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668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docx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附答案

一、单选题(9分)

1.(1分)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湘行散记》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散文集,小说《边城》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B.《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海伦·凯勒不仅有博爱之心,更充满教育智慧。

     C.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龟虽寿》《短歌行》。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创作的《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

2.(1分)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故此,________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________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________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

     A.与其……不如……,或者……

     B.虽然……但是……,所以……

     C.不但……而且……,尤其……

     D.倘若……那么……,因为……

3.(1分)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

“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________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

“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

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________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A.证实       茫然

     B.证明       怅然

     C.证实       怅然

     D.证明       茫然

4.(1分)同学们对《秋天的怀念》中一句话的朗读设计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设计恰当的一项是(          )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重读“扑”“抓”,“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连读,重读“忍住”“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气缓声长。

     B.重读“母亲”“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停顿,重读“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高亢急促。

5.(1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

     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6.(1分)选出画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

     A.窠(kē)巢

     B.贮(chǔ)蓄

     C.拗(ǎo)过去

     D.应和(hè)

7.(1分)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济南的冬天》——现代——舒庆春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白居易

     C.《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代——鲁迅

8.(1分)下列画线文言词语读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有疾在腠理疾(jí,小病)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hào,喜欢)

     B.吏二缚一人诣王(yì,到……去)

缚者曷为者也?

(hé,同“何”,什么)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hè,扛)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竭尽)

     D.余拏一小舟(ná,同“桡”,撑船)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qiáng,酣畅)

9.(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②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如初经洗(绦       涤)。

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从此,山水就镌(juān       juàn)刻在他的记忆里。

       ③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

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牢骚不辍。

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不知迂回,不懂退让,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

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

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jiǎo       jiào)呢?

       ④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

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恹恹终日,郁郁终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人这个时候便会正襟(威       危)坐,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

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正是: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ān)    计较(jiǎo)    洗绦    正襟危坐

          B.镌刻(juàn)    计较(jiǎo)    洗绦    正襟威坐

          C.镌刻(juàn)    计较(jiào)    洗涤    正襟威坐

          D.镌刻(juān)    计较(jiào)    洗涤    正襟危坐

(2)根据文意,文中画线词语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辍:

辍,车辆川流不息之意;不辍,在文中是停下的意思。

郁郁:

心里苦闷,(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

          B.不辍:

辍,车辆川流不息之意;不辍,在文中是停下的意思。

郁郁:

草木茂盛,文中指心情愉悦。

          C.不辍:

辍,停之意;不辍,在文中是不停的意思。

郁郁:

草木茂盛,文中指心情愉悦。

          D.不辍:

辍,停之意;不辍,在文中是不停的意思。

郁郁:

心里苦闷,(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

(3)古往今来,关于人生境界的对联和书法作品极多。

下列选项中对书体判断和对联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联为行书,联语是“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

上联感悟到个体面对自然的渺小,下联则强调反视内心更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B.乙联为小篆,联语是“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强调做人应该像翠竹那样虚心,像梅花那样有着铮铮傲骨。

          C.丙联为楷书,联语是“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意在表明做人要追求自我内心的宁静,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

          D.丁联为草书,联语是“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喝酒观史,焚香读经,此联既能明静心读书之志向,又不乏豪气干云之气概。

二、诗歌鉴赏(3分)

10.(3分)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旋律变化分几部分?

你是如何判断的?

 

(2)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

(3)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1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俄而雪骤(     )

②差可拟(     )

③尊君在不(            )

④入门不顾(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文中友人由“怒”变“惭”,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1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

“留以为梁。

”余曰:

“木小不堪也。

”僮曰:

“留以为栋。

”余曰: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

“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

“太少矣。

”僮怨曰:

“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

“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

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

担心,忧虑。

③湿:

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       馈:

       

②木小不堪也       堪:

       

③为余生炭满炉       余:

     

④乃尽湿之       乃: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13.(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四支僵劲不能动                

⑵以衾拥覆     

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年轻求学“勤且艰若此”的经历?

 

(4)文中第二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5)古人刻苦学习的事例至今都激励着后人,请举出一例。

 

四、默写(16分)

14.(16分)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4)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植物茂盛的句子是:

      ,      。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15.(18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暮春 清明风俗

       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

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

       《孝经纬》记载:

“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

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说瘴气在作怪。

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

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

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

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

       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

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

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

“固①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

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

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

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

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

       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忠臣介子推舍命追随。

重耳夺回王位后,与之交恶。

介子携母逃入山中,重耳派人纵火烧山,将其活活烧死。

《庄子·盗跖》载: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传说百姓相约禁火以纪念介子推,便产生了寒食节。

       因为禁火,人们须考虑制作不易变质的冷食。

旧时江南流行冬青叶汁染米蒸食,俗称乌饭。

后来,有人用麦苗汁和糯米做成粉团,流传至今成了江南暮春名小吃——青团。

       其实,禁火的习俗早于介子时代就已产生。

寒食附会于介子推的故事,正如端午节相传是纪念屈原一样。

从唐代开始,每逢寒食,无论贵贱,人们都要祭扫先人坟墓。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云: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百姓祭墓自春秋方始

       商周时期,人们相信死后精神不灭。

当贵族享尽生前的荣华富贵,跨过生死边界,迎接他的是天上地下的极乐世界。

人有魂魄二气,魂飞九天,前往祖先的世界永生;魄则留于墓中,享受随葬品带来的无尽欢愉。

贵族们在祭祖方面霸占了特权,他们在宗庙中和先人的坟冢前祭祀祖先;而庶民不要说建家庙,连坟包也不许出现。

春秋时期,周朝礼制日渐崩坏,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在先人墓上封土,用作先人墓葬标记,以便上坟时容易寻找。

孔子深爱周礼,对百姓祭墓却表示支持。

《礼记》载,曾子问孔子庶民该如何祭祖。

孔子回答:

“向墓而为壇,以时②祭!

”百姓扫墓祭祖,从周代的不合礼法,经孔子认可后在宗法社会中流传下来。

宋代“黄金周”使三节合一

       隋唐统一后,上巳逐渐变成了春游节。

《剧谈录》载:

“开元中,上巳节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池中备③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

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这种以皇室为首的节庆,低级官员和庶民只能远远瞻望。

       宋代时,官方规定三个“黄金周”,冬至、初一和寒食各放假七天。

寒食日期往往在清明前几日,三月三有时与清明重合。

久而久之,清明便吸纳了寒食与上巳的节庆风俗。

       宋代以后,清明上墓取代寒食上墓,成了新习俗。

发展到明清时期,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家族祠堂,百姓也可像贵族一样为先人举行庙祭。

但是,庙祭更多的是祭祀祖宗,增强家族凝聚力。

个人对先父先母养育之恩的追念,仍寄托在墓祭中。

       因为节日的调整,原本三月三的春游活动在宋代也移到了清明节。

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杭州清明节的娱乐活动:

“车马往来繁盛,填塞④都门。

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上巳郊游,春心悠悠;寒食上坟,冷雨纷纷。

氛围判然有别的两个节日,宋后竟浑融一体。

清明节,人们先出郊外扫墓祭祀,傍晚便携土产回城,其后则尽情游赏晚春。

       旧时百姓观念中,死后不能直接进入极乐世界,而是由生前功过决定身后归宿。

但是,只要死后能得到后来人的凭吊与祭祀,便能够不断与人间产生联系,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神格存在。

因此,相比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更害怕死后被遗忘——“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

从这点说来,介子推、王羲之等华夏先人,都战胜了死亡,得到后人追思,实现了永生。

这或许就是江南暮春风俗的寄托所在吧。

(文/谭昔,有修改)

(1)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向墓而为壇,以时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C.池中备彩舟数只/前人之述备矣

          D.填塞都门/以塞忠谏之路也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B.子推/怒而去

          C.上巳节/赐宴臣僚

          D.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4)下列对《寒食野望吟》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生动说明了唐朝时期寒食时节祭扫先人坟墓、凭吊逝者的风俗已经盛行。

          B.诗中,有乌啼鹊噪人哭的悲声,也有催人泪下的景致,营造了凄凉悲惨的氛围。

          C.“垒垒”“冥冥”“萧萧”等叠词的使用,使描绘的景色更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D.末两句诗,九泉之下的先人哭泣,世上的亲人却听不见,道尽了生死离别之痛。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魏晋以后,清明节和上巳节就在同一天,即三月初三。

          B.江南民众制作乌饭和青团的冷食,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C.春秋时期,贵族和庶民们才可以建家庙和坟冢祭祀祖先。

          D.宋代的“黄金周”渐使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上巳的传统。

(6)庄周与王羲之对待“彭殇”的态度一样吗?

结合材料说说理由。

 

(7)说说你对“‘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这句话的理解。

(8)今年清明节期间,不少网店提供“代客扫墓”业务,收费从200~1000元不等。

对此,市民看法不一,有人认同,有人反对。

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16.(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亦有道

佚名

       ①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道: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一管柔毫,一卷雪浪,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

“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原来,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一体一一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

       ②带着这样的思索,让我们到浩瀚的书法历史中去求证,去发现那沉寂千年的墨迹背后灵动而鲜活的生命形象吧。

       ③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家世显赫,诗礼传家,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颜氏家训》就是出自其祖上颜之推。

颜真卿中年时遇上了“安史之乱”,在河北二十四郡俱已沦陷,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际,作为平原太守,他率先起兵,高举讨逆大旗,一家三十余口,先后殉国。

       ④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满怀悲伤地设酒祭奠死难的亲人,写下了震烁今的《祭侄文稿》。

原本一篇普普通通的祭文,居然写得那样奇崛雄健、浩气充盈,达到了超神入圣的境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⑤颜真卿忠义节烈,舍生取义,他的书法也一如忠臣烈士,庙堂之气十足。

书法极具象征性,看到颜体楷书,自然使人联想到像他这样的忠臣良将。

后人评价颜体楷书正像“关羽坐帐,正气逼人”。

国人的视觉联想如此丰富,居然把方块字和人物的形象联系起来。

关羽之所以能与孔夫子并称为“文武二圣”,就是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渗透着儒家学派的春秋精义。

孟子说:

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关羽是忠义楷模、仁勇化身,这和颜真卿的满门忠烈、舍生取义是一脉相承的。

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和关公那种威武不能屈的意象叠加起来,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就这样在一个个的方块字上显现出来了。

       ⑥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未习鲁公①书,先观鲁公诂。

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在此,他提出了“作字先作人”的观点,并告诉他的后人,在学习颜真卿书法之前,必须要先学习他的做人。

       ⑦古代书法的精神,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精神。

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与千古人同此心的东西。

我以为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注释】①鲁公,指颜真卿,因为他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所以被称为“颜鲁公”。

(1)人们常说“书如其人”,请问“书如其人”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请问第②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哪四个字代表了关羽身上所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

(4)请用平实的语言翻译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诗句。

 

(5)积累链接:

请将文章第⑤自然段中孟子的名言填充完整。

 

六、语言表达(5分)

17.(5分)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