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5010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docx

《即景抒情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轿夫的快乐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

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闷热。

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子上峨眉山。

山路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

此情此景,使罗素没有了心情观景,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

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么热的天,还要他们抬着上山。

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

他看到轿夫们坐成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

他们还饶有兴趣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很好奇地问罗素一些外国的事情,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

罗素在他的《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讲到这个故事。

而且,他因此得出结论:

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微感言: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赏读:

孔子说:

“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平气和。

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赏读:

曾子说:

“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

”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狭隘的心胸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

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赏读:

孔子说: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睬)。

”在孔子看来,人幸福与否更多地取决于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总是朴素的,一如粮食、空气和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赏读:

孔子说: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却不肯随声附和。

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一、作者视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代表作有《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其诗仅存两首,而此篇被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望月怀远》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今广东韶关市人。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的五言古诗,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代表作有《曲江集》。

《题李凝幽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代表作有《长江集》《诗格》等。

二、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是一个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对陈子昂的谏言置之不理,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感昔乐生、燕昭之事”,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春江花月夜》:

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漫步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

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望月怀远》:

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晚,诗人因望一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这种相思寄于明月。

《题李凝幽居》:

贾岛早年曾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虽还俗,但仕途不顺,曾屡举进士不第,一直做一些如长江主簿、普州司仓等小官职,怀才不遇,内心幽愤,对世俗生活产生厌倦,因此时常向往隐居生活,结交一些隐士。

他寻访朋友李凝却不遇,于是在这位隐士门前题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对李凝幽居环境的喜爱及隐居生活的向往。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怆然(  )        

(2)滟滟(  )

(3)月照花林皆似霰(  )(4)纤尘(  )

(5)青枫浦(  )(6)捣衣砧(  )

(7)碣石(  )(8)鸟宿池边树(  )

(9)僧敲月下门(  )(10)阆仙(  )

答案 

(1)chuànɡ 

(2)yàn (3)xiàn (4)xiān (5)pǔ

(6)zhēn (7)jié (8)sù (9)sēnɡ (10)lànɡ

2.词语释义

(1)怆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滟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芳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照花林皆似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愿逐月华流照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情人怨遥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移石动云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幽期不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感伤的样子 

(2)波光闪烁的样子 (3)开满花草的郊野 (4)雪珠 (5)逐:

追随 月华:

月光 (6)情人:

多情之人,指自己 遥夜:

长夜 (7)云脚 (8)归隐的约期

3.名句背诵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

(4)__________________,碣石潇湘无限路。

(5)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还寝梦佳期。

(7)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移石动云根。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海上明月共潮生 (3)人生代代无穷已 (4)斜月沉沉藏海雾 (5)天涯共此时

(6)不堪盈手赠 (7)僧敲月下门 (8)过桥分野色

文本感知

1.《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时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

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春江花月夜》

此诗描写了月色笼罩下春江花林的优美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宇宙之思和人生之慨,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既写思妇在月下楼头望眼欲穿,思绪绵绵,又写游子久客他乡,月下梦中的无限惆怅。

3.《望月怀远》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作,由“海上明月”之景,引发怀想亲人之情。

全诗围绕“望月”展开,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细节,逐层深入地抒发了作者无尽的相思之情。

4.《题李凝幽居》

这首诗通过描写友人李凝居所清幽安静的环境,暗写了诗人自愿远离尘嚣的真实情怀,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生活、渴盼归隐的愿望。

结构图示

《登幽州台歌》

《春江花月夜》

 

《望月怀远》

由景入情

《题李凝幽居》

师生探究

一、有人认为,《登幽州台歌》表现了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有人认为它深含孤独感。

请就此加以评论,并说说这首诗为什么特别动人。

提示 诗开头两句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作者曾在《蓟丘览古》七首里对战国时代的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王那样的前代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刻画出了一位胸怀志向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此特别动人。

二、《春江花月夜》全诗以月的升起、高照、西斜、沉落过程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夜、月与花、月与人相结合,构成充满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美丽画卷。

请找出江月与人融为一体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提示 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神思飞跃,写月的同时也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同样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于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是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

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

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回到自己的家乡!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本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三、《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什么?

诗中所写之景与所要表现的题旨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 本诗的主旨是作者借本诗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人一开头用两句诗就描写了朋友幽居的周围环境:

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

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突出了居所周围环境的幽静迷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也刻画环境之幽静,动中寓静。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原野色彩斑斓,白云轻拂,这一切又笼罩在洁白如银的月色中,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

诗中所写的景色如此幽美,引起作者的喜爱、羡慕之情,让作者对隐逸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

名句品评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品评 这两句从时间角度着笔,“前”与“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个“不见”相连,表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古代有,我不曾见;将来有,我亦不可见,千载而下,为何我有如此遭遇?

想到此,义愤填膺,发出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怀才不遇之士共同的心声,因而引起千百年来人们的共鸣。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品评 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这两句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读这两句诗,我们会深刻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获得广泛共鸣,令人深深为之感动。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音节由急促转为舒缓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形。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品评 这是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月是如此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渺小和短暂。

是谁站在江畔,第一个惊诧月色的明媚?

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耀到人间的呢?

恐怕已无人能说清楚。

毕竟,人的一生太短暂,太短暂了!

人要和时间赛跑,终究是要失败的,人生真的很容易就逝去了。

人类一代代永无穷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暂的表现吗?

而明月却年年相似。

这江月为什么会年年依旧呢?

可能像世上的离人一样,也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到来吧!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品评 此联千古传诵。

此联看似平淡无奇,脱口而出,却高华浑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此前谢庄《月赋》有“隔千里兮共明月”,此后苏东坡《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寓意相同,只是一为赋,一为诗,一为词,各尽其妙。

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

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

此句境界阔大,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为千古名句。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品评 这是历来传诵不衰的名句。

“宿”字点染夜静,“敲”字以声衬静。

较之无声的“推”更胜一筹。

“推敲”二字还有这样的故事:

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用“敲”字,在驴背上作推敲之势,不觉一直冲进京兆尹韩愈仪仗队,随即被人押到韩愈面前。

韩愈听完贾岛的陈述后,不但没责备他,反而沉思良久,对贾岛说:

“作‘敲’字佳矣。

”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用“敲”字更能体现当时月光皎洁,万籁俱寂,老僧的敲门声,惊动宿鸟,或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鸟儿从窝里飞出,转了一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动中寓静,以动写静,以声衬静。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了这样的艺术效果,“推敲”因此成为诗人学者炼字构思的绝妙典故。

考点链接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一、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着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这两类形象有时可能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和“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例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二、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答案开头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注意一定要围绕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三、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一、延伸阅读

仙 境

我似乎总在行走,沿着今生。

我预感有一种地带,存在于某个高度,等我进入。

它应该拥有蓝色。

那蓝色,比海蓝更高,而比天蓝蓝得更深。

那高度,当在欲望之上,杂念之外。

从那儿飘来的云,视我为一粒灰尘。

它已经诱惑我了,虽然它在我视而不见之处。

我寻找它,虽然我不知为何寻找,向何处去寻。

我只知道——倘若世界小如我的心脏,它就在我心中;倘若我的心像世界一般辽阔,它肯定就在世上。

我听说寻找它的人,不能用脚,要用翅膀飞翔。

我想起,我的翅膀存放在我的梦中,但不知道是哪一夜的梦。

一切要发生的,将在该发生时发生。

一切要到达的,将在该到达时到达。

长长的跋涉之后,我卸下鞋和双脚,同时,在那个夜晚的梦里获得了翅膀,高高飞扬。

我在天空遇见了风,遇见了云和太阳。

我到达了从前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

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羡慕鸟。

鸟不是动物,鸟是空中的境界。

飞翔,原来如此快乐。

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轻盈自如,如释重负。

我应当感谢我的经历和年龄,是它们组成了我翅膀上的羽毛,让我飞起。

我应当感谢地上的生活,它让我有了飞翔的愿望。

我还应当感谢我留在地上的双脚,是它带我行走,让我走进有翅膀的梦中。

从前的行走原来是为了飞翔。

祝福所有收藏着翅膀的梦。

祝福所有寻找梦的人。

我在飞行中,听到了心脏跳动的声音。

我俯视,发现我的内心竟如此丰富,它真如大地一样开阔——河流蜿蜒于其间,森林生长于其上,群峰叠错,绵延不绝……那些交叉在林间的小路,曾让我多次迷失,现在竟看得如此明白。

那湍急的流水,陡峭的山崖,曾让我望而却步,如今竟能一掠而过。

我仿佛已知,人在地面上行走时,其实也正在自己的心路上行走。

那么此刻,我究竟飞行在天空,还是飞行在自己的心境?

世界的道路也就是心境的道路。

心境的天空也就是世界的天空。

我看见了那片让我神往的蓝色,真山真水,一尘不染。

我知道这里仍是人间,但绝非俗世。

我要降临。

我欲作最完美的解体,以雪花的形态降临。

那是我儿时冬日的憧憬,是今生所有愿望的愿望。

当我的愿望实现之时,我将在空中任意舒展,随风飘舞,像神采飞扬的思绪,像壮丽洁白的颂歌。

无声之歌。

在这样的地带,面对这样的蓝色,这是唯一的方式,也是生命的过程。

我降下。

落在寂静的山峦上,连成一片,仍然是今生的我,却获得一种重诞的感觉。

我仰视。

仍然有无数的我在空中飘落,纷纷扬扬。

那么纯,那么干净。

我在寒冷中领受到一种彻骨的畅快。

我领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晶体状的净化。

太阳照耀在我身上,我在融化。

那太阳,它让我的每一个祈愿都能得到满足。

我正在融化。

我的身体发出细微的响声,内心充满喜悦。

融化使我产生力量,使我的生命产生奔放的冲动。

而我的生命注定要选择水的形式。

这就意味着,我必须选择流淌。

是的,选择流淌。

我存在于流淌中,我的肢体清亮透明,无拘无束。

这是奔涌跳跃的时刻,激情肆意泛滥的时刻,前方再无任何障碍。

我渗入厚厚的泥土,又从岩缝溢出;我仔细亲近我所流经的每一个地方,抚摸每一块石头;我从植物的根部流过,我生命的一部分注入到它们身上,草木因此而绿。

我从岩壁上喧泻而下。

我选择了水的形式,我体验了生命的自在。

我今生经历了行走、飞翔和流淌,当我需要静止的时候,让我临近万古之蓝。

我已体验过行走的艰辛、飞翔的超越、流淌的自在,当我需要智慧的时候,让我面对万古之蓝。

在这样的高度,这液态的、平静的蓝色啊!

它是很浅的,清澈见底,因此它很深;它是很深的,深不可测,因此它很浅。

因而它就是智慧,它就是万古,它就是永恒。

我正与永恒对视。

是谁在永恒中遨游?

是一群快活的鱼。

是谁溅起永恒的波纹?

是细小的雨点。

是谁从永恒中探出身子?

是一丛丛芦苇。

是谁已整个儿插入永恒?

是倒下的大树。

接着,我从这一片蓝色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看到了群山、雪峰、太阳和天空。

万物聚齐。

一切从蓝色开始。

二、写法迁移

角度

走近张若虚

题目:

请以“走近张若虚”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500字。

示例

感叹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今观《春江花月夜》,其气势恢宏,文思并茂,可见张公当年横溢才华之一斑,而叹张公昔日之荣耀,而叹历史传名之艰难。

若张公之才,今其事已不可考,其诗已多散佚,则吾辈碌碌之夫,又怎能奢望名垂青史?

今人知道张若虚的,不多。

不读《春江花月夜》的,必不知张若虚;读过《春江花月夜》的又何尝对他知道多少呢?

我们只能去感受诗文的美妙,却无法捉摸诗人的行踪。

当我们对花长叹对月长嘘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是不会有张若虚的影子的。

又如古诗十九首,首首绝妙,然作者亦皆已失考。

我们只能享受诗文的奇妙,却不能借凭吊之心来感激诗人的馈赠。

我不知道张若虚和十九首古诗的作者们是否会想到,他们的诗被我们广为传诵,而他们的名字却对我们如此陌生。

他们对此感到愤怒还是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