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494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docx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卷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秩序井然(zhì)深邃(suì)撺掇(duō)羁绊(jī)

B.肆无忌惮(dàn)哽咽(yè)狭隘(ài)炽热(zhì)

C.叱咤风云(zhà)脑髓(suǐ)秕谷(bǐ)讪笑(shàn)

D.当之无愧(kuì)嫉妒(jí)澎湃(pài)哺育(b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马革裹尸义奋填膺尽态极妍

B.慷慨淋漓一拍即合戛然而止浑身解数力挽狂澜

C.鞠躬尽瘁挺而走险锲而不舍炯然不同聊以自慰

D.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罄竹难书精疲力竭珊珊来迟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一口气把三百来斤重的青石板背回家,铺在台阶上后感到如释重负。

B.在大庭广众用脏话骂人,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B.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议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D.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作.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

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②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

③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④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

⑤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⑥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A.②④①⑤③⑥B.③④①⑤②⑥C.②④①③⑤⑥D.③④①②⑤⑥

(二)古诗赏析,完成第7-8题。

(共4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学#科#网...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荷风”点明夏日;“池”字表明“南亭”傍水。

B.夜幕早合,明月高悬,诗人敞开亭户,散发披垂,靠窗而卧,这是个不注意礼节的人。

C.“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D.全诗表达诗人闲适恬淡的情趣,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8.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简笔勾勒出了一个恬静可人的月夜图。

[来源:

学科网]

B.“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清脆悦耳,营造出一种喧闹之境。

C.“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

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D.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

(三)阅读完下列文言文,完成9到12题(1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常劝以读书B.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C.跪而拾之/以归D.他/日补缀旧纸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及()

(2)私第()(3)卒()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2.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8题。

(共14分)

泥沙俱下地生活

毕淑敏

有年轻人问,对生活,你有没有产生过厌倦的情绪?

说心里话,我是一个从本质上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的人,但对生活,基本上没产生过厌倦情绪。

这好像是矛盾的两极,骨子里其实相通。

也许因为青年时代,在对世界的感知还混混沌沌的时候,我就毫无准备地抵达了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

猝不及防中,灵魂经历了大的恐惧,大的悲哀。

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对一般厌倦的定力。

面对穷凶极恶的高寒缺氧,无穷无尽的冰川雪岭,你无法抗拒人是多么渺弱,生命是多么孤单。

你有1000种可能性会死,比如雪崩,比如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死疆场,比如车祸枪伤……但你却在苦难的夹缝当中,仍然完整地活着。

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结束自己,就得继续活下去。

愁云惨波畏畏缩缩地是活,昂扬快乐兴致勃勃地也是活。

我盘算了一下,权衡利弊,觉得还取后种活法比较适宜。

不单是自我感觉稍愉快,而且让他人(起码是父母)也较为安宁。

就像得了刷烈的水痘,对类似的疾病就有了抗体,从那以后,一般的频丧就无法击倒我了。

我明白日常活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

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考恼而厌储活。

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责生命的原材料。

他又问,你对自己的才能有没有过怀疑或是绝望?

我是一个“泛才能论”者—一即认为每个人都必有自己独特的才能,赞成李白所说的“天生才必有用”。

只是这才能到底是什么,没人事先向我们交底,大家都掌在鼓里。

本人不一定清家人朋友也未必明晰,全靠仔细寻找加上运气。

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我到了;有的人费时一世生;还有的人,干脆终身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终。

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施才能的领域。

例如爱好音乐,爱好写作…….都是比较传统的项目,热爱电脑,热爱基因工程……是最若干年才开发出来的新领域。

有时想,擅长操纵计算机的才能,以前必定也情悄存在着,但上没这物件时,具有此类本领潜质的人,只好委屈地干着别的行当。

他若是去学画画,技巧不一定高,就痛苦万分,觉得自己不成才。

比尔·盖获先生若是生长在唐朝,整个就算瞎了一代英雄。

所以,寻找才能是一项相当艰巨重大的工程,切莫等闲。

人们通常把爱好当作才能,一般说来两相符合的概率很高,但并不像克隆羊那样惟妙惟肖。

爱好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能迷意人。

一门心思党它引路,也会害人不浅。

【A】有时你爱的给好是所不具备特长的东西,就像病人热爱健康,矮个儿渴望长高一样。

因为不具备,所以就更爱得痴迷九死不悔。

我判断人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深度的怀疑以至绝望,多半产生于这种“爱好不当”的旋涡之中。

因此在大的怀疑和绝望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考察一下自己的才能,真正投影于何方。

【B】评估关头,最好先安稳地睡一觉,半夜时分醒来,万籁俱寂时,摒弃世俗和金钱的阴影,纯粹从人的天性出发,充满快乐地想一想。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充满快乐地去想呢?

我以为,真正令才能充分发育的土壤,应该同时是我分泌快乐的源泉。

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

安静地等待。

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

锻炼身体,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体魄都用得着。

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骚,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

【C】多读书,看一些传记。

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

趁机做家务,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在此时干完。

14.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是“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的人”的有关语句。

(2分)

15.人应该怎样地活?

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作者的态度及理由。

(2分)

16.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

(4分)

①从那以后,一般的颓丧就无法击倒我了。

(“从那以后”指的是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尔·盖茨先生若是生长在唐朝,整个就算瞎了一代英雄。

(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握文意,用自己的话阐明“爱好”与“才能”的关系。

(3分)

18.本文在语言方面颇有特色,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9~22题。

(共14分)

微时代的微文化

①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微时代”。

微博、微信、微贷、微电影、微小说……所有这些以去中心化、碎片化、零散化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形态、传播方式乃至经济活动形态、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

可以说,“微”已经成为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

②曾几何时,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为追求的。

在唯“大”是求的发展模式下,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广场、大楼、大马路……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大强度甚至大混乱,“大”成为现代人典型的“文明病”。

就此而言,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思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症结所在。

“大”曾经、正在并将继续让我们感到紧张、压抑、沉闷甚至恐怖,“大”开始走向蠢笨、无个性和千篇一律。

我们逐渐开始厌倦“大”,因为“大”已经越来越远离人本身。

③在新世纪,“大”已经不再是无争议的一个褒义词。

④与此同时,后工业、后现代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把我们带入了微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其实是一种更为亲切、随和、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微”可以让我们放松,“微”可以让我们从容,“微”可以让我们回归我们自身,“微”时代的来临带给我们会心的微笑,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学#科#网...

⑤应该说,“微”不仅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形态的转型。

⑥在政治层面上,“微时代”的政治不再是宏观政治的一统天下,更加世俗化和平民化的微观政治正在改写我们的政治话语,重新设置我们的政治议程。

微观政治使得“政治”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政治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建立了起更大的相关性,政治的参与途径变更加多样、快捷,参与群体更加草根化。

在微时代,权力更加分散,参与更加便捷,微时代的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政治成为可能。

⑦在经济层面上,“微时代”的经济是以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经济,是品质高于规模的经济,是绿色环保的经济,是互动、对话和共赢的经济。

微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无微不至。

⑧在生活层面上,“微时代”既不拒绝理想主义,但也不排斥物质生活,既尊重英雄主义,更关爱平民百姓。

它巧妙地将审美的触角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分肌理之中。

“微时代”不排斥大气和粗犷,但同样懂得欣赏优雅和精致。

⑨“微时代”的微文化的特征或许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个性,自由,草根,青春。

“微”文化是一种张扬个性的文化,微文化的口号是:

DoItYourself!

“微”文化是一种崇尚自由的文化,它更多游戏精神而较少实用功利,微时代的选择权更加多样,更加自主;“微”文化是一种草根参与的文化,一种祛魅的平民文化,一个去精英化时代的草根文化;“微”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低门槛,“想拍就拍”,“想唱就唱。

”“微”文化是一种青春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亚文化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天然主体。

⑩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和微生活也绝非完美无缺。

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也使谣言传播更加容易。

它在扩大交流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和江湖化,并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之下使人们迷恋于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大责任、大理想、大视野和大胸怀。

⑪因此,我们同样有充分理由警惕微时代的畸形发展,成为四分五裂的微分子时代。

19.作者对“大文化”和“微文化”分别持什么态度?

(2分)

20.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步入“微时代”那么“微”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点?

依据文意概括填在下面表格中(4分)

“微”的体现

特点

政治方面

世俗化和平民化

(1)

(2)

(3)

(4)

21.“微文化”有哪些特征?

请从第⑨段提取四个关键词。

(4分)

22.请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第⑩段说说你对“微时代”“微生活”的看法。

(3分)

材料链接:

现在很多人刷微信、刷朋友圈成了一种病,早也刷,晚也刷,吃饭时刷,等车时刷,亲朋好友聚会时刷,甚至走路时也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只争朝夕,生怕一不小心错过了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23.央视的一系列大型益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为此,学校将展开有关活动。

【活动一】请你邀请《中国谜语大会》的访谈嘉宾蒙曼(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来校进行讲座。

请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充对话。

你:

蒙曼教授,您好!

央视的《中国谜语大会》节目极大地吸引了我们,我和我的许多同学又一次次领略、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有趣。

因我们学校将于下周起举行“汉字听写”“谜语竞猜”等活动,所以,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下周一到校给我们开一个讲座。

蒙曼:

哎哟,真不凑巧,下周一我已有安排了。

你: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蒙曼:

好!

那就这么说好了。

我们下周五下午你们学校学术报告厅见!

【活动二】请你参加猜字谜的活动。

(4分)

1、青一块,紫一块。

(打一字)(_____)

2、遇水一片汪洋,逢木可闻花香。

(打一字)(_____)

3、左边缺一半,右边空一半。

(打一字)(_____)

4、形单影只等日出。

(打一字)(_____)

四、作文(50分)

24.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回忆中学两年多来的种种,写一篇发自肺腑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赠送一下资料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线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

B、调

制针

C、收

D、

怀蝉

丰姿

约确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出来。

(2分)

人声顶沸津津乐道万事如意水天相接

落日残霞月残星疏大言不惭前扬后合

百无聊赖肆意忘为如法炮制渚清沙白

风姿绰约翩翩起舞惴惴不安衣衫蓝褛

错字

更正

3、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慈母情深》一文多次出现“第一次”或“从来没有”,表明这印象不可磨灭,以及具有重要或特殊的意义。

B、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C、《雪地贺卡》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冬天的早晨,“我”下班发现一张寄给雪人的贺卡,好奇心之下,“我”以雪人的名义给写贺卡的李小屹回了一张贺卡,这样李小屹就有了一个有秘密的童年,后来为了不破坏她的美梦,“我”没有再回复。

D、“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句诗之所以为人传诵,只要是因为其精巧明丽,便于记诵。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2分)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在学习上,他非常勤奋,总是不耻下问,经常连老师都被他问倒。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多美的景色啊,一座座高山亭亭玉立在我们面前。

5、文学常识及古诗词默写填空。

(10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原名。

请写出该作者的另一篇作品或文集名称《》。

(2)停车坐爱枫林晚,。

(3),不是春光。

胜似春光,。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写出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是因为没有为国建功立业而不能回家的矛盾痛苦心情的句子是:

,。

6、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

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后使人悲情顿生。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完成文后题。

(17分)

①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

……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在选文第一段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4分)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第二段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并谈谈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分)

备选词:

A、顶B、支C、撒D、拴E、系F、拉G、牵H、拽I、罩J、盖K、看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有何特点?

仿照例句,造一个句子(不少于20字)。

(3分)

4、第二段文字写冬天百草园很无味,而写雪地捕鸟却津津乐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5、文中遗漏一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应放在何处?

插入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

(15分)

真情

①当时我叫他“小老弟”。

其实,我们的年龄还差着辈分,我只能这样称呼他。

②那天,家里电冰箱坏了,我到修理部请求上门修理。

修理部的同志说:

“现在人手少,需稍候两天,你要急,可以拉来修理。

”这可难为了年过花甲的我,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旧书旧报纸的卖!

”一声吆喝使我闪出了一个念头。

③看上去他二十多岁,一个很精神的小伙子。

我叫了一声“小老弟”,把来意向他讲一遍,并表明急切的心情,最后还特别加重了一句“我给您劳务费!

”他憨厚地笑了笑:

“走吧”。

④我们二人从三楼把冰箱抬到平板车上,拉到修理部。

冰箱修好了,他又帮我抬回家。

我当即从衣兜里掏出二十元钱,他的脸“腾”地红了:

“您还真给钱呀?

”我说:

“那当然。

”他执意不要。

最后他说:

“你有旧书旧报就卖给我吧。

”看来这是他惟一的要求。

我把所有的旧书旧报纸都找了出来。

我想说不要钱,可在他坦诚的表现面前愧于开口。

⑤说真格的,平时我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这些人,对他们存有戒心。

而这件事使我转变了看法,在我们生活中,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人人都有一片真情,人人都有可能向你献出一片真心,只要我们敞开心扉,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我们的周围就会是一个真诚明亮的世界!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2分)

2、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3、给文章分层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人物的描写。

(A、语言描写B、行动描写C、肖像描写D、心理描写)它真实地刻画出小伙子是一个的人。

(A、朴实善良B、慷慨大方C、主动热情D、无私无畏)(4分)

5、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A、说明是“小老弟”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改变了对外地人的看法。

B、真切地表明,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C、鲜明地揭示出所记事情的意义——只要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人世间就会充满真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D、深刻地表现出无论是哪儿的人,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的人,都有一片真情的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

(18分)

新年临近,邮局工作人员罗茜在阅读所有寄给圣诞老人的1005封信时,发现只有一名叫约翰·万古的10岁儿童没有向圣诞老人要给自己的礼物。

信中写道:

“亲爱的圣诞老人,我想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