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5026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docx

部编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整首诗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最后写了作者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

全诗共有3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雨后天晴的景象,是学生见过的场景,只需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眼前就能出现诗中的美丽景象,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戴望舒,使学生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

2.朗读体会法。

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如:

个别读、集体读、齐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与认可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1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戴望舒”:

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

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找出不理解的生字、生词,作上记号。

(2)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象,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二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象?

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

(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先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

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出示:

(   )的小径 (   )的小草

(   )的小白菊 (   )的凤蝶儿

9.师导:

同学们,雨后天晴的景象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

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

因为——(学生读描写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雨过天晴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节。

五、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雨后天晴,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径、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

诗歌描绘的雨后天晴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

雨停了,乌云散了,太阳出来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

溪中水轻轻地流,天上云儿闲游……多美呀!

我们一起把这四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

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诗人戴望舒一样留心观察生活,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把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用诗的形式写下来。

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

整首诗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悠远,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上,找出诗中出现的景物,体会诗人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好处,习得方法。

在读与想象中仔细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抓反复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试着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感受。

3.用诗歌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初步学习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

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现代诗,请同学们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边读边找出反复出现的词句,想想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1.学生读诗,圈点勾画。

2.学生汇报反复句式,想象画面。

《在天晴了的时候》反复句式:

“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描写了清新的雨过天晴图。

(板书:

雨后)

二、理解词句,体会诗情

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雨后图,品味诗中的语言,看看诗人让我们“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的理由是什么。

1.画出你不理解的词句,先试着自己理解,再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难懂词句的方法。

提炼方法:

理解“尘垢”的意思,可以结合这个词所在的短语来理解,“洗净了尘垢”,“尘垢”在这是灰尘和污垢的意思。

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汇报“绽透、阴霾、晕皱、炫耀、胆怯、抬起、抖去、闲游”的意思。

3.从以上的词语理解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汇报,通过这些词语,感受到诗人把雨后的动植物当作人来写,体会到诗人对雨后的喜爱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整合阅读,迁移方法

1.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阅读图书四下2《唱响爱之歌》中的《雨景》《雨后》两篇诗歌,画出你不理解的词句,自己试着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找出诗中的反复词句,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2.先小组交流,再班级汇报。

(1)《雨景》反复句式(第二到四行):

“……的……”。

表现的是作者对不同雨景的喜爱之情。

(2)《雨后》反复句式(最后一节):

“……着……”。

写的是下雨后孩子们快乐玩耍的情景,表现了雨后的童真童趣。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写诗,尝试创造

刚才我们读了3篇关于雨后的诗歌,雨后的情景是这样令人欢喜,你看过雨后天晴的景象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写一写雨后的情景。

1.了解诗歌的形式。

请同学们观察本课学习的3篇诗歌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整理总结:

(1)诗歌经常出现反复的词句,以增强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2)诗歌每句分行,一节由多行构成,有的诗歌有多节,有的是单节。

2.学写诗歌,尝试创作。

3.班级汇报,师生点评。

总结:

诗歌是语言的贵族,让我们用诗意的眼睛看美丽的世界,用诗意的文字表达心中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

板书设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

雨后

理解词句喜爱之情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能够借用课本中诗歌的样子,自己写几句赞美父母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

诗歌,是文明殿堂中最璀璨的明珠。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2.同学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文化中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每一首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

3.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诗歌。

为了与前面的古诗相区别,我们管这种诗歌叫新诗,也叫现代诗。

4.现代诗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九课。

二、展示积累

在课前预习任务单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积累关于冰心和《繁星》《春水》的相关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积累。

协商自.由展示。

预设:

(1)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1923年,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繁星》和《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二者是姊妹篇,均创作于1923年,最早发表于《晨报副刊》上,其中《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想一想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朗读《繁星(七一)》,思考:

诗人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预设:

三个场景: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朗读提示:

在朗读中想象诗中的情景。

3.随文学习生字:

漫灭、藤萝。

4.朗读《繁星(一三一)》,思考:

这首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小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

连用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句,朗读时要读出排比的气势。

5.随文识字,学习:

波涛。

6.朗读《繁星(一五九)》,思考:

这首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预设:

要读出赞美的语气来。

读出作者对母亲的依赖。

三、内容评析

这三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

是哪个句子打动了你?

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一)朗读《繁星(一三一)》。

1.思考:

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三个场景是不可漫灭的?

预设: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2.你知道在这三个场景中,作者和母亲在做什么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

月光下,我和妈妈在院子里散步。

藤萝架下,我和妈妈在看书。

在妈.妈.的膝上,我和妈妈在嬉闹。

3.你能不能把这三个场景糅合到一起?

预设: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诗人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感受着母亲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诗人儿时的趣事。

4.思考:

这几个场景是诗人现在经历的吗?

预设:

不是,是诗人儿时的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回忆。

5.很久以前的场景,诗人却记在了脑海里并且永不漫灭。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预设:

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6.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7.你有没有难忘的场景?

你在这些场景中和妈妈都做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

落日的河滩上、早晨的小路上、周末的公园里等场景。

(二)朗读《繁星(一三一)》。

1.思考:

这首诗赞美了什么?

作者是怎么赞美的?

这首诗共有四句话,一个感叹句,三个反问句。

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对大海强烈的热爱之情。

在写作上同音成韵,都有“ɑng”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

2.在冰心的自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请你读一读。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

3.结合这段话说一说第二首小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

这首诗歌通过星光、花香来衬托大海,表明大海波涛的清响一直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影响着诗人的思潮,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对自然的歌颂。

(三)朗读《繁星(一五九)》。

1.思考:

这首诗赞美了什么?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第一句直接说:

母亲啊!

用感叹句开头,直接抒情,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2.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

让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对比。

要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和我躲到你的怀里对比。

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3.诗中的两处“风雨”含义有什么不同?

预设:

第一个“风雨”指大自然中的风雨。

第二个“风雨”指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打击、痛苦、折磨等。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直接表明母亲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四、品读回味

经过交流我们已经充分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让我们再一次品读课文,品读诗歌中的美好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展示诵读成果。

五、阅读推荐

1.通过学习有没有发现我们学的这些诗和原来写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预设: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新诗的写作比较自.由,我们都可以当小诗人。

2.《繁星》和《春水》这两本诗集中有很多关于母爱的小诗,快去找来读一读吧。

如果诗兴大发也可以写一首关于母爱或父爱的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

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为开展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六、学习生字

让我们学习这节课的八个生字。

在这三首短诗中,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你都学会了吗?

让我考一考你。

1.出示会写生字:

繁漫灭藤萝膝涛躲

2.请你认真观察生字,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它们。

3.请你用这些生字组一个词语吧!

预设:

繁星漫长消灭树藤萝卜膝盖波涛躲藏

4.请同桌面对面书空这些词语。

七、巩固提高

完成相关习题。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试着仿写诗歌。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想象和感悟,必须要在一定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一定要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再书面表达,难度更高。

难点分析

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书面表达的能力有限,在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去感受。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用代入性的语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去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在美好中敞开胸怀去拥抱自然,并产生想自己写的良好动机。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天晴了的时候,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2.2.让我们出去走走吧。

雨过天晴,花朵和小草树叶伸出他们的小手掌,展示着他们收集的“珍珠”,颗颗晶莹剔透,多么美的一幅幅雨后图啊!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十二课。

跟着诗人戴望舒一起去欣赏雨后大自然的清新美好。

3.作者简介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首清新的小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诗有几个小节呢?

3.请同学们在读第一小节,你在漫步时,发现了哪些雨后的景物呢?

(有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三.品读赏析理解诗意

(一)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呢?

1.作者用“温柔”一词写出了泥路的柔软,表现了泥路的美好。

2.这是怎样的修辞手法呢?

是腻人的修辞手法,用心去感受迷路的凉爽温柔,并轻轻地读出来

3.小草自豪地展露雨后洗去尘埃和污垢的翠绿身姿,它特别开心,听听它在说什么呢?

4.小白菊虽然娇羞,但雨后初晴也露出自己最美的一面,“慢慢”“试试”描写了小白菊的谨慎,“一瓣瓣”要慢读,语调低沉,读出小白菊绽放的过程,有一种画面的感觉。

他是多么可爱与美好啊!

像一位举指端庄、优雅美丽的小姑娘。

同学们一边想象小白菊的可爱美好,一边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5.这里有一个比喻句,同学们试着找一找,找到了吗?

是的,把凤蝶儿的翅膀比作了“五彩的智慧书页”,展现了凤蝶儿翅膀的美。

“一开一收”,这个词儿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阳光下凤蝶儿每一次翅膀的扇动,有一种动态的美。

6.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泥路、小白菊、凤蝶儿、小草吗?

这都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最平常的事物,作者用心感受它们的美,并且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普通的景物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了。

7.想一想,这雨后的小径中还能看到什么呢?

他们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想象和美好呢?

(二)二三小节

1.我们继续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请同学们圈出后两句的四个动词。

赤、携、踏、涉。

2.“赤着脚”,让赤裸的双足,充分享受迷路的温柔与凉爽;“携着手”与朋友家人一同出游,一起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事物;“踏着新泥,涉过溪流”,一味向前走,让雨后大自然的泥土与流水在足下经过,让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

3.四个动词连用让诗句读起来更流畅更加优美更能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让我们大声的读出来吧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一小节。

5.“晕皱”用含蓄的方式写出了水面荡起的波纹。

“暗绿”就是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我们在诗人笔下的大自然中漫步,仿佛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博大的情怀和浓浓的爱意,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我们在诗人笔下的大自然中漫步,仿佛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博大的情怀和浓浓的爱意,我们内心的美好也被打开了。

我们也想写了,那我们就来仿照《天晴了的时候》,也来写一写我们看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色。

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被雨擦洗过的天空,一定是开阔有又敞亮;

摇着叶子的大树,享受微风的清凉。

花朵、小草、树叶,伸出它们的小手掌,数着手中晶莹的小珍珠,开心地笑了。

这是一位同学仿写的小诗,我们来看一看,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了动词,也用心去感受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

相信其他同学也一定写得很好。

 

小结

小结:

《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诗人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小径雨后的美景,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让我们也在学习之余,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视.频链接,调动朗读热情

1.(播放名家朗读的视.频)看完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要当一回朗读者,朗读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

齐读诗题。

二、了解学情,搭建朗读阶梯

1.一读,正确通顺。

(1)喜欢这首小诗吗?

带着这份喜欢,自己再认真读一读。

(2)指名读,学生互评。

2.二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诗句?

和同学交流。

(2)全班分享,教师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围绕哪几种景物来写大自然的美?

3.三读,不同理解。

(1)出示:

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预设:

给雨润过的泥路,是湿润又松软的,在作者的笔下,却是如此凉爽又温柔。

如果我在这样的泥地里,就赤着脚静静地走走,感受脚底传递的柔软,触摸迎面拂过的凉风,那我会舒缓地读——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2)你要是在那一片凉爽又温柔的泥路里,你最想干什么?

预设:

玩泥巴——多么畅快;搭城堡——多么开心;捉泥鳅——好不快活。

(3)齐读诗歌。

(4)你看,一句诗因为朗读者的不同感受,朗读的韵味也就不同。

当我们透过文字去想象、去感受时,你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朗读,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三、由扶到放,揣摩朗读韵味

1.小组合作。

(1)讨论:

先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剩下的部分应该怎么读。

(2)选择:

然后在小组中选择一位朗读者,其余成员为指导者。

(3)练习:

朗读者练习朗读,指导者认真听,提建议。

2.(请各组朗读者起立)现在我们来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他们中的哪两位来进行比赛?

3.两位朗读者朗读诗歌,其他同学作为评委,闭上眼睛,看哪一组的朗读让你脑海中的画面更丰富、更鲜活?

4.各位评委,听了朗读后,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怎样鲜活的画面?

(抓住景物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

5.特别感谢这两位朗读者,听了他们的朗读,我觉得分不出胜负,因为他们都用心地为我们描绘出了心中的那幅画!

6.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或难读的地方,集中进行指导。

四、为你读诗,升华朗读情意

开展“为你读诗”朗诵会。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一、诵读,一直在进行。

课上,我首先以名家朗读视.频为入口,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然后以“爬坡式”诵读为主线,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意蕴,触摸诗歌内涵;最后,又开展了“赛诗”和“诵诗”的活动,使诗歌韵律凸显,使课堂趣味横生,使诵读深入人心。

二、画面,一直在闪现。

课上,我让学生置身于温柔的泥路场景中,通过想象自己在泥路中的情景,感受“温柔”一词带给我们的张力,进而体悟到了诗歌的内在情感与意蕴;随后,学生又在小组“赛诗”活动中从单一意象走向整体意境,在意象叠加的画面想象中形成了动态的雨后春景图,将景语转化为情语,逐步领悟到诗歌无穷的魅力。

三、理解,一直在路上。

课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如课堂上引导学生们一边讨论“你要是在这凉爽又温柔的泥地里,最想干什么”,一边依据自己的想象,或轻快地读、或舒缓地读,哪怕同是愉快的感受,他们的语速、语调、停顿也各不相同。

就这样,课堂因多元化的理解、个性化的诵读而诗意盎然。

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想,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学生绝不会止步于课堂,因为,理解一直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