义教学——核心“活”
字义教学方法不恰当,会使学生越听越模糊,越听越糊涂。
学生对字义理解不清,就不能正确地运用。
如:
今天天真蓝。
我家门前的小河很难过。
做作业时,我总是从容易的做起。
字(词)义教学的方法很多,其基本要求是根据字词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
1)直观法。
直观法就是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灯片、幻灯、录像或动作、表情、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如“袖”、“仰”。
2)联系法。
联系法就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如“更”。
3)选择法。
选择法就是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从而理解字词义。
如“疾”。
4)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让学生利用熟悉的同义词、反义词帮助理解生词的意思。
5)运用法。
运用法就是让学生用组词造句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字词义。
适用于既无法用动作演示,又无法用语言或其他的方法把字义解释清楚的字词,特别是一些虚词。
如:
也、把。
6)构字法。
构字法就是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字义。
如“伞”、“笔”等字。
总之,字义教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坚持直观性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字的含义和用法。
讨论:
请说说以下字词各用什么方法释义。
叼首托曲抱饱
3、字形教学——难点“清”
汉字数量多且形体各不相同。
可以说,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难点。
1)笔画分析法。
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字形。
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
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3)造字分析法。
造字分析法就是利用汉字的造字特点来识记字形。
如象形字“日、月、水、火”等,会意字“看、尘、尖、众”等字,指事字“本、末、刃”,形声字“晴、睛、请、清”。
4)形近字比较法。
即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近字字形差异的比较来识记字形。
如“商—摘”
5)口诀字谜法。
口诀字谜法就是利用编口诀、猜字谜帮助识记字形。
6)直观形象法。
讨论:
怎样让学生记忆下面的字形?
休、捧、棒、聪、灭、埋、旱、臭、甜、碧、琴、赢、鸟、掰。
以上我们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一些教学的基本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的。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者当然是密不可分的。
具体到某个字的教学时,又应根据情况确定音、形、义哪方面是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布置课前试讲:
从小语教材中选出一至两个生字,教学音、形、义。
(三)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大约有二三十种之多。
其中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和汉字标音识字等,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和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四结合识字”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的、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实验。
1、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始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化大革命”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
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
基本做法是,一、二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做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
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
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
集中识字教学的优点是:
(1)依据汉字规律,把音、形、义有内在联系的字分别归类集中编在一起,学生依据规律识字,举一反三,有利于识字能力的提高。
(2)识字课上,任务明确集中,教学目标单一,识字量大,速度快。
前两年基本完成识字任务,(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集中识字方法教学,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
从三年级开始,即可相对集中精力于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依照汉字规律编排识字教材给集中识字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其缺点主要有:
(1)要儿童集中记忆在意义上互不关联的一批生字,难免单调乏味;音、形、义有内在联系的一组字中,难免有字形过繁、意义抽象、使用率不高的字出现,又会造成新的教学难点,教学中处理不当,会加重学生负担。
(2)由于识字量大、速度快、编写课文时很难全面照顾所有生字,总有一些生字不能及时运用和巩固,容易回生。
(3)由于小学生年龄特征所限,观察不够精细,所学生字过早归类辨识,反而容易造成混淆。
2、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
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后来被称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
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
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
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依据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
(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
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
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随课文分散识字,既可保证识字质量,又可同时结合进行语文训练。
但是,相随而来又有一些不足:
(1)因为生字是随课文出现,就不能像集中识字那样充分利用汉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2)因为识字任务分散、速度慢,受识字量的限制,课文不易编写。
这个识字量小、进度慢的缺点,是应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3、注音识字
这是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
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
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
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
儿童入学,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
儿童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一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渐碰渐熟。
这所谓是“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
同时,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识字写字,这所谓的“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
实验表明,使用该法,儿童读书多,识字多;到三年级末,人均识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400个;儿童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
这个实验,单就识字来说,效果是很好的,但在推广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在“双读”中识字,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熟练的读拼音的能力,必须有认识汉字的自觉要求,必须有相当强的注意分配能力。
这些要求是比较高的,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拉大识字效果的差距。
(2)这种教材在双行阅读阶段尽管每课也提出一定的识字任务,但它的主要特点还是依靠学生个体的随机识字。
如果对识字任务规定过死,要求过高,就会冲淡提前加强读写的实验特色。
所以,各个学生在一课中认识多少汉字、认识哪些汉字,教师不易掌握,甚至连学生自己也不很清楚,因而难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复习巩固。
(3)由于对识字并不要求“四会”同步,却又提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错字、别字。
这是所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4、字族文识字
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形并开始实验的一项识字方法。
它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经验的启发下,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
经过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
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做“字族”。
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确定母体字220个,字族389个。
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做“字族文”。
利用编写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
字族文题材有韵文、散文,并有三字文、长短句、对子歌等形式为辅助,组成形式多样、朗朗上口的识字载体,充分体现了汉字文化的民族特点。
字族文的创编为儿童识字提供了喜闻乐学的好内容和好形式,开辟了识字教学的新路子。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识字的经验,以及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将三者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形类聚”和“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达2200个以上。
5、字理识字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均提出的识字教学法。
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规律。
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有:
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
字理识字教学法抓住了识字教学的主要矛盾——汉字形与义的矛盾,把握了汉字的本质特点——表意性,它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有效防止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而且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6、听读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