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4410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docx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

附件一:

《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项目,属新建工程,工程连接阳江市的平岗镇和海陵岛北部,海底电缆在中间跨越了大湾海域。

项目涉海部分包括架空线路段和海底电缆段。

架空段自北部大陆海岸线至北部终端场,架空线路仅铁塔塔基需要占用少量水域,共7个塔基,采用四桩连梁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6个塔基根开宽度为12m×12m、1个塔基塔根开宽度为20m×20m,架空线路长度约1576m;海底电缆段从北部终端场出发,向东南平行铺设3条海缆,每两条海缆间距为30m,但处于海陵岛侧入海河涌内的海底电缆,每两条海缆间距由30m变为10m,海底电缆段长度约2964m。

本工程用海分为架空线路段铁塔塔基用海和海底电缆段用海,用海方式分别属于“透水构筑物用海”和“海底电缆管道用海”。

拟申请海域使用总面积为22.6122公顷,其中海底电缆用海面积为22.4858公顷,透水构筑物(塔基)用海面积为0.1264公顷。

项目未占用大陆岸线,仅占用海陵岛岸线93m。

2工程分析

施工期海洋环境影响主要是扫海、电缆路由架空段钻孔灌注桩施工、海底段冲沟埋填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船舶产生机舱含油污水;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垃圾;钻孔灌注桩产生的钻渣及废弃泥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扫海、电缆路由架空段钻孔灌注桩施工对周围海域环境的影响较小。

经计算,海底段冲沟埋填施工源强为1.07kg/s,产生量为(1.07×3)kg/s,均为连续移动源。

生活污水产生量2700L/d,施工期间不设置集中式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依托周围村庄城镇自行安排食宿,因此不会对海底路由附近的海域环境造成污染。

船舶含油污水产生量为0.06m3/d,将严格按照《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排放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油污水接收设施,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kg/d,由村民集中收集,并由环卫部门清运。

钻孔钻渣产生量为633m3,钻孔灌注桩产生的钻渣及废弃泥浆由施工单位负责清理,钻渣收集清运过程中应做好密闭工作,避免钻渣洒落污染水体。

电缆路由架空段及海底段铺设完毕后,仅作为传输电力和系统通讯,本身不产生污染物质,且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材质稳定、无毒无害,因此,项目营运期不会对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态产生影响。

3工程与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分析

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项目位于海陵湾港口航运区及电白-江城农渔业区。

在做好施工期污染控制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阳江市“十二五”电网规划》、《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阳江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且该项目的建设与该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相关规划是相适应性的,还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4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

(1)水质状况

2010年6月调查,低低潮时和高高潮时,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重金属类(包括汞、锌、镉、铅、铜等)评价因子其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说明水体中相应物质的含量较低,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pH、溶解氧、无机氮、石油类等评价因子有部分站位单项标准指数大于1。

pH、溶解氧、石油类均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满足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无机氮高高潮时68%样品超过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64%样品超过了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低低潮时61%样品超过了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两次调查,P3站海水pH偏低,属于第三、四类的范畴。

2012年2月调查,调查海区海水中pH、DO、COD、硫化物、活性磷酸盐、油类、总汞、砷、铜、铅、锌和镉等评价因子所有样品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从超标情况看,海水的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

海水无机氮出现轻微超标,主要为一类至三类水质,涨潮海水无机氮指数范围在0.56~1.27,其中表层和底层的超标率分别为25%和44%;落潮海水无机氮指数范围在0.49~1.40,其中表层和底层的超标率分别为60%和38%。

(2)沉积物状况

2010年6月,调查海区内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铜、铅、镉、锌、汞和石油类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无超标样品,沉积物质量良好。

(3)海洋生物状况

●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夏季:

低低潮时,表层水体的平均叶绿素a含量为5.15mg/m3,底层水体的平均含量为5.94mg/m3。

高高潮时,表层水体的平均叶绿素a含量为3.84mg/m3,底层水体的平均含量为2.91mg/m3。

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站之间的差异较大。

低低潮时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26mg·C/(m2·d);高高潮时初级生产力平均为270mg·C/(m2·d)。

各站海水透明度和叶绿素a含量的不同造成了初级生产力的明显差异。

高高潮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高于低低潮期。

春季:

涨潮时各站平均叶绿素含量为4.38mg/m3;落潮时各站平均叶绿素含量为3.87mg/m3;涨、落潮差异不大,表层和底层叶绿素a含量差异较明显。

涨潮时初级生产力平均为6.36×102mg·C/(m2·d),为超高水平;落潮时平均为5.84×102mg·C/(m2·d),为高水平。

初级生产力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各站海水透明度和叶绿素a含量有差异。

●浮游植物

夏季:

共出现2门23属63种,以硅藻为主,有21属53种。

浮游植物种类多属于广温性和暖水性类群,赤潮生物种较多。

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极不均匀,平均密度为8.03104cells/L。

浮游植物密度的平面分布状况呈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

硅藻在数量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其细胞密度占整个调查海域总平均密度的99.99%,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

调查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优美伪菱形藻,其优势度高达0.872。

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度均偏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春季:

共出现2门28属86种,硅藻最多,占总种数的79.1%,赤潮生物种占总种数的48.8%;出现种数较多的属为硅藻的角毛藻属、甲藻的角藻属、硅藻的圆筛藻属、根管藻属、甲藻的多甲藻属、硅藻的盒形藻属、半管藻属、菱形藻属、斜纹藻属,共占总种数的73.3%;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60.79×104个/m3,硅藻占69.6%,赤潮生物占90.1%;浮游植物中赤潮生物种类较丰富,数量优势度极高;硅藻为优势类群,决定浮游植物的分布。

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夜光藻、丹麦细柱藻、纺锤角藻、中肋骨条藻、叉角藻、菱形海线藻共7种。

主要群落有沿岸广温群落、沿岸暖温群落、广温广盐群落,其中以广温种出现的种类多、数量高。

多样性、均匀度、丰度和优势度指示浮游植物多样性较高,群落组成较稳定。

浮游植物各项统计指标季节变化符合海区属性,无异常现象。

●浮游动物

春季:

共鉴定出38种和7类阶段性浮游幼体,桡足类种类最多。

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6.46ind/m3和138.95mg/m3,夜光虫的平均丰度最高。

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呈斑块状分布特征,生物量受生物个体大小的影像较为明显。

夜光虫、异住囊虫和小拟哲水蚤为优势种,夜光虫的优势度极大。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以暖水近岸生态类群为主。

浮游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总体上处于较高的水平,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夏季:

鉴定出57种和5类阶段性浮游幼体,以桡足类和水母类为主。

浮游动物大多属于暖水近岸生态类群。

调查海区各站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幅度很大,平均密度为142.10ind/m3,浮游动物密度的水平分布呈斑块状,同时也具有南高北低的特征。

枝角类在数量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其密度占总平均密度的32.7%。

除P10站的生物量明显较高外,其它站位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匀。

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鸟喙尖头溞、红住囊虫和东方莹虾,鸟喙尖头溞的优势度较高。

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度和均匀度均处于较高的水平,群落结构稳定。

●底栖生物

春季:

共发现9大门类66种,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57ind/m2,平均生物量为45.24g/m2。

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群落的种类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度的平均值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春季优势种生物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它种类生物的生长。

但底栖生物定性拖网的优势种是棒锥螺和假奈拟塔螺,对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鱼类等其它类群的影响相对较小。

夏季:

共鉴定出7大类51种,大部分种类为近岸暖水性种类。

本海区底栖生物定性拖网的优势种包括单脊线寄居蟹、假奈拟塔螺和细雕刻肋海胆。

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40.08g/m2,平均栖息密度为76.0ind/m2。

环节动物是影响海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布的最主要类群。

底栖生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ˊ、均匀度Jˊ和丰度d的平均值分别为2.80、0.85和2.10,处于较高水平,底栖生物群落较稳定。

●潮间带生物

春季:

潮间带生物共有36种,大部分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4条调查断面中,C4断面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其它3条断面,主要原因是其优势种珠带拟蟹守螺在高、中和低潮带都有很高密度。

夏季:

共有5大类27种,三条潮间带生物调查断面中,C1断面是泥滩,种类不多,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2断面是沙滩,但低潮带有一些岩石,附近也有养殖场,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较丰富,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中间拟滨螺和齿纹蜒螺;C3断面靠近码头工程区,受影响较大,生物最少。

C1和C2断面的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受软体动物的影响最大。

C2断面大型底栖生物的平均栖息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高于C1断面。

●鱼卵仔鱼

2010年10月,本次调查出现的鱼卵仔鱼种类和数量属中等。

在采集的10个样品中,经鉴定,共出现了鱼卵仔鱼3目5科6属9种。

鱼卵的平均密度为295粒/1000m3,仔鱼的平均密度为141尾/1000m3。

2013年4月,共鉴定出8个种类,隶属于8属8科。

鱼卵平均密度为13,142粒/1000m3,仔鱼平均密度为19.8尾/1000m3(各站位鱼卵仔鱼密度见表1)。

鱼卵平均密度为13,142粒/1000m3,仔鱼平均密度为19.8尾/1000m3。

●渔业资源

2010年10月,本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渔业资源生物)102种,隶属于16目56科。

平均重量渔获率和平均个体渔获率分别为5.118kg/h和235ind/h。

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400.47kg/km2和18388ind/km2。

2013年4月,平均重量渔获率和平均个体渔获率分别为4.139kg/h和378ind/h。

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338.569kg/km2和30920ind/km2。

●海洋生物质量现状

春季:

本次调查测试的5个样品的6项评价因子均未超标,软体类和鱼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

夏季:

底栖生物体内汞和石油烃的含量均符合评价标准要求,贝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较差,体内重金属铜、铅、镉和锌的含量均超出第一类评价标准值。

5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析与评价

(1)对水质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犁式挖沟机冲沟埋填的敷设方式产生的悬浮泥沙。

模拟统计结果显示,施工造成的悬沙污染,超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悬沙增量包络线面积为1.09km2,影响范围为项目前沿1200m左右;超过三类海水水质包络线面积小于为一个计算网格(43.1m×46.3m)。

由于电缆铺设施工期分三段施工,每段仅12个工作日左右,造成项目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增大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水质可恢复到原来状态。

通过工程分析可和文献资料可知,本工程所用的单芯交联聚乙烯海底电缆耐腐蚀,性质非常稳定。

因此,本工程营运期无污染物产生。

(2)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本海底电缆的施工采用冲沟埋设方式,沟槽开挖将破坏开挖区的海底沉积物特征,同时,开挖出来的淤泥粒径较小的在海流的作用下向周围海域扩散,粒径较粗的则堆积在沟槽两侧并在海流作用下在底床发生迁移。

管线区由于淤泥扩散和迁移的沉积物向周围海域扩散、迁移后,不会改变周围海域沉积物的特征。

管线铺设结束后,将重新进行覆土,恢复原有地貌,重新建立与周围海域相似的沉积物环境。

本工程营运期间无污染物产生,亦不会对沉积物环境产生影响。

(3)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本电缆管道采用冲沟填埋方式,开挖过程中将掩埋、覆盖管线区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底栖生物,造成潮间带生物损失量为5.690t,底栖生物损失量为0.061t。

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浮游生物的有一定影响。

施工时沟槽开挖产生悬浮物扩散,在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增量区内的渔业资源(游泳生物和鱼卵仔鱼)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施工作业完成后,悬浮物的影响也将逐渐消失,鱼类等水生生物又可游回,但短期内仍会造成一定量的损失,计算得到工程施工共造成游泳生物5.54kg、鱼卵2.117×106粒、仔鱼2.52×104尾受损。

(6)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

●对围海养殖区的影响分析

平岗农场南部围海养殖区位于围塘之内,本工程架空段有5座塔基将占用该海域,塔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先施打钢护筒,随后在钢护筒内进行钻渣施工,将施工区域与海域分隔开来,钻渣产生的悬浮物基本可控制在钢护筒内。

在钻渣过程中,利用钻孔泥浆将钻渣抽出钻孔并集中收集清运,钻孔泥浆排入泥浆池并循环利用。

施工机械的噪音对养殖区虾、蚝的生长繁殖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部分养殖品种的生病或死亡。

建议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完成相关补偿工作,避免用海纠纷。

营运期,除塔基桩基础占用的海域减少了31.67m2的养殖面积,塔基投射阴影对养殖区内的养殖物种产生较轻影响外,对养殖区内的渔业资源和养殖环境无影响。

项目穿越海陵岛北部沿岸虾塘养殖区,包括硬路围海养殖、塘尾围海养殖、麻礼围海养殖、沙村围海养殖等,用海面积约60公顷。

由于该养殖区域为高位塘养殖,本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不会进入围塘内,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均不会对海陵岛北部沿岸虾塘养殖区产生影响。

●对湾内滩涂贝类养殖区的影响

本工程海底电缆穿越海陵湾,湾内分布大量的滩涂贝类养殖。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

从水质影响预测结果可知,管沟形成所产生的悬浮泥沙在底层最大,增量为10mg/L的包络线面积约为1.09km2。

因此,养殖区内仅靠近管线的小部分海域会出现海水水质轻微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养殖区内的其余海域水质悬浮物增量不大,相对本底浓度来讲是个小量,总体上不会改变增殖区内的水质状况,悬浮物扩散对养殖区内的贝类生长和繁育的附加影响也较小,施工时间较短,也不存在长期影响。

●对养殖场取排水口的影响

项目北段西侧紧邻养殖区取排水口,施工期管沟开挖填埋产生的悬浮泥沙对附近海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施工期水质影响预测结果,该区域表层悬浮泥沙增量未超过10mg/L的最远距离为98m,因此,本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对养殖场的取排水口影响很小。

营运期,本海底管线无污染物产生,对养殖场的取排水口亦无影响。

●对平岗农场南部红树林的影响分析

红树林湿地是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平岗农场南部分布少量红树林,离本海底电缆最近为西侧120m,不属于红树林保护区,本项目管线不占用亦不跨越红树林。

根据施工期水质影响预测结果,该区域表层悬浮泥沙增量未超过10mg/L的最远距离为98m,悬浮物不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管线冲沟填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挖沟机的跑、冒、滴、漏现象将导致更多的石油类排海,减轻对红树林的潜在危害。

营运期,海底电缆管道不会形成水中构筑物,不会改变海陵湾海域的水动力的交换能力,对红树林所在海域的地形地貌和淤积条件不会产生影响。

因此,项目营运期不会影响红树林的湿地功能。

●对幼鱼幼虾保护区和电白-江城农渔业区的影响

本电缆管道占用幼鱼幼虾保护区和电白-江城农渔业区,施工期间悬浮泥沙扩散、施工噪音影响范围的游泳生物、鱼卵仔鱼等的生长繁殖将受到影响。

冲沟填埋施工完成后经过的海域范围的大部分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将被掩埋、覆盖,除少数能够存活外,绝大多数将死亡,导致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资源损失,减少幼鱼幼虾的食物来源。

根据6.5.3节分析,本电缆管道挖沟填埋将造成游泳生物5.54kg,鱼卵2.117×106粒,仔鱼2.52×104尾受损。

此外,每年3月1日-5月31日为主要繁殖时间,根据相关规定,该段时间禁止拖网船、拖虾船以及捕捞幼鱼、幼虾为主的作业船只进入本区生产,防止或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建议建设单位的管道敷设施工期间安排避开此段敏感时间,尽量减轻对幼鱼幼虾和渔业资源的影响。

营运期间本项目无污染物产生,对幼鱼幼虾保护区和农渔业区的影响非常小。

●对海陵湾港口航运区的影响分析

海陵湾港口航运区的港口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海陵湾以北的东岸。

受海陵大堤的阻隔和海域水深限制,海底电缆附近海域没有通航要求。

具体将在6.7节通航环境中进行详细分析。

●其他影响

本工程北段电缆通过7座塔基以架空方式跨越部分海域,项目建成后,塔基的存在对附近区域的景观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6非污染物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

(1)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从海陵湾的潮流模拟结果来看,主航道上的潮流要比其他海域的潮流强;其次是大湾口门,受阳江港进港公路收窄口门影响,口门处流速较大;项目位于大湾西北,流速较弱。

电缆挖沟填埋后,基本不改变海域的岸线、海床地形;塔基用海为透水式用海,并且在已有的鱼塘围堰内,因此项目用海不对本海域潮流运动产生影响。

(2)对冲於环境的影响

由于工程海域自然状态下以滩淤为主,本工程实施以后,对水动力基本没有影响,因此项目用海对区域淤积基本没有影响。

(3)对通航环境的影响分析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踏勘,项目周围港口开发建设活动主要集中在海陵湾大湾以北的东岸。

项目北侧跨越海陵湾港口航运区,现状仍为围海养殖渔业用海,尚未进行交通运输用海开发利用,同时本项目电缆跨越海陵湾港口航运区段采取的是塔基架空的方式高空跨越搭设,塔基都尽可能选取在养殖塘的围堤之上,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现状围海养殖的影响。

受海陵大堤的阻隔和海域水深限制,海底电缆附近海域没有通航要求。

因此,工程海域没有通航船舶,仅有少量渔船出入,挖沟机冲沟填埋施工期间应注意避让。

项目附近海域的水深条件也不能满足大型工程船或预制件运输船舶进出。

因此,工程施工船舶对阳江港及阳江港航道的通航环境不产生影响。

7环境风险事故分析与评价

项目用海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给本用海项目带来的风险;二是项目自身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

其中,项目用海区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底不稳定性因素及地震等,均可能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危害。

另外船舶抛锚、渔业活动等人类活动也会对电缆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海底电缆敷设自身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主要为施工期船舶碰撞溢油。

不过工程建设及营运期间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存在重大危险源,因此,项目本身对环境的风险较小。

8清洁生产分析

本项目提出的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措施比较清楚、具体和有效,能够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情况下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其产生的海洋环境影响达到最小,项目附近区域渔业资源和环境敏感目标所受损害较小,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可以得到妥善处理。

因此,本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9公众参与调查与分析

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居民,调查具有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

调查结果显示:

100%的受访团体均支持本项目建设,同时有25%的受访团体对本项目建设提出意见;阳江海陵岛第三回110千伏线路工程海底电缆路由项目项目优化方案得到以上绝大多数(87.2%)受访人员的支持。

多数受访者认为项目用海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项目用海表示支持,受访对象对本项目用海和实施后可能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表示可以接受,并提出了要保护当地群众利益和环境质量的希望,同时也要求用海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尽可能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用海单位认真考虑和研究了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结论和建议,对当地居民、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表示采纳,并明确表示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施工过程中注意海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做好海上交通安全工作;运营期将水质监测纳入当地的年度监测计划,并对监测数据定期公示,尽可能消除公众的担忧。

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项目建设能产生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工程的施工建设会给项目所在海域环境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并由此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与本工程带来社会效益比较而言,这些由环境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在项目施工建设中,建设单位也将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努力将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

这些污染防治办法与环境保护措施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可行的。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项目的建设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所在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一般,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悬浮泥沙等,经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其SS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可得到有效控制,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小。

并且项目建设存在环境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切实实施工程环境监理的情况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12建设项目海洋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1)建议业主委托相关的环境监理机构进行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这样对建设项目施工期全过程监管将是强化施工期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对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对控制污染、改善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2)建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按照本报告书中提出的措施和对策进行,从而有效控制工程的污染物排放、减轻工程建设对周围海洋环境的影响。

(3)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施工期各阶段造成的海洋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测,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状态,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应组织人员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建立突发事故处理机制,使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