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5417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docx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

广陵散绝阅读答案

【篇一:

1109学期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与评价

形成性考核总成绩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潘新钰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

1152001256974__________

年级专业:

___2011秋法学本科______

所属电大:

黔东南电大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编制

作业一:

(第一、二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神权法——神权法是中国古代奴隶主阶级以宗教迷信为特征用来束缚、统治人民的一种法律思想。

它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夏商的神权法以“天命”、“天罚”

为内容,到了西周,变成“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的神权法。

2、“明德慎罚”——这是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

“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

“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3、“礼治”——所谓“礼治”,就是君、臣、父、子各有名分;贵贱、上下、尊卑、亲疏都有严格的区别。

西周的统治者,把社会的政治、经济组织和宗族系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确定了一套比商代更系统的宗法制度。

在此基础上,西周的统治者还制定了许多礼节,如吉礼(祭祀)、凶礼(灾葬)、宾礼(朝见或诸侯国之间的往来)、军礼(兴师动众)、嘉礼(次酒、宴会、结婚、成年)等等。

在不同的等级之间有不同的礼节。

这是“礼治”的表现形式,叫做“仪”。

5、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6、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这是邓析思想的主要倾向,也是他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意思是说:

“先王”极其“礼义”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先王”的所作所为、“礼义”的宗法原则也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先王的礼义法令是可以批评,可以否定,可以废弃的。

既然“先王”不值得效法,“礼义”不见得正确,那么从现实出发制定新法便是必然的、正当的。

7、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墨家法律观的核心。

“兼相爱”是针对“别相恶”而言的,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

“交相利”是针对“交相贼”而言的,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互相争夺。

8、“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普遍而无私,并且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受任何人的意志影响。

与礼、法相比,“道”是最高的原则。

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统治者只有“惟道是从”,才能保持自己的统治。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

答:

儒家法律思想可以概括为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同时不否认刑罚的辅助作用。

代表人物有:

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讲究出于礼而入于刑,认为人应该通过对自身道德境界的追求而达到圣人状态。

所以从儒家的观点来看受到刑罚就是耻辱。

2.简述战国时期,法家在执法方面(或立法原则方面)提出的主张有哪些。

答: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

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

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

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的思想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

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3.简评先秦道家的“无为而治”。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夏、商神权法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到西周时产生的重要变化。

答:

夏、商神权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天命和天罚。

所谓天命是指统治者手中的权力来自上天,天罚是假借天的名义,对不服从其统治的人或者部族实行处罚,目的是增加自己的威势。

我国的神权法思想产生于夏朝,极盛于商朝。

在西周,神权法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

对天命说作了修正,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命是有的,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这反映了神权法在西周的动摇。

2.论述商鞅“以刑去刑”的重刑思想。

答:

商鞅主张赏刑并用,但其实质却在于严刑重罚,实行重刑

(1)“禁奸轻罪,莫若重刑”

(2)“重刑轻罪,”即加重轻罪的刑罪

(3)“刑用于将过,”“细过不失”

(4)“族刑连坐”

总之,商鞅主张对人民轻微的犯罪也要处以重刑,这是一种赤裸的血腥恐怖政策,充分暴露了商鞅的地主阶级本性。

作业二:

(第三、四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缘法而治”答:

又称“垂法而治”,即依法律条文治理国家。

战国中期商鞅提出的法

律主张。

反映整个战国时期法家的“法治”思想。

“缘法而治”思想对封建官吏徇私枉法引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了封建法制的建设,但过于强调重刑的作用。

2、黄老思想

答:

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

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西汉王朝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主张黄老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将它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3、《春秋》决狱

答:

《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实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这是董仲舒最先提出的。

其实质是一种“原心论罪”说。

4、王充

答: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

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

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

《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5、嵇康

答: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

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

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

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6、律学

答:

即法律注释学。

它原是经学的一个学支,用儒家经书中的经义研究、解释法律,属于正统儒学。

律学始于汉,晋代达到鼎盛。

7、“明正赏罚,一断以律”

答:

李世民从“安人宁国”的需要出发,主张明正赏罚,不分亲疏贵贱,一断以律。

他通过总结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认为自古以来,国君能做到赏罚得当,百官就能得到治理;反之,必遭国亡政败。

8、白居易

答: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东汉时期,王充对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天刑”论进行了哪些批判

答:

王充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对谶纬神学家宣扬的“天刑”论的批判是十分出色的。

(1)对“天刑”论的批判①批判天有赏善罚恶能力的“天造谴告”说。

“天人感应”论者鼓吹天有赏善罚恶的能力社会政治不好天就用“灾异”谴告人君。

王充认为灾变或怪异是一种自然现象与社会政治没有关系。

“天无为故不言灾变时至气自为之。

故天地不能为亦不能知也。

”②批判“用刑非时则寒施赏违节则温”的时令说。

王充批判这种谬论时说“寒温非政治所为”人间的刑赏同气候的寒温毫不相干“寒温之变并时皆进”寒温在同一时候是一样的。

③批判“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的祸福说。

王充批判这是“虚而无验”的无稽之谈。

社会现象表明:

“恶人之命不短善人之命不长”天为什么不罚恶人早死不赏善人长命呢?

可见天没有意志它不能赏善罚恶。

2、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的内容是哪些?

答:

董仲舒根据人间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仁义道德思想,以及“阳尊阴卑”的神学理论,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

他认为“三纲”是天意的体现。

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准绳,是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只要统治者用仁、义、礼、智、信区教化人民,就能得到天和鬼神保佑。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围绕维护和巩固君主的权利而展开的。

它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

它在当时对巩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其本质看,它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治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

3、简述律学家们在立法方面有哪些主张。

答:

夏商立法思想主要体现神权思想、天命、天罚思想;

西周立法思想主要是“-明德慎罚”----相对神权法思想,以德配天(神权+宗法思想);

秦朝立法思想

(1)法令由一统、

(2)事皆决于法、(3)以刑杀为威;

汉朝的立法思想1.约法省禁--是早期立法思想2.德刑并用--德主刑辅3.顺天行刑;

唐朝的立法思想同当时的“安民立政”总方针密切相关;

宋朝立法思想强调中央集权和适应经济发展的功利思想;

明朝立法主张重典治乱世并用、礼刑并用、加强法制宣传思想;

清朝立法形成“参汉酌金”的立法原则;

中华民国立法主张“三权分立”

三、论述题(24分):

1.试述《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

(要求有自己的观点,不能雷同)

答:

《唐律疏议》:

是指唐初经几代统治者修纂完成的法典。

它以《武德律》、《贞观律》为基础,永徽时又作《律疏》解释律文,后人合其为一体,称之为《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十分丰富,它总结了历代德刑体系的理论,完善了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思想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1)“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唐律疏议》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把法律的功效和礼义道德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礼的精神完全溶化在法律条文中。

礼法结合在《唐律疏议》中已达到了十分完备的程度,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法律化的完成。

(2)封建纲常的法律化。

《唐律疏议》的制定,以“三纲”为原则,“一准乎礼”,“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法律条文及疏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礼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唐律疏议》把三纲法律化、制度化。

凡是反对三纲的,均被认为触犯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列为十恶大罪,是刑罚打击的重点。

(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

唐律是一部等级特权法。

它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不同法律地位。

综上所述,唐律集历代礼法融合经验之大成,礼法融合已臻完善,因此,它成为宋、元、明、清各代法典的蓝本。

唐代统治者在认识上把礼义道德的作用和法律的作用,在儒家思想原则上完全统一起来。

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的法律化已接近完成。

【篇二:

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作文人物素材积累训练】

>人物嵇康

一、人生缩影

嵇康(223—262年),字叔夜。

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二、懿行美德

1、博才嵇康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2、嵇康打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3狂放任性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

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

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

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

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42]钟会陷害嵇康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4鄙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

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

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

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记载:

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

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

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回答: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曹氏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

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6仗义执言

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

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

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

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

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

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

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

嵇康拍案而起。

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

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

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嵇绍不孤

嵇康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

“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一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

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7、嵇康服药

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

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8、嵇康与孙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

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

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

“先生竟无言乎?

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

“子识火乎?

难乎免于今世。

子无求乎!

”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

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

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

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

9、广陵散绝

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

弹毕,嵇康长叹一声:

“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

三、【素材运用】话题1:

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哐当、哐当?

?

”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

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

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

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

儿过着铁匠的生活。

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

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

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

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

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

进。

(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

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

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

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

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

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

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

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

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

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

于是他说了句:

“把琴拿来。

”?

?

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

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

(高考山东优秀作文《心在刃上选择》节选)

话题3:

包容

材料加工:

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

山涛让他当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这个

山涛使他的儿子没成为孤儿:

钟会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

天性是什么?

天性就是包容。

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话题4:

家庭教育

材料加工:

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

但嵇康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

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

但我们看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当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

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

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

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

三告后辈要慎言。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

他说: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

他说:

“匹帛之馈,车服之赠,肖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

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

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

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

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

话题5:

坚持自我

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

极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

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

话题6:

材料加工:

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

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

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

“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

“哈哈?

?

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

”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人说你毁坏礼教,不事孝道。

“冤哉!

”一千七百年前那没有发出的呼喊,就让我替你喊出吧!

或许,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马心的时代,这是称那个“冤”

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时代。

我知道你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是激愤于挂羊头卖狗肉者之流(如司马懿)的胡作非为,激愤之极而转为不言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

其实啊!

司马懿何尝是孝子?

可司马氏就是以不孝为名杀了你。

悲哉!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屈子几百年前的这一悲吟,不幸却又应验在了你的身上。

(《哭嵇康》节选)

话题7:

交友

材料加工:

冤哉!

嵇康!

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

一壶酒,浇铸

成你狂放的本色:

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

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在你的眼中,这世界应如你杯中之清酒,无尘渣

毫粒,无腐臭之气,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莹,甜香赛芝兰之悠长。

可遗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国古代史》,你的名字却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页:

满眼是野蛮的屠戮,满耳是大众的悲鸣。

其时,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陋志者。

你“常谓之知言”的山涛,此时便弃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饮苦酒:

“美酒今以之驱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

人之相知兮,贵识天性,曲者不以为桷兮,诚不欲以枉其天才。

”面对山涛的诱荐,你嬉笑怒骂,接舆狂歌。

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阻断了后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后人敬仰之声名。

(《哭嵇康》节选)

有口皆碑

远去的骑士

走进魏晋的历史,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要数嵇康了,这位“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着一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