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鲁教版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docx
《地理必修1鲁教版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1鲁教版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1鲁教版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地理环境不同的结构和特征是地球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结构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本节讲述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地理环境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二是空间差异上存在规律性。
所谓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本教材把这种规律描述为: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教材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要使学生对这个规律具有深刻的印象,就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探究的心理状态。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不同区域环境图片、胶片、空白世界地图。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
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问:
地理环境存在的差异性有规律吗?
问:
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用景观图片引入。
教师出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
(或者,教师提问学生旅游经历,将不同学生到过的不同地区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对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
(设问、分析):
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
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板书)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板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打出投影胶片图3-1-2或利用挂图,并板书简单图示如下
提示:
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先画出上图的左半部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3-1-2完成右半部分内容。
[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
[生]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师]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过渡:
(提问)请几位去过不同地区旅游的同学,说一说当地的景观和我们当地有什么不同。
并指出这种不同就是地域差异性的表现。
并复习自然带的分布。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师]比如说我们如果坐火车从海南出发到北京,一路上会依次看到什么自然带的景观呢?
[生]依次会出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景观。
1.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进一步设问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再仔细读图:
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对!
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读图]教师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结合上述分析将课本两幅景观图3-1-3、3-1-4、3-1-5粘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
[师]对,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
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分析、讲解: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图3-1-6、3-1-7、3-1-8三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完成粘图)
过渡:
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
[生]略
[师]对!
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
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3-1-10)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
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所处纬度带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
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依图分析)
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过渡:
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
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三、不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板书)
讲解:
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
还记得,什么叫绿洲呢?
(学生回答)对!
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这样的地方就叫绿洲。
绿洲可以出现在温带沙漠中(如我国新疆),也可以出现在热带、亚热带沙漠中,所以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还主要是分布在赤道以北地区(引导学生读图3-1-2分析)。
这主要是受大的地形起伏的影响。
因为南美洲西部是一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两边的气候状况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分布规律不同的自然带,这也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多个学生展示)学生先说,然后课件展示知识框架。
再次以课件形式对本节课做以总结。
把本节课的内容概括成下面一个表格
分异规律
表现形式
主导因素
由赤道到两极
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
热量
由沿海到内陆
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
水分
垂直地带性
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更替
水热
非地带性
无一定形式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达标检测题
1.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D.沿经线方向的分异
2.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植被
3.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荒漠带
4.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5.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
1.B2.D3.C4.C5.A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下一节我们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对这节课有一个感性认识。
九、板书设计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三)不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但是就整堂课来看有些内容处理还欠细致,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力求做的更好。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学校:
临清一中学科:
地理编写人:
李桂江审稿人:
胡玉琴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
3.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2.不同地域由于所处不同,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和 ,并在地球上呈,构成。
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 ,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命名。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
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和。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 和 ,前者的分异基础是,后者的分异基础是。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
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平行,沿方向延伸,方向更替的热量带:
。
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在山区,和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和类型组合。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
造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是。
4.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及,通常是,,自然带越丰富。
(三)陆地环境某些地区,因受、、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称此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此相对的为。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表现及原因和亚洲东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正确读图,试着找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3.说出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学习重难点: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二、学习过程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探究一:
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1.读图3-1-1,思考:
(1)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
(2)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3)这些差异有什么规律可循?
2.读图填空:
(1)读图3-1-2,说出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极的主要自然带:
、、、
,体会其变化规律性。
(2)请你将图3-1-2与图2-4-1对照,然后填写出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风气候 ( 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
地中海气候(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海洋性 气候(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的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的东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圈地区)
极地气候气候( 极地地区)。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二:
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分类的?
1.读图3-1-3、图3-1-2、图3-1-3探究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三个自然带。
它们具有一定的宽度,大体沿伸展,更替。
(2)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到处是;夏季短暂,气温 递增,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在地域分异中的作用较小,而特别是夏季的成为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00C,属于;而最热月均温高于00C,而低于100C的地带,属于;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100C的地带,属于
2.读图3-1-6、图3-1-7、图3-1-8,探究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我国沿北纬400纬线,从沿海到内陆,随着 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逐渐过渡到。
这种地域分异,主要受控制,在大陆的表现得比较明显。
(2)以亚洲为例,结合图3-1-2和图3-1-9,说说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植被类型的变化,以及与地表热量、水分的关系。
(三)垂直地域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探究三:
垂直地域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相似性
1读图3-1-11,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但。
2.读图3-1-12和图3-1-13,分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
3.举例说明认识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现实意义。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基础:
,分异基础: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BCD
E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
2.结合图3-1-10读下图,探究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的影响因素: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的自然带类型分布
(1)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写在下面相应空格里。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珠峰南坡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
(3)珠峰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________,原因?
(4)珠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
为什么?
4.由于受的影响,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带向北一直延伸到南纬30附近。
高大的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并限制了荒漠向东扩展,从而形成
了的狭长荒漠带。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北纬20°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
A..热带草原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造成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位置
读图,回答3—4题。
3.①地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荒漠带
4.决定沿直线①---②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B.温度C.高度D.光照
5.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 ( )
①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②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更替③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或条带状④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在我国大陆东部,坐汽车从北向南,看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分异现象
7、非洲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分异现象
8、 形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9.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 ( )
A..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B.是以土壤为基础的
C.是以水份为基础的 D.是以地形为基础的
1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11.世界上干湿度地带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12.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属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13.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多生长油松,这一现象反映了地域分异的哪种规律?
( )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16.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17.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
N
N
S
N
N
S
S
S
18.下列不属于非地带性分异因素的是( )
A..地形起伏B.洋流C.纬度位置D.海陆分布
19.从沿海向内陆,各种自然带的逐渐代替较为明显的是( )
A..中高纬度B.中低纬度C.中纬度D.低纬度
20.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A..内陆地区B.低纬度地区C.中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自然带是 ,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 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 。
(2)图中③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 规律,这种规律是以 为基础。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分异规律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
22.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解答。
(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
名称:
B是________带,E是_________带。
(2)图中自然带由A→B→C的依次
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地带性
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3)图中自然带由E→A→D的依次
更替体现了自然带呈现_________地带
性分异规律,这最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中
_____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5)图中渔场F位于海洋拉布拉多寒流与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交汇处。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二、
(一)1.
(1)四图片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