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6446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docx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3篇

在当今社会,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的良好运行是企业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得以生存的重要保证。

对于企业来说它并非是个体性的活动,而是一个群体性的复杂系统,它的正常运行需要企业投入管理,也就是企业管理是确保企业日常正常运行的制度要求,这就不得不涉及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来降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以及生存危机。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保证,合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目前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一工作尚存诸多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1.内部控制审计

(1)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作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随内部控制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是企业发展的职能要求。

其目的在于对企业内部人员责任履行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执行力的监督、督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一定的评价,以此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效率。

(2)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检查并评价公司内部控制是否能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3)内部控制审计的依据

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相关执业准则等。

(4)内部控制审计内容

①内部控制环境,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②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

③控制活动,即评价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

④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重点领域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

⑤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2.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我们可以上溯到2002年2月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此后在2006年的7月份由多个主体联合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这次参与的主体是证监会、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等,同时调动了科研院所等的相关专家、监管部门以及社会上各大企业的广泛参与,无疑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相关主体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2008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更是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与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国内企业实行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标志。

3.内部控制审计步骤

(1)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下列事项对内部控制、财务报表以及审计工作的影响:

①与企业相关的风险。

②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

③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点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

④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

⑤与企业沟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

⑥重要性、风险等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

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

⑧可获取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范围。

(2)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注册会计师将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注册会计师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的基本思路。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可以将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的测试结合进行。

注册会计师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应当把握重要性原则,至少应当关注:

①与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

②针对董事会、经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

③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

④对内部信息传递和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

⑤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价。

(3)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其识别的各项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

在这一方面,需要注意的首先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缺陷,尤其是影响性很大的缺陷:

发现企业领导高层舞弊行为、已公布的财务相关报告、审计委员会或是相关机构监督的无效。

内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疏漏,对于普通的疏漏,审计人员通过沟通提醒促使相关的改进,对于重大的疏漏要书面化并与企业高层进行有效的沟通。

总之不同的侧重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防止工作出现不必要的疏忽错误。

  

(4)审计工作的完成

在审计工作的尾声阶段,我们也需要加以注意,要取得企业的书面声明;沟通控制方面的缺陷;最终形成审计意见。

很多时候在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往往是我们忽视的地方,而审计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要格外注意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对于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要多方的核实、检查。

以防在工作结尾的时候出现致命性的疏漏,也给企业实践实施进程带来不便,减慢企业发展进度。

对于及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给与积极的应对。

二、内部控制审计现存问题的分析

1.内部控制对自我评价的高度依赖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企业在评价方面要规避单一评价,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在重视自我评价的同时也要把外部审计评价力量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如聘请外部注册会计师进行外部性的评价,这样对于企业的评价来说会更加的全面与客观,而且可以使得两者均有所侧重。

注册会计师要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成果进行评估,以此来了解评价结果利用的可行性和可利用程度。

而现实情况是审计人员往往着眼于现实以及企业利益的考虑,在不能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与监督之前,以及设计信息出现反馈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做出准确的审计动态的把握,绝大多数依赖内部评价结果,同时对于内部审计忽视的问题也可能会注意不到。

2.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欠缺

内部控制审计属于注册会计师的一项鉴证业务,这就对会计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会计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胜任的能力。

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面临绝大的挑战,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

注册会计师需要熟悉企业的组织构架的内部控制等,同时也要对这些进行一定的评价,由于这些内部控制涉及的层面非常的广泛,再加上庞杂的控制环境等,所以相应的评价工作会非常的困难,无疑对于注册会计师是一项巨大的心理以及业务素质提升的挑战。

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的重要业务就是财务报表,就目前而言对于内部控制也只是限于财务报告上的控制,提升到设计的高度一般还是没有达到标准的。

目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在非财务内控方面的经验都是具有一定的局限的,尤其是不具有执业经验供注册会计师借鉴。

3.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匮乏

随着内部控制审计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会计事务所开始倾向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这些业务是与其以往的法定性或是非法定性的业务有所区别的,所以说体系还不成熟,还未形成专门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其结果是审计质量让人怀疑、质量失控,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会增加审计工作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审计完善的几点建议

1.建立日常性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建立相应的日常性的评价体系,进行自上而下的建立部门自我评价、企业整体评价、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三个方面的评价体系,自我评价以及企业的整体的评价可以使得相关人员获得一定的经验,同时及时有效的修正行动,增强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

为了加强评价体系,还要配以问责制来推动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2.加强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非财务审计方面

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而言,它与过去的财务报表审计是不同的。

就注册会计师方面来说,它所要做的渊源多于以往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在非财务审计方面是相关理论。

譬如金融学方面的、控制论等方面的种种知识。

所以说注册会计师要积极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从而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职业的胜任能力。

3.有效利用相关测试

在评价模式确定之后,要对内部控制进行健全性测试,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形成的科学性等,相关人员要广泛的搜集资料,并结合相关部门进行探讨,充分掌握主要的业务处理的控制情况以及控制方式的合理性等等。

另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影响企业的运营以及相关的的管理活动进而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

有效性的测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一些不利的因素产生,从而促进效益的形成,内部控制要发挥其自身的效力,在整体以及具体的项目程序上也要发挥其控制作用。

在实施测试之前,要排除掉一系列问题漏洞,然后对控制程序进行监控以保证它能够有效的控制重要的风险。

4.内控审计质量健全系统的构建

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内控审计工作的质量,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是大势所趋。

要做好这一方面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即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

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控制,其核心在于相关人员的素质的提升;而会计事务所方面则主要是要立足于整体上完善其组织结构、还有审计员的质量控制、审计制度上的质量控制等;在业务上要规范内控审计承接的程序、审计方式等以促进其内控业务质量的控制。

四、结语

总之不断加强企业内控审计,是现今企业得以生存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流程,寻找问题所在,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而从其理论和实践历程来看,内控审计工作的加强与完善,是企业降低运行风险以及提升内部管理水准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障。

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完善与健全也是为了顺应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的,是现今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的发展将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并在实践实施过程中将发挥更为积极有力的作用。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

为什么对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这么多年,仍然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碍手时不要”的现象,说到底还是人们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观念淡薄,认识上还存有误区,行动上存在偏差。

因此,如何提高人们的认知度和自觉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下面谈点看法和想法,仅供参考。

一、内控评价工作中的认识误区

2002年进行了全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内控评价,特别是省行内控评价小组给我行指出了一些问题后,使我感触很深。

为什么内控评价工作存在不少偏差,说到底还是人们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观念淡薄,认识上还存有误区:

1、矛盾论。

认为内控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与日常业务工作有抵触。

业务工作那么忙、业务量那么大、实际情况很复杂,如果纠缠在内控评价的一些细节中,十天半月搞一次检查、隔三差五写一次报告、七零八碎样样不能少,就这么几个人,什么事都不干也难以应付内控评价这些事。

不是把内控评价看成是对业务工作的一种规范和完善,而是在认识上把它们矛盾化,甚至对立起来。

2、形式论。

认为商业银行发展业务才是硬道理,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才是务实的,内控评价好与不好,不能当饭吃,是研究生们在大机关里坐而论道,是花架虚招。

只要事实上没有发生案件事故,内控工作做多做少都是形式。

不是把内控评价结果看成是安全程度的指标,而是认为做得好与坏不过是半斤八两。

3、包装论。

认为工作好坏靠得是总结。

内控评价一年一次,就是说忙碌一年,只是为了上级行来评价那么两三天。

不如到时候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写什么、印什么,怎么好听怎么说,怎么合适怎么编,只要能应付过关就万事大吉。

不是把内控评价看作“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是认为包装个假娃娃自欺欺人更是小聪明。

4、做秀论。

认为内控工作也就是“讲十分、做三分”的活,平时多做点脸面上的事,如写点文章、整个办法、搞点响声、出点经验,造得热热闹闹,就会事半功倍。

真正又能做多少、做出什么名堂,也没有什么硬指标。

不是把内控评价工作看成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完美的工作,而是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

二、内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怎样认识内控评价工作,人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分析实质、审时度势,而不能按传统、凭习惯、靠经验来看新事物,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站位视点应该更高远,充分认识内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1、内控评价是搞好内部控制的坚实基础。

内部控制是确保安全经营的重要屏障,这是在经营中经过血的教训而得出的结论。

从实践中发生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的事件或案件看,大体上有四种类型:

一是外来抢劫、诈骗;二是内部贪污、盗窃;三是债权类风险损失;四是官司败诉损失。

产生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大致是违规违法、岗位制约不力、决策失误、手续不合法等。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上执行制度、程序、规范的偏差。

2002年4月份,总行召开了全国加强内控工作,严防案件事故的电视会议,通报了全国工行系统一季度发生的20起案件,其中百万元以上的大案占8起,最大的案件金额达2000多万元。

可以说这些案件都与违规违章有关,因此商业银行要想真正实现“效益、质量、安全”的方针,做到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客观上需要内部控制。

那么内部

控制工作如何做,从什么地方入手,基础工作、考核标准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内控评价。

内控评价是二级分行和基层支行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单位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是考核的静态结果,也是考核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内控工作过程产生工作结果,也是以工作结果来验证内控工作过程中措施、力度、程度是否到位。

因此说银行经营需要内部控制来规避风险,而内部控制则需要内控评价工作打好基础。

2、内控评价是指点具体行为的基本规范。

为什么说内控评价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就是因为内控评价是指点具体行为的基本规范。

从内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可以看出,它是指教人们从某一项工作开始到结束应该按什么步骤去做的一种规范。

其中大致有这样几个要素:

(1)对办一件事设定了过程:

事前、事中、事后。

不得跨跃过程,要求全过程做好。

(2)对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设定工作要求:

事前运筹、事中运作、事后管理与监督。

(3)对每步工作都设定了项目内容:

事前调查评估、有理有据,事中审查、论证、决策、审批,事后跟踪检查、捕捉信息、反馈意见、采取措施等。

(4)对每项工作内容设定了具体要求:

调查评估要有文字报告材料等;审查审批要有会议形式、决策形式、会议记要等;办理业务手续要齐全规整、合法有效、签字盖章规范有效等;跟踪

检查、反馈意见、采取措施要有文字报告等原始的文字记载等。

(5)对做一件事设定了工作步骤:

安排工作或检查工作事先有方案、有任务、有组织、有措施、有方法、有布置、有要求、有时限等;工作过程中有督促、有进度、有记录等;工作结束后有检验、有总结等。

(6)对基础工作设定了规范和程序:

什么情况应开会、开会要有记录,什么问题应该用正式文件明确,什么事情应进行交接、登记,应该制定那些办法、制度,应该建立什么组织,应该有那些授权文件,应该有那些岗位职责等。

从这些要素看,只要我们按照内控评价的流程走下来,我们的工作肯定规范了。

如果说我们原来不知道怎么做,那么内控评价现在教给我们怎么做,而我们仍然我行我素,这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了,或者说是不明智的了。

只要我们按照这些要求去做了,坚持日常、坚持过程、坚持

积累,结果就会瓜熟蒂落。

3、内控评价结果体现着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

按照内控评价标准做好内控工作,能从根本上反映出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安全程度。

如果一个单位没有一个管理规范,可以说这个单位是混乱的,如果一个单位的人群没有一种规范约束,那么这群人可以说是乌合之众。

可是一个单位混乱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非安全区,属于非安全区的单位又有多少,这就应该有个标准和依据来认定,而不是凭印象、凭想当然的模糊概念。

而内控评价就是创建和认定内控安全区的基本依据。

基层行内控评价工作是总行、省行加强基层支行管理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基层行内控安全区建设的基础工作,是上级行决定一个支行是发展、是保留、是降格、是撤消、是调整支行领导班子、撤消支行行长职务的一个重要依据。

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问题,而是要求一定做好的工作,作为保一方平安的支

行行长同志们肩上的责任很重。

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

三、搞好内控评价工作的几点建议

内控评价工作怎样才能做好,这恐怕有个渐进的过程,但我认为,提高人们搞好内控评价工作的自觉性是非常重要的。

1、提高认知程度。

在业务工作方面,可以说有这样一种理论:

业务指标完成的好,就是天天睡大觉,也能说说道道;反之,就是天天累死累活,也没有道理可说。

说明结果佐证过程的关系和道理。

可是用在内控工作方面就不恰当,这一点人们的认知程度就很低。

如人们常有的口头禅:

我们天天搞检查,执行制度可严了,连续十年没有发生案件事故。

意思是用“没有出事”来证明自己做了工作。

可是当审查日常工作是怎么做的,有那些证明材料来证明做的什么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时,却是什么都拿不出来。

究竟内控工作是真做了还是假做了,说服力不强。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没有发生案件事故,可能评价你是侥幸;如果发生案件事故,就可能评价为管理混乱、措施不力,发生问题是必然。

假如你真没有干工作而出问题,受处分也不冤枉。

如果真是辛辛苦苦干了工作,

就是因为没有体现工作的资料要件,这就说明我们不会做工作,不善解方法策略。

而内控评价的内涵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凭有据地做了工作,又没出问题,最好!

一旦出了问题,主观方面的责任也就小的多。

认知到这一层有利于增强内控评价工作的自觉性。

2、加强思想灌输。

从思想上强化遵守规章意识的日常灌输,是业务操作的习惯势力没有完全消除,又全面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的这样一个过渡时期,所采取的必要方法。

把内控评价工作自觉地放到保障依法合规经营的大局中对待,应该作为安全经营的重要责任去落实。

作为支行一把手,一定要将内控工作列上议事日程,逢场合必讲,逢会议必讲,安排任务时必讲。

特别是从抓一线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意识入手,加强人们在内控方面的思想作风建设。

沧州分行自2001年起先后实行的履职检查手册、内控特别检查方案,就是本行结合本行工作的需要和人们对内控工作的认知程度,所采取的一种初级阶段的引导、灌输措施。

总行推行基层行内控评价实施细则后,这项工作就自然上了一个新阶段和高层次。

其实,要求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做到定期检查纠正违章,并实行当场互

相在对方的《履职检查手册》上签字,作为原始记载和履行职责的证明,就是对人们思想意识一种日常灌输和培养。

尽管看起来是个形式,但就是为了让人们时刻记着有这么一件事、有这么一种要求,别忘了按时去做。

果真记住了、自觉去做了,内控工作也就在其中了。

3、实行定岗定责。

自从基层支行的稽核机构撤销后,就没有了专职稽核力量,从基层行的心里也就认为内控工作是上级分行的事。

上级来检查时,就查什么应付什么,检查组走了,也就万事大吉了。

可是内控评价工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如果没有专人负责这项日常工作,势必形成“狗熊掰棒子(玉米)”的状态。

确定一个牵头的人负责这项工作,实行定岗定责,这样就会使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产生使命感。

只有每个支行保证有一两个人真正对评价办法弄通弄懂,心领神会,真正掌握本行的内控评价方面的底数和档案资料,成为本行各专业进行内控评价的领头人,能把常规工作做好做细,确保规范完整。

内控评价工作就能够上议程、上日程、上路程。

4、抓紧日常督导。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沧州分行着重抓了内控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

一是实行了内控工作特别检查,检查小组组长由总稽核和纪委书记担任,主要是检查支行内部制度、办法、措施等方面的建设、执行情况;是否明确了分管领导,是否设立了内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内控工作日常检查小组,是否正常开展工作情况;支行领导班子对内控工作是否开会研究,是否经常安排工作,是否定期分析评价,是否有记录资料;支行内部各层次、各岗位管理人员履职检查情况、各岗位自控互控的执行情况;支行内部各岗位、各环节应设置的登记簿、账簿(边缘性质的)的设置、使用情况;支行当年自身搞的自查自纠情况,发现的问题、处理、处罚结果;支行内控评价是否有人负责,对本行内控工作状态是否有底数,是否不断完善内控评价所需的资料、指标;支行

对上级行历次检查所发现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检查了解支行在内控工作方面对员工的传达层面、教育水平和员工对内控工作认知程度、内控意识。

二是成立两个机关内控评价指导小组,由纪委书记、总稽核分别任组长,对机关各科室的内控评价工作,按照标准进行日常指导检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边整、边改、边研究、边完善。

这些措施的目的也是为了督促和引导人们提高对内控工作的认知程度,把搞好内控工作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内控工作意见及建议

2015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要求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之后又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操作规范,不断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规范第六十四条,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时,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应当纳入检查,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结合审计实践发现,部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够、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

“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近年来,内部控制作为堵塞漏洞、完善监管、优化流程等的有效管理途径,越来越得到行政事业单位重视。

审计抽查也发现,还有一些单位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个别主要领导不学文件,不明白或不清楚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甚至认为这项工作与单位主责工作联系不大,是自已束缚自己,给自己添麻烦;一些财务人员自认为,现行财政部门逐年出台一系列财务监管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决算编制审核等逐年细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全程监管单位各项开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多大作用,在人少事多普遍存在的单位只是增加了单位工作量,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2

工作效果和发挥的作用并不明。

此项工作实施时间不长,规范虽然明确了方向、内容和重点等,但在具体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如何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抓好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完整设计,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工作效果和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

1、有的单位没有开展风险防范评估,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操作性或针对性不强,没有涵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全面性原则不到位。

2、按照规范要求,在开展单位层面风险评估时,要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等六大重点,在开展经济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时,要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六个方面重点,实际操作中,多数对业务活动方面涉及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考虑较多,内控设计、运行和监督等考虑较少。

3

控制方法综合运用较欠缺。

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